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往依依不舍地看了眼红烧肉碟,筷子转了方向,去夹素菜吃。开了戒,再吃素的,来往忽然就觉得味道好淡好淡,淡到就跟白开水似地,吃着没精神头。
尽管后面没再吃肉送饭,来往回去后还是拉了肚子,还呕吐了一次,这是好儿几天后见到来去来往才知道的。
帮工了一天,周三娘在常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蔡家嫂子带着女儿秀云过来,好儿很高兴,把秀云介绍给明笙儿认识,秀云和明笙儿年纪相仿,几个小姑娘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明笙儿很迷扑克牌,自诩牌技大有长进,自告奋勇教秀云玩牌。
好儿更关注大人动向,让小安、平卉来回地打探消息禀报。
“小姐,常奶奶跟周三娘过来了,和东家、蔡家嫂子在花厅说话。”
“小姐,东家带周三娘她们往三园去了。”
“小姐,周三娘跟桂子叔说话呢,桂子叔老低着头,脖子都红了,呵呵……”
“小姐,周三娘跟我娘去我们住的院子了。”
“小姐……”
“小姐……”
好儿几个一边玩牌,一边听着八卦进展,又闹又笑的,陈小安和平卉来回探听,走得也挺起劲儿。
尤其是陈小安,她已经十四了,朦朦胧胧地开始关注感情之事,平日里付秀梅也会有意无意地在她面前说一些事儿,譬如以前在老家时,谁谁多少岁定亲嫁人了,又说及以前主人家的那些丫鬟们,到了年纪被打发出去的,或是被主子配给府中的小厮等等。又教导她,要清楚自己身份,不要眼高过顶,日后找一个老实本分,知道疼媳妇的,平平淡淡过一辈子。
“小安,你爹说的对,如今我们跟的东家,是个大好人啊。你今年十四了,要在老家,也该给你找好人家定亲了……我们一家都好好干,娘会找个合适时间,跟东家提一提,给我闺女找一门好亲事……”
想起母亲的谈话,陈小安的脚步不由放慢,庭院中生机盎然的花卉树木,那醉人的绿色,令她的心也燃起轻快美好的希望来。
☆、155撮合,置产
那天以后,过了没多久,某天周三娘再次出现温家大院,带着她六岁的幼弟,大大方方地跟在外面干活的众人打招呼。温氏便让小松带周小弟玩,和周三娘在花厅聊了片刻,便带周三娘去三园。
龚桂子跟文成峰等人正在三园里一畦畦地菜地行走检查,见温氏来了,都叫了声东家。温氏向文成峰递了个眼色,文成峰是个机灵的,当即对龚桂子说他肚子有点不舒服,把手中的簸箕往龚桂子跟前一放,撒腿跑了。
簸箕是用来装拔除的野草,温氏往果园那边看了眼,对周三娘道:“三娘,你要不介意,帮接下活儿,我去果园那头看看。活儿很简单,有不懂让桂子教你。”
周三娘是个伶俐人,知道是温氏为她和龚桂子创造接触的机会,爽快地应道:“慧娘,你去吧,这活儿我能应付得来,真不懂我就问桂子大哥。”
上一次她称的是龚桂子的姓名,这一次转口叫桂子大哥,让龚桂子面上一红,心里升起一种从所未有的奇异感觉。
隔着几垄菜地那边,陈光发等两名长工心知肚明,脸上笑着,偶尔偷瞄一下两人。
好儿和明笙儿走进三园,看到的就是龚桂子和周三娘一前一后在垄间行走,手里提着簸箕,不时弯腰查看是否有杂草虫子。
周三娘对这菜园是充满惊异和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些菜长势特别喜人,最令人惊叹的是菜叶都没有出现虫眼。走了十几畦菜地,就只发现了两三根杂草,连只虫影都没看到。
“桂子哥,你们是怎么把菜侍弄得这么好的?”周三娘忍不住问道。
龚桂子道:“东家祖上是种菜的,东家特别会种菜,具体咋弄,咱们也不大清楚。不过,东家对大伙都很好,很多活儿都跟着一起干。过年节时,还会亲自下厨烧菜给大伙吃。”
龚桂子的话朴实无华,话里行间充满了对温氏的感激和尊敬。周三娘不禁抬眼往果园方向看去,想及蔡家嫂子对温氏的评价,再看这偌大的菜园和果园,不由得也升起敬佩之意。
“桂子哥,我听说,你把自己卖给了温家?”
