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格格第三部-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打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宜出兵的。中国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和’。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就拉开了中原和西北地区解决矛盾的序幕,但历史表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和’的政策,以和为贵,我想,不管是哪个民族,喜欢战争的狂人毕竟是少数。”永琪对福康安的竟见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什么叫‘不宜出兵’?我们打苗疆的时候,也是少数民族叛乱,不是一样非常漂亮地解决了问题吗?”永琏不以为然。

“苗疆的情况和现在大大不同了,其一、苗疆地处山区,我们采用的是‘围而不打’、困死敌人的战略,而回疆地域广阔,道路四通八达,请问这么围?其二、苗疆的叛乱是既成事实,而回疆并没有发生叛乱的行为,只是有破坏稳定的苗头,中国人最讲究‘师出有名’,我们又以什么令人信服的名义出兵?”尔康坚决站在永琪一边。

“要找个名义还不容易吗?你不敢出兵,我带福康安再去!”永琏有些恼怒了。

“我们在西北地区只有二十万军队,并且现在都集结在青海西部、天山南麓一带过冬”,永琪缓缓地说,“眼下大雪封山,路途遥远,运送粮食十分困难。我算了一下,每天就要军需三千石,到了沙漠化地区,实际上运一石要损耗二十石,那就是六万石粮食。先遣部队一万人至少要准备两个月的粮食储备……就是九千万。就是从内地每天总共要准备六十一万石粮食,粗算一下总计需要四千五百万石!附近地区可提供的粮食有多少呢?福大人,你主管内务府,请你算一下。”

福伦在心里默算了一下:“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现存可供军用的粮食有两千石。”

“那么,这场仗又怎么打?”永琏等人被间得哑口无言。

“很有道理!”看得出,对永琪的表现,乾隆非常满意,“如果所有事情你们都能象永琪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已知彼,用事实来说话,以道理来服人,那朕就放心了。至于回疆的问题,还是以安托为主,同时也要防止他们的叛乱倾向。”

尔康说道:“并且,尔泰在西藏还可和我们遥相呼应。”

“对,等回疆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我们还可以去西藏见见尔泰呢!”永琪兴奋地说。

“那么,朕是不可能亲自出去了,你们谁愿意代朕巡视边疆,把朕的意思转达给回疆的各族首领?”乾隆充满期望地看着两个儿子。

永琏因为上次平定苗疆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结果,又与永琪的政见不同,当然找到了借口:“皇阿玛,既然老五对西北的事物这么熟悉,又主张和解政策,这次机会应该让他去,也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乾隆的眼里隐隐露出一丝的失望。

“既然这样,皇阿玛!儿臣愿意带五千人巡视边疆,向各民族表明我大清的诚意,尽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回疆问题。”永琪立即表明了态度。

“同生死、共患难!臣愿意伴随五阿哥一同前往!”尔康总是站在永琪的身边。

“另外,在青海—首肃—宁夏一线把边境部队拉开,也对他们造成一种威胁,相对地保证五阿哥他们的安全。”福伦建议道。

“这对于孤军深入的五阿哥他们,只能起一种心里安慰的作用了。”纪晓岚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

“永琪,国难思良将,在紧要关头还是你们能为朕分忧啊。”乾隆发自内心地说道。

“皇阿玛,儿子为父母分忧,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臣,这是天经经地义的事情,儿臣和尔康去边疆,请皇阿玛下令保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用兵!”

“朕答应你们,傅恒,传朕的旨意,命令陕甘总督立即在半月内准备好马匹、粮食、草料等一切后勤用品供永琪他们使用,违者军法从事!”

“臣遵旨!”

正是隆冬季节,京城被包围在一片浓雾之中。

正午时分,只听见一阵喧哗,远远地大队人马走出了宫门。

马车全被包得严严实实,里面装满了粮食、草料和大批珍宝。

队伍前面的是威武雄壮的御林军,一面面军旗迎风猎猎做响,紧接着是骑着战马的永琪、尔康、箫剑等人,在他们的中间,簇拥着乾隆。

后面的马车里,除了总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小燕子、紫薇之外,逐多了一个晴儿。

到了城门口的时候,车队停住了。

尔康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皇上,已经到崇阳门了,您就回去吧。”

