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签订东方洛迦诺公约这一点却采取规避态度,签订东方洛迦诺公约将使他束住手脚。不能染指他一向宣传的德国生存空间所在的主要地区。也许可以使英国在这个问题上跟法国分离?法国由于跟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分别订立了互助协定,所以对东方的安全较为关切。希特勒一定是这样想的,因为在他的谨慎的答复中,他建议在举行总的会谈之前先举行双边谈判,并邀请英国到德国来举行初步谈判。约翰·西蒙爵士欣然同意,于是商定3 月6 日在柏林举行会谈。在这天以前两天,英国白皮书的公布引起了威廉街方面的装模作样的大怒。实际上,柏林的大多数外国观察家觉得,这份白皮书是对德国秘密重整军备的清醒估计,德国加速重整军备,促使英国也适当地增加了它自己的军事力量。
  但是,据说希特勒对此怒不可遏。牛赖特在西蒙前来柏林前夕通知他说,元首患“感冒”,会谈只得延期。
  不论希特勒有没有感冒,他突然有了新主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把这个新主意变成大胆的行动,有西蒙和艾登在近旁是令人尴尬的。他认为,他已找到一个借口,可以给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一个致命的打击。法国政府前不久才提出了一个把军役期限从18个月延长到两年的法案,这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的壮丁人数不足之故。3 月10日,希特勒发出了一个试探气球来探测协约国的决心。好行方便的瓦德·普赖斯被召了来,让他对戈林进行了一次访问。戈林将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德国有了一支空军——正式地告诉了他。希特勒满怀信心地等待着伦敦对这种片面废弃凡尔赛和约做法的反应。结果正如他的所料。约翰·西蒙爵士告诉下院说,他仍然指望到柏林去。
  星期六的惊人之举
  3 月16日,星期六——希特勒的大多数惊人举动都是留在星期六采取的——这位总理颁布了一项法令:实施普遍军役制,并规定为和平时期建立12个军和36个师的军队,大约50万人,凡尔赛和约军事限制就此寿终正寝,除非法国和英国采取行动。不出希特勒所料,它们提出抗议,但是没有采取行动。而且英国政府还赶紧去问,希特勒是否仍然愿意接见它的外交大臣。
  这位独裁者对这个问题慨然作了肯定的答复。
  3 月17日,星期日,是德国的一个欢乐庆祝的日子。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德国的战败和屈辱的象征,被挣脱了。不论一个德国人多么不喜欢希特勒和他的匪徒式统治,他不得不承认元首已完成了共和国政府连试都不敢一试的事情。在大多数德国人看来,国家的荣誉已经恢复了。这个星期日又是阵亡将士纪念日。我在中午的时候,到国家歌剧院去参观纪念典礼,在那里看到了德国自从1914年以来所没有看到过的场面。整个楼下是一片军服的海洋,前帝国陆军的褪色灰制服和尖顶钢盔跟新军队的制服杂在一起,包括有以前还没有什么人看到过的德国空军的天蓝色制服。在希特勒旁边的是冯·马肯森陆军元帅,他是德皇军队中唯一还活着的元帅,穿着髑髅骠骑兵的礼服。
  台上灯光辉煌,青年军官像大理石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高举着德国军旗。
  在他们后面的一巨幅帷幕上,挂着一个极大的银黑两色的铁十字架。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纪念德国阵亡将士的仪式,实际上却是一个庆祝凡尔赛和约的死亡和德国征兵制军队的复活的欢乐典礼。
