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小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战争准备(2)
日军进一步声称,有一名日军丧生,但他们从未发表这人的姓名。对比之下,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一事件是真正的意外事件。日军和敌人交战的纪录至少暗示,一旦他们感觉这样的交战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有挑衅的强烈可能性。
  在一个月内,冲突进一步升级至全面战争,尽管日本从未正式宣战。
  即使起初的冲突是偶发的,日本政府或天皇都没尝试阻止冲突升级。不仅不阻止,新任首相近卫文麿(1891~1945)积极主张对中国战争。中国在蒋介石领导下也无心退让。
  8月战斗蔓延至上海,11月上海沦陷。日军然后转进首都南京,12月南京在几天的战斗后陷落。南京陷落后,日军肆行屠杀、强奸、刑求、抢掠。中方死伤确切人数将永远无法得知,中方估计的数目高达34万人,而日方提出的数字低至3万人。能够确定的是,好几万人被杀,其中有许多人是平民。
  日军在南京的残暴行为有些被拍摄下来。有些亲身参加屠杀的日本士兵受良心责备,公开发表见证。当时派驻南京的天皇的弟弟三笠宫亲王(1915年出生),许多年后接受一家大众报纸访问时,承认大屠杀发生了。但即使在今日,仍然有些日本人否认曾发生过南京大屠杀,包括位居高职者。而有些日本人也否认日本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
  南京大屠杀
  令日本人吃惊的是,中国人在南京事件后没投降。双方陷入僵持状态,日本有少许斩获但没什么实质进展。日本领导人士开始担心,中国战役可能长期拖延并削弱日本,并暴露自己于苏联的攻击下。这样的担心并非全无根据。苏联曾公开表达对中国的支持。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苏联与日本之间也有逐渐严重的军事冲突。最大的事件是1939年5月苏军协助在满洲边界诺门罕和日军发生边界战的蒙古人。日军损失将近2万人,是明显的败仗。当德国违反德日###公约的精神,在1939年8月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时,日本更加惊慌。
  日本感觉被德国背叛了。无论如何,当希特勒公开宣告亚利安人的优越性并形容日本人是“二等人种”时,日本对这位昔日偶像的信心已经受到挫折。不少日本人担心德国可能把日本视为“黄祸”而与之敌对,而甚至诸如美国等的其他西方国家可能与德国联手对付日本。他们从未能去除这样的疑虑。
  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爆发)早期阶段的成功向日本暗示,采取亲轴心国(德国与意大利)政策将是有益的。结果,日本在1940年9月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要点包括,假如任何缔约国受到目前未在欧洲参战或未参加中日战争的国家攻击时,缔约国承诺彼此协助。当然,这意指美国。
  日本在亚洲的利益也被承认。这利益集中于日本领导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这是一个欠缺明确界定的梦想,但这一梦想的较理想化的版本甚至包括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三国同盟给日本在亚洲大陆扩大活动的信心。几乎在条约于柏林签署的同时,日军移动进入法属印度###北部。法国殖民当局没什么抵抗。美国以限制对日出口航空燃料、钢铁及废铁等物资作为反应,但避免诉诸军事行动。正如对德国在欧洲的行动与三国同盟条约的签署那样,美国民众对日本在亚洲的行动很气愤,但一般而言,美国人民支持政府的不干预政策。
  翌年(1941年)6月,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至少当这时苏联与德国交战时,日本感觉它在满洲的领土将是安全的。日本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南方。尤其日本想获得一个据点,从这一据点日军可移动进入资源丰富的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1941年7月22日,日军进一步向法属印度###南部移动,即使日本了解这可能会激起美国的反应。