“嗯。东家是难得的好人,对我有知遇再救之恩。”
龚桂子动情地说道,往果园方向看去,又收回目光,认真地对周三娘道:“是我自个要卖身的。如果没有东家,就不会有今天的龚桂子。周三娘,我过去被人视为不吉之人,我不想瞒你……东家跟我说了,你是个好姑娘,我这样的人,东家和蔡家嫂子愿意帮我,我心里已经很感激不尽。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我卖身,我不会勉强你。”
说完这番话,龚桂子默默地转到另一菜垄去。周三娘望着他的背影,有些怔然。
蓦地,“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清脆的童声在身后响起,吓了周三娘一大跳,回身一看,好儿和明笙儿正拍着手,冲她笑着欢叫。
好儿转头往陈光发等人招招小手,再眨巴下眼睛,又朝龚桂子努努小嘴,示意他们快跟过来煽风点火,给他们加把劲儿。
周三娘是个有主见,胆儿也相当大的人,她既然敢提出单独来偷偷相看男方,过后又再次上门,还带了自家小弟一起,就说明她对龚桂子是有好感的,想跟男方多一点儿接触,多一点儿了解。而从龚桂子的表现看,显然他对周三娘也是喜欢的。
好儿很佩服这样的姑娘,在这个年代,实在是难得了。既然双方彼此都好感,那作为旁人的他们,帮两人添把火旺一旺,促成一桩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桂子,来来,到这边来。”陈光发等人放下手中活儿,去拥着龚桂子往周三娘这边走来。好儿和明笙儿则一边一个,拉住周三娘的手,两张小脸笑嘻嘻地。
陈光发率先开口,“周三姑娘,大话我们不会说,我就说大实话,我不是本地人,跟龚桂子共事了这么久,他话不多,可干活勤快,人老实,心肠好。你们姑娘家要嫁人,就该找他这样的,会过日子,会心疼人。”
文成峰不知从哪钻了出来,笑道:“周三姑娘,我们龚桂子可是识文断字的人,你还不知道吧,我们东家每天都抽空让大伙读书认字,桂子哥学得可认真了,他写的字比我们在场的几个都要端正好看。”
识文断字四个字,让周三娘眼睛为之一亮。她一直想要找的,不就是想找一个踏实、脾性好,又会读书认字的人吗?
“周三姑娘,不是我们吹,龚桂子这样的男人你如果错过,我担保你会悔得肠子都绿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龚桂子早已尴尬得满脸通红,又心知大伙是为他好,想责怪的话就楞说不出来,看了看周三娘,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温氏静静站在菜畦最外边上,唇边带着一缕微笑,龚桂子的确是个适合过日子的好男人,端看周三娘的选择了。
郑文祝带来了好消息,说他隔壁村大新村有人要卖地,共有五十六亩,没分散,都集中在一处,让温氏带人过去看看。郑文祝是乐民村的,离落日村也就十里路左右,大新村就毗邻乐民村,距离等同。
温氏当即带上黄炳、李东信两人,驱车前往大新村相看田地。好儿和明笙儿自然不能放过出外的机会,也跟车前去。
郑文祝所说的几十亩田地,处在水田和旱田地界,也就是说,这五十六亩田地,有差不多一半,是属于旱田,另一部分属于水田。水田部分三面毗邻别家的田地,呈个长方形状,连接的旱田部分,延伸到了山坡附近。好儿看了看那些山,石头居多,都不高,顶多只能说是丘陵,不能称为山。
黄炳和李东信都是种田把手,两人仔细察看后,说水田的土壤不错,如果买下来的话,再翻松施肥一次更好。而那些旱田,种小麦玉米或豆类都很好。
李东信想了想,对温氏道:“东家,我来了这么久,就没看到有人种甘蔗,我去的几次镇上,也没见有人卖甘蔗。在我们那,这样的土质,大都拿来种甘蔗,种豆类,种红薯。”
好儿听得眼睛亮晶晶地,她来了几年,就没见过甘蔗,更别说吃了,想想甘蔗的清甜美味,她就想流口水。曾经问过常四叔,都说那是正南方的物种,彭城这边,没人种,他们也还是听常乐说起过的。
“东信叔,如果我们要种甘蔗,这里的气候适合吗?还有,要怎么才能弄到甘蔗种呢?”