“好了,朕也就送你们到这里了,儿行千里,父母担忧啊,何况这次你们又是全部出去呢,说实话,朕年纪也大了,总是想把儿女留在自己的身边啊。”乾隆感慨万千。

“皇阿玛,您就放心吧,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出去永琪的眼睛湿润了,“倒是皇阿玛自己要保重身体。”

“毕竟这次你们是去那天寒地冻的雪域高原,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管事情办得怎么样,一定要尽快回来。”乾隆说。

“皇上就放心吧,臣一定会尽力照顾他们的。”尔康说道。

“箫剑,你对江湖上的事情很熟悉,这次你就多费点心,机灵点,有需要帮助的时候,直接和陕甘总督联系,不过,有你和他们在一起,朕心里就放心多了!”儿女远行,做父母的总是放心不下,乾隆此刻才算是了解了天下父母的心情。

“请你放心,我会把他们安全地带回来!”箫剑郑重地承诺道。

“永琪,你过来,朕还有话要说。”乾隆突然想到了什么。

父子两人稍微避开了人群,旁边长长的车队静静地停在路上,远处是长长的驿道,高高的白杨。“永琪,这次让你去边疆,除了解决边境问题外,朕还有一个想法,希望你能明白。”乾隆说。

“请皇阿玛明示。”

“我们大清素来就有英雄出少年的传统,你的圣祖爷康熙,八岁登基。十五岁设计智擒鳌拜,十九岁平定三藩之乱,三打准葛尔,六次下江南,天下无不信服!世宗爷在位十三年,整顿吏治、造福百姓,也是国富民安。朕自六岁入宫跟随圣祖爷读书,十四岁进韵松轩跟先帝学习处理政务。朕清楚地记得,十八岁那年,朕在黄河边上,那一天,天上雷鸣电闪,黄河洪水滔天,暴雨倾盆……朕亲自指挥十万民工堵决口,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让朕终生难忘!”

看着乾隆感叹的样子,永琪觉得有些奇怪,他不明白乾隆为什么今天对他说这些。

“儿臣愧对列祖列宗!我的年纪都已经超过了爷爷和父亲当年建功立业的年纪,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儿臣倍感惭愧!”永琪说道。

“在阿哥当中,你是最有能力的一个,也是朕最欣赏的一个,朕这次派你巡视边疆,就是希望你能象我们的祖先那样有作为!希望你能体会到朕的良苦用心。”乾隆苦口婆心地说道。

“儿臣明白,我一定不会辜负皇阿玛的期望。”永琪答道。

“你现在还不明白!”乾隆热切地注视着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联也越来越感到年岁不饶人。年纪大了,就容易糊涂,朕一糊涂,天下的百姓就遭殃了!所以,朕希望早点颐养天年,因此,更希望朕的继承人能担当重任!但是,永琪,你太善良,对许多应该属于你的东西,你都一味地退忍让,虽然现在朕还没有明确谁做太子,但朕是很欣赏你的,朕不希望你在这个上头也退让!”

永琪大惊,到今天他才领会到乾隆的用意,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父亲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身体也很健康,并且从内心深处来讲,他见惯了宫中的权势斗争与腥风血雨,他对权力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厌烦。但是,为了乾隆,为了一切关心他的人,他才没有把自已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

“朕是亲身体会了宫廷斗争的残酷,甚至许多事情根本由不得你去考虑,也不会顺着你的想法去实现,你一味忍让,反而让别人觉得你有所预谋。”乾隆叹了口气,目光幽幽地看着远处,“朕可以断言,如果你继承了朕的皇位,你一定会是个好皇帝,那是天下百姓的福气!所以,朕希望你能有所作为!”

永琪被乾隆的一翻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他想了想说:

“皇阿玛,恕儿臣直言,如果我不能或者做不到呢?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夫妻相争,手足相残!”

