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还有件事得说清楚一下。陆仁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鄄城与范县交界的地方,在现代也正好是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的地方,即河南省的东北部。而这块地头在后世属华北单季稻稻作区,水稻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的百分之三。
事实上以河南北部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种植小麦或是大豆,实在不行陆仁依旧种植抗旱抗瘠能力强的粟类农作物还能更稳妥一些,但陆仁在反复的斟酌之后还是决定种植水稻。也不为别的,为的是水稻只要种植好了,产量要高于小麦、大豆和粟。
要知道现代华夏水稻的种植面积仅为粮食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但产量却占到了一半以上。当然这里面还有诸如南方地区常见的二季稻甚至是三季稻的因素,但陆仁相信即便只是一年只能成熟一次的单季稻,在产量上也可以胜过小麦和粟。而且河南这里种植水稻的特点是单季有余、双季不足,这对陆仁来说就是能够比小麦和粟更早一些收割入仓,同时也就等于是能让陆仁的试行屯田更早的见到成绩……现在的陆仁的确是太需要一些成绩,来向曹操和荀彧证明一下自己了。
一刻钟的时间并不长,当陆仁从河边那里转了一圈回来,一众妇人这里第一批稻种的选种工作已经完成,而且按陆仁的要求将“良种”与“劣种”尽数分开放置。还别说,糜竺给陆仁送来的这些稻种质量确实很好,至少分出来的“劣种”的数量并不多。陆仁这次是动用了五斛的稻种,劣种的数量大概只有三斗不到。
一汉代斗换算成现代公制是两千毫升再稍多一点,也就是说这次清理出来的“劣种”是六公升左右,大概是大半袋的大米的样子。陆仁看看这点米,也不知道这点米够干嘛的。再扫了一眼这里选种的妇人们,陆仁索性挥了挥手道:“来几个人,把这点米煮成稀粥,在场的人分着喝掉吧。两百来人,每个人应该都能分到一小碗。”
在场的妇人们顿时就低声议论了起来,不一会儿之后有个年约四十岁上下的妇人被推了出来,小小心心的向陆仁道:“陆校尉,农谚有云‘饿死不能食谷种’。这些种子播到地里,好歹也能收上些粮食,就不要煮掉了吧?”
“……”陆仁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心道:“饿死不能食谷种?可我连‘人相食’的事都已经见识过了!”
想了想之后,陆仁向那妇人摆了摆手道:“放心吧,我不是那种会乱来的人。这些谷种质劣,播种到地里也只会徒费地力而已。让你们煮掉就去煮掉。”
众皆无语,不过最后还是按陆仁的命令,把这三斗劣种煮成了稀粥,算是给这些妇人们加了一顿餐。而陆仁这时又唤过了李典,二人又向另一处优先开垦的良田走去。
这里都是屯田军里最为精壮劳力在翻土拉犁。陆仁激活芯片中的相关资料,蹲下身仔细的查阅了一下翻整好的土壤,微微的点了点头。站起身时唤来负责这里的百夫长问话,先问百夫长识不识字,回答却也是意料之中的不识。陆仁对此只能笑笑,从怀中摸出三份图样交给百夫长,告诉百夫长粗耕之后要如何细耕、盖平。至于头批的稻种播下之后,什么时候才会长出秧苗并生长到适合启秧的程度,陆仁自己的心里也没底,所以就没说出来。
一想到这时的人大多都不识字,陆仁就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总不能什么大事小事屁事都得自己亲自来看吧?自己又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想到这里陆仁就向李典问道:“曼成,你手下有没有识字的人丁?”
“现在我身边没有,不过陆兄要用的话,我可以去我族中叫几个来听用。”李典的李氏在山阳巨野可是个大族,历史上李典在曹操扫平河北之后“遂迁部曲宗族(一)万三千余口居邺”,陆仁现在只是要几个有文化基础的人,太简单了。
陆仁点头道:“那就好。我帐中的些种稻心得,等你的人叫来之后,就由他们依竹简上的所写下的事项来做。”
“诺!”
陆仁扫了几眼发觉那些个屯田军里有人不以为然,当下脸色一沉喝道:“世间诸事皆有其法,农桑之事亦有其术,并非你们想得那么简单!如果让我发现你们有谁敢不依术而行,亦或是阳奉阴违不按我说的做,这军棍打下来少则五十,多则上百!!”
