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币淮首魑拗疲话嫜方馐退担跋衷凇币淮剩爸徊还怯屑谝恢质率担赐蛞徊恍椅颐窃谠抖牟慷釉獾焦セ鳎拦匦胪耆凶杂稍谌魏蔚厍扇∪魏伪匾男卸员H约旱陌踩!�
在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美国军方和国务院慌了手脚,强烈要求对杜鲁门1月5日关于台湾问题所作的声明进行修改。参谋长联席会议一直主张给予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以必要的军事援助。作为*的急先锋,远东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更是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声称,台湾应是美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绝不能让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
美国国务院的迪安·腊斯克(就是划定三八线的那位腊斯克上校)和约翰·杜勒斯等,也为麦克阿瑟的主张摇旗呐喊,主张在台湾迅速采取“激烈而强硬的立场”,建议美国政府以宣布台湾“中立化”的形式,出动军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使之不落入共产党人之手。
事实上,到1950年6月,美国武装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和对台湾实施军事占领,决心已定,只是在等待时机。麦克阿瑟狂妄地声称:如果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台湾的作战,他将火速赶赴战地指挥反击作战,“使他们遇到惨败,从而使这场战斗成为世界上决定性的战斗之一”。而且,“我每个夜晚都祈祷红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 1950年,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位政治人物比在海岛上的蒋介石更为处境尴尬的。六十多万残兵和几百万难民一起跟他仓惶逃到台湾,小小的台湾人*增,顿时物价飞涨,百物奇缺。美国的几次声明使蒋介石雪上加霜,而解放军在4月用木船攻占海南岛的消息更令他心惊胆战。美国要“弃台”,而解放军进攻台湾已经指日可待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战一触即发(3)
在凄风冷雨中的台湾岛,没有人相信蒋介石“一年准备,两年生息,三年反攻”的鬼话,甚至连蒋介石自己也不相信。人心已经崩溃了,怀里揣着金条的高官显贵们纷纷逃到美国去做“寓公”,一级上将刘峙竟跑到菲律宾去当了华文小学教师!号称六十万的部队大多是丧失斗志的散兵游勇,凭这支军纪败坏,士气低落的残兵,如何抵挡解放军的得胜之师?当时的情况正如美国“第28号命令”所说的“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国民党“在那里将和其他地方一样容易被攻破”。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承认台湾“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
台湾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上帝祈祷,或许会出现扭转命运的奇迹外,已别无它途。甚至连蒋介石本人都信誓旦旦地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准备在其统治最后灭亡时“选择最有意义的死”。
1950年,中国共产党已把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既定方针,1950年4月、5月,解放军分别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揭开了最后统一中国的序幕。至此,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就绪,横渡台湾海峡的作战计划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已经成熟,现在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和气象资料。到了7月,名将粟裕将负责指挥50万攻台大军,乘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之时,越海投入战斗。此时,只等毛泽东一声令下,渡海作战,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就在旦夕之间。
全中国即将彻底解放的前景看好,令毛泽东的心情也前所未有地舒畅起来。他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地投入建国后繁忙而紧张的恢复建设工作中。但是,作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毛泽东舒畅的心情中还是有一块小小的阴影。他多少预感到,在远东北部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半岛上,战争的态势也许不可避免。而这场战争,会不会打乱了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的历史进程呢?
1950年6月的天气依旧凉爽,但整个朝鲜半岛却开始燥热不安起来,苏、美撤军后,短短几个月内,双方冲突不断,在3月3日至10日仅1周之内,在三八线上就有18次武装冲突事件,但到了5月军事冲突却突然之间迅速减少了。这仿佛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年迈的李承晚“北进统一”朝鲜的企图在1950年之前就变得非常热切了。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一次次拒绝北朝鲜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1947年夏天,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将军视察南朝鲜,把南朝鲜的扩军计划推向高潮。美国的这些支持使李承晚腰杆硬了一些,但离他“北进”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李承晚计划在两年内,建立起一支15万人的“国防军”。他颁布的兵役法规定,凡是17岁到60岁的有劳动能力的南朝鲜男人,都在服兵役的范围之内。为此他向美国既要钱又要物,胃口之大连杜鲁门总统都感觉到有些“过分”。
1949年,李承晚认为他的准备已大致成熟,10月,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说:“要不流血,统一独立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实现了也不会长久。”之后又叫嚣“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为了防止发动战争后“后院”起火,李承晚对南朝鲜人民游击队和爱国人士进行了大规模的“*”,遭到屠杀的人数竟超过10万!到了1950年,李承晚进入了“北进统一”的最后准备阶段,他曾率领军界高官前往东京,当面向麦克阿瑟汇报他的进攻计划,听取在军事上的“具体指示”。4月,集结在三八线附近的5个师得到了直属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的加强。
大战一触即发(4)