  将军们,人们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得出来,高兴极了。他们像大家一样,对此也是感到意外的,因为前些日子一直呆在伯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里的希特勒,没有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们。据冯·曼施但因将军后来在纽伦堡的作证表明,他和他的上司、柏林第三军区司令冯·维茨勒本将军,是3 月16日从收音机中才第一次听到希特勒的决定的。参谋总部原来是想在开始时先搞一支规模比较小的军队的。
  [曼施坦因作证说]如果问到参谋总部的话,它是会建议21个师的??36个师的数目是希特勒的一种自发的决定。于是其他国家向希特勒发出了一连串空洞的警告。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于4 月11日在施特莱沙会谈,谴责德国的行动并重申'285'它们支持奥地利独立和洛迦诺公约。日内瓦的国际联盟理事会也表示了对希特勒的鲁莽行动的不满,当即委任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防止他下次再犯这类行动的步骤。法国看出德国永远不会加入东方洛迦诺公约,赶忙同俄国签订了一个互助协定,莫斯科也跟捷克斯洛伐克订立了这样一个协定。
  从报上的标题来看,这种联合起来对付德国的姿态多少有些不吉的兆头,甚至使德国外交部和军方的若干人士也有些感到不安,但是显然没有使希特勒受到影响。毕竟,他冒了一下险而结果安然无事。不过,这仍然不能使他安于已得成就。他认定,现在又该来弹弹他爱好和平的调子,看看是否能在团结起来对付他的大国中间钻个空子而破坏这种团结。
  5 月21日晚上* ,他又在国会发表了一篇“和平”演说。作者在国会里听过希特勒的大部分演说,这次大概是我所听到的他的最动听的,而且无疑是最巧妙的、最能迷惑人的演说之一。希特勒当时显得心情舒畅,流露出一种不仅是自信的,而且是使他的听众感到意外的宽容与和解的精神。演说词中没有对谴责他废弃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国家表示不满或蔑视。倒是有着许多保证,说他所要的只是在对大家都公正的基础上的和平和谅解。他不要战争;说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用处的,而且是令人极端嫌恶的。
  过去300 年中欧洲大陆上所流的血,跟这些事件对各国所产生的后果,颇不相称。到头来法国仍旧是法国,德国仍旧是德国,波兰仍旧是波兰,而意大利仍旧是意大利。帝王野心、政治欲望、爱国偏见,造成了大量流血,但在能够看到的深远政治变化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就民族情绪方面来说,只不过做到触及各国的皮毛而已,它并没有在实际上改变它们的根本性格。如果这些国家仅仅把它们的牺牲的一小部分用在比较明智的目的上,成就无疑会更大而且更永久。
  希特勒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286 ]我们的种族理论认为,每一个企图征服和统治一个外国民族的战争,是一种迟早要使胜利者内部发生变化和削弱,最后使他遭到失败的事情??由于欧洲已不再有未被占领的空间,所以每一个胜利??充其量只能造成一个国家居民人数的增多。但是,如果各国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话,它们可以用一种更简单和更自然的方法不流一滴泪而做到这一点——' 用' 一种健全的社会政策,用使一国人民更愿意增添子女的方法。
  不!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要和平,是由于它的基本信念。它要和平还由于它认识到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事实:没有一个战争可能在本质上改变欧洲的苦恼??每一次战争的主要后果是摧毁国家的精华??
