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静江、张石铭家族-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秉三与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时是同学,更重要的是因为,蒋介石的父亲原本是张秉三家在奉化的盐栈的经理,相互之间早就认识。张乃骅时有“四太子”之称,花钱如流水,在上海十里洋场名气很大,周围的朋友不知有多少,与蒋介石认识后,觉得蒋是个有抱负的新派青年,就把他介绍给从海外回来的叔叔张静江。后来张静江又把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先生。3
  他们这些人在那个时期的活动,都被张静江的族侄张秉三记入了日记。据张秉三的好友、常熟人曹大铁撰文说,张秉三的日记中有大量关于张乃骅与蒋介石交往的记载。可惜这些日记原先都堆在张秉三家(康定路三星坊5号)的阁楼上,数十年没有人动过,“文革”一来,全被一把火烧掉了。
  蒋介石真正对张静江有了“感觉”,大概是在“二次革命”中,蒋介石再次被追杀的时候。
  所谓“二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领导的###袁世凯的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数月之后,孙中山为形势所迫,已经让位于袁世凯了。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表面上与革命党人敷衍,实际上一心要复辟帝制当皇帝,搞独裁。为了遏制南方的革命热潮,1913年3月在国会召开前夕,他派人南下,暗杀了革命党领袖之一宋教仁(国民党代理理事长);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的革命力量。这是一个导火索,即刻引发了全国以###袁世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
  这期间,孙中山先生命陈其美在上海举兵反袁,蒋介石在陈其美手下担任重要任务。他们发表独立宣言,通电全国,并且把进攻的重点,再次放在了倒霉的江南制造局(辛亥革命时江南制造局就是清军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军事堡垒,被革命军重兵攻打),因为袁世凯的心腹,海军中将、淞沪镇守使郑汝成率领的北洋精锐团,就驻扎在那里。
  可是豪情和赤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战事进行得非常艰难。袁军倚仗有利地形,又有黄浦江上的军舰以炮火相助,双方力量悬殊,终于导致讨袁军损失惨重,一个星期后支持不住了,只好潜入地下。郑汝成四处贴出告示,悬赏两千大洋,捉拿要犯蒋介石。这么一来,蒋介石就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只好躲到奉化乡下去;但是乡下也接到了通缉令,他只好逃往到日本。
  

6。张静江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2)
第二年初夏,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回到上海,准备在上海再次发动讨袁的军事行动。这次蒋介石制定了一个夺取上海的作战计划,计划分三路进攻,他自己任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设在小沙渡路,负责潭子湾、小沙渡、梵皇渡一带的军事行动。但是还没有等他们开始动手,就被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侦悉了,巡警夜半袭击了他的司令部,搜去了枪械、子弹、旗帜和文件,多名革命党人被捕,其中四人殉难,军事行动败露无遗。袁世凯遂以大总统的名义向各省发布通缉令,追缉肇事的主谋者,蒋介石再次成为通缉犯。
  这一次他没往乡下跑,而是躲到了张静江家里,昼伏夜出,张静江出面保护了他4。因为张静江是民国###,在社会上地位很高,郑汝成的部下是不便直接闯入其家抓人的。
  但是事隔不久,革命党内部出了叛徒,叛徒竟是当年鉴湖女侠秋瑾的战友,光复会的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时与蒋介石一起攻打杭州城的王金发。王金发这时已经被人收买,投靠了袁世凯,他指挥便衣队,夜间把张静江的住所包围了,只等蒋介石一出门,正好逮住。也算蒋介石命大,那天他碰巧在王金发等到来之前先出门了,到一个朋友家里联络事情,当他回到张静江家的时候,远远地发现情况不对,有很多不认识的人在张家房子周围转悠,凭借职业军人的警觉,他知道大事不好,转身就走,逃回了家乡奉化。这期间,多亏了张静江对他的有效的庇护。
