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管怎么样,边章和韩遂的计策只能说成功了一小部分,除了让他们有了喘息的机会,对于整体战局的影响还是有限。毕竟没有彻底打垮汉军,汉人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西凉的豪强那里抽调他们的部曲。而这些部曲的战斗力显然不像冯翊那里的豪强部曲那样缺乏战斗磨练,那可都是和羌人们拼杀出来的精锐。甚至有不少都是曾经的汉军将领的部曲。
而这其中最为显眼的显然就是接到张温的求援立刻南下的姑臧段家的部队。
至于董卓那边,则完全表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平常都是以莽夫形象示人的家伙一旦用起了计谋,那真真是比诸葛孔明还要让人大吃一惊的存在。比如未来的张飞,比如现在的董卓。
面对羌人的团团包围,久经沙场沉着老练的董卓在如此情况下,仍不惊慌,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筑一高堤坝,截断上游的流水。
羌人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不过很快羌人的侦骑便回来传出消息说,东汉军队整天在坝中捕捉鱼虾。在结合其他被围汉军的情况,羌族将领一致认为董卓军粮已尽,只得靠捕捉鱼虾充饥。于是,他们放松了警惕,只围不攻,想困死董卓的军队。毕竟董卓的军队在西凉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作战风格和羌人同样的彪悍,羌军将领显然不希望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再无谓的消耗自己的部队。更何况老董和羌人豪帅们的关系都不错,能逼着老董投降总比战场上分个你死我活要好很多。即使董卓为了自己的前途宁顽不化,那么没体力的董卓总会好收拾点。
只可惜董卓正是为了给对方造成这种错觉,要知道随着董卓拦河筑坝,下游的河水水位已经变得易于军队同行,董卓的部队随时都可以撤走。眼看羌人们都开始对汉军围而不打,董卓令人意外的并没有独自领军撤退,反而立刻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对羌人实施了突袭。
董卓麾下的部曲除了有来自凉州的豪强部曲和马贼游侠儿,还有不少来自羌氐部落的异族部队单独成军。这些人与那些和汉人混杂居住的羌人没什么不同,除非服饰或者口音的差别实在太大,否则这些人混进羌族联军的队伍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说白天还能靠充足的光线通过脸孔辨认出现的陌生人的话,那么到了夜晚,尤其是羌族联军自己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神经有些松懈的夜晚,这些效力于董卓的羌人和氐人混入他们对面的羌族联军的营地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
而羌人们已经习惯了那个在战场上与他们正面冲杀都不会后退的董卓,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如果董卓使用计谋会是怎样的一个效果,所以他们都等着和纯爷们董卓决战的那一天。
不过在李书实看来,就算董卓完全就是一傻大黑粗的人皮猩猩,但是别忘了他身边还有一个脑子里坏水的数量不亚于贾诩这个毒士的李儒。之前就说过,当野蛮人掌握了智慧的力量的时候,那绝对是最最无敌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个更加注重身体素质的时代。
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以董卓军为主力,带动其他被困汉军的突围作战就此展开。
董卓利用自己部曲中的羌人部队,成功的从羌族联军的围堵中打开了一道缝隙,而后由外向内碾压羌军,而发现羌军出现混乱的汉军则趁势而起从内突围。
虽说战术的设计方向是对头的,开始实施的时候也是一帆风顺,可是有一点瑕疵却让这次突围战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那就是被围汉军的体力。
董卓虽然因为他的名声让羌族联军不敢轻易动手,所以优哉游哉的打了几天的鱼虾,可是其他汉军可是经过了几天高强度的战斗,粮草又消耗一空,如果不是还有一些战马可以分食的话,估计他们就连起身作战的体力都不会有。
问题是军马虽说杀了不少,但是那些都是受了伤的,没受到啥伤害的战马可是突围的好帮手,除非彻底绝望,否则没人会杀掉。这也就让汉军们持续在饥饿线附近徘徊。不运动还好说,一碰到高强度的战斗立马就显现出续航力不足的问题。
所以,虽说最终董卓带着士兵们冲破了羌族联军的包围圈,还给予对方以不大不小的创伤,但是除了董卓所部之外,剩下的汉军基本上没能突围出来多少。
