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踪-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两人平时所说的话,除了问候,便是指点修行,并没有说过其他什么。但是嗔心和尚说出这个提议之后,苦行僧想也不想就直接答应了,好像是早有默契一样。说完之后,苦行僧便转身离开了。嗔心和尚目送他的背影走出自己的修行洞,双手合十礼赞!



  陆正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大师,后来你们真的一起在人间游历了吗?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嗔心和尚却叹了口气,脸上难得露出一抹遗憾之色,微微摇了摇头:“没有,贫僧和八苦师兄至今都没有兑现当初的约定。在贫僧知命之后,又继续在佛山修行了两年。正好赶上佛门五十年更迭之期,十山驻山、法座、戒师都需轮换,因此贫僧和八苦师兄都直接被指派到了嗔怒山和欢喜山,担任戒师和驻山。因此一别,二人便再也没有见过,更不要说同游人间了。”



  陆正听到此,不由惋惜道:“那可真是可惜了!现在大和尚又被罚禁在佛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离开,那你们的约定岂不是遥遥无期?”



  嗔心和尚微微一笑道:“缘聚缘散,本来如此,即便是修行人也需要随缘,万事都不能强求。”



  陆正却道:“大师,修行之解脱,不正是诸缘不及吗?为什么还要万事随缘呢?”(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从无住立一切法
  嗔心和尚道:“此中境界难言,更不要说贫僧如今只不过是知命的修为,又如何能知佛祖那般诸缘不及境界的妙趣呢?只不过佛祖所传涅槃之道中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教诲,乃是我佛门弟子依奉遵循之道。依教而行,这一点乃是我佛门与道门依证而行所区别之处。”



  陆正又问道:“依教而行?依证明而行?这我得好好想想。对了,大师,那佛祖对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还有更多的解说吗?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一旁的大智僧听见陆正这话,心道:“戒师持戒精严,深修无妄口戒,自己跟随戒师那么多年,实在是太过了解戒师了。今日对着这天命之主所谈,戒师言谈之语已是大异平时作为了。比如戒师在佛山的修行,可就从来没有对火焰庵的弟子说起过半句,却对这少年如此详说,连心中所隐之事都说了出来,已是让他们大感震惊了。



  但说到这诸缘不及的境界,可与这等往日旧事大大不同,这已经是涉及修行之境了。戒师对于修行之道极为重视和严谨,对于自己不知、不明、不觉之事以及自己所未求证的境界之疑,从来都是不会对人妄谈一字的。想当初自己曾经多问了一句不合自己境界的话,可就是被戒师狠狠责罚了一顿被。现在这少年居然问起诸缘不及这等佛祖才达到的解脱境界,戒师更不可能会多说什么的!”



  不仅大智僧心里是这么想的,在座的其他八位僧人心里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但是嗔心和尚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几乎差点当场把下巴给掉在地上。



  只见嗔心和尚听了陆正的问题之后,却是点了点头,直接道:“其实佛门所谓随缘,并非人间之人所误以为的顺事屈势。佛祖有教,天地所生之万物,每一事每一物皆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共十二支。有此十二支,方能支持万物之相。而此十二支之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便是佛门所谓十二因缘。”



  陆正听到此。立即想起自己化身陆止一之时,所遇见的那位佛门高人知缘居士。这位居士所修正是十二因缘法门,最擅观一切缘起,只是在率意山一战中。为助大夏龙图,被黑刀之力斩去了双臂。之后便离开了,也不知是不是回去因缘山不动寺了。陆正道:“大师,您所说的这十二支便是十二因缘,无明缘行就是无明生行的意思吗?为什么只有缘字。没有说到因字?”