“……属下领命!”
陆仁皱了皱眉,又稍稍摇头叹了口气,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正在这时,婉儿来到了陆仁的身边轻声道:“主上,回帐用饭吧……”
“嗯!曼成要不要一起去用点?”
李典连忙摇头,心说你以为人人都像你起来得那么晚?他这早都吃过了。客套了几句,李典便发付身边的一个侍卫骑快马去鄄城找族中子弟来此,同时也请陆仁先回帐休息,这里巡营视查的事有他在,让陆仁放心便是。
陆仁点点头,带着婉儿回帐用饭。才刚刚吃了一点,忽然有人来急报道:“启禀陆校尉!正北方向有一只兵马正向我军营寨开来!”
陆仁吓一跳,急问道:“可有旗号!?若无旗号那岂不是流寇?”
李典这时赶入帐道:“不是流寇不是流寇,是范城守将夏候元让的三百骑。陆兄,夏候元让任折冲校尉,职在君上,依例我等当出营相迎。”
陆仁撇了撇嘴,心说都是校尉,怎么我就矮别人半截?不过站在某种立场,陆仁也不想得罪曹操最信任、最亲近的独眼龙……不过这个时候夏候惇还没瞎。
当下陆仁便起身整理衣着准备出帐,在整衣时陆仁又顺便查阅了一下资料,心中微感奇怪:“不对啊,夏候惇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和曹操一起去攻打吕布了的吗?怎么守在范县?他不去从征吕布就没了他的招牌独眼龙啊!到是程昱老老实实的呆在东阿没动。”
虽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但陆仁一向是想不通事就不去多想。整理好衣衫,又吩咐婉儿先回自己的小帐,因为过一会儿夏候惇可能会来自己的大帐小坐也说不定。做完这些,陆仁与李典带着一百警戒军士出了营,赶去渡口那里等候夏候惇。
说起来这个时候的陆仁还真不认识夏候惇。本来按原有的历史进程,夏候惇在曹操攻伐徐州时以东郡太守的身份留守濮阳,陈宫反叛的时候荀彧向夏候惇求援,夏候惇就带兵离开濮阳赶去了鄄城。也就是说陆仁在跟着曹操和郭嘉来到鄄城的时候,本来是可以见识一下夏候惇的,但这时可能是发生了一点变化,夏候惇这时没有留在鄄城,而是去了范县驻防,所以陆仁就一直没有和夏候惇见过面。
现在见到了面,夏候敦对陆仁没什么反应可言。因为对陆仁来说夏候敦是个古代名将,碰上了自然会比较留心;但对夏候敦来说,陆仁只不过是个寻常的官员将校而已,那夏候敦又哪里会多过的去留意?唯一有点映象的,却还是之前陆仁去徐州购回粮草的事。
反正夏候敦这会儿只是出于礼貌,向陆仁行了随意的行了个军礼便直接开口询问,陆仁对此也只能心中暗叹,心说难怪在这个时代那么多人把名望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会到那种“为声名不惜舍命”的地步,现在陆仁真的是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寂寂无名者的悲哀。
(夏候惇的“惇”字五笔字库里没有,切来切去的实在是不方便,所以就用“敦”字替代了,相信大家能够理解。以后还有个张郃,就直接用“合”了。)
第八十三回 意外之争
却说陆仁与李典将夏候敦迎入寨中,夏候敦扫了一眼营区与营区外正在田中劳作的众人便向陆仁道:“陆校尉,为何在田中拉犁的牲畜是多数马而不是耕牛?”
