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庑┟侄际欠交掣牡模氖遣蝗媚切├飞系拿d蚊辉诶返某ず又小!�
不过这些学堂大多数都是军事学堂,学的都是军事课程,最多还加上些翻译课程。离综合性大学的路还有很远,主要是利用这些学堂的师资力量,毕竟这些学堂的老师也都受过一定程度的西式教育,另外这些学堂开放的风气也是一个原因。至于军事人才的培养,方怀则专门准备了两所大学,陆军是京师陆军大学,海军是江南海军大学,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
尽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但这些大学架子还是搭的起来,毕竟洋务运动已经搞了差不多二十年。实在缺人的科目课程现阶段还是只有多花钱请洋人来上课,等出国留学的学生回来后再接替他们。
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是种子,到时自己将会把他们撒向全国各地,成为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的基矗
上书房。
方怀的对面坐着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他们就是徐寿、李善兰、华衡芳。这三人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可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徐寿,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发明制造过镪水棉花火药、汞爆炸药等,并与华衡芳一起造成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是格致书院的创立者之一,他生平的一些著作如《化学鉴原》、《化学质考》等成了中国近代化学的起源。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2)
而李善兰和华衡芳两人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数学大家,他们翻译无数西方的数学著作,并得出了许多惊叹后世的数学原理。
不仅如此,三人还精通律吕、汽机、矿产、医药等学,发明的东西遍及声、光、电、化各个领域,是少有的数理化全才。
“三位先生,朕欲成立一所有别于其他学堂的大学,一方面培育人才,一方面进行研究。我大清不仅要学习洋人的技艺,也要研究自己的东西,只有兼容并包,才能赶上并超过洋人。三位先生都是国内格物数术方面的大家,朕欲延请三位先生在此大学中任教,不知三位先生意下如何?” 方怀这时语气诚恳地道。
徐寿三人颇为惊奇地看着眼前才十多岁的小皇帝,很难相信这番见地竟然是从他口中说出。不过方怀的建议确实让他们心动不已,李善兰道:“启禀皇上,皇上所言正是我三人毕生之所想,旦能为国家出一分心力,我三人焉不效死命。”
年纪最大的徐寿今年已经六十多岁,此时感叹地道:“这些年来我三人四处奔波,希望能将一身所学学以致用,往往徒劳无功。若是皇上早生几年,我等也无需等到这花甲之年才能一展报复了。”
这番话说出来已经近乎于大胆了,不过方怀却没有放在心上,他们生在这个时代的科学家几乎为这个国家贡献了一辈子,得到的很少,而且看不到国家的希望,有些怨言是难免的。方怀此时开口道:“三位先生都是国家的栋梁,是朝廷辜负了你们,朕向你们赔罪了。”说着起身向三人深施一礼。
三人连忙让开,华衡芳道:“皇上怎可如此,折杀我三人了。”
李善兰也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三人乃是大清的子民,为国效力本是理所当为之事。老天见怜,让我三人能在死前遇着皇上,我三人也能瞑目了。”
听到李善兰的话,方怀不由有种不祥的预感,三人都已是白发苍苍,加之常年进行科学工作,身体比起一般人恐怕要差些。他不记得历史上三位科学家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了,不过看样子并不乐观。过些时候要找个高明的西医帮三人检查下身体,他们可都是大清的国宝埃
安抚了三人,又谈及了一些科学上的知识。可惜方怀大学和研究生都读的是文科,要是问他中国历史上哪一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他或许晓得,但要问他科学知识,他恐怕连个高中生都不如。好在他毕竟比他们多了百年多的知识,对于科技的发展方向还是很清楚的,此时说的倒也头头是道,据说后来徐寿和其子徐建寅发明出无线电报机还是因为这次谈话的启发。
谈到最后华衡芳问方怀:“皇上,大学的名字可有取好?”
