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乐着。俺不但是板砖脸,连身材都是水泥板,但水平不是大砖,只能算中砖。但俺有一个原则:有理说理,别问候人家祖宗!不管黑道白道,都要讲个公道!是吧?呵呵~~要是都向俺看齐,这网络生活是多美好啊!(汗~ ~ ) 拍砖的自白:其实我只是写手 砖中“睛点” 我平时写小说,在报纸连载或文学杂志发表,这种被抄的几率大概很小(也不能丧失革命警惕,庄羽就是个例子)。至于我的短稿子,大多是幽默杂文,抄就抄吧,为这事生气,害死码字细胞。 (发帖于西祠胡同“撰稿人之家”,博得众多作家、撰稿人共鸣,从而引发一场“作家与写手”的旷世大辩论。)我是一个码字的,不免有人抄我或者盗我,比如我的关于丑男PHOTO的文章就被某美女记者堂而皇之“剪切”一大段放在她自己一篇很有厚度的报道中。我平时写小说,在报纸连载或文学杂志发表,这种被抄的几率大概很小(也不能丧失革命警惕,庄羽就是个例子)。至于我的短稿子,大多是幽默杂文,抄就抄吧,为这事生气,害死码字细胞。 别以为我这么大度,我是一吃五谷杂粮的俗人,抄我我鞭长莫及,但登了我的稿件不给稿费,这就等于青天白日抢劫,我对这种“翻脸不认人”现象特别气愤,都填膺了,好比我给地主打了一年长工,到头来两手空空,你让我怎么跟一家老小交代?他们可都指望我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呢!写稿几年,很少遭遇这种编辑,但遇上一个,你便一辈子不能忘记。我将他们分为下列三种类型:第一种:闷骚型这种编辑登载了你的稿件弄死不开腔,你去讨要稿费,好像你是妓女讨要炮款一样,你提着裤子哭丧着脸说:“你不能不给钱啊!”我想大多数作者不想扮演这种角色,所以讨要几次便觉得很无趣,权当放了一串文字屁,以后不打交道罢了。我可以举例子:北方某体育大报《○报》,印象中是全国性的体育报纸。两三年前我用“化骨绵掌”这个笔名在网上乱写免费足评,新浪、搜狐、网易、343等到处都是,那时是猫上网,网费能搞垮你全家,我心想不能这么拖致富的后腿,怎么也要把它换成人民币啊。于是我给那家报纸的“球迷看台”投了两三篇幽默类稿件,立即分批分期全登,那个编辑还自作聪明把我标明“重庆化骨绵掌”。于是我眼巴巴地等,一年后我隔壁的小女孩都成孩子他妈了,可怜的稿费还没任何踪影。     。。
三、“砖”的独语(2)
于是不断发E…mail询问,石沉大海,一直沉到伤心太平洋。我的稿件里有我的电话、通联,编辑没有理由只看到稿件文字,而忽略联系方式吧?我想,那里绝对是个盲点,一般人看不到,就我一个人觉得它重要。 第二种:穷骚型这种报纸要稿子时山盟海誓,谈到稿费时便装疯哭穷,你不怜悯它你就不是人。我再举个例子:成都边上有个《都江× 报》,一般成都人都不知道。两年前我正热火朝天每周给《成都商报》“市井版”写幽默方言杂文,该报一个编辑不知从哪儿知道了我的电话,热情洋溢地打来约稿:“喂,哥老倌,把稿件甩过来几篇噻!”(甩字用得真好)于是我就甩了四篇过去,从2001年5月24日开始登载,一直免费供应。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回答:“我也没办法啊!几个企业拖欠我们的广告费几百万,等他们把款打在我们帐上,我就给你寄稿费。 ”我真替他们担忧,广告费事小,革命宣传不可少。当然,我立即终止供稿,但他们并不终止,两三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给我寄样报,一期不落,每寄一次花费邮资6角,风雨无阻。望着高高的一摞报纸,我就纳闷,他们是要我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啊,还是把这些旧报纸卖了也是支付稿费的一种?天知道。 第三种:内骚型内骚就是内部交流,我刚发明的词。2002年世界杯期间,我给两家报纸写足评。那时新浪体育频道转载媒体的稿件独独没有《体× 周报》的,我觉得奇怪,就问报社编辑,说正在谈合同签约。签什么约?谈什么合同?不知道。然后新浪开始登载《体× 周报》的稿件,连同我的,然后是搜狐、TOM……没有人告诉我这种稿件是否付酬。