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卦掌董海川-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圆寂之前但愿再见到他。”
  董海川点头称是。
  晚上,董海川又去小蓬莱远香斋去找吕飞燕。斋内无人,书案上墨迹淋漓。在一块白绢上留有吕飞燕的手迹,上面是一首小诗:雪意凄其心惘然,九华旧岁已如烟。愿随君去连广宇,无奈恩情牵不断。
  这时,翠珠走了进来。
  董海川忙问:“小姐呢?”
  翠珠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怔怔地说:“她到蓬莱岛上去了。”
  董海川赶忙下楼,踏着碎雪来到湖边,拽过一条小船,跨了上去,摇动双桨,径直奔湖心划来。
  原来吕飞燕已从师父那里得知自己与董海川一同下山的消息,此刻正处于极度矛盾的境况中。她是多么希望能和自己爱慕已久的人一同下山啊,这种梦不知做了几回,如今她的这一愿望实现了,可是眼望着年已百旬白发苍苍的师父,这位把自己拉扯起来的慈祥老人,那颗狂跳的心又仿佛静止了。
  她想起师父与她相处的一幕幕情景:九华山的春天来了,师父领着她在山腰采集五颜立色的野花;有一次小飞燕溜出道观,在山里摘野果子吃,碰到一只凶猛的土豹,土豹朝她扑来,这时师父正好寻到这里,一掌劈死野豹,把她紧紧护到怀里。过年了,师父让道士们回家探望双亲,师父唤飞燕一起吃年糕,可是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她,最后师父终于在蓬莱岛吕四娘墓前发现了她,她已熟睡多时。师父脱下道袍把她裹起来,轻轻地抱到船上……
  可是如今吕飞燕就要离开养育自己多年的师父,她怎能不徘徊呢,此刻她又一次来到了母亲墓前,向母亲的英灵哭诉……
  董海川已经走到吕飞燕面前,吕飞燕竟没有察觉。董海川轻轻拂去吕飞燕身上的飞雪,吕飞燕这才发现他,一下扑到他的怀里,嘤嘤地哭起来。
  过了一时,董海川缓缓道:“师父年事已高,如果失去你,精神将大损,你还是留在山上吧,等师父圆寂后,你再下山找我。”
  吕飞燕哭得更厉害,她的双肩猛烈地搐动着。一忽儿,她扬起泪脸,说:“我想来想去也是这个主意。”
  董海川说:“要是师父不同意呢?”
  吕飞燕说:“我们假意一起下山,我送你一程后再返回道观,师父也奈何不得。只是,苦了你了……”说着又把头埋到董海川的怀里。
  第三天,碧霞道长在云集园内摆下筵席,把道士等都请来入座,共有一百余人。道长让董海川、吕飞燕坐了上座。
  翠珠这几日也心神不安,眼看与相处多年的飞燕姐姐分别,心里不是滋味,此刻坐在吕飞燕后边,两只水杏眼只是发怔。道长此时穿了一件崭新的烟色道袍,上面镶着金云团,发髻梳得非常齐整,他对众人说:“今日咱们为海川和飞燕饯行。”说着叫人从东南后殿取出那柄鸡爪鸳鸯钺。递与董海川:“海川,这是祖传之物,你已掌握它的用法,今日拿去吧。”
  董海川接过鸡爪鸳鸯钺。道长又为董海川和吕飞燕各敬一杯酒。吕飞燕将酒一饮而尽,离开坐席,脱下黄金袍,露出红衣红裤,抽出鸳鸯剑。董海川定睛看她,真有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含愁透忧,犹如西子捧心;欲泣欲啼,宛似昭君出塞。
  吕飞燕喝一声着,便在雪地上舞起来。那剑上下翻飞,宛如白雪红梅又生新枝。
  翠珠在一旁看了,有点着急。她知飞燕心绪不佳,方才又多喝了几杯,英尺她酒后失态,有失体面。于是也脱下白银袍,露出翠衣翠裤,喊一声好,抽出宝月剑,与飞燕对舞起来。这翠珠浑身雅艳。双眸翦水明如烛。真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可怜一块无瑕玉,埋入深山空对雁!