  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他继续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到最后,他还提出了维护和平的13点具体建议,这些建议看来非常冠冕堂皇,因此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欧洲都造成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他在这些建议之前却有一段提醒人们注意的话:德国已向法国庄严地承认和保证了它在萨尔公民投票后决定的边界??我们从而最后放弃了对阿尔萨斯一格林的一切要求,为了这块土地,我们曾经进行了两次大战??在不咎既往的情况下,德国已和波兰缔结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我们将无条件地信守这个协定??我们承认波兰是一个伟大而具有民族意识的民族的国土。
  至于奥地利:德国既不打算也不希望干涉奥地利的内政,并吞奥地利,或者来一次合并。
  希特勒的13点建议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德国不能在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以前重回日内瓦。他暗示悦,如果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各国的充分平等得到承认的话,那未德国将重新参加国联。但是,德国将“无条件地尊重”凡尔赛和约的非军事条款,“包括关于领土的规定在内。特别是它将支持和履行由于洛迦诺公约而产生的一切义务”。希特勒还保证德国将遵守莱因兰的非军事化。虽然德国“随时”都愿意参加一种集体安全体系,但是它却更喜欢双边协定,愿意和它的邻邦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它还准备同意英'287' 法为洛迦诺公约补充一个空军协定的建议。
  至于裁减军备,希特勒更是准备无所不允的:德国政府愿意同意能导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的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国表明愿意同意对大炮口径、战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样,德国政府愿意同意对潜水艇吨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潜水艇??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向大不列颠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诱饵。他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力量的35%;他又说,这将使德国在海军吨位上仍比法国低15%。国外有人提出反对,说这不过是德国的要求的开始而已;对这种反对意见,希特勒答复说,“对德国来说,这个要求是最后的和不变的”。
  在晚上10点过后不久,希特勒的演说到了结束部分:不论是谁,要是在欧洲点起战火,除了混乱外不能希望得到别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坚决相信,在我们的时代里实现的将是西方的复兴,而不是西方的衰亡。德国可能对这项伟大的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希望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这些话都是和平、理智与和解的甜言蜜语。欧洲的西方民主国家的人民和政府迫切希望能在任何合理的基础上,几乎可以说是在任何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平。因此这些话正是他们所爱听的话。不列颠群岛的最有影响的报纸伦敦《泰晤士报》,几乎以欣喜若狂的态度来欢迎这些话。??这篇演说结果证明是合理的、直爽的和全面的。凡是本着公正态度来看这篇演说的人,谁也不能怀疑,希特勒先生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完全可以构成彻底解决德国问题的基础——一个自由、平等和强大的德国,来代替16年前强迫它接受和平的战败的德国??
  我们希望,这篇演说将在各地都被认为是一篇诚挚而经过周密考虑的由衷之言。这家大报是英国新闻界之光,它却要像张伯伦政府一样,在英国对希特勒的贻害无穷的姑息政策中扮演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角色。但是至少在作者本人看来,该报比政府还要难以原谅,因'288' 为,在该报驻柏林记者诺曼·埃布特于1937年8 月16日被逐出以前,该报一直从他那里获得关于希特勒的作为和目的的报道,这些报道远较其他外国记者或者——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外交人员所提供的报道更能显示端倪。虽然他在那些日子里从柏林发给《泰晤士报》的报道有很多都没有发表*(这是他常常向本作者抱怨的,而且是后来得到证实的),但是《泰晤士报》的编辑们一定是看过他的全部报道的,一定能够知道纳粹德国的真实情况和希特勒的堂皇诺言多么空洞。
  英国政府跟《泰晤士报》一样愿意和切望把希特勒的建议当作“诚挚的”
  和“经过周密考虑的”,特别是关于德国同意使它的海军只及英国海军力量的35%那一项建议。
  当约翰·西蒙爵士和艾登在3 月底对希特勒进行推迟了的访问时,希特勒曾狡猾地向这位英国外交大臣发出暗示,使对方觉得两国可能很容易商定一个能保证英国优势的海军协定。现在在5 月21日,他公开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同意德国舰队只及英国海军吨位的35%,另外在演说中还说了些对英国特别友好的话。他说,“德国既没有打算,也没有必要,更没有办法参加海军方面的新竞争”。所谓竞争是暗指1914年以前铁比茨在威廉二世的热烈支持下建立一个远洋舰队同英国舰队相匹敌的事,对这层意思,英国显然是不会不懂的。希特勒接着说,“英帝国需要在海上有一支优势的保护力量,德国政府了解这一点极其重要,也了解其理由??德国政府真诚地希望能够同英国人民和国家建立并保持一种将能永远防止再度发生两国之间曾发生过的这个唯一竞争的关系”。希特勒曾在《我的奋斗》中表示过同样的心情,他在书中着重指出,德皇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与英国为敌和妄想在海军力量方面同英国竞争。
  在希特勒这一诱饵的勾引下,英国政府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