  1916年5月,陈其美惨遭袁世凯暗杀,这对蒋的政治生涯无疑是个重大的损失。他于无抓无落之中,与张静江互换兰谱(两人年龄相差10岁),结为把兄弟,同时结盟的还有一个许崇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老同盟会会员,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长),是广东籍的一个握有兵权的实力派。对于蒋介石来说,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策略,这使他在后来革命处于低潮的几年中,即他离开部队、混迹上海滩的时候,有了一个抓钱吃饭的地方。他加入张静江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恒泰记”,做股票生意,就在这段时间。5、6
  1926年,蒋介石的政治生涯又出现重大危机。那时孙中山先生已经逝世,国民党内部帮派林立、四分五裂,反蒋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汪精卫和胡汉民,与之成了死对头,这时候他在党内能够借重的力量只有他的盟兄张静江了。
  当时张静江在上海,正在想方设法为国民党筹集北伐的经费。蒋介石先后多次把他请到广州去,向其密告党内一切,灌输“联俄、联共”不切实际的思想,以期先入为主,要其为自己撑腰。张静江应蒋介石之邀,多次南下广州,每次蒋介石都给他洗脑筋,历数共产国际和共产党方面的“破坏”活动,证明国民党面临的危险。7张觉得他说得头头是道,但也拿不出办法,因为张的社会基础都在江浙和上海方面,广东一地,他鞭长莫及。何况,联俄联共是孙中山先生生前定下的基本路线,不是谁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
  在国民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国民党决定近期挥师北伐。那时虽然蒋介石主持的黄埔军校力量日益壮大,但是周围的环境仍旧对他很不利,一方面他与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等矛盾日益加深,对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充满了恐惧,同时在国民党内部也树敌很多,遭人妒忌,甚至连国母宋庆龄女士也看不惯他,认为他在党内搞独裁,他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他担心的是,他的部队一旦北上以后,广东的后方基地乏人照看,弄不好就会后院起火。他不能顾了一头而失掉另一头,丢了广东这个国民革命的根据地。环顾左右,想来想去,只有张靠得住,于是电请张静江火速南下,帮他主持一切。8
  1926年3月下旬,蒋介石在广东处境日益困难,他再次要张静江前来救场。这次不是吹风和务虚,而是一次与共产党的公开较量。经过事先的密议,他们在国民党的一次高级会议上抛出了著名的“整理党务案”,目的是要把共产党“清理”出国民党。并且在3月19日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上,选举张静江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又由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立刻挥师北伐。这样一来,他们一个管党务,一个抓枪杆子,国民党的天下就基本掌握在他们哥儿俩手里了。9
  

6。张静江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3)
在蒋介石率兵北伐时,张静江以国民党代主席的身份坐镇广州,大大加强了蒋介石的政治力量。
  张静江本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一坐镇广州,形势果真发生了变化。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他看不顺眼时,把鲍罗廷也叫到家里来教训一通。他积极扶植他的盟兄陈其美的侄子陈果夫,启用他当组织部长,先后把要害部门的领导权,统统抓到国民党手中,逐步排挤掉那些“跨党分子”(既加入国民党又加入共产党者),此所谓“整顿党务”。张静江一生主要是抓经济,为国民党搞钞票,但在这一段时间(即北伐战争期间)还是干了不少“党务”的。对此,陈果夫有一篇《民国十五六年间一段党史》,详叙了其中种种曲折,可知当时张静江在对付共产党方面,与蒋介石是完全一致的。
  这期间张静江的父亲去世了,他忙得竟没能回去奔丧。
  当蒋介石率领北伐军打下了南昌,军事上大局看好的情况下,蒋介石又着手做长远打算了。他知道眼下虽然还没打到长江边,但迟早要打到江浙和上海去的,那时,他需要大量的钞票对付军饷这个老难题,这就势必要与江浙财阀打交道。而打通江浙财阀的大门,又非张静江不可,因为他有很多亲戚朋友掌管着那些银行的大权。
  于是,在北伐军还没打到武汉的时候,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已经议决,设立浙江临时政治局会议,任命张静江为主席。10目的很清楚,老蒋派他的用场,一定要派足!经过张静江的一系列活动,才有了后来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东莱银行等等的“来归”和“报效”,也才有了成千上万的军需债券的认购!换句话来说,这么一来,北伐军才有了充足的军饷,对付北洋军阀才有了足够的保障!