  嗔心和尚解释道:“无明缘行并非无明生行,若是如此就变成无明是因,行是果了,无明与行并非因果之属。不是从无明生行,而是无明为缘,方显行相,十二支莫不如此。所谓缘者,相助也;所谓因者,相生也。这么说吧,譬如一颗大树。种子是因,长成之树就是果,此为因果。至于缘,则让种子生长之土地、水、阳光等一切相助之缘。应该说缘无明而有行,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大智僧等心中郁闷不已,什么时候戒师变得这么循循善诱了?居然还主动询问那少年有没有说清楚,自己等人当初可哪有这样的待遇。难得听见戒师指点一两句,都是先自己琢磨好久,有了自己的体悟之后再去向戒师求证是非的。



  嗔心和尚的比喻如此清晰,陆正当然明白了。微微一皱眉思索了一番后说道:“大师,我明白了,十二支是互为缘起,若说是到因。则此十二支是因,因此十二支所作而成的万物之种种行才是果。如此因缘并具,所以见天地生化。而佛门所谓的缘,若以道门修行而言,其实便是身心之感之极。晚辈这样理解,可以吗?”



  嗔心和尚乍听之下。微微一愣,然后才道:“贫僧虽不精通道门修行,但也有所耳闻,施主这么说,倒也可以。”大智僧等更是吃惊,这少年真是大胆,若是他们敢在戒师面前如此穿凿佛祖所传之教,只怕早已受到静室禁闭之惩了,看来戒师对这少年果然是另眼看待啊!



  又听嗔心和尚继续道:“不过我佛门说此十二因缘,是为洞明物境之化,求证无物之心。万物一切从缘聚而成,以缘散故灭。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万物非无非有,非生非灭,如此则心不附物而生,从无所住立一切法本,是所谓随缘!”



  嗔心和尚说到此,大智僧九名僧人一起齐声口诵佛号,他们在一旁听闻至此,当然不只是一味看见嗔心和尚不同往日之言行,对于戒师的每一言每一语都是恭敬聆听,自然心生解悟。



  佛号声中,四周凭空生出无限庄严之感。陆正口中神思若离,将“从无所住立一切法本”念了几遍,随即站起身来,向嗔心和尚行了一礼,道:“多谢大师点化!”



  嗔心和尚微微一笑,伸手示意陆正坐下,然后问道:“贫僧冒昧,不知施主可否告诉贫僧心中所悟?”大智僧等听闻此语,也不由竖起了耳朵,凝神要听这天命少年会说出些什么。



  以嗔心和尚的身份如此相询,可见他这位火焰庵的戒师对陆正的看重。陆正也不矫情,拱了拱手便道:“晚辈只是有所解悟罢了,听闻大师所谈随缘之言,方知一切众生本在诸缘之外!”



  一切众生本在诸缘之外,那岂不是一切众生都已有诸缘不及之境吗?



  大智僧等骤然听闻此语,但觉得有一物撞击元神而来,一时生出晕眩之感,口耳似被什么东西迷闷住了一样,有那么一刹那竟是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这异常之感转瞬即逝,正感惊慌,下一刻已经万物如常在目,众生鼎沸在耳。大智僧等面面相觑,不知此等异样从何而来,都生出惊惧之心。再向嗔心和尚和陆正望去,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是这一晃神的功夫,陆正和嗔心和尚都已不见,只剩下两块当做凳子的大石还落在原地,石上已经是空空如也。



  陆正和嗔心和尚去了哪儿?就在大智僧等四处张望寻找之际。突然前方不远处的赤灵突然站起身张口血盆大口朝着天空发出了一声大吼。这吼声并不大,但是却给人一种惊天动地的感觉,吼声之中带着赤灵本身的神念威压,似乎要一切的生灵都在这一声吼叫之下臣服颤抖!



  大智僧等都是知道境的修为,听见这吼声都不免一颗心狂跳起来。似乎浑身的气血都要逆转而行,若不是他们拼命压制,只怕赤灵这一吼已经让他们爆体而亡了。大智僧等一边抵御,一边心念闪烁:“莫非这赤焰豹还在记恨自己等杀了他的同族,见陆正和嗔心戒师不在,所以要趁机将自己等人杀死,为他的同族报仇吗?”