  吕飞燕与翠珠对舞,把看舞的人们惊呆了,但见一个似雪中红梅,一个如白绢嵌珠;云蛇雨风,舞不尽缠绵情意;鸳鸯宝月,难舍难分向谁诉!二人舞罢,轻拭汗水,跳到一旁。董海川细观雪地,竟无一个明显痕迹,原来飞燕和翠珠使的是“踏雪无痕”功,董海川暗暗称奇。
  筵席散后,董海川收拾行装,把“秋风落叶草”宝刀和鸡爪鸳鸯钺放入背囊之中,把《易卦》宝书束于腰间,碧霞道长和翠珠送吕飞燕和董海川走出观门。送了约摸三里远,碧霞道长对董海川说:“我也不远送了,师父还要送你最后一个‘头扎’,要用我这个头,往你身上撞一下,你若能收下这个礼,我也放心了。”
  董海川道:“师父请便。”道长拉开架势,一招“野马闯槽”,朝董海川一头撞来。董海川来一招“苍龙摆尾”,忙将身子闪开,道长的头已然擦着董海川的衣服,将旁边的一块石碑撞得粉碎。
  董海川猛然省悟:这是师父在教诲我“天外有天”的道理。道长和翠珠又送了一程,然后依依难舍地回观中去了。
  吕飞燕和董海川来到九华山脚,董海川劝吕飞燕回观。吕飞燕泪眼汪汪道:“我念师父多年养育之恩,侍奉师父尽终,尽一番孝心。此次不能与你同行。江湖风多浪急,武林猛兽出没,你要多加保重!”
  董海川也潸然泪下,慨然道:“千里明月,星心相印。”
  吕飞燕摸索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匣,里面有一柄精巧玲珑的鸳鸯剑,也就四寸长,锋利无比。她把雄剑交给董海川:“这是父母的遗物,我把雄剑送给你,我留下雌剑,作为定亲之物。”
  董海川小心翼翼接过雄剑,揣进怀中。
  二人道别后,董海川走了一程,忽觉背后风响,一抬手,接住一支飞镖,镖头上插着一张诗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回 闹常州拳打镇江东 闯寒山智救姑苏女
那诗笺上写着:“九华壮志投,此行泪正酬。武林双飞翼,秋波盼行舟。”董海川会意,藏好诗笺,又朝前走去。
  董海川日夜兼行,这一日来到常州,但见这座古城虽然风景秀丽,可是街市萧条。他见路边有个茶馆便进去喝茶。卖茶老汉一边拉风箱,一边叹气。董海川问:“您老为何叹气?”
  老汉望望周围无人,便向他说起缘由。原来常州以前是商贾要道,买卖兴隆,街市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前不久从北京来了一位王爷,大概是在赌场上输了银子,躲债逃到这里,仗着一身武艺霸占了这一带市面,连知府也让他三分。他纠集一伙赌徒,强令商贾交六成利钱送到他那里,结果使商贾如惊弓之鸟,关闭不少店门。那王爷臂上很有功夫,唤做铁臂王爷,自称“镇江东”。凡是不交利钱的商贾,轻则打残,重则身亡。
  正说着,忽听街东传来一阵喧嚣。董海川透过窗户一瞧,一伙人簇拥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彪形大汉吆喝而来。瞧那副打扮倒像是个王爷。老汉慌道:“这就是‘镇江东’。”那伙人竟朝茶店而来,老汉一见腿抖得象筛子。镇江东先闯进店来,上下打量了董海川一番,眼睛贼溜溜落在他的背囊上。董海川没有理睬他,照旧喝茶。
  “老头,拿上等好茶来,老爷今天嗓子都快冒火了!”说着一屁股坐在桌子上,那七八个随从也各找地方会了。老汉忙柜后取出上等龙井茶泡上,然后提着大铜壶来到镇江东面前。
  镇江东拿起大碗茶“咕嘟咕嘟”仰脖喝了,忽然眉头一皱嚷道:“这茶太浓,你这老棺材板要呛死我呀!换一壶茶来!”
  老汉忙应着,又换了一壶茶。
  镇江东呷了一口,又嚷道:“这茶太淡,像马尿,你弄这稀汤来糊弄人!”说着,他用左臂轻轻一磕茶壶,那茶壶噗的一声,碎片打在老汉身上。
  镇江东抽身欲走,董海川嘴一努,一口茶叶沫不偏不倚正贴在镇江东的右眼上,镇江东将左脚盘上茶桌,勾一把茶壶,顺势翻滚到右臂上,然后一甩臂,那茶壶竟朝董海川脸上击来。
  董海川不慌不忙,暗暗运气。那茶壶撞在他的脑门上粉碎了,可是他眼睛不眨一下,脑门上没有伤痕,镇江东已知遇到了高手,不敢轻敌,叫一声:“壮士到街上对艺!”说罢,一招“玉女穿梭”跳到街到。董海川也一招“鹞子翻身”翻到他的对面。
  镇江东一抱拳:“借问壮士姓名?”
  董海川微微笑道:“包(抱)不平!”