陆仁心说我也想都用牛啊!用马拉犁不是说不行,可总觉得用马来拉不像个事。但自己这里的情况是别说牛了,就连马匹都少得可怜,你夏候敦就没看见很多犁是人在拉?当下陆仁也只能摇头苦笑道:“夏候将军有所不知,我这里试行屯田的劳力都是去冬时在鄄城周边招募来的流亡饥民,又哪里有耕牛可言?就现在营中的这几头,还是荀司马好不容易才抽调出来的。春耕农时不可失,我也是无奈之下才下令权且用马匹来代牛耕犁。”
夏候敦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前些时候荀司马曾来信给我,具言陆校尉你将会来此试行屯田一事,着我但有余力就多加照顾。既然陆校尉你这里缺少耕牛,回头我便命人送些过来。”
陆仁心说那感情好,赶紧就向夏候敦致礼道谢。
夏候敦今天过来,说白了就是来打个招呼再关照一下,并没有其他的什么事,所以只是在陆仁这里转了一圈之后就回去了,陆仁这里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该做的事依旧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一转眼又是好些天过去,天气也变暖和了不少,而陆仁这里头批种下的稻种亦从土里冒出了点点的嫩芽。陆仁一直很关心着这个事,所以少不了要亲自下地去查看一下,根据芯片里的图样资料细心的比对,以免出现什么差错。
在确定没什么差错,心里有了些底气之后,陆仁就决定开始正式的选种播种。这天陆仁正监督着众人的选种,忽然人报说夏候敦那里的耕牛送来了,陆仁就赶紧的前去迎接,心说夏候敦你选的时间也真叫正好,我这里种子一选完就要种下地,正缺耕牛来进行最后的整地。
这次夏候敦没有亲自来。好歹他也是一块地头的首脑人物,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自去做,送点东西这样的事只要叫个人跑一趟也就行了。不过这回来的人到让陆仁有点意外,因为陆仁曾经向荀彧和郭嘉说过想见一见的韩浩,也就是在原有的历史上,对曹操的屯田工作真正有很大功绩的那位。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荀彧向夏候敦打过了招呼,所以夏候敦就让韩浩来和陆仁见一见面了。
见面叙礼客套话,这些都不必多费口舌。韩浩这次是给陆仁送来了三十头耕牛,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陆仁自然是大喜过望。而韩浩这时提出想去看一看陆仁这里进行的耕种情况,陆仁也没有理由拒绝。事实上陆仁不但不会拒绝,还有些巴不得想让其他人都看看,说白了这又是吊丝喜欢装13的心理在作怪。
但让陆仁没想到的是等带着韩浩来到田中的时候,韩浩只看了几眼就紧锁起了眉头,继而便大怒道:“陆校尉!汝既受命为屯田校尉来此屯田,就当知晓农事!可你这田是怎么耕的?”
“???”陆仁的头上冒出来一大串的问号,走到韩浩所指的稻田中检看了一下却没发觉有什么不对劲的事,当下便好奇的反问道:“这田……有何不妥之处吗?”
韩浩似乎有些上了火,指着田地周围道:“这田……(省略n多字),这垄……(再省略n多字)!还有,吾刚检看过你交于百夫长的耕图与竹简,岂有将稻苗安插于水中之理?陆校尉,汝若不识农事可寻田间老农讨教一二,亦或是寻《汜胜之》参读,似汝如此这般只能枉费人力,至秋却终无所获的!曹公将试屯重任交托于汝,汝万万不可儿戏视之!!”
陆仁楞了许久才明白,哭笑不得的回应道:“粳稻是水稻,并不是旱稻啊!你方才说的那些都是旱稻的种法……”
后面的话陆仁不太好说。因为按陆仁仔细参阅过雪莉传过来的资料,大致推断出的结论是汉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旱稻。而汉代所谓的旱稻,实际上都是水稻旱种,产量也相当的低。而以陆仁眼下的条件,他根本就不可能去寻找真正的旱稻……比如很多人常说的占城稻。
可是占城在福建那边,陆仁想去也去不了啊!就算被陆仁找到了,以当时的情况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栽培成型,别忘了咱们的袁伯伯为了培养一个品种的杂交水稻可花了九年时间,成熟了n多次!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关于占城稻现代学者也怀疑是水稻旱种,只不过产量方面稍高、对土壤要求也并不高而已。
按陆仁的想法,是想在回现代之前做点什么利民的事。考虑到他留在汉代的时间不超过两年,自己又只是有雪莉传输给他的农业资料,真正来说本身并不是什么农业专家,什么培养、改良品种的事陆仁既不敢也没信心去做。
想来想去,眼下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更正一下华北地区水稻种植的误区,把水稻正确的种植方法留下来而已。为了小心从事不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