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仙侠-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玄衣在床上翻腾了好久,后来索性坐起来,开始调息练功,摄神守一,随着呼吸渐渐绵长,萧玄衣进入了无我之境。

    第二天天一亮,萧玄衣早早起床,由于不想看到那三个人,也没吃早饭,就结了账,打马出门。

    闲话少说,这天后晌,萧玄衣来到了雁门关。

    雁门,唐朝时属于河东道。在今天的山西北部,是天下闻名的内险之一。雁门东连北岳恒山,西接吕梁山。相传南雁北飞,两边尽是重峦叠嶂,只能从此处通过。所以此处又叫雁门。

    雁门关,就是在雁门依仗山险设置的关口,在要道建设城楼,楼下有门,开门则连通代北,闭门万夫莫开。代北是云州一带。

    雁门北面十余里处有一个小镇,名叫雁北镇。是内地与代北以及塞外的交易市场,此处商贾云集,酒肆林立,繁华不下中原。

    萧玄衣在雁北镇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便来到大路上等待,站了半个时辰,从雁门关方向来的人倒是不少,却没有鲁奇,莫聪。

    看看斜阳在山,萧玄衣心想,这两人今天是不会来了,不如到镇上去耍耍。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十八章 左契
    那雁北镇虽然繁华,但规模并不大。也就一条主干道,倒是有七、八里那么长。街道两旁勾栏酒肆,茶店药铺,应有尽有。萧玄衣看到一家药店,想起了马小豆给他吃的人参,心想趁现在有银子,何不买几棵好人参,以备不时之需。结果问了几家药店,都没有货,要吗就是成色不怎么样。萧玄衣虽然对于人参也不太懂行,但他知道,人参肯定是越大越好,最好能长成人形。最后一个药店的老板推荐给萧玄衣道:你到孙记药行看看吧,那是雁北镇上最大的药店,货比较全。

    萧玄衣按照药店老板的指点,又走了二里地,果然看到一块大招牌,写着“孙记药行”四个字。招牌镶在一座三层楼的门额上,那楼占地有七、八间房子。

    “客官,想要点什么?”掌柜的正在柜台上算账,看见萧玄衣走进来便问道。

    “你这还有上好的人参?”

    听到要人参,掌柜的知道来了大主顾,账也不算了,从柜台里面迎出来道:“客官来的正好,刚从辽州到了一批货。都是上好的人参。”

    “那就拿出来看看。”

    “请客官到内堂来。”

    萧玄衣听到这里有些迟疑,掌柜的解释道:“客官有所不知,人参对我们来说是大买卖,对客官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咱们双方都要慎重一些才好。”

    萧玄衣一听也有道理,就跟着掌柜的进了内堂,内堂是在二楼。一间不大的客厅,里面摆设着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一尘不染,客厅内装修十分典雅,并有淡淡的檀香味道。掌柜的喊小二沏上好茶。便和萧玄衣攀谈起来:

    “客官要人参做什么用呢?”

    “自己用。”萧玄衣有点好奇,你卖我买,管我做什么用干吗?

    “自己用那就好说了。”

    “这里面还有什么讲究?”

    “当然了,我们小店最重信誉,你要是自己用,多贵的人参买了都不糟蹋,你要是贩到中原去卖,我劝你不要贩上好的人参。”

    “这是为什么?”

    “上好的人参一棵就要几十两银子,贩到中原去,压本钱不说,一般人家也用不起,所以很难出手,再加上中原不像这边干燥,人参很难长期存放。你要是放坏了,也就是个萝卜价钱。暴殄天物不说,你亏了本,下次咱们见面,我也觉得脸上无光。”

    萧玄衣听掌柜的这么一说,觉得商人中能遇到君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笑道:“这个掌柜的放心,我也就是自己留着用,肯定糟蹋不了。”

    掌柜的就喊小二把库藏的上好人参拿出来,小二答应了一声,不大一会儿,就捧上来一个坛子。掌柜的打开坛子的密封,从里面摸出一个黄绸包,解开上面缠绕的细线,打开包裹,一根人参在糯米中若隐若现。掌柜的找了一根竹签,将糯米轻轻拨开,那根人参有筷子粗细,根须俱全。

    那人参比起马小豆的人参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萧玄衣看过之后,不禁有点失望,便问道:“这人参个儿是比较大,但怎么没有人形啊?”