  美国政府的反应是冻结在美国的日本资产并全面禁止美国产品向日本输出。这些物资包括必需品石油。日本的石油90%以上依赖进口,而其进口石油之中有3/4来自美国。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战争准备(3)
罗斯福总统(Franklin Roosevelt)非正式地立即同意一项假想的暗中轰炸日本的计划。该计划是约7个月前由驻在中国的美国飞行员志愿团体飞虎队队长陈纳德(Claire Chennault)所提议的。飞虎队被从事抗日战争的中国政府雇用为佣兵。陈纳德热衷对日本发动先发制人的战略轰炸。他曾接近美国政府寻求暗中支持,并获得对飞虎队的一些金钱支持,但他的计划未被批准。然后在1941年5月,罗斯福的顾问卡利(Lauchlin Currie)访问中国并在回国后重新提出该计划。罗斯福与他的一些高级参谋以及英国,对此计划表示热心但觉得它不够实际。然而,7月23日,即日军在法属印度###向南推进的翌日,罗斯福与海军上将哈特(Hart)与特纳(Turner)等高级军事官员签署题为“中国政府的飞机需要”的JB355文件(编号691)。
  JB355文件1970年解密,但似乎存放在华府的国家档案室直至1991年才被人发现。但卡利(Lauchlin Currie)与一些飞行员已证实这一高度机密计划。例如,美国广播公司在1991年11月22日播出的新闻录像“先发制人”(Beaten to the Punch)节目将该计划透露给更多观众观看。录像显示这个文件本身完备,有罗斯福与高阶军方人物的签名,并包含对卡利与其他人的专访。这个文件的可信性不仅被卡利,也被诸如耶鲁大学盖迪斯·史密斯(Gaddis Smith)等专家证实。
  该文件授权使用66架洛克希德哈德逊轰炸机与道格拉斯DB7轰炸机(后来又加上其他类型的飞机),从事下列清楚陈述的目的:
  摧毁日本的工厂,以瘫痪弹药生产及维持日本经济结构所需的主要物品。
  由于在获得飞机方面有耽搁,并且受到其他事件影响,该计划没有得以执行。
  如此可能反而最好,因为JB355在作战行动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距离它们在中国的基地约2000公里,这些缓慢的轰炸机将在其护航的战斗机的保护射程之外,几乎肯定会被最新式的三菱零式战斗机迅速摧毁。有经验的军人与政治领导人士同意如此不切实际的计划,我们只能把这一愚蠢行为归因于他们对日本的行为所感受的挫折感。当然,根据纪录,诸如哈尔国务卿(Cordell Hull)与罗斯福本人不止一次表达他们对日本的愤怒与他们想教训日本的意愿。
  丘吉尔本人提及罗斯福在1941年8月的一句评语。罗斯福说,国会可能阻止他宣战,但阻止不了他参战。这清楚暗示,如果必要的话,罗斯福准备暗中行动。
  石油禁运比JB355远较有效,它使日本剩下很有限的石油贮存量。显然,对于日本这是一个无法维持的情况。早在1941年9月3日,日本领导人士就已决定,如果有关石油的形势在10月初以前仍无法解决,日本将对美国发动战争(截止期限后来延至11月30日)。
  同时,同年1月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1884~1943,山本五十六是在其父56岁时出生的,因此取名“五十六”,读音是isoroku)提议的攻击珍珠港计划,终于被批准并在南九州鹿儿岛湾演练。在日本,有些人仍希望外交能奏效,诸如近卫首相(尽管他对中国抱持好战态度),但哈尔国务卿尤其坚持日本必须彻底改变其政策,如此美国才会作让步。他要日本不仅撤出法属印度###,并且也撤出中国。近卫在10月辞职,由陆军大臣东条英机(1884~1948)继任首相。
  日本在11月底做出最后让步,同意从印度###南部撤出,但不撤出中国。哈尔不接受,日本并不期待他接受。在南云忠一舰长(1887~1944)的指挥下,他的舰队已经正在从千岛群岛起航前往夏威夷。那是一支从事致命使命的大舰队,由总共载运超过400架飞机的6艘航空母舰、2艘战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以及20多艘潜水艇所组成。
  裕仁天皇在12月1日正式批准战争,而战后他声称:“作为君主立宪的君主,我没有选择余地,只有认可东条内阁开战的决定。”但更重要的,他也说:“假如当时我能预见未来,我可能会尝试否决开战决定。”那就是说,并不是他感觉完全无法干预,而是他不愿意尝试,因为当时他认为战争结果将对日本有利。
  

