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颖本┕ひ笛г罕弦担峙涞匠ご旱谝黄党В�1954年,厂里送他去苏联的汽车企业实习。陈赓在我驻苏使馆里见到朝气蓬勃的知非,儿子的进步,给予陈赓的喜悦远胜过那把金钥匙,那天晚上,知非陪着父亲逛高尔基大街,父子情深,异国相逢,天伦之乐更浓,这让众将帅们看得眼热,好生羡慕。
  中国军事代表团结束参观返国,陈赓中途在哈尔滨下车,回到学院。他不顾旅途劳顿,马上听取院党委的工作汇报,特别是三期新学员的思想情况。
  “要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开阔年轻人的视野,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传统,”陈赓对刘居英等院领导说:“前些日子,我同张经武同志说过,请他来给全院讲讲我们进军西藏的故事,看看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忘我牺牲!”
  刘居英征求陈赓的意见:“要是院长不太累,能不能给全院作一场报告,知道您回来了,大家可都盼着呢。”
  陈赓看看大家,笑问:“你们都想听?那好吧,明天我讲讲这次访苏的见闻。”
   。 想看书来

27 陈赓履新 实习教员扬波胶州湾(4)
翌日傍晚,在工字楼前的大操场上坐满了全院的干部、教员和一期、二期、三期全体学员。好长时间没有见到院长了,每个人都精神抖擞,挺直腰板,静静地席地而坐,等待院长作报告。
  陈赓在院领导陪同下走上讲台,他一见到全院的师生员工,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他大声说:“这一次我们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参观原子战争条件下诸兵种合同战术演习,同志们,我亲眼看到原子弹的爆炸,这可不是吹牛皮的!”
  刘居英坐在陈赓身边,他怕陈赓声音太大传到大街上,不利于保密,就轻轻提醒陈赓。陈赓微微笑着,把声音降下来,又接着讲下去:“苏联的军事科学是很先进的,原子弹爆炸后,各兵种在蘑菇云下发起攻击,这些情景,我们在百里外的观察室,通过电视看得一清二楚,我们中国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苏联有了原子弹,打破美帝国主义的独家垄断局面,世界和平也有了保障。我看原子弹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迟早也要有的,现在我们就要着手准备,培养人才,自己动手研究,所以同志们要努力学习啊!”
  陈赓又讲到台湾问题,他说:“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国的内政,美国人无权干涉,我们还可以搞第三次国共合作嘛,只要老蒋愿意过来,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台湾省省长干干,如果他嫌官儿小,还可以在中央给他留个位置嘛,总之,绝不让美国插手,搞###。”
  陈赓的报告,让学院全体人员政治视野大开,听得如醉如痴,在笑声中思索不断。正是陈赓那回荡在哈军工上空的铿然之声,扬起了哈军工人心灵中报效祖国、科技强军的理想风帆。
  在陈赓出访苏联的时候,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副总参谋长的命令已经下达。所以给全院作完这场大报告后,陈赓当晚就匆匆上车奔北京。临行前,他和院党委委员们在一起开了个碰头会。他说:“主席去年就打了招呼,要我去军委工作,这次出访,彭总当面也催我快去北京,看来我今后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北京了。虽然院长和政委这两顶帽子我还得戴着,可实际上人不在学院,全院的工作就要靠在座诸公了!”
  刘居英说:“请院长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抓好工作,如果是重大事情,必定及时打电话请示您。”
  陈赓摆摆手,笑道:“日常工作你们有权自行决定办理,不必事事都得请示,凡是制度有规定的就照章办事,制度上没有规定也可以先斩后奏,事后报告。我还是那句话,大家要团结,搞五湖四海,放心大胆地抓好教学,依靠‘两老’,把学院办得红红火火,我陈赓拜托大家喽!”