李东信道:“这得看你想在什么季节种,如果是正月二月种,六七月就能收,如果秋天种,那就是冬天收。至于甘蔗种……东家,如果您信得过我,我可以回去老家一趟,买好蔗种带回来。不过现在过了最好的时节,不能种,要种得等下半年了。”
温氏以前也听过甘蔗这东西,却没见过。听李东信说也不难侍弄,有心买下,便问郑文祝价格。
“水田的贵点,每亩五两五银子,旱田每亩四两银子。”郑文祝就说道,“原是郑五爷家的地,他见旱地收成不好,索性一块出手。郑五爷家上千亩地,人不差这点地。”
郑五爷是乐民村的乡绅,居于大新村的这几十亩地,是以前买下的。郑文祝还直言不讳地说,他打听过了,当初郑五爷买下时,水田每亩才四两五银子,旱田三两五银子。这等于是说,人家如今转手,从中赚了一笔小钱。
买还是不买?温氏一时有点想不准,问郑文祝还有没有旁的要出手的土地。郑文祝说有两处,离得比较远,他就不打算跟温氏推荐,因为离得太远,不好管理。
“要不这样吧,温老板,咱也是老熟人了,你回去先想想清楚,不急,我这边,给你拖一拖,再帮你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郑文祝热心地说道。
这正中温氏下怀,忙谢过郑文祝,带人回了温家大院。
过了五六日,郑文祝这边尚无动静,高山那边却传来了好消息。等阿旺、小树沐休日,温氏便带上儿女们一块同往相看。
高山帮找的是一个庄子,位于北封县辖下的文秀镇不远,含两百二十亩田地,一百一十六亩山坡,带小片林子,一个大水塘,一座两进的农家院子,一个单独分开的养猪养鸡院子。
此外,原本有三户人家在庄上干活居住,如今庄子易手,有一户人家被原主带走,剩下两户。原主解释说,带走的那一户,跟他家的管家有亲戚关系,因而跟着一起。余下两户,也都是老实勤快的,对打理庄子都有经验,也愿意留下继续。
原主开价是五千二百两银子,还可商酌议价。好儿一家在庄子内外转了一圈,觉得交通挺方便,离北封县也就十七八里远。庄子也够大,田地土壤也好,又有现成的人手。而自家在北封县开有铺子,如果买下,今后在庄子这边种植粮食、蔬菜、果树、养鱼等,供应自家外,还能就近售卖,实在是最好不过。
郑文祝得到温氏点头,便带了陈六声跟原主议价,最好以四千八百两的银子将庄子买下来。
☆、156也自产自养
买下了庄子,那两百多亩田地便不能空着,好儿家立即买来谷种进行育秧。
至于水塘,差不多两亩宽大,水深有一米八,原主因有意转卖庄子,已经停了大半年不养鱼。
黄炳看过后,说这水塘太久了,水质过浊,最好把塘底的淤泥清理一次,进行消毒后,再放水进来养鱼。
温氏便让庄里的孟大兴到附近村落请工,由黄炳指挥带领人手清理水塘。花了三天时间才清理完,买来生石灰三百斤进行消毒。
“炳叔,这水塘要养多少条鱼?”明笙儿好奇问道。
“两千到三千尾吧。”黄炳答道。
“哇!那么多啊!”明笙儿惊叹。
怎知黄炳却笑说道:“笙儿小姐,这么大个水塘,放养这个数是极少了,这水塘之前养了多年,后又搁置很长时间不用,经过清理后,跟新挖的鱼塘有点接近,一下放养太多,容易出现死鱼,所以我就建议东家,先头养少些,等明年再增加养鱼量。”
“炳叔,那这个水塘以后可以放养多少条鱼?”明笙儿又问道。
黄炳道:“这水塘差不多两亩大小,混养能放养上万尾鱼苗。”
“哇!好多啊!”明笙儿再次惊叹,上万条鱼,她得数多久才能数完这个数字?
好儿忙问道:“炳叔,那咱们要养什么鱼产量高,来钱快?”
“小姐你问这个,可问到点子上了。”黄炳笑看好儿一眼,转向温氏说道,“东家,你想要养什么鱼?”
“我对养鱼是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