方怀想了想,道:“就叫清华大学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3)
第十章 大清日报
光绪七年的年关就这样到来了,除了京城附近多出了好几处大军营,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旗人依旧每天遛鸟打屁,无所事事,百姓依然穷得揭不开锅。方怀乖乖笑纳了各地的“炭敬”,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但他现在实在是太缺钱了。
大清的财政体系极其陈旧,“火耗”高得惊人,税务都由各地衙门统办,层层截留,到中央手里的恐怕三分之一都没有。
工商业虽然在朝廷开放民间办厂权力的刺激下,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只是一撮小火苗,办厂的也还只是些思想开明的人士。大清银行因为唐廷枢到欧美考察还没有办起来,然而花出去的钱还是像流水一样,查抄的银子刚入库就不见了踪影,三支新军和添购的军舰就像吞钱的机器,还有就是各所大学的开办,难怪说教育是最花钱的。尽管方怀把宫中的用度已经缩减到以前的五分之一不到,而且钟翠宫的用度也在慈安的要求下缩减了一半,但国库依然空空如野。
不过也并非没有好事,就像案头的几本奏章。这几本奏章分别是两广总督张之洞上的《扩广东军火局折》、吉林将军铭安的《拟建吉林机器局并火药局折》、四川巡抚丁宝祯的《重建四川机器局折报恩折》以及山东巡抚周恒棋的《修山东机器局折》,其他各督抚上的此类折子还有一大撂。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方怀整军经武、热心办洋务的态度早就从朝里传到了地方各督抚的耳朵里,一时各地兴起了一股办洋务之风,尤其是办枪炮厂更是不遗余力,让大清的军火生产能力提升了一大截,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清的军火就完全可以自己生产了。
就在方怀为之感到欣慰的时候,小德子来报,说李鸿章求见,方怀这才记起是自己让李鸿章今天带郑观应来见自己。
不一会李鸿章带着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郑观应今年正好四十岁,应该就是眼前的中年人了。
事实没有出乎方怀的意料,中年人随李鸿章行礼道:“草民郑观应参见皇上。”
郑观应身上有一种矛盾的气质,既有商人的精明,这从他不时闪着亮光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另外他还有着读书人的风骨,脸上始终挂着儒生的那种傲气。这种矛盾的气质应该和他的经历分不开。郑观应是广东人,曾在澳门马礼赞学堂读书,早年经商,被誉为儒商先驱,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中年后退出商界,隐居澳门,著书立说,他的《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作之一。
这个人是很有想法的一个家伙,更难得的是他还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他不仅看到了大清存在的种种问题,积极提出改革,还为之想出了许多具体的办法。这些方法在后世大多被证明是可行的。像工业发展方面,他就提出大力发展机器制造工业,为此,可以招募商股为主,必要时可以引进外资进行“华洋合办”,以加快实业建设的步伐。其眼光之独到,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所不及的。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4)
这个家伙可是方怀心中未来的军机大臣之一,不过现在还要历练历练。方怀看着郑观应道:“郑观应,你可知朕找你干什么?”
