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听好。应由赛斯一英夸特把如下的电报发到这里来。用笔记下。
“在许士尼格政府辞职后认为本身任务是建立奥地利的安宁和秩序的临时奥地利政府,向德国政府发出紧急请求,要求支持它完成这个任务和帮助它防止流血事件,为此目的,它要求德国政府尽快派遣德国军队。”
凯普勒叫元帅放心,他一定立即把“电报”内容给赛斯—英夸特看。
戈林说:“他甚至不必发这个电报。他只需要说一声‘同意’就行了。”
一小时后凯普勒回电话给柏林。他说,“告诉元帅,赛斯—英夸特同意了”。
这样,第二天我经过柏林街道时,发现《人民观察家报》刊载着这样触目惊心的标题:日耳曼人的奥地利幸免于乱。报上有戈培尔所捏造的描述维也纳大街上共产党骚动——殴斗、开枪、劫掠——的令人难以相信的消息,还有德国官方通讯社德意志通讯社所发的那个电报的内容,说是赛斯—英夸特在头天晚上发给希特勒的。实际上,战争结束时,在德国外交部的档案里找到了跟戈林所口授的完全相同的两份“电报”。巴本后来解释它们是怎么会在那里的。他说,它们是过了一些时候由德国邮电部长所伪造而存放在政府档案里的。
希特勒在整个疯狂的下午和晚上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不仅是等待米克拉斯总统屈服,而且是在等待着墨索里尼的表示。这位奥地利保护者的沉默态度使人感到惴惴不安。在晚上10点25分,黑森亲王菲利普从罗马打电话到总理府。希特勒亲自把耳机抓过去。戈林的技术员记录了随后的交谈:亲王:我才从威尼斯宫回来。意大利领袖以非常友好的态度对待整个事情。他向你问候??许士尼格告诉了他消息??
墨索里尼说奥地利对他是无关紧要的。
希特勒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大喜过望。
希特勒:那么,请告诉墨索里尼,为了这件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
亲王:好的,阁下。
希特勒: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永远不会,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愿意跟他订一个完全不同的协议。
亲王:好的,阁下。我也曾把这点告诉过他。
希特勒:一俟奥地利事件解决,我愿意跟他一起共患难,同命运——不论发生任何情况!
亲王:好的,我的元首。
希特勒,听着!我愿意订任何协议。我已不再害怕万一我们发生冲突军事上会存在的可怕处境了,你可以告诉他,我的确是从心底里感谢他,我将永远不会,永远不会忘记这点。
亲王:好的,我的元首。
希特勒:我为了这件事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他万一需要什么帮助或者处于什么危险中的话,他可以确信,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即使整个世界联合起来对付他,我也将坚决和他在一起。
亲王:好的,我的元首。
那么,大不列颠、法国和国际联盟在这个危急关头又采取什么立场来制止德国对一个和平的邻邦的侵略呢?什么都没有。当时法国又处在没有政府的状态中。3 月10日星期四,夏当总理和他的内阁辞职了。在戈林用电话把他的最后通牒告诉维也纳的决定性日子,即3 月11日星期五,巴黎整天都没有人能采取什么行动。直到13日德奥合并已经宣布后,才有了一个由莱翁·勃鲁姆组成的法国政府。
英国呢?在2 月20日,就是许士尼格在伯希特斯加登屈服后的一个星期,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辞职了,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张伯伦首相对墨索里尼的进一步姑息。
接替他的是哈利法克斯勋爵。柏林对这种更动表示欢迎。
张伯伦在伯希特斯加登最后通牒后向下院发表的演说,也受到柏林的欢迎。
驻伦敦的德国大使馆在3 月4 日用电报把这篇演说详尽地报告给柏林。据这份报告引张伯伦的话说,“' 在伯希特斯加登' 所发生的,只不过是两位政治家商定了改善他们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措施??看来很难认为,只是因为两位政治家商定了两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的某些内部变动——为两国的关系着想,是值得想望的变动——就可以说,一个国家已为另一个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它的独立。相反的,在联邦总理2 月24日发表的演说中,没有东西可以使人认为联邦总理[许士尼格]本人相信他的国家放弃了独立”。