    “客官说的那种人参是百年老参,那种老参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百年老参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小店在这开了有几十年,本人也才见过数次。”

    听说没有百年老参,萧玄衣不禁怏怏,掌柜的见此情形,便说道:“这件事情我一定转告我们东家,再遇到百年老参,我一定给兄弟留着,如果兄弟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两年之内就能遇到。”

    萧玄衣见掌柜如此热情,也不好意思空手而去,便说道:“象这样的参,店里有几棵?”

    “三棵。”

    “掌柜的说个价吧。”

    “三棵都要吗?”这时轮到掌柜的吃惊了。

    “你们还打算留两棵镇店?”

    “买!买!”掌柜的喜出望外:“你要是三棵参都要的话,就拿一百二十两银子吧。”

    萧玄衣带的银子不够,就从怀中摸出两张金叶子来,掌柜的看了看金的成色,用秤秤了一下,刚好是二两。按时价,一两金子兑八十两银子。掌柜的又找了萧玄衣四十两银子,把三棵参打了包,萧玄衣拿上就走。

    “别放太久了,久了生虫子。”

    “不会的,估计几天就吃完了。”

    萧玄衣正要下楼,掌柜的又问道:“兄弟,要是有了百年老参,怎么跟你联系啊?”

    这下倒让萧玄衣犯了难,自己漂泊不定,也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再到雁北来,想了片刻,便说道:“我要到塞外的振武军呆上几年,也没有个固定的住处,这样吧,有了老参你先给我留个一年半载的,我先定下了。”说罢,就摸出一张金叶子来,递给掌柜的说:“这是定钱。”

    掌柜的看萧玄衣出手这么豪爽,连忙说道:“这样最好,这样最好,两不耽误。既然兄弟这么爽快,我就给兄弟留上一年,一年之内,你没功夫来取,我再出手,到时候定金照样奉还。”

    掌柜的说罢,拿出一张契券来,问了萧玄衣的姓名,写了一张契约,然后一撕两半,把左边的一半递给萧玄衣,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左契。

    萧玄衣接过来,看了一下,上面写道:今收金叶子一张,作价白银八十两,定百年老参一棵,定期一年,以货到时为准。如未成交,原价退还,左契为凭。落款是:孙记药行。萧玄衣将左契收好,放在怀内,拿上人参下了楼。

    楼下的大厅里坐着一个人,素衣青巾,脚上还沾着泥巴。掌柜的见状连忙过去请安,那人说道:“罢了,罢了。我看你不在,替你看会儿店。”

    “东家,来了一个买参的客官,我们上内室谈了一会儿。”

    掌柜的说罢,连忙把萧玄衣引见给他东家:“这位萧兄弟,买了咱们家三棵上等人参,又定了一棵百年老参。”

    那人连忙起身道:“小可孙少仙,多谢萧兄弟赏光。”

    萧玄衣手里提着参,连忙放下,施了一礼道:“在下萧玄衣,见过孙大哥。”

    萧玄衣再打量孙少仙,三十岁年纪,三绺长须,仪表脱俗,神情温和,让人心中不自觉地生出一种亲近感。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十九章 土豪
    那孙少仙盯着萧玄衣看了好大一会儿,萧玄衣心里不禁有点发毛,连忙说道:“请孙大哥多多指教!”

    “萧兄弟英姿卓荦,令人一见倾心啊!”孙少仙掀髯大笑。

    “过奖!过奖!”萧玄衣听到这种嘉许,虽然满心自在,但还是客气了一句。

    “我今天刚采药回来,衣衫不整,明天萧兄弟如果有空,到舍下来喝两杯如何?”孙少仙诚意相邀。

    “既然孙大哥盛情,明天一定登门拜访。”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后晌哺时,我在舍下洁樽相候。”孙少仙说话非常斯文。

    “那我就先告辞了,明天再请教。”萧玄衣有点词穷,再说下去,估计要张口结舌,就拱了拱手,拎了参,出了孙记药行。

    这时夕阳在山,大街上分外热闹,有牵着骆驼、头缠着裹脚布的波斯胡人,有头发结成辫子的北地女真,有雁门关的戍卒,还有乞丐。

    萧玄衣看见乞丐就走不动,摸出几文钱放进一个老乞丐的碗里:“镇上那个酒楼最好?”