  党委委员们依依不舍地欢送陈赓赴京履新,每个人的心里都若有所失,一种难以言状的惆怅挥之不去,陈院长还能经常回来看看吗?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陈赓回到北京,大会还没有结束,作为军队的代表,他参加了小组讨论会和闭幕式。
  国庆节刚过,中南海碧波荡漾,秋风送爽,金菊飘香。1954年10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彭德怀等16位副主席以及81名委员共聚一堂,商讨国防建设的重大议题。毛泽东在会上说:“中国是个大国,要有强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毛泽东近两年几次视察海军,所以又重点讲到海军建设,他说:“我国有那样长的海岸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会议结束后,全体委员们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陈赓和粟裕并肩站在一起,而且恰好站立在毛泽东的身后。陈赓特别上相,他的微笑总是那么自然、坦诚和灿烂,显出儒雅而自信的气度。
  新的总参谋部领导人上任伊始,就制定了在胶东半岛举行诸兵种合同演习的计划,经军委批准后,下达了海军舰艇集中驶往青岛的命令。
  那天陈赓去找总参谋长粟裕,谈起他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军工的海军工程系还是个‘旱鸭子’系,从系领导到教授助教们,没见过海没上过船的大有人在,这次我们海军最好的舰艇都集中在一起,我想利用这次演习的机会,让他们来见识一下,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局面。”
  粟裕笑道:“好嘛,你陈院长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来总参上班,心里还挂念着军工。”
  陈赓认真地说:“我现在做梦都惦记着学院的事情,军工刚成立不到两年,哪能不操心?”
  粟裕说:“军工可以派些教员,利用演习前的时间登舰实习,此事我们还要向彭总报告,让军委正式批一下,老陈,你就准备个报告吧。”
  征得粟裕总长同意后,陈赓又向彭德怀呈送了报告,军委很快批复,同意哈军工派人登舰实习。
  陈赓一拿到军委的批件就给刘居英打了长途,要学院“速办”。刘居英和刘有光驱车来到海军工程系,和黄景文、邓易非等系领导开会研究,根据各教授会的工作安排,确定实习人选,最后定下由系政治副主任邓易非领导此次胶州湾的实习任务,实习人员中有黄明慎和郁祚瀛两位副教授以及李国纪、叶平贤、季鑫泉、陆珍年、恽良等教员共20余人,带队人是陈宽。另外还有马克西苗克等四位苏联顾问作为实习指导,由王湘霖等四位翻译陪同。
  

27 陈赓履新 实习教员扬波胶州湾(5)
当时,北海舰队尚未正式成立,但青岛已经成为年轻的中国海军的摇篮。海军第一个驱逐舰队、第一个潜艇大队和第一个快艇大队都是在青岛诞生的。军港的码头旁,整齐地排列着驱逐舰、猎潜舰、潜水艇、扫雷艇,阵容威严,气势雄伟。哈军工的教员们一到青岛,放下背包,谁也顾不上欣赏青岛市的碧海青山,立即赶到码头,开始紧张的实习活动。大家每天按计划整队登舰,分组活动,听讲解,做记录,学操作,同劳动。白天在舰上实习,晚上回到海军东海饭店的会议室里整理记录,交换学习体会,开碰头会。邓易非每天和教员们形影不离,关心大家的学习和生活,领导实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教员们情绪高昂,感到实习的收获不小。
  一天下午,初冬的海风吹得军舰上的信号旗“哗哗”作响,陈宽气喘吁吁跑上驱逐舰,通知在各个岗位上学习的教员们:“快,快,全体上码头集合,院长来看望我们啦!”
  “院长来了!”年轻的教员们兴奋得连蹦带跳,急忙鱼贯下了舷梯,刚在码头上整队完毕,就看到陈赓院长由邓易非陪同向队列走来。陈宽出列,代表全体实习教员,向陈赓敬礼报告。陈赓一身整洁的黄呢军服,戴着大盖帽、洁白的胸签和手套,显得英俊威武。他举手还礼大声说:“同志们辛苦了!”看见四位苏联顾问也站在队列旁边,便走过去与他们握手,翻译王湘霖连忙出列,跟在陈赓后面当翻译。陈赓亲切问候苏联顾问,听取他们对实习计划的意见。接着陈赓对实习教员们说:“部队对我们学院还不够了解,以为和地方大学一样。我在全军宣传,军工是我军自己的工程技术学院,我是院长兼政委。学员毕业出来都为部队服务,以后军工的教员和学员要经常来部队实习,请大家支持。你们是我们建院以来第一批来海军实习的教员,要总结出经验来。在实习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就来找我。我听说你们时间抓得很紧,这很好,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青岛的苹果很好哟,多吃水果,回哈尔滨以后恐怕没这个口福啦!”