据我本人当时获悉,维也纳的英国公使馆曾把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给许士尼格的最后通牒的详细内容告诉张伯伦,所以,3 月2 日向下院发表的这篇演说是令人惊奇的。* 但是它使希特勒感到高兴。希特勒知道,他可以进军奥地利而不致和英国发生什么纠葛。3 月9 日,新任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到伦敦来结束他在大使馆的事务,在此以前他是驻英大使。他同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国王和坎特伯雷大主教都进行了长谈。他向柏林报告说,他对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的印象部“很好”。
在和哈利法克斯勋爵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后,里宾特洛甫在3 月10日直接向希特勒报告,“如果奥地利问题不能和平解决”,英国会采取什么行动。根据他在伦敦的会谈,他基本上相信“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什么行动”
3 月11日星期五,里宾特洛甫正在唐宁街跟首相和他的同事们共进午餐,突然一个外交部的信使闯进来,交给张伯伦一批关于来自维也纳的惊人消息的紧急电报。
仅仅在几分钟以前,张伯[345 ]伦还要求里宾特洛甫把“他所希望的解决德英关系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决心”告诉元首。现在,接到了这个奥地利来的、令人不快的消息后,这些政治家就到首相书房里去,张伯伦在那里向感到不自在的德国外交部长念了维也纳英国公使馆发来的关于希特勒最后通牒的两份电报。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报告说,“这次讨论是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的,一向平静的哈利法克斯勋爵比张伯伦还要激动,后者至少在外表上还显得平静和沉着”。里宾特洛甫对“这些报告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这似乎使他的英国主人们平静了下来,因为,他报告说,“我们的告别是完全亲切的,甚至哈利法克斯也恢复了平静”。
张伯伦对维也纳来的消息的反应,是命令驻柏林大使汉德逊写一个通牒给代理外交部长冯·牛赖特,说如果德国致奥地利最后通牒的消息是确实的话,“英王政府认为必须以最强烈的措词提出抗议”。但是在这样晚的时候提出一个形式上的外交上的抗议,希特勒是一点也不害怕的。第二天,3 月12日,正当德国军队源源不断地开入奥地利的时候,牛赖特回了一个轻蔑的答复,说奥德关系只是德国人民的事情,而不是英国政府的事情,并且再次撒谎说,并没有德国致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只是应新成立的奥地利政府的“紧急”请求才派遣军队前去的。他叫英国大使去看这个“已经公布在德国报纸上”的电报。
希特勒在3 月11日晚上唯一认真担心的是墨索里尼对他的侵略的反应,不过,柏林对捷克斯洛伐克可能会怎样做也有些不放心。但是,不知疲倦的戈林很快就把这点解决了。虽然他正忙于用电话指导在维也纳的政变,他还是设法在这天晚上溜到HausderFlieger(飞行员之家)去呆了一会儿。他在那里以主人身份招待1000个高级官员和外交人员,举行一个盛大晚会,欣赏国家歌剧院的管弦乐队、歌唱家和芭蕾舞团的表演。当捷克驻柏林公使马斯特尼博士来到这个盛大的晚会上时,这位挂满勋章的元帅立即把他拉到一边,拿名誉向他担保说,捷克斯洛伐克不必对德国有什么恐惧,德国军队进入奥地利“只不过是一件家务事而已”,希特勒希望改善同布拉格的关系。反过来他要求捷克保证不会动员。马斯特尼博士离开了晚会,同布拉格的外交部长通了电话,然后回到晚会上去告诉戈林说,他的国家没有动员,捷克斯洛伐克无意干涉奥地利事件。戈林放下了心,重申了他的保
证,并说他受权申明,希特勒也立誓支持这些保证。
