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祖师同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茫然。拈云:三个老冻侬,一人圆陀陀地,一人曲弯弯地,一人黑漆漆地,子细点捡将来,一得一失。

  
  附记:

  我们结夏安居常常说“鹅护雪”与“蜡人冰”,今天看到风穴祖师的语录里面写到有关这两个词的事情,才算是真正明白了来龙去脉,下面列出来供养大家。

  
  鹅护雪

  
  《大庄严论》:昔有比丘,乞食至穿珠家,穿摩尼珠次。比丘衣赤,映珠色红。时彼珠师入舍取食,忽有一鹅,即便吞之。珠师寻即觅珠,不知所在。语比丘言:“得我珠邪(耶)?”比丘恐杀鹅取珠,即说偈言:“我今为它命,身分受苦恼。更无余方便,唯以命代彼。”虽闻此语。即便系缚挝打,以绳急绞,口鼻尽皆血出。彼鹅即来食血。珠师嗔忿,即打鹅死。比丘乃说偈言:“我受诸苦恼,望使此鹅活。我今命未绝,鹅在我先死。”珠师曰:“鹅今于汝,竟是何亲?”比丘具说。开鹅腹得珠,珠师举声号哭:“汝护鹅命,使我造此非法之事。”雪,言鹅色也,此制句之倒尔。

  
  蜡人冰

  
  蜡当作腊,谓年腊也。桉(按)《增辉记》,腊,接也,谓新故之交接。俗谓腊之明日为初岁也。盖腊尽而岁来,故释式以解制受腊之日谓之法岁是矣。天竺以腊人为验者,且其人腊有长幼,又验其行有染净。言腊人冰者,是言其行之冰洁也。今众中妄谓西天立制,唯观蜡人之冰融,然后知其行之染净。佛经无文,律范无制,未详得是说于何邪?今此集以腊为蜡,深误后人,良可叹也。。 最好的txt下载网

19
山深因少客来游'1'

  
  四祖寺真是安静。记得自己以前曾经在一个好天的时候,数过来庙里的游客,只有十三人。师父以前也说:“这里真奇怪,有饭没有人吃,有屋没有人住。”五年过去了,也没有多少改变。这不,这几天斋堂里面吃饭的人也就三十来个。遇到*人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五百人,而且大多是师父号召来的各地信众。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四祖寺用功的人好像基础都比较高。尤其是在打七的时候,来这里用功的人功夫都比较深,这可能与交通的方便程度有关系。自己就有这样的感觉——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很安静,可以好好用功。所以用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来概括:“山深因少客来游”。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现代才这样,在古代也是如此。黄梅出了三位祖师——四祖、五祖、六祖。就像五祖说的,“栋梁之材出自深山老林”。所以这里“山深因少客来游”也就不奇怪了。古代很有名的黄梅东山演和尚的一首偈子里也有体现:“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

  药山惟俨*禅师在马祖道一禅师的指导下开悟后,回到石头希迁*那里,演出了一场真正的“山深因少客来游”。我们来看下面的对话:

  
  一天,惟俨禅师在石上打坐,石头和尚见了,便问:“汝在这里作么?”

  惟俨禅师道:“一物不为。”

  石头和尚道:“恁么即闲坐也。”

  惟俨禅师道:“若闲坐即为也。”

  石头和尚道:“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惟俨禅师道:“千圣亦不识。”

  石头和尚一听,知道惟俨禅师已经彻悟,于是作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后来,石头和尚垂示惟俨禅师道:“言语动用没交涉。”

  惟俨禅师道:“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

  石头和尚道:“我这里针劄不入。”

  惟俨禅师道:“我这里如石上栽华。”

  石头和尚于是印可了惟俨禅师。(《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从来共住不知名”不就是因为“山深因少客来游”吗?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公案,能够用来说明“山深因少客来游”。以后会慢慢地搬出来供养大家。

  
  

  '1' 唐寅题画诗句:“野水荒亭气象幽,山深因少客来游。啼禽欲歇烟霞暝,一对西风落叶秋。”。 最好的txt下载网

20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从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事情下山,前几天因为种种的原因破了这个先例。陪同老同学去九江玩了一次,又要绕庐山一周。不过最后他们被我说动去了老祖寺*,而不是上庐山玩。最关键的是他们到了老祖寺后,满载快乐而归,并准备下次还要来。我告诉他们小心,我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而他们皆欣然接受。