  大智僧正想到此,却见那赤焰豹又发出了第二声大吼。这一声吼与刚才不同,连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好像赤灵不是发出大吼。而只是打了个哈欠一般。大智僧等心中惊疑不定,全部从地上站了起来,掏出法器凝神戒备,却不料那赤焰豹在一声吼罢之后,却突然消失在了原地。



  大智僧脸色一变,大叫:“众僧结阵,小心这妖物偷袭!”九名僧人立即背靠背围成一圈,神念展开感应四周动静,法力运转,只等对方一旦出现便立即抛出手中的法器。但左等右等。始终不见赤焰豹现身,也没有任何的攻击冲他们而来。



  大智僧等奇怪不已,这时候却见在那赤焰豹消失之地的上空,有一人在虚空落下。在两界山上站定,正是化成人形的赤焰豹赤灵。大智僧正奇怪这妖物为何有如此奇怪的举动,却听有个声音道:“你们这是做什么,还不快坐下?”



  声音威严而熟悉,却让大智僧等惊喜不已,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正是嗔心和尚的声音。循声所见,却见嗔心和尚和陆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再度坐在那两块大石头上了。与刚才不同的是,嗔心和尚是特地转过身,冲着他们呵斥,脸上神情严正刚毅。



  大智僧等连忙依言坐下,然后才道:“戒师,您……您刚才是去了哪儿,弟子等还以为……还以为您将我们抛下了!”



  大智僧的声音之中带着一种委屈之感,完全不是一个知道境的修行人该有的样子。嗔心和尚一皱眉,喝道:“贫僧一直在此端坐,哪儿也不曾去过。你们自己看不见,却胡乱担心什么?”



  大智僧被这一喝却是愣住了,刚刚分明看见他和陆正都消失了,而且不是自己一人所见,其余的僧人也都看见了。怎么现在戒师却说自己一直就在那儿呢?大智僧心中糊涂却不敢向嗔心和尚询问,只得默不作声,不作争辩。



  嗔心和尚又哼得一声,表示不满,道:“回到火焰庵中,一个个都去静室好好修行吧!”



  正说着,一旁陆正道:“大师,这不是诸位大师的过错,就不必惩罚了吧!”



  嗔心和尚道:“境界不足自然不是过错,但是遇变自乱,如何成就圆满知道境的修为。施主就不必再为他们求情了,这一场罚连同之前的百杖之责,他们一个也别想躲过去。”



  陆正见嗔心和尚惩罚起弟子来如此严厉坚决,也不好再劝。这时嗔心和尚却道:“施主年纪轻轻,已有如此修为,实在不愧是天命之主!”



  陆正惊讶道:“刚才晚辈就有些疑惑了,听大师所言似乎早就知道晚辈炼化天命花之事,但大师那时候应还在不死神谷,究竟是如何知道晚辈之事的呢?”(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天意可知不可违
  嗔心和尚面露不解之色,道:“率意山之事震动整个修行界,尤其是施主你虽后至而终得天命,更是传遍了修行界。贫僧虽然身在不死神谷之外,但自然有嗔怒山传递来消息,怎么会不知道这样的大事。道门亦是如此,在外弟子自有秘法与宗门互通消息。施主似乎并不知道这一点,却是何故?”



  陆正哪里会知道这些宗门之事,他可从来没正经作为一个宗门弟子在天宗待过。但是听嗔心和尚这么一说,心中也觉得自己实在有些愚蠢。修行宗门秘法无数,怎么可能没有和在外弟子互通消息之法呢?就以他所知的道门阴阳八派的修行法诀之中,里面也有不少传信的法术,比如在道门之中使用的最多的还是灵鹤之术,能以无灵纸鹤飞天寻找想要所传达消息之人,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寄念法术罢了。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高深的法术,比如天宗的千里传心之术能有两地传心之妙,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传递消息。风宗的信风之术能使对方因风而知,如风入隙,无所不至。当然了这些法术固然高明,但对施术者的修为要求也是极高。那如果是修为不足怎么办呢?也没有关系,修行人宗门之中往往会炼制一些法器,也有这样的妙用。比如当初象帝先赠给陆止一的那对通天彻地角,只要两人持之,不管相隔多远都能异地通心。



  陆正虽知这些法术,但一时却未能反应过来是什么用处,经嗔心和尚点破,这才恍然,不由赧然一笑,道:“让大师见笑了,晚辈虽托名为天宗记名弟子,但一直在外颠沛流浪,在宗门之中时日甚少,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