也许,甚至机警的捷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在那天晚上也来不及认识到,奥地利的灭亡也就意味着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在那个周未,欧洲有些人认为捷克政府目光短浅,他们说,鉴于纳粹占领奥地利后,德国军队从三面包围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者在战略上就处于极不利的地位,又鉴于如果它出面拯救奥地利,可能会使俄国、法国和英国,还有国际联盟都同第三帝国发生冲突,而这是德国人所吃不消的,所以捷克人原该在3 月11日晚上采取行动的,但是本书下文不久就要谈到的随后发生的情况,无疑使这种论据完全站不住脚。不久以后,当西方的两个民主大国和国联有一个更好的遏制希特勒的机会的时候,它们却退缩了。无论如何,许士尼格在这个多事的一天一直没有正式向伦敦、巴黎,布拉格或者日内瓦呼吁过。或许,如他的回忆录所说的,他认为这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另一方面,米克拉斯总统则有这样的印象(这是他后来作证时说的):奥地利政府马上把德国的最后通牒告诉了巴黎和伦敦,并且整个下午都在继续同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会谈”,以图探明它们的“想法”。
当事情越来越清楚,它们的“想法”只不过是发发空洞的抗议的时候,米克拉斯总统在午夜前不久屈服了。他任命了赛斯一英夸特为总理,并接受了他的内阁部长们的名单。他后来难受他说:“我在国内外都被完全抛弃了。”
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发表了一篇冠冕堂皇的声明,以他通常的蔑视真理的态度把他的侵略说成是正当的,并提出诺言说,奥地利人民将在“一次真正的公民投票”
中选择他们的前途。这篇声明由戈培尔在3 月12日中午在德国电台和奥地利电台加以宣读。然后,希特勒就出发到他的祖国去了。
他受到了暴风雨般的欢迎。在每一个为了他的到来而匆忙装饰起来的乡村里,都有欢呼的人群。下午他到达了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林嗣,他曾在这里度过他的学童时代。在这里,对他的欢迎狂热之极,希特勒深受感动。第二天,在打了一个电报给墨索里尼——“为了这件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以后,他在利昂丁他的双亲的坟墓上放了一个花圈,然后回到林嗣去发表了一篇演说:在多年前离开这个市镇时,我怀着完全和今天心中所怀着的同样的信仰。在那么多年以后,我能够使这种信仰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我现在感动之深。如果上帝曾经叫我离开这个市镇去当德国的领袖,他这样做一定是赋与了我一个使命,而这个使命只能是使我亲爱的祖国重归德国。我相信这个使命,我活着为这个使命而斗争,我认为我现在已经把它实现了。
12日下午,赛斯—英夸特在希姆莱陪同下乘飞机到林嗣来会见希特勒,并骄傲地宣称圣歇尔曼条约第88条已经归于无效。该条约第88条确认奥地利的独立是不能让与的,并规定国际联盟为它的保证人。对于被奥地利群众的热情冲昏了头脑的希特勒来说,这还不够。他命令内政部次长威廉,斯图卡特博士立即到林嗣来。
斯图卡特是他的部长弗立克赶忙派到维也纳去拟定使希特勒成为奥地利总统的法律的。使这位法律专家多少有些感到意外的是,元首命令他,“草拟一项规定德奥完全合并的法律”,这是他后来在纽伦堡作证时说的。
斯图卡特在3 月13日星期日把这个法律草案提交给在维也纳新成立的奥地利政府,这一天本是许士尼格的公民投票预定要举行的日子。上文已有述及,米克拉斯总统拒绝签署这个法律,但是已经接掌了总统权力的赛斯一英夸特签了字,并在当天深夜飞回林嗣去把它提交给元首。它宣布了奥地利的告终。它开头说,“奥地利是德国的一省”。赛斯—英夸特后来回忆说,希特勒欢喜得掉下了眼泪。这个所谓德奥合并法还在同日由德国政府在林嗣颁布,希特勒、戈林、里宾特洛甫、弗立克和赫斯在上面签了字。它规定在4 月10日举行“一次自由而秘密的公民投票”,奥地利人可以在这次公民投票中决定“同德国合并的问题”。希特勒在3 月18日宣布,德国人也要就德奥合并问题举行一次公民投票,同时还要举行国会的新选举。
希特勒直到3 月14日星期一的下午,才凯旋地进入他曾经在那里流浪过那么久的维也纳。这是由于两件没有预见到的事而推,'348]迟的。尽管奥地利人由于将在首都看到元首而高兴得如醉如狂,希姆莱要求再给他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