“这就是朕刚刚所说的,许多事情,由不得你,甚至朕也无力回天,或许,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吧。”

乾隆长长地叹了口气,很长时间,父子俩都没有说话。

这时,看见时间不早了,尔康过来催促永琪下令出发。

乾隆说:“去吧,祝你们一路顺风,永琪记住朕的话。”

“儿臣永远铭记在心!”永琪再也忍不住了,跪在地上给乾隆磕了个头,然后匆匆地上马了,他不忍心看见父亲悲凉孤寂的眼神。

“出发!”尔康一挥令旗,队伍开始前进了。

天空阴沉沉地,一阵冷风欧过,路边的野草在风中瑟瑟发抖。永琪不明白,乾隆在这个时候对他说的话,他只是隐隐地觉得有一丝不样的预感浮上了心头。

乾隆也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会对自己挚爱的儿子说这些,永琪只是出一趟远门,他的感觉就好象要失去他一样,或许,他真的会失去他吗?

永琪一回头,远远地看见乾隆站在那里,心中不禁一酸。眼看着队伍走远了,这时身边的太监提醒乾隆回宫时,一滴苍凉的眼泪挂在了他的脸上。

车队出了京城向西走,,开始望见了一马平川的草原。

这时的天气也开始好转,天穹上,一团团灰白色的云朵游动着。

冬天的太阳暖洋洋地照耀着草原,雪开始融化。只气了,露出片片枯黄的草地,时而窜出一群群山羊出来。

远方的草原牧羊人甩着鞭子,把羊群赶到水草多一点的地方。时而苍凉悲壮、如述如泣,时而轻松欢快、悠扬嘹亮的牧笛和牧歌声,在茫茫草原的上空缭绕、回荡……

这些年轻人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如诗如画,面又浪漫无比的场景,在小燕子的提议下,他们都禁不住策马扬鞭,在大草原上飞奔起来。

永琪、小燕子坐在一匹马上,尔康和紫薇坐在一匹马上,箫剑和晴儿两人也坐在一匹马上,三财神仙伴侣缓缓地迎着阳光,让人看见了羡慕不已。大家的此刻的心情都非常好。

永琪大叫着:“紫薇!给我们大家唱一曲吧!”

“就来你们经常唱的‘草原曲’吧!我员喜欢听了!”箫剑建议道。

“什么你们我们,在这里我们不分被此。”晴儿嗔怪地说。”对,就是我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我们!”紫薇用力地点点头。

“那就用我们的口,唱一首我们的歌吧!”小燕子兴奋地叫道。

大家于是都唱起来:

今日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

蝴蝶儿忙,蜜蜂儿忙,小鸟儿忙,白云也忙!

马蹄践得落花香!

眼前骆驼成郡过,驼铃响叮当!

这也歌唱,那也歌唱,风儿也唱着,水也歌唱!

绿野茫茫天苍苍!

“这首歌以前常常唱,但只有今天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歌声中的意境。”紫薇感慨地说。

他们在草原上并肩而行,放牧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好奇地看着。

突然前面窜出了一只觅食的野兔。

三匹马同时向前追了过去。

小燕子和紫薇都已经过锻炼,因此也能放松自如。

只有晴儿以前根本没有骑过马,吓得她紧紧抓住箫剑,闭上了眼睛,只听见耳边的风声呼啸而过。

永琪轻轻抽出袖箭,猛地射出,野兔立即扑倒在地。

前面又奔出几只野鹿,尔康眼疾手快,大叫一声:“看我的!”话音末落,已经“噌”地放出一箭,一只野鹿应声倒地。

突然听见空中几声乌叫,原来是几只雉鸡飞过,说时迟,那时快,大家还没看清楚箫例使的什么手法,用的什么武器,只听见“扑”地一声,一只雄鸡,倒栽着掉了下来。

“好!”那些牧民虽然以打猎为生,骑马射箭是常事,但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彩的打猎法。

永琪和小燕子跑过去拣回了猎物,挂在鞍上,大家慢悠悠地骑着。

突然听见睛儿惊喜地叫了一声:“看那边!”大家望过去,原来不远处有一丛不知名的绿色植物,虽然面积很小,但开得郁郁葱葱,给枯黄大草原带来了一丝生机。

箫剑策马过去,一弯身,拔起了一株递给晴儿。

见多识广的箫剑说:“它叫骆驼刺,是大草原上唯一四季都生长的植物,它不怕风沙,不怕雪霜,耐得严寒,耐得酷暑,耐得甘渴,耐得寂寞!草原上的人们都把它看作是大草原的象征,他们的吉祥物。”

大家都被这小小的,不起眼的骆驼刺感动了。

晴儿感慨地说道:“最重要的,是它能时时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