总的来说那就是,羌人也无力反扑,汉军更是无力西进,双方又还都有继续进攻的潜力,现在就看谁的恢复力强,又是谁的恢复力快了。不过看起来似乎应该是地大物博的汉军占优一些,只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
………【57。意外的收获】………
说实话,除了孙坚和周慎避免了被包饺子的命运之外,李书实一行人对于局势的猜测基本上都一一应验了,唯一没有想到的只有原本慢慢悠悠一副看戏模样的张温会派出一支援军。
张温的借口很好,为了看管那数万羌族联军的俘虏,自然需要一大批士兵用于看管。虽说羌人们一般比较光棍,很少有听说羌人俘虏扎营的记录,但是估计也没人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毕竟当初的秦朝不就是被一帮子拿竹竿的农民推翻的么,更别说更悍勇的羌人。
所以从最开始的追击中,张温的主力就在那里打酱油推牌九,完全没有争功的意思,除了调解了一下在陈仓引发的线路之争之外,就再也没体现过其的存在感。可是此时却突然出现在榆中救下了孙坚和周慎,这真真是让李书实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事情终归是会水落石出的,只不过当李书实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时候,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这件事的根源还在于李书实这只小蝴蝶的出现。
既然时局已经明朗,那么也是该离去的时候了,反正在外面也行走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虽说没能去河西走廊深处甚至是西域去转一转多少有些不甘,而陇西和金城这两个胡风极盛的地方似乎应该也很有趣,不过因为性质有些类似上郡以及西河的河西地区所以遗憾倒是少了不少,至于武都那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地方,或许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那座无限悲壮的祁山了吧。
不过虽说遗憾不少,但是不是都说有遗憾的美才是最美的么,因为至少其还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别什么都去看结果最后看成了视觉疲劳那就变成“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了,岂不扫兴。
再说照现在的局势发展,张温的能力问题暴露无遗,朝廷必然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重新调兵遣将,将羌人彻底压制,要知道刘宏之所以如此爱钱的最大原因就是汉王朝的对羌战争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小刀在汉王朝的钱袋子上划了一个不小的口子,等到汉王朝注意到这个口子的时候,钱袋子里的钱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一空,于是当桓帝刘志死的时候只留给新皇帝刘宏一场尚未结束的战争和还在继续流淌完全存不住钱的钱袋子。
所以说段颎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利于民族团结,也确实容易埋下民族矛盾,但是与国家毁灭相比较,自然要选择有利于自己国家的行为,更何况有句话说得好:“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待自己残忍。”当恩义和道理已经不能感化敌人的时候,以杀止杀才能解决问题。
就好像为什么中国会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获得了难得的三十年机遇期,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在这机遇期开始的初期,中国以雷霆之势扫荡了当时因为越战以及统一了全境自觉不可一世的越南,震慑了周边的所有势力,所以即使九十年代在全世界封锁下大搞裁军也依然保证了有一个可以容许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扯远了点,拉回拉回。既然刘宏不打算重蹈他前一任的覆辙,那么势必不能任由西羌的叛乱持续下去。不要忘了,除了北宫伯玉这支叛军之外,还有枹罕宋杨和狄道王国两股大势力。
而经过一年的休整,显然兼任冀州刺史的皇甫嵩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当地残余的顽固的黄巾军余党,剩下的少部分也被驱赶到了太行山中不敢雷池一步,这位西凉出身的大汉名将显然已经有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新的战场之中,本土作战更能让这位将军发挥出最强的效用。