  可见,张静江对蒋介石的帮忙可谓是帮到了家。
  汪精卫和胡汉民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死对头,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汪、胡二人出走国外,任你蒋介石唱独角戏去。这一招,政治上对蒋十分不利。
  张静江知道盟弟的苦衷,于1927年3月提起笔来,以国民党###的身份给汪精卫写信,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回国,共谋国事,实际上是为蒋介石打圆场。
  他在信中说:“……我本废人,暂时问政,原极滑稽,毫无嫌疑之可避,因即用整理案选举法等,相与周旋,而且时时疵议其失,尽我友道之直谅,皆示以适可而止,不应包办。乃至今思之,弟亦愚妄可笑。欲就条文组织方面与彼辈为疏阔之制裁,真所谓弄斧班门,太不自量……而弟亦居丧啣哀,癃罢日增,更不欲以老朽面目,同彼辈天壤视息,因此随介兄于前数日共民谊兄飞渡海西,泣求兄姊早归。弟不及兄姊之至,已即日拔出政潮,完我残息,冀张目病床,以待党之不亡,国之不卖,然后死去,乃得笑语在天之总理也。言尽于此,敬祝长途曼福。弟张人杰谨启。”11
  此番话似乎是一位行将就木之老者在向他们祈求。身为国民党###的张静江历来是干脆利落之人,能这样期期艾艾地说话办事,生平还是头一遭,不知汪精卫夫妇看后有所感动否,反正张静江已是把话说到头了。
  后来汪精卫等人在北伐接近胜利的时候还是回国了,但是并不买蒋介石的账,站在了武汉方面,形成了宁汉分裂的局面(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国民党武汉政府对峙)。
  总之,在所有蒋介石需要张静江的时候,张静江都以病残之身,恰如其分地到场了,该发挥的作用也都尽其所能地发挥到位了,甚至在北伐之前,蒋介石在上海最为穷愁潦倒的时候,还是靠老张在经济上拉了他一把呢!
    张静江亲自为蒋介石说媒
  张静江的继配夫人朱逸民(常熟人)与蒋介石的第三任夫人陈洁如原先是中学同学,而且是最要好的堪称密友的同学。当初她们同在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女校(海宁路上)读书。那时陈洁如才十几岁,朱逸民大陈5岁,也不到20岁。据陈洁如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她们放学后常在朱家一起做功课,有时陈洁如回家晚了,其母就会找到朱家来,因为两家相距不远,都在西藏路上,中间只隔一条弄堂。朱逸民功课好过陈洁如,常会对她有所帮助,因而陈一直视朱为大姐。16
  。 最好的txt下载网

6。张静江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4)
正如陈洁如所叙述的那样,这样姐妹般的日子“好景不长”。后来张静江的元配夫人姚蕙在纽约不幸去世,两年后他回国续娶了朱逸民,这样朱逸民就无法再读书了,虽然仍住在西藏路(张家当时住西藏路南京路口的大庆里,张家的“盐公堂”总管理处早先也在那里,现在那里耸立起了南京路最高的大厦),但毕竟不能朝夕相处了,朱逸民就常邀陈洁如到张家来聊天。
  1919年暑假里的一天,陈洁如正在张家聊天,孙中山先生带着两位男士来看张静江来了。那两位男士一个是戴季陶,另一个就是蒋介石。却不料蒋介石见到陈洁如后,对其一见钟情,此后几次三番找上门要与之交朋友,还通过张静江,请其夫人朱逸民为之说媒,表明他对陈小姐的爱慕。1921年9月陈洁如的父亲去世时,蒋介石竟穿着孝服来凭吊。陈洁如那时只有15岁,只想读书不想嫁人,况且对蒋介石毫不了解,蒋介石越是追得起劲,她越是胆战心惊。
  她的母亲也不赞成这门婚事。后来张静江派朱逸民来陈家正式说媒,与陈洁如的母亲作了一次长谈后,陈母按照当时一般的做法,雇了一个私家“侦探”,去调查蒋介石的身世。结果调查报告拿来之后,更让陈母大失所望,因为那白纸黑字分明写着,蒋介石已有一妻毛福梅且不说,还有一妾姚怡诚,而眼下正是革命受挫,他居沪无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