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①斜阳卷-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俊,让弟兄们一个个来,五矢四中为合格,不合格的弓臂上挂石头,晚上继续练!”杜浒冲着弩箭营大声喊。
  “是!”弩箭营的头领是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指挥手下几个队长在百步外竖了几个靶子,让士兵以队为单位轮流过关。
  “弟兄们,前边就是杀了你兄弟、烧了你家园的蒙古人!”杨俊指着面前的草靶对众人喊道。这句话,就像火上泼了油般,激起了一团烈焰,士兵们依次排到队伍前,将复仇的弩箭向远处的木靶子射去,箭箭入靶。
  丞相这个办法就是妙!嗦都这小子,以为屠城可以吓倒百姓,实际上,他是在自掘坟墓。杜浒笑着点头,转身离开了训练场,今天他还有别的安排。文大人约了所有将领,到后山去看辎重营新开发出来的利器。
  如今的军械监造官萧资,可是破虏军中第一号红人,走到哪里都能引发一串羡慕的赞叹。四个月来,在文天祥的指导和林征老汉的协助下,他给士兵们带来的无数惊喜。
  先是轰天雷,然后是破虏弓(钢弩),接着,是双环柳叶刀。林忠老汉知道宋人臂力不足,与元军贴身肉搏吃亏,特地将家传的造刀秘诀献了出来。双环柳叶由熟铁焊钢刃打制,刀长两尺三寸,柄长七寸,可双手握。最绝妙之处是刀背处带一长槽,两个铅环可沿槽滑动。那两个铅环可不是装饰品,杜浒亲自试过,加了铅环后,每次劈下,刀的重心瞬间前移,配合那精钢旋焊的刀锋,普通人也可以把一尺多高的木桩劈为两半。
  前一段时间文天祥亲自带队偷袭山下的太平银场,守卫那里的元军千户刚一照面,就被杜浒连人带甲劈成了两片。百余个鞑子、千余探马赤军被破虏军弟兄砍瓜切菜一样杀了个干净,而破虏军伤亡了不到二百人。虽是一场小战,但从双方伤亡比例上,却是一次罕见的大胜。此战不但打通了江南西路各地与百丈岭的通道,缴获了元军没来得及运走的一万多两白银,而且吓得建昌一带蠢蠢欲动的两万新附军乖乖地待在了城内,任由各地失散义勇向百丈岭靠拢。
  已经有新附军将领偷偷派手下上岭沟通,把自己运送物资的路线故意透漏给文天祥,然后文天祥派人下山劫粮,向前线运粮的新附军见到破虏军战旗,一哄而散。
  靠着建昌新附军的“密切配合”,百丈岭上现在暂缓无粮之忧。唯一可惜的是,柳叶刀也好,破虏弓也罢,受山中材料限制,军中至今装备不多,勉强各凑了一个营出来,其他各营还是原来的木柄短刀。军器监萧资却不着急,每天忙着研究些新的利器,仿佛新的利器一诞生,其他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一般。
  今天不知道萧资那家伙又要给大家看什么,难道还有比震天雷更厉害的武器么。杜浒好奇的想着,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后山上已经聚集了五十多员将领,看样子,杜浒是最能沉住气的一个。文天祥还没来,老学究陈龙复正指挥着一些士兵在对面山坡上垒土堆。湿湿的泥土被挖出来,在翠绿的山坡上堆成一个堡垒样。
  秋高气爽,大伙都有兴致。第二标步营营正萧明哲双手卷成喇叭形,隔着山谷冲对面喊道:“老夫子,你行吗,要不要我去帮你?”
  “老弟,太小瞧我了吧。我年纪大了,抡不动刀,但这挖个坑、垒个土包的小事,可也难不倒我。”陈龙复把钢锹插在土垒上,摸了把光脑袋上新生的白毛。他是文天祥的老师辈人物,一直负责军需、粮草之类等后勤事宜,今天萧资要试新武器,老人闲不住,主动请缨为萧资打下手。
  “陈先生,别光说不练,你弄完了吗?弄完了就撤回来,我们马上就要试炮了。”山坡下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萧资和林老汉带着几十个辎重兵,用小车推着三个黑漆漆的长铁管走上山来。
  

第二章百炼(18)
“好了,好了,马上就好。”陈龙复答应着,带领士兵撤下对面土坡,快速跑过山谷。
  萧资指挥士兵在众将脚下卸车,用抬杠和绳索小心翼翼地将铁管放到在事先搭好的土台上,摆开铁管支架,固定铁管,撑出一个半矩斜角。
  “这就是文大人传授的大号突火枪吧?”步军营正黎贵达卖弄地问。虽然亲眼看到了轰天雷和破虏弓的威力,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他对奇技淫巧依然心怀抵触。
  “是火炮,黎将军没见过吧?鞑子那边已经有了,不过是竹筒做的,没咱们这个精细。”林征老汉白了黎贵达一眼,大声解释,“今天试炮,试好了,咱就组织个炮营,专门攻城,再不会有几万军马窝在城墙下的事儿!”
