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不可能的事情,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十四、准备行动(2)
朱允炆抢到了先手,却没有抢到先机。
朱棣即将做出自己的应对
应对
建文帝就要找上门了,这下子不由得朱棣了,要么造反,要么像他的那些兄弟们一样被干掉。此时的朱棣可谓处境艰难,他比当年的朱重八还不如,朱重八就算不去造反, 还可以逃出寺庙,去当盲流,混碗饭吃。可是朱棣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天下是朱允炆的,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道衍抓住了眼前的这个时机,继续向朱棣推销他的造反理论。对于这一点,朱棣是早已经习惯了,如果哪一天这位仁兄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那才叫奇怪。以往朱棣对这些话还可以一笑置之,因为他很清楚,造反不是吃夜宵,说干就能干的,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身无长物,一无所有,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造反事业。可是自己是藩王,和这些穷光蛋有天壤之别。怎么可能被这些人拖下水。
但是到现在他才发现,如果放纵这个侄子搞下去,自己会变得连穷和尚也做不了。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工作,他招募大批强壮士兵为卫军,并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所谓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要想造反,拿着木棍农具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兵器,打造兵器的动静很大,而当时又没有隔音设备。朱棣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围树起围墙,并在附近开办了多个养鸡场,就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的敲个不停,外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
此外,朱棣还吸取历来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先进经验,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即在造反前要搞点封建迷信、远古传说之类的东西。为此他招募了一大批特殊人士。这些人被称为异人术士,其实就是街上算命占卜的那些人,他把这些人搞来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壮胆,顺便做做宣传工作,但他本人也不会想到,这一举措在后来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步步进逼
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却始终看着朱棣,因为他也清楚,这个人才是他最为可怕的对手。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张丙(上有曰旁)接任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事控制权。之后他还派宋忠(此名极不吉利)率兵三万,镇守屯平、山海关一带,随时准备动手。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规定,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应入朝晋见皇帝,由于当时局势十分紧张,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不敢如期拜见新皇帝,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出了惊人之举。
建文元年三月份,燕王入朝参拜新君,按说来到别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见朱棣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提议。卓敬气得跳脚,大叫起来:“杨坚、杨广两人难道不是父子吗”?!
但建文帝仍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朱棣就这样在京城逛了一圈,风风光光的回了北平。而齐泰和黄子澄竟然结结实实当了一回看客,平日在地图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所谓谋略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当然,建文帝手下并非都是一些如齐泰、黄子澄之类的人,事实证明,他还是有许多得力部下的。
成功的策反
在这场斗争中,建文帝并非不堪一击,他也使用了很多权谋手段,特别是在地下工作方面,可谓卓有成效。
建文元年(1399)初,朱棣派长史葛诚进京城朝见皇帝,其实这个葛诚也是个间谍,他的真实目的是打探消息,但朱棣万没有想到的是,此人竟然被策反了,而策反葛诚的正是皇帝本人。
二十四、准备行动(3)
葛诚一到,建文帝便放下架子,以九五之尊对葛诚礼遇有加,估计也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收入情况并鼓励他好好工作之类。葛诚十分感动,皇帝竟然如此看重自己!他一时头热,就主动交待了燕王朱棣的种种不法行为和自己的间谍身份。然后他光荣地接受了建文帝地下工作者的称号,表示回去后一定努力工作,并及时做好情报信息传递工作,争取早日将燕王等人一网打尽。
一颗钉子就这样扎下了。
如果说葛诚是一个小间谍,那么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就是超级间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此人并不知道自己做了间谍。
这个人就是朱棣的老婆,大将军徐达的女儿。
将门往往无虎子,如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都是如此。但事情总有例外,徐达之子徐辉祖就是一个例外。他虽然出生名门,却从不引以为傲,为人谦虚谨慎,熟知兵法,而且效忠于建文帝。
他利用裙带关系,走夫人路线,在与他的妹妹聊天时了解到了很多妹夫朱棣学习工作的情况,并通报给了一直以来都对朱棣关怀备至的朱允炆。
就这样,朱棣的很多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
其实在这条战线上,朱棣的工作也毫不逊色,他的情报来源比较特殊,主要是由朱允炆身边的宦官提供的。朱元璋曾经严令不允许太监干政,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允炆对此自然奉为金科玉律,在他手下的太监个个劳累无比又地位极低,其实太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倾向,他们对朱允炆十分不满却又无处诉苦。
正在此时,救世主朱棣出现了,他不但积极结交宫中宦官,还不断送礼给这些谁也瞧不起的人,于是一时之间,燕王慈爱之名在宦官之中流传开来,大家都甘心为燕王效力。
朱允炆从来有没有正眼看过这些他认为很低贱的人,但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低贱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斗争的胜负。
除了这些太监之外,朱棣还和朝中的两个人有着十分秘密的关系,此二人可以说是他的王牌间谍,当然不到关键时刻,朱棣是不会用上这张王牌的,他要等待最后的时刻到来。
黄子澄的致命错误
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生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来,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老爹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取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朱棣这次可算是打错了算盘,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了,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
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谁知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真正是岂有此理!五六个藩王已经被处理掉,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连路上的叫化子都知道朝廷要向燕王动手,黄子澄的脸上简直已经写上了削藩两个字,居然还要掩耳盗铃!书生办事,真正是不知所谓。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了,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看来,徐辉祖的算命水平已经接近了专业水准,他的预言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证实,但更神的还在后头。
二十四、准备行动(4)
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不能不服啊,徐辉祖的这一卦居然算到了二十多年后,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远远超过了天气预报。
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
如果朱允炆知道在后来的那场战争中朱高煦起了多大的作用,他一定会为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去找个地方一头撞死。也正是为此,他后来才会哀叹:悔不用辉祖之言!