  老祖寺在湖北省黄梅县之北、双峰山的怀抱,海拔高达千米,周边只有八户人家。黄梅县没有被工业污染,青山碧水,木秀石奇,环境保护得很好。山涧的水声即使是在汽车运行中也能依稀听见,两边的植被浓密,大片大片的翠竹和阵阵的松涛声,常常令人耳目顾此失彼。双峰山常年云雾缭绕,而且呈紫色,盛产云雾茶。

  那天,天气阴转晴,高山上云雾腾飞,山色忽隐忽现。两边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浓,自己很熟悉的杜鹃花依然还没有谢去,偶尔还能看到整片整片的杜鹃花丛。云雾小的时候能看到阳光下的云彩飘来飘去,升起下落,或从头顶飞过,或从脚边流走。云雾大的时候,平时当作地标的电信塔和山头都见不到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又是出来游玩,没有办法走得快。一路惊奇不断,或为山涧的深邃、或为奇峰的险峻、或为杜鹃的殷红、或为流云的突变而放慢速度或者干脆停下来。虽然只有一条路,自己也去过几次。但是因为很久没有上去了,作为地标的几个地方又常被云雾遮住,使得几次怀疑是否走错了路。就这样停停走走,车开到老祖寺的时候,已经快下午四点了。

  寺里的人都在采茶,我们二话不说,换鞋进了茶园。自己也是第一次采茶,就按照他们教的一叶一芯的要求摘叶子。手太粗,常常让叶芯分家,或者两三叶一芯,总之很别扭,恨不得一摇,把茶叶全部按要求落进自己的篮子里面来。自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妄想总会冒头,可见平时修行不力,这个时候才见功夫。

  七八个人一下午也就采了两小桶,估计生茶也就三五斤。晚上用过药石(寺院的晚饭称为药石)就开始制作。因为我们采得很多不合格,要先把不合格的挑出来,处理掉。要不然三、两叶一芯的茶还没有熟,而一叶一芯的茶已经焦了,所以要先挑拣。然后是下锅杀青,就是用慢火通过手来炒,炒一会儿,茶叶软了,就出锅揉搓,揉搓凉了会变硬,再揉搓下去就会碎掉,就又要回锅炒。这样来回四五次,就成了成品茶了。

  制茶的过程写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单单是火候的把握就很难,从他们炒茶时抢时间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来,满头的汗珠,眉毛上挂着白花花的绒毛,可见制作的辛苦。还有小半桶生茶,落在房间里面了,这让我们有机会自己亲手上阵。结果这些茶被我们炒得碎成粉末,颜色发黑。人家制作的茶是绿的、一片一片的,自己制作的茶叶就和自己的脸色一样很没光彩。

  朋友们接受了一份亲自采制的茶,下山时已经是晚上快九点了,急着赶路,又遇大雾,最终安全返回。

  想着自己平时喝的茶,就是这么辛苦地做出来的,以后要加倍珍惜。这次的因私下山,让我想起昙懿禅师*与宗杲禅师的一段公案。

  
  昙懿禅师一次前往南泉小溪,看望宗杲禅师。宗杲禅师特地升座说法,举云门示众之公案——

  一日,云门文偃禅师拈拄杖示众云:“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析谓之无,缘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见拄杖子但唤作拄杖子,行但行,坐但坐,总不得动着。”

  举完此公案,宗杲禅师便提唱道:“我不似云门老人,将虚空剜窟。”说到这里,宗杲禅师蓦地拈起拄杖云:“拄杖子不属有,不属无,不属幻,不属空。”然后卓一下拄杖,继续说道:“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得受用。唯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即今莫有不甘底么?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如无,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正恁么时合作么生?”说完,宗杲禅师便下座,请昙懿禅师为众拈提。

  昙懿禅师于是登座,先向宗杲禅师致谢,然后提举前面的公案,说道:“适来堂头和尚恁么批判,大似困鱼止泺(pō,同“泊”),病鸟栖芦。若是玉泉(昙懿禅师自指)则不然。”说到这里,昙懿禅师便拈起拄杖道:“拄杖子能有、能无、能幻、能空,凡夫、二乘、缘觉、菩萨”,昙懿禅师卓一下拄杖,继续说道:“向这里百杂碎。唯于衲僧分上,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进一步则乾坤震动,退一步则草偃风行。且道不进不退一句作么生道?”良久,又道:“闲持经卷倚松立,笑问客从何处来?”(《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