郑观应此时微微低下头道:“草民不知。”
方怀微微一笑,顿了顿道:“郑观应,你写的那些书朕都看了,很好,而朕也有些想法,想和你谈一谈。”
郑观应好像并没放在心上,浑不在意地道:“请皇上明示。”
于是方怀又将他从后世盗用的那些理论搬了出来。郑观应原本并没有把眼前这顶多十岁出头的皇帝放在眼里,就算天纵英才,十多能有多少见识。郑观应是不相信什么天生龙种的。然而随着交谈的深入,郑观应眼中的惊讶越来越大,有些理论和想法根本是自己闻所未闻的,但仔细一想,却是切中要害。到了后来郑观应的脸上已经满是兴奋和神采。
这时方怀话锋一转,道:“你有没有想过,洋人对我中华是虎视眈眈,他们会放任我们强大起来吗?不要说什么洋人之间的矛盾,在对我中华的问题,这些洋人总是态度一致的。还有你有没有想过国内这么多宗室贵族,八旗子弟,还有满族汉族的地主,他们都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他们会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吗?再有,国内这么多百姓,他们有几人清楚了解世界,知道我大清的疾害所在,而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这……”郑观应一时不禁语塞。
方怀这时再次一笑道:“不用着急,这次我找你来就是有大事交给你去做,做好了这件事,我大清的强盛指日可待。”
郑观应此时收敛了脸上的傲气,垂手道:“请皇上示下。”
方怀这时拿出一份我收集的报纸对郑观应道:“我要让你去办报纸。”
“报纸?”郑观应完全没想到竟会叫自己办这件事。
“对,就是像洋人办的那些的报纸,你在澳门读过书,应该看见过。”郑观应点点头,方怀这时接着道:“朕准备办一个报馆,由你作总办。报纸的名字就叫《大清日报》,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上去,朕给你特旨,你可以在报纸上畅所欲言,前提是必须符合事实。朕要通过报纸让大清的百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我大清在世界中又是什么样子,还有大清的那些弊病,你可以全部写出来,不用有顾忌,朕绝不以言罪人。不过朕没有什么钱给你,各地的分馆也只能你自己去建,朕只能给你个名号,把这个报馆就列在礼部之下,算是正五品。”
郑观应是什么人物,那是历史上改良派的鼻祖,康有为、梁启超见了都要恭恭敬敬的人物。很快他就想出了其中的好处,这和自己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一样的,而且还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也会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更何况郑观应当了这么多年幕僚也没混个品级,现在一下子升到正五品,相当于知府的品级,哪能不感激涕零,只见他躬身行礼道:“臣遵旨。”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5)
第十一章 购舰事宜
方怀让小德子把郑观应带了下去,只留下李鸿章。刚才一直没有作声的李鸿章这时道:“皇上,办报一事还需谨慎。国家诸事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若传出不利朝廷之言论,只恐骤生变乱,于国不利埃”
方怀摇了摇头,李鸿章才智是有的,但就是太谨慎了,方怀看向他道:“正因为国事初兴,有很多地方是我们未在意的,所以才要办报纸。它就是朕立的一把剑。再说郑观应也不是那些迂腐的书生,他知道朕办报纸的意思,会知道分寸的。我们还是不要讳疾忌医的好。”
“皇上所言甚是,是臣思虑欠妥了。”
方怀点点头,看向李鸿章道:“购舰的事情怎么样了?”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大清的力量,毕竟中法之战明年就要开打了。陆战我还不担心,毕竟陆战的主要战场在中越边境,离法国远而离中国近,不管调兵还是补给都占有很大优势,历史上陆战中国也是胜了的。现在有新练了湘、楚、淮三军,左宝贵、刘铭传、聂士诚都是难得的将才,要说陆战压倒法国自己还是有信心的。但海战就不好讲了,列强逼中国屈服的惯用套路就是利用绝对制海权把大炮架在你家门口,如果不投降就把你家掠夺一番,再打个稀巴烂。现在大清的建设刚起步,决不能遭受这样的打击。
李鸿章这时道:“启禀皇上,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已经答应了我大清的要求,另外德国的另一家造船厂汉堡造船厂也愿替我大清训练一些水勇,希望我们能在他们那里造舰。”
“可以。”方怀想了想道:“不过你去对他们说,朕要造的是世界一流的铁甲舰,不要拿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东西互弄朕。还有你要多派些人去监督造舰,多多学习洋人的造船技术,总有一天我大清也要造自己的大舰的。”
李鸿章听了不由两眼放光,满面红光地道:“英国人见我又在德国增造舰只,还发来照会,抗议我对其采取贸易歧视,要求一体对待。”说着话,李鸿章一脸的蔑视。
“哼”方怀听了不由冷哼一声,当初土耳其在英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