  大家都让陈赓逗乐了,使劲给院长鼓掌。
  陈赓和教员们一一握手道别,又转身对王湘霖说:“你的俄语讲得不错呀!过去在哪里学的呀?什么时候来咱们学院的?”王湘霖回答说:“我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的俄语,1951年调到海司,今年1月调到学院来的。”
  “好!”陈赓拍拍王湘霖的肩头说:“好好干吧!”
  陈赓披着一身绚烂的晚霞,离开了海军码头。实习教员们则把院长的关爱铭记在心。听邓政委讲,院长是这次军事演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大家感到能在院长的身边实习,真是莫大的荣幸,学习的热情特别高。
  陈赓接见哈军工实习教员的消息在青岛军港传开了,海军各舰官兵们都对哈军工教员们另眼相看,说你们学院真是了不起,你们是陈副总长管的海军,跟我们肖司令员管的海军是一家人吧?实习教员和各舰官兵的关系更为融洽,哈军工的名字在青岛基地传开了。
  黄明慎和郁祚瀛在实习中翻阅了驱逐舰舰炮指挥仪俄文原版技术资料,但在无人懂俄文的军舰上,这套厚厚的资料只能尘封于保密柜中。两位副教授感到这套资料对系里舰炮专业的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如能借到一套,完成翻译和技术审校,铅印成册,不仅对学院而且对海军建设都是一个贡献。他们把这个想法向邓易非汇报了。邓易非思忖再三说:“各舰只有自用的一套资料,恐怕舰长不会借吧。”
  一天傍晚,住在东海饭店的邓易非、马克西苗克和王湘霖碰巧遇见陈赓陪同两位苏联将军下楼梯,邓易非和王湘霖迅速立正,敬礼,陈赓站住和他们握手,趁苏联将军与马克西苗克寒暄,邓易非抓紧时间向陈赓报告了借用指挥仪技术资料的想法,陈赓马上爽快地说:“海军苏振华政委在青岛,我同他说说去,你们等消息吧。”
  实习结束了,陈赓对哈军工教员们的组织纪律性、刻苦精神和学习成绩都表示满意,并向指导实习的苏联顾问表示感谢。当实习人员返程路经北京时,陈赓特意安排出时间,在张衍的陪同下,到北京饭店看望了四位苏联顾问,并宴请了顾问和教授。
  不久,驱逐舰指挥仪技术资料按保密邮件全部寄到哈军工,黄景文马上组织人力进行翻译和技术审校,想到这是在院长的支持下才搞到的宝贵资料,参加翻译的王湘霖、高志新和技术审校俞克曜等教员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了任务。哈军工把原文资料和中文书册发回海司,为海军战斗部队学习和掌握舰炮射击指挥仪,提供了首批教材。
  海军工程系教员的青岛实习,给海司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以后有了什么好事总忘不了哈军工。
  1955年春,海司通知哈军工,1949年3月起义的国民党巡洋舰“重庆号”已列为教学用舰,哈军工可派员到舰上选择对教学适用的技术装备和武器。黄景文认为这是充实系里实物教具的好机会,马上组织力量,由306教授会实验室主任宋冠杰带队,并请两位苏联顾问同志,翻译还是由业务能力强的王湘霖担任。
  王湘霖原籍浙江绍兴人,1929年生于哈尔滨市,幼年随家人逃难回到上海,饱尝抗战时的颠沛流离之苦。1948年,在南京读高中的王湘霖约上几个同学,到下关码头去看国民党政府从英国买来的轻型巡洋舰“阿夫若亚号”,即改名后的“重庆号”。这些年轻人都想当海军,听说下关停着中国最大的军舰,心里早就发痒了。他们像探险家一样躲在江边的小树丛里,偷看那条神秘的大船。只见江面上一座银灰色的钢铁城堡,炮管林立,旗帜飘扬,小伙伴们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呀!乖乖!这就是重庆号!好大的军舰啊!”
  

27 陈赓履新 实习教员扬波胶州湾(6)
人的命运中真有巧合,三年后,王湘霖从人民大学参军,本想入朝参战,没想到肖劲光的秘书罗钰如看上这个聪明的小伙子,把他调到海军司令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