另外,我登在另一家报纸上的足评同时也被深圳的一家报纸刊登。我可没给这家报纸投稿,急忙发E…mail询问,没冒一个泡。后来有编辑哥们告诉我,是内交。我想可能是我不知道报纸的内部机制造成的,也许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稿件交流。你把稿子“卖”给第一家了,以后的事情你就别打听。但这种方式合理吗?郁郁寡欢中~~幸运的是,我除了遇上以上三种“不文”编辑外,更多的还是有职业道德的“爽歪型”。 这种报纸的编辑极端负责,生怕坏了名声。最早以前我有一部中篇小说被《贵州都市报》从网上下载连载,是一年以后我在QQ上一个网友那里得知的(交QQ友的好处)。我立即打电话给贵报,当时的责编叫张传宝,二话没说,立即补发稿费,真实在。最近一次发生在去年,我一个短稿《笑纳恐龙之玉照》被北京的《青年时讯》采用,几日后我在网上发现《中国网友报》也刊登了。去E…mail问,编辑郭祈非常热情,说是在“中青在线”下载的,立即给我补寄稿费,并邀我直接给她赐稿(赐字用得我心里多舒坦)。遇到这种爽歪型的报纸和编辑,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不认识几个你算白码字了。 说到底,我只是一个写手,不是著名作家,所以遭遇前三种情况在所难免,WHO知道你是WHO啊!由此我咬牙暗下决心:朝作家方向努力奋斗吧!我KAO!!!    
四、“砖”的性情(1)
“碎”砖:感谢一下编辑何妨? 砖中“睛点” 有人说编辑和撰稿人是鱼水关系,我看似乎有点太理想化了。实际情况编辑是雇主,你是路过的散工,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除非你纯粹是写着玩的,即使不写也是社会主义小康。 ——在西祠胡同“撰稿人之家”的一次发言。 (发帖于西祠胡同“撰稿人之家”,起因是某网友对很扎眼的“衷心感谢编辑”现象的置疑,从而引发一场对这种“感谢”是否居心叵测的大辩论,参加者各抒己见,板砖和口水横飞,砸死或淹死作家、撰稿人、编辑无数。)有人反对在撰版“肉麻”地感谢编辑,认为那是失了骨节的事情,本人为那些作者讨个说法。 首先这和单位里的领导给你开工资是两码事,单位上基本是固定收入,你必须干,干了就有,但你干了,他给别人开不给你开,你不跟他急你就是孙子。如果他可以开除A,可以开除B,单单留下你,你不感谢他你也是孙子。这不是献媚,是最基本的礼尚往来。比如编辑来此征稿,收到100篇,只能用一篇,是你的,你以为你就文才飞扬了?不是,是正好对了那家报纸编辑的胃口,所以他给你银子,你就要感谢一下。 有人说编辑和撰稿人是鱼水关系,我看似乎有点太理想化了。实际情况编辑是雇主,你是路过的散工,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除非你纯粹是写着玩的,即使不写也是社会主义小康。而来这个版的人大多数是挤破脑袋找饭钱的,说的难听,但情况确实如此,所以一个小小的回复都能让人激动,因为实际情况是很多编辑不回复,让你干等。如果你纯粹想在文学领域攀登高峰,高昂你的头颅,这种地方多得是。 有人提出在E…mail里、在电话里感谢,悄悄地干活就行了,不必在这里大张旗鼓。错!而且错得离谱!来这个BBS的人什么类型的都有,有人喜欢鼓噪,有人喜欢沉默,大千世界,就像你身边的人群,你不能强求人家和你一样。既然是家,七嘴八舌的事情就多,在这个版感谢编辑也是为了提醒家里人,这个编辑好,推荐大家投稿给他,这也是一种交流。如果两眼一抹黑的人进来,就找到奋斗的方向了,岂不是好事?难道这个版非要弄成学术性质的板着面孔?闷死革命队伍。 但我同意有位老兄的建议,感谢帖子把好帖子踢下去了,让有些压根儿不想感谢任何人的看着胀眼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建议fanzi斑竹开一个“感谢版”,或者固定一个“感谢帖子”,大家如果感激涕零就去那里跟贴,泪水磅礴都行。 有些人说都不是发表处女作了,何必大呼小叫?人和人不一样啊!