    “杏花村。”那乞丐连忙指了一下。

    “我请你喝酒如何。”

    “客官说笑了。吃剩下的给两口就行。”

    “好,本分!”

    萧玄衣笑了一下,正要走,突然想起一件事。又蹲下道:“老人家,我给你找个差事怎么样?”

    “只怕我干不了。”那乞丐估计有六、七十岁了。

    “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帮我等两个朋友。”

    “这倒不难,不知他们两位长什么样?”

    “年龄比我大几岁,一个胖子,一个瘦子。”

    “还有没有别的什么特征?”老乞丐很细心。

    “特征我倒是说不上来,这两个人一个叫鲁奇,一个叫莫聪。”

    “有名字就好办。”老乞丐自有主张。

    “这样吧,你等一天,我给你二十文钱,有一天算一天,你把他们领过来之后,我再给你一百文。”萧玄衣挺大方。

    “多谢这位爷!”老乞丐喜出望外,趴下就要磕头。

    “不用,不用,明天你就去镇口等,不要错过了。”

    “这个您放心。”

    鲁奇和莫聪也没个准信儿,说不定要等十天半个月,整天眼巴巴的盯着来往行人,烦也烦死了。这下有人代劳,萧玄衣心里如同放下一块大石头,不免洋洋自得,使唤人的感觉就是好哈。

    萧玄衣看看天色,要睡觉还早,不如到杏花村吃杯酒。萧玄衣想着,便往老乞丐指点的方向找过去。

    “杏花村”这个名字出自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大唐诗人辈出,小杜是其中翘楚,尤其是七绝,写得最有奇气,佳篇甚多,《清明》是其中一首。

    萧玄衣一路寻来。果然看到一处热闹场所:一座酒楼灯火初上,酒旗飘飘,黄昏里,“杏花村”三个字随风招展。

    古晋汾酒名闻天下,凡是到雁门来的人,都要一醉为快。萧玄衣问了一下小二,楼上已经座无虚席,只有楼下的大厅里还有几张空桌子。萧玄衣要了一壶酒,和四样本地小吃,拣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

    萧玄衣一边饮酒,一边看街景。猛然之间,看到三个人,就是来雁门途中遇到的那三人。

    那三个人一边走,一边指指点点,仿佛正奔杏花村而来。

    萧玄衣暗想,要是跟这三位同堂饮酒,那情景要多不堪,就有多不堪。欲待结账走人,还以为怕了他们。想至此,萧玄衣连忙叫过小二来,问道:“你们这还有几张空桌子?”

    “还有两张。”

    萧玄衣拿出十两银子:“剩下的两张我全包了,够不够。”

    “足够!足够!”一张桌子撑死也就吃个二、三两银子。

    小二话音刚落,那三人就推门而入。书中暗表,那两个穿黑衣的,一个叫赫连铎,一个叫白义成,穿白衣服的叫白无双。

    三人站在大堂门口张望,小二连忙迎上前去:“几位客官,非常抱歉,小店已经客满了?”

    “客满了?那不是还有几张空桌子吗?”赫连很不满。

    “已经被那位客官全包下了。”小二指指萧玄衣。

    那几句对话,萧玄衣听得清清楚楚,假装没看见,端着酒杯,摇头晃脑地哼着小曲,两眼望着天花板,数挂在上面的灯笼。

    要是明白人,看到这种情况,转身走掉,倒也不至于丢多大份儿。偏是这赫连铎一根筋,便对小二说:“你去问问他,我们愿出二两银子,让他腾出一张桌子来给我们。”

    “实不相瞒,人家那位客官,一张桌子就出了五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