  镇江东笑道:“我是北京的王爷,今日要跟你这个包不平见个高低!”说着,一招“青龙扑海”,董海川见他使的是南拳,一招“金蝉滚背”,又一招“猛虎跳涧”,把镇江东单手托起往空中一抛。
  镇江东趁势来一招“狮滚绣球”,稳当当立于地面。又来一招“狮张血口”,恶狠狠朝董海川撞来。董海川一招“掖下藏花”,先躲过这一着,走开了八卦步。镇江东圆睁怒目,就是找不到董海川的身形,他急于取胜,猛地来一招“雄鹰展翅”,双脚 朝董海川踢来,董海川趁势一招“猿猴缩身”,抓住镇江东的双脚,“扑通”一声扔到旁边的一个废大茶缸里。
  随从见董海川功夫厉害,都不敢上前,忙把镇江东从缸里拉出来。镇江东不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他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就此拜壮士为师,把真功夫哄到手。于是跪在董海川面前,痛哭流涕道:“兄弟以前误入歧途,只因输光银两错了头脑,如今要改邪为正,拜壮士为师,学点真功夫。”
  董海川道:“教你些拳脚倒也行,中是要依我三件事。”
  镇江东问道:“哪三件?”
  董海川道:“第一,取消商租;第二,送茶馆老汉就医;第三,百日内迁出常州。”
  镇江东一一应允。所以,董海川来到镇江东住处,敷衍了事,只教了他一些六合拳,镇江东倒也心满意足。
  过了十日,董海川推说有事,告辞镇江东,来到了苏州。
  正值初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董海川还是初到苏州,从未见过这般秀丽的景色,正像唐代诗人杜荀鹤诗中所言: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董海川先游了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又游了沧浪亭、怡园,天至傍晚时,来到城西枫桥镇的寒山寺。
  董海川走上枫桥,只见一座古刹掩映在红桃之中,衬着如血的晚霞,别有风韵。这寒山寺始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拾得和寒山由浙江天台山来此住持,拾得和寒山法师是有名的哼哈二仙,寒山寺因此得名。唐代诗人张继诗中提到的那口钟早已失传,现存有一钟是明代嘉靖年间所造。清代诗人王渔洋曾于顺治辛丑年春坐船到苏州停泊枫桥,夜已曛黑,风雨交加,王渔洋摄衣着屐,列柜登岸,给这寺门题诗云: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关枫第几桥。枫叶萧萧水驿空,离居千里张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夜半钟。题罢,掷笔而去。
  董海川想看看寺内古钟,又想寻觅张继、王渔洋等人的真迹,便欲进寺。将到门口,只见有一伙恶奴守在门口,寺内隐隐传来哭声。董海川上前道:“我要进寺烧香。”
  一个恶奴阴阳怪气地说:“寺门关了,明日再来吧。”
  另一个恶奴嬉皮笑脸地说:“烧什么香,等着吃老爷的喜酒罢。”董海川知道事有跷蹊。不好发作,只得退了回来。他钻进枫林,绕到寺后,瞅准一株古枫,攀了上去,只听哭声是从西厢传出,他上了房梁,一个“倒挂金钟”,往窗内望去:一个涂脂抹粉的老妇人,正在给一个青年女子梳妆打扮。那女子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双眼泪如雨,凄凄吟不断。那妇人说道:“骆姑娘,你怎的想不开,你一个市井女子,嫁给人家知府做小老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的福分不浅哟!”
  少女回答:“我与秦淮碧青梅竹马,如今已定婚,他进京赶考未回,我们已海誓山盟,等他回来就成亲。”
  妇人道:“秦淮碧是个寒酸书生,他准是没考上,没脸来见你,不知溜到哪里去了。就是考上了,他还顾得上你这个小户人家吗,早就当了陈世美了。”
  少女道:“知府这个老贼已有妻妾八人,还要讨我作小,我不能脏了身子!”说着,从怀里抽出一把剪刀当胸刺来。只听当的一声,那剪刀啪的丢在地上。
  董海川甚觉奇怪,可是救人心切,他一招“白鹤穿林”,已经收不住身子,竟从窗口飘了下去。妇人大惊失色正要喊叫,董海川早抽出“秋风落叶草”宝刀横在那妇人脖颈处,妇人不敢做声。董海川是个细心之人,他瞥见少女脚下有一颗圆溜溜的弹子,心知房上有人。但据他思忖,房上那人可能也是想搭救少女的人。
  少女见到董海川,身体抖个不住。董海川道:“我是江湖人,专打抱不平,姑娘一定有许多委屈,尽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