有些人即使发表一百部作品仍然激动,那是他(她)对自己负责,为自己感动,因为那是他(她)的心血凝成的东东。所以,即使不是“处女”也不能像“妓女”那样麻木吧?你哼一声,职业一点多好,少不了一块肉。 “黑砖”:“省骂”还是省省吧! 砖中“睛点” 现在的聊天室大有将“国骂”进行到底的势头,不但如此,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谁都听得懂的“国骂”不说,还有颇具特色的“省骂”。 (发帖于新浪“文化视点”,网易“乱弹广场”,天涯“天涯杂谈”,红白蓝“文化乱弹”,中国网友俱乐部“无厘无头”等BBS,在成功净化了语聊空气的同时,也被出口成“脏”者拍得差点脑震荡。)很早以前看过一个帖子,属于爆笑杀死细胞的:一哥们儿周游神州后,总结出了几大城市打架特色,大概意思说北京人打架爱用建筑材料或者自行车零件,而上海人不打架,叉着腰互相骂,直到把一方骂不出声滚蛋为止。重庆人打架爱用茶馆里的条凳,或者用西瓜刀砍人屁股,而且说抡就抡,说砍就砍,毫不含糊。这种情况类似《星际争霸》游戏,有北京族,上海族和重庆族,北京族攻击力中等,但武器来源比较充足,特色是攻击十分致命,如用板砖拍头或用自行车前叉扎肚子等等;上海族的特点是拥有为数众多的魔法师,特长是念咒,促使敌方士兵发疯或投降,不需要武器供应,但攻击力很弱;重庆族的攻击反应速度很快,攻击力量极大,但武器来源不充足,附近必须有茶馆或者西瓜铺才能发挥极限攻击力,而且该族攻击并不致命,可以为以后讲和留出余地。 这个帖子还有许多典型战例,我只举一个:北京族 1 人,上海族 1 人,相遇在北航体育馆建筑工地。 北:你丫找抽呢?上:你这个人怎么不讲道理呢?我就是看了你一眼你就骂我?你还像是个人吗?北:嘿,你丫跟我犯贱是不是?(同时从工地抄起一块板砖)跟你丫死磕!!上:我不懂什么叫死磕,我只知道你这个人不讲道理,像发情的野兽一样…… 北:去* *的!今儿大爷我非拍死你丫挺的!(手举板砖) 上:你不敢!你肯定不敢!我要叫警察了!你…… 北:(一砖头拍中对方脑门,血喷出来)。 当然这哥们儿没忘了描述东北人,他们的特点是热血。一个东北人可以独自干掉两个北京人,五个上海人,可能会输给重庆人…… 此帖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性格描述得非常传神,当然调侃的成分占多数,不是鼓励血性青年真在街上干起来,那是违法犯罪的。不过这种场面可以在虚拟世界见到,且非常壮观,场地在各个语音聊天室,不是撸胳膊撸腿,是“语音干架”。并且很自然以省份划分,各自为营,抱成一团,肝胆相照,互相扶携,一致对外。我见过一帮重庆人和几个东北人的“血战”,互相只能听懂对方50%的方言,但丝毫不影响效果。双方都擅长拉帮结伙,一旦有个东北人闯进重庆聊天室,毫不商量就开始“甩手榴弹”,不到几分钟,聊天室便被蜂拥而至的东北人和重庆人占满了。相信双方都是在QQ上敲响村口大钟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砖”的性情(2)
我记得鲁迅论述过“国骂”,他老先生当时翻阅了某国出版的最新《骂人词典》,最恶毒的词汇在我们听来都是最温柔的祝福。而我们的“国骂”可没这么绅士,鲁迅说,街上一个老农赶牛车,老牛脾气一犟赖在那儿不走,老农气坏了,便直接问候老牛的姐姐。现在的聊天室大有将“国骂”进行到底的势头,不但如此,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谁都听得懂的“国骂”不说,还有颇具特色的“省骂”。我刚才说的那场骂架就把“省骂”尽情发扬光大了,参加者也不知道心里怎么不平衡,或者在单位被别人挤兑了,或者在家里被老婆修理了,或者是没有爱情风景线的弃儿,总之他们把各自心里的不满通过互联网彻底发泄了出来。其实这种情绪发泄很正常,人人都有压抑的时候,但别忘了咱们可是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精神文明建设也进行了这么多年,总不能通过污言秽语这种肮脏管道让自己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