可是毕竟黄巾军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尤其是不再进行正面决战改为经营根据地和大汉政府玩游击战的黄巾军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势力。实际上虽然张角的起义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大汉政府成功镇压,可是张角所点燃的黄巾之火却贯穿了整个东汉末期一直到三国初期的历史,让你阅读史书的时候每每在不经意间就能从行行句句中发现他们的身影。
更何况虽说皇甫嵩仅仅是将黄巾军驱赶出冀州这片大汉主要的人口聚集区和产粮区,并没有彻底消灭对方,对方也不过是因为皇甫嵩的存在不敢越境罢了。可如果你真要皇甫嵩进太行山里去剿匪,那皇甫嵩恐怕也要一个头两个大。因为他那套正规军的作战方式显然不适合在大山里头和黄巾军玩捉迷藏。再说皇甫嵩不过是冀州刺史,冀州黄巾新的老巢可是在幽州境内的北新城县的太行山余脉中,那已经是幽州刺史刘虞的工作,皇甫嵩可不敢捞过界。
虽说未来的黑山军还没有在北新城内的黑山上打出自己的旗号,但是他们却已经开始了对于黑山一带的经营。而对于这些人,刘虞采取了一种近乎于无视的态度。因为他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因为他的案头已经有包括东部鲜卑、辽西乌丸以及某些地方豪强都有不稳的迹象,这些都是让人头疼的大麻烦,相比而言黑山的黄巾军已经算是小问题了。所以只要刘虞表现出缓和关系的态度,对方也愿意积极回应,刘虞自然就将其放到一边了。
可是随着皇甫嵩的离去,这些原本被压制的家伙自然要出来透透气,这样的行为显然会威胁到汉帝刘宏钱袋子的安全,那么反正李书实的部队现在也承担着一定的并州防务的工作,那么让你去剿匪想必也对得起朝廷提供给你们的粮草了吧。
所以说啊,自从黄巾之乱之后,大汉可谓是四处有硝烟遍地是烽火,而且越是大汉的政治经济核心区,烽火被点燃的次数也就越多,让大汉本就脆弱的国家实力更加失衡起来。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好地方谁都想要,所以越是经济核心区,聚集的贪官污吏们也就越多,被搜刮的也就越厉害。往年如果年景好的话,自然可以承受得住。可是怎奈何这两年间风不调雨不顺而且还时不时来点瘟疫、蝗虫什么的跳个舞卖个萌。如此天灾下不但乏人救济而且那些贪官污吏对于治下百姓的搜刮却一点也不见少,奸商们再趁机哄抬物价,老百姓自然是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怎么办,自然要想办法活下去,于是暴力抗争开始了。
问题是朝廷也很冤,话说我朝廷可是将救灾物资足额发放下去了,你们还嫌不满意,而且还要遭我的反,这哪能受得了啊。殊不知那些救灾物资究竟进了谁家的仓库天知地知百姓知只有皇帝不清楚,再加上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进行的推波助澜,于是双方的矛盾彻底的不可调和。虽然也有少部分清廉的官员据理力争,可惜他们都是真的猛士。
也正因为想到了这些东西,所以李书实一行人东归的路上,大家的心情都蛮沉重的。
忧国忧民,这不仅仅是因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在作祟,而是因为这个国家曾经为你带来过荣光,给予你保护,同时你也曾经为之奋斗过,就好像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情一样,可是如今你却不得不看着他一点一点失去他往日的荣光,一点一点迈向死亡,哪怕是最有野心的人也会感受到那种英雄迟暮的悲凉,甚至可能不顾一切的去恢复其往日的荣光。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其真的要这样做,很有可能最多不过是希望藉此来让所有人彻底看清这个国度的腐朽以及不可再生来证明自己新兴政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不过李书实这一行人中没有类似的野心家,所以他们此时感受的只有简单的悲凉。
“这不是李大善人么,两位仙子不知在哪里,老婆子可要谢谢她们,要不是两位仙子大发慈悲,我们一家子恐怕早就不知道被埋在哪个乱坟堆里去了。”
当李书实一行人即将踏入弘农郡境内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群明显像是流民一样的人群。这让李书实非常疑惑,毕竟这里是京畿地区,怎么可能让这么大规模的流民出现在这里呢。
只不过这是司隶校尉或者京兆尹的事情,李书实可没兴趣参与进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李书实选择无视对方井水不犯河水。可惜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