可惜,后悔和如果这两个词在历史中从来就没有市场。
远在北平的朱棣本来已经为自己的亲率行动后悔,没想到三个儿子毫发无损的回来了,好吃好住,似乎还胖了不少,高兴得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叫道:“我们父子能够重聚,这是上天帮助我啊!”
其实帮助他的正是他的对手朱允炆。
精神病人朱棣
朱棣明白,该来的迟早会来,躲是躲不过了,皇位去争取不一定会有,但不争取就一定没有,而且现在也没有别的退路了,朱允炆注定不会放过自己,不是天子之路,就是死路!
拼一拼吧!
不过朱棣仍然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造反不是去野营,十几万人的粮食衣物兵器都要准备妥当,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朱棣从先辈们的事迹中得到启发,他决定装疯。
于是,北平又多了一个精神病人朱棣,但奇怪的是,别人都是在家里疯,朱棣却是在闹市里疯,专找人多的地方。
精神病人朱棣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1、 闹市中大喊大叫,语无伦次(但可以保证绝无反动口号)
2、 等到吃饭时间擅入民宅,望人发笑,并抢夺他人饭食,但无暴力行为(很多乞丐也有类似行为)
3、 露宿街头,而且还是一睡一整天,堪称睡神。
此事惊动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两人前去看个究竟,此时正是六月份,盛夏如火的天气,当两人来到王府时,不禁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可以捂蛆的天气,朱棣竟然披着大棉被呆在大火炉子前“烤火”,就在两人目瞪口呆时,朱棣还说出了经典台词:“冻死我了!”
这一定是个精神病人,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马上就达成了共识,并上奏给建文帝。
为避祸竟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隐忍!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二十五、不得不反了!(1)
收到两人密奏,建文帝很是高兴了一阵子,精神病人朱棣自然也很高兴,他终于有时间去准备自己的计划了。
朱棣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由于一个意外的发生,他的计划破产了。
朱棣失算了,因为长史葛诚背叛了他,他把朱棣装疯的情况告诉了建文帝,并密报朱棣即将举兵。一向犹豫不决的兵部尚书齐泰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他下了三道命令,1、立刻命令使臣前往北平;2、授意张丙(上有曰旁)和谢贵立刻采取行动监视燕王及其亲属,必要时可以直接采取行动;3、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立刻逮捕朱棣。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应急计划,但就如同我们之前所讲,计划的执行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计划的第一点和第二点都没有问题,坏事就坏在第三点上。
张信说不上是建文帝的亲信,他是燕王亲任的都指挥使,齐泰居然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简直是儿戏!想来这位书呆子是听了太多评书,在他脑子里,抓人就是“埋伏五百刀斧手于帐后,以摔杯为号!”,完全估计不到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张信接到任务后,犹豫了很久,还是拿不定主意,他和燕王的关系很好,但毕竟自己拿的是朝廷的工资,如果通知了燕王,那不但违背了职业道德,而且会从国家高级干部变成反贼,一旦上了这条贼船,可就下不来了。
生死系于一线,这条线现在就在我的手中!
关键时刻,张信的母亲帮助他做出了抉择,她老人家一听说要逮捕燕王,立刻制止了张信,并说道:“千万不可以这样做(逮捕燕王),我经常听人说,燕王将来必定会取得天下,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死的,也不是你能够抓住的。”
我们可能会觉得纳闷,这位老太太平日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