  见林老汉牛皮吹得这么大,众将都有些不服气。这句话戳得有点痛,众将攻赣州,数万民军逾月不能下。张世杰围泉州,也是两个多月没能进入城门。
  老汉不知道自己无意之间伤了大伙的心,低着头,仔仔细细将火炮里外擦了个干净,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骨肉般认真。铜胆铁胎炮是他和萧资商议后的杰作,既考虑到了军中缺铜的事实,又照顾了铸铁工艺不过关的现状。
  说话间,文天祥已经赶到,见火炮已经摆好,目测了一下距离,向陈龙复问道:“夫子,这个距离你测过么,多远?”
  “两坡之间,直线距离八百五十步,我用日影法粗略测过,”陈龙复认真地回答,军中沙盘地图有一半出于他手,老先生说起附近地形如数家珍。
  “试吧,打得到么?”文天祥转头问萧资。
  “没问题,我昨天用铁蛋试过一次,打得只会比这远,不会比这近!”军械监造官萧资信心十足,拎过火药桶,用带了刻度的木斗舀了两勺子火药,以木槌砸实,炮口处添了一个和口径一样大的带捻子弹丸。
  文天祥点点头,带着众人退到二十步以外,众将领有了上次轰天雷试爆的经验,小心翼翼地捂住了耳朵。
  “我来开第一炮。”林老汉推开萧资,在火炮背部的药池里填入药引,盖好铜火门,回头张望。文天祥一挥令旗,老汉拉动炮绳,燧轮在炮绳的牵引下迅速转动,擦出一串火花。
  “轰!”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午前的日光跟着暗了暗,黑烟夹着火球从炮口喷出,画出一条弧线,重重地砸进了对面的土垒。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土垒上腾起一团烟云,泥土、石块,噼里啪啦从半空中落下来。待到硝烟散尽,对面哪有什么土垒,一个巨大的豁口出现在泥地上,附近黄土被烤得漆黑。
  “姥姥的……”黎贵达低低地叫了一声,下巴几乎都掉了下来。再看众将,一个个欣喜若狂,若不是碍着文天祥和邹俱在身边观看,恨不能冲过去将火炮抱起来亲上几口。
  “三炮齐射准备,还是打刚才那个弹坑附近。”文天祥再次挥动令旗。
  “是!”萧资、张大牛、林征老汉齐声答应,同时装好了三门火炮。领命发射,三条火龙窜出炮口,分别落在刚才炮弹落点的前、左、右位置上。三发炮弹几乎同时炸开,滚滚黑烟遮住了日光。
  风吹过,硝烟渐散。耳朵几乎被震聋的将士们极目望去,上午还翠绿如织的对面山坡,已经被开出了方圆十丈左右的一块焦土。乱石、碎竹、湿土,杂乱地布满弹坑边,让冒着热气的弹坑看上去,更像地狱恶魔张开的大口。
  “有如此利器,大宋真的气运尽了吗?”步军营正都头黎贵达暗暗自问,眼神变得无限迷茫。
  “如果下次攻赣州,带上十门破虏炮,我发誓,被追着跑的是鞑子!”张唐大笑着,慌不及待地窃取了对火炮的命名权。
  “破虏!”士兵们的欢呼声,伴着火炮试射的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一队南归的大雁被炮声与欢呼惊起来,嘎嘎嘶鸣着,拍打着翅膀飞向山外。
  山外,碧海蓝天,年少的宋主坐在大船上,迷茫地望着越来越远的陆地。师傅说,陆地上有个英雄,还在为大宋的命运血战。少年想知道,这个英雄到底是谁,为什么陈丞相不准他来拜见。
  

第三章选择(1)
(一)
  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端宗皇帝叹了口气,无聊地将几片贝壳投入海水中。
  “官家和谁生气呢,书读完了吗?”背后传来一声温婉的问候,一个年轻宫装丽人的倒影出现在水里。是江南女子特有的细眉蛋脸,眉宇间,隐隐带着一丝忧愁。
  “母后,”小皇帝回过头,扬起脸,盯着宫装丽人问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到陆地上?”