敌人在磨刀霍霍,经过长期战争磨练的金日成当然不会束手待毙。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面对日益激化的斗争形势,同样也积极地进行了战争准备,并且在着重考虑采取“武装统一”的方针了。据俄罗斯公布的朝鲜战争档案记载,促使金日成作此考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南朝鲜反动派不同意和平统一;在苏美联合委员会工作期间和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上,解决朝鲜问题的尝试没有获得成功;建立包括左派、中间派和一部分南朝鲜右派政党的由南北方代表组成的祖国阵线也不能保证用和平方法统一国家;南朝鲜反动派拒绝了祖国阵线关于和平统一的号召”。由此可以看出,金日成和北朝鲜最终决定采取武装统一的方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对于南朝鲜的战争准备,金日成高度警觉美国和南朝鲜的勾结动向,同时也忧心忡忡,因为这个时候,手上能够作战的部队只有武器装备不足的三个师,而在李承晚的身后是拥有美式装备的六个师。在毛泽东访问苏联前夕,1949年3月,金日成也来到了苏联莫斯科,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北朝鲜的安全问题。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请求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并要求苏联给予北朝鲜军事援助。斯大林答应给予北朝鲜必要的军事援助,但出于对美国干涉的担忧,没有明确具体的答复。
1949年5月,在北平西山的“双清”别墅,毛泽东秘密地接见了金日成的特使。特使向毛泽东介绍了朝鲜半岛一触即发的战争局势之后,毛泽东表示他同意金日成在信中的看法;朝鲜半岛的冲突在所难免。“对你们来说,持久战是不利的,因为即使美国不干涉,也会唆使日本向南朝鲜提供战争的援助。”对于目前的朝鲜局势,毛泽东明确表示,不希望看见战争立即爆发,原因一是国际形势不允许;二是中国共产党还不能有效地支持北朝鲜。而“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
朝鲜革命者与中国革命有着长期的渊源,解放战争时期,几万在东北的朝鲜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的第四野战军就编有两个以朝鲜同志为主体的独立师。毛泽东曾亲口评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说中朝两国、两党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就一点都不过分。为了帮助北朝鲜的防御,毛泽东甚至把人民解放军中的两个朝鲜师移交给了金日成。早在1949年5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金一访问中国,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请求*中央允许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由朝鲜人组成的部队返回朝鲜。毛泽东同意了这一请求。此后,根据中朝两党的协议,驻中国东北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中由朝鲜人组成的2个师,于1949年7月后陆续返回朝鲜并编入人民军。
在金日成的特使秘密访问北平后,苏联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和对待毛泽东不同,斯大林一开始对以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领导人就十分信任,这显然是由于金日成的苏联背景以及曾经在苏联远东军中作过战。面对南朝鲜的进攻态势,金日成曾反复向斯大林表示:作为朝鲜的共产党人,统一祖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自己的当然责任;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受到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鼓舞,这种意愿将更加强烈,希望斯大林能理解这一点。但是斯大林依旧对朝鲜半岛一旦爆发战争的后果感到担忧,理由是“美国在中国失败后,可能会更加直接地干预朝鲜事务”。那么一旦北朝鲜置身于战争,不但在军事上不占优势,还会在政治上让“美国有了武装干涉朝鲜的借口”。
大战一触即发(5)
就在这时,艾奇逊国务卿把那个将朝鲜和台湾划在防卫范围之外的美国远东防御圈计划摆在了全世界的面前。金日成立即再次向苏联方面提出自己的计划。这次斯大林不能不考虑了。朝鲜半岛作为“插向日本的匕首”,对于苏联在远东与美国、日本抗衡将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况且,金日成并没有直接要求苏联出兵助战,他仅仅需要武器装备和政治上的支持。至于美国可能的干涉,既然艾奇逊说得那么明白,担心也许是不必要的了。
1950年1月8日,斯大林向苏联驻北朝鲜大使发了一封电报,表示他同意向金日成提供援助。3月30日,金日成再次秘密访问莫斯科。双方达成协议,苏联将对北朝鲜给予援助,但是以有偿方式进行的:北朝鲜以9吨黄金、40吨白银和万吨其他矿石,换取苏联价值亿卢布的武器装备。与美国佬对外援助的大手大脚相比,苏联在这方面未免不够慷慨,但这些装备可以武装起三个步兵师,对于北朝鲜的备战帮助极大。金日成还汇报了北朝鲜一旦面临南朝鲜的战争威胁时完整的作战准备计划,斯大林对此表示很满意。最后,斯大林告诉金日成:应该把计划通报给毛泽东。
1950年5月13日,在距朝鲜战争爆发只有一个多月的时候,金日成到达北京,向毛泽东透露军事准备的计划。当时,新中国在北朝鲜还没有派驻大使,也没有军事观察人员,毛泽东对金日成所做的一切了解甚少,但至少已经知道了苏联将给予金日成一定的军事援助。
此时,解放军进攻台湾的许多技术问题正在解决,军事准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即使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最迟到1951年,解放台湾的条件也应该基本具备了。但是,毛泽东还是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朝鲜战争一旦爆发,美国政府很可能改变对台湾的政策。如果真是这样,后果就很难设想了。虽然有这样一个担忧,对于金日成的军事计划,中国自然不能表示不同意见。
到1949年8月,朝鲜人民军总兵力为8万余人,其中陆军拥有5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机械化旅、2个炮兵团,空军拥有各种飞机74架。除由中国返回的2个师之外,陆军部队全部装备苏式武器,执行苏军编制。另有警备部队万余人。
在美国帮助下,到1950年6月,南朝鲜军队从寥寥数千人的警察部队猛增到15万多人的规模,其中陆军万余人,编为8个步兵师,另有海岸警卫队6145人,空军1965人,警察48万余人。装备了大量火炮、军用车辆。
美国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特准将,将南朝鲜军吹嘘为“亚洲之雄”。1950年6月20日,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前4天,他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汇报朝鲜局势时断言:“南朝鲜军队完全经得住北朝鲜人施加的任何压力。”被蒙在鼓里的布莱德雷则回答说:“我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对我们没有必要为朝鲜担忧而感到如释重负。”
随着羽翼逐渐丰满,南朝鲜政府踌躇满志,对“北进”的胜利充满信心。美国和南朝鲜双方曾多次召开“高级将校会议”。详细地讨论了“有关完成战斗准备的问题”和“北伐计划”,并调整部署,将陆军部队8个师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在三八线沿线展开5个师,组成两个战斗司令部,并配备了陆军总部直属的炮兵部队和技术兵种部队,主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