第四节 战争准备(4)
裕仁有一段时期认为,日本可以给美国一个决定性的打击,然后和谈。在这方面,他跟大多数人意见相同。在日本只有最狂热的人才会认为日本能够完全击败美国。而直接对抗较强大的敌人且冒着屈辱失败的风险,这并非日本人传统的做法。但人们普遍宿命地认定跟美国的某种形态的对决是必要的,而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有很好的机会赢得光荣的平手,就像对俄国战争那样。那就是说,他们能够跟一个较强大的敌国作战至对方感觉厌烦并准备讨论和平条件,这和平条件将使日本在1941年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或者他们是如此认为的。当时日本人普遍认为西方人柔弱,因为自私而缺乏献身主义,无法忍受持久且艰辛的斗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节 太平洋战争(1)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首次攻击并不是对美国珍珠港,而是对英属马来亚。“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大约90分钟,约5000日军攻击吉兰丹苏丹国(Kelantan Sultanate)新城(Kota Bharu)一支英军部队并获胜。
  日本了解,无论如何,对美战争几乎也肯定意味着对英战争。为了战争需要,他们尽早需要马来亚资源,而他们知道英国没什么好怕的。几个月前,德国一艘潜水艇的指挥官把他们截获的英国参谋长对战争内阁的机密报告传送给日本,这是德国罕见的协助日本的表现。该报告说,新加坡与英国在东南亚的其他领土无法抵抗日军的攻击,而如果有援军的话,也仅是少量。这一情报不仅使日本安心攻击英军阵地,也使日本不再顾虑投入这么多资源攻击珍珠港与美国阵地。
  偷袭珍珠港在当地时间12月7日早晨快8点时发生。第一波攻击是由183架轰炸机组成。约一小时后,由167架轰炸机组成的第二波来袭。那儿的美军完全没准备,造成4500人死伤,其中有3/4丧生或失踪被认定可能丧生了。美国也损失了4艘战舰、约180架飞机及3艘驱逐舰。此外,另外4艘战舰、约80架飞机及3艘轻型巡洋舰严重受损。日本方面的损失只有5艘潜水艇、29架飞机及大约60名士兵。
  虽然美军损失惨重,日军其实能够且应该对珍珠港施加更重的攻击。南云舰长被若干同事批评只发动两波空袭,且未能摧毁大油库、机器工厂与其他修理设施、飞机库及许多未受损或仅局部受损的舰艇与飞机。军事上,这次攻击并不那么真正成功。这好像是日军不相信他们能够对珍珠港施加巨大损害,因此过早撤退。
  这次攻击不是军事行动效率的模范,但它当然足够把美国立即拖进战争之中报复日本。美国人民对日本的卑鄙偷袭公开表示愤慨,不干预主义因此被拋弃。
  日军未经宣战就攻击,这一事实对于许多人乃是行为卑鄙的清楚证据。日本声称,这不是他们故意疏忽,而是在华盛顿的日本大使馆人员在外交上搞糟了,结果在攻击发生一小时后通知才到达,而不是攻击前半小时通知到达。这已成为有争论的问题,但事实上这整个问题因被忽视的吉兰丹攻击而成为学术问题。即使通知在攻击珍珠港前半小时准时到达,这个通知也仍然是在攻击吉兰丹一小时后抵达,而后者也同样未经宣战。换言之,尽管日本官方否认,“珍珠港事件”无疑是一件未事先正式通知的蓄意攻击——这事被日本高阶军人视为耻辱,包括一流的战斗机飞行员井三郎。另一方面,鉴于日本在日清、日俄战争中所使用的战术,这次“偷袭”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应该是令人吃惊的。
  尽管日本未能事先正式宣战,美国领导人士是否真的未防日本会出这一招的问题,是更加引人争论的。一个极端的说法,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及其同僚的阴谋,他们知道所有有关日本即将攻击珍珠港的事,但允许或甚至鼓励这事发生,牺牲美国人生命,以便把美国拖进对日本盟国德国的战争。另一个极端的说法,有人只是感觉日本在美国自鸣得意时出其不意。支持与反驳这两种意见的证据都有,而事实真相可能永远查不出。
  有关“珍珠港事件”的著作非常丰富,而对事件的解释也各式各样。大抵修正论的观点倾向于“阴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