  “快了吧,北元的水师追不到我们,刘深等贼日久无粮,自然要退回北方。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上岸了。怎么,官家不喜欢在船上么?这么多船连在一起,和陆地区别也不大。”杨太后摸着小皇帝的头,低声安慰。
  李恒、嗦都、刘深三路大军齐集广州,浅湾一战即失,朝廷不得不又飘荡到了海上。虽然两千多艘大船相连,安稳得像平地一般,宽阔处亦可跑马。但海上毕竟不是陆地,漂泊久了,将士离心不说,皇帝和大臣的身体也吃不消。
  已经有人开始生病了,随军医生正尽力治疗。她希望,这场疾病不要传播到皇帝的座舰中,如果此时端宗皇帝再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大宋,也就没希望了。
  “鞑子是回去攻打潮州了吗?不知道马大人能坚持多久?”小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与年龄不适宜的忧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在,他这个皇帝,脚下可是一块土坷垃都没了,连打水漂,都得用贝壳。
  “应该没事的,潮州城高大坚固。”杨太后低声说道,不知是哄皇帝,还是哄自己。福州城也坚固,广州城同样坚固,不都陆续落入了北元手中么?还有很多更坚固的城市,没等北元的军队到来,便被大宋官吏给献了出去。
  难道大宋的气数真的尽了么?皇后不敢想。她不是一个懂得看得出天下大势的女子,如果不是谢夫人(谢太后)带着朝廷投降了北元,这大宋太后的位子也轮不到她来坐。如今勉强坐了上来,也只能听凭陈宜中和张世杰的意思点头而已。
  “希望吧。”端宗丢了一个海螺入水,激起一个大大的水漂。几只白色的海鸟飞过,自由的声音在天空中回荡。
  “如果长了翅膀,我就可以远远地飞走。”小皇帝抬头,看了看远去的飞鸟,轻轻叹息。
  “陛下不用愁,目前北元虽然得势,百姓的心思,还是向着我大宋的!”杨太后给小皇帝加上一层披风,牵着他的手向座舱里走。“陛下只需要念好书,将来就可以治国,做一个尧舜之君。”
  “可尧舜之君也得有将相辅佐啊!”小皇帝用力摔开了杨太后的手,有些生气地说道。他知道国事如何艰难,不想再一切被蒙在鼓里。“今天,陆大夫说,文丞相在江南西路和福建路交界处,又打了一个胜仗,杀了一个鞑子头,母后,有这回事儿么?”
  “有的,是个千夫长,算不上什么成名的大将。”杨太后笑笑,低声回答。这是几个月来,大宋在陆上战场唯一的胜利,早已被百姓传得天下皆知,船上很多宫女闻之,都激动得落泪呢。
  “毕竟是个千夫长,还有一千多个真鞑子,不是汉军,也不是那些吃里扒外的新附军。”端宗皇帝并不糊涂,探马赤军和汉军之间的区别他能分得清楚。北元军队中,探马赤军的战斗力仅仅次于蒙古兵,汉军和新附军根本与前者不在一个档次。逆贼刘深的部曲中,只有两千探马赤军,已经让拥有十八万将士的张世杰无法正面应对;而文天祥,居然以新败的残兵,打得一千多探马赤军全军覆没。
  “母后,您说文丞相和张大人,到底谁更会打仗些?”沉默了一会儿,小皇帝在座舱中发问。
  “差不多吧,文大人曾经收复赣南,张大人也曾收复了半个福建。”杨太后支使宫女给端宗捧来手炉,亲自检查了一遍里边的白炭,漫不经心地回答。这个问题,对她一个女人家来说,实在过于深奥。
  “应该是文丞相更厉害些,文大人麾下,全是各地义勇。而张大人手中,全是大宋禁军和厢军呢!”卫王赵景拎着一个鸟笼子,蹦了进来。他与端宗兄弟情深,一向随便惯了,入门后也不给皇兄见礼,直接插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选择(2)
“朕也这么认为,”端宗捧着手炉,大声说道,“文大人从福建打到了江南西路,一路上攻城掠地,最后虽然败了,却打出了我大宋的威风。而张大人围攻泉州,三个月入不了城。并且朕听说,连当时福建各地,也是文丞相打下来后,移交给他的。”
  “陛下不可乱说!”杨太后身子一颤,手中的茶杯不小心落到甲板上,摔了个粉碎。浓浓的江南绿茶香味瞬间飘满屋子。
  一边招呼宫女收拾,杨太后一边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