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魔术师-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宾主落座后,京兆尹便迫不及待的的问道:“寺卿大人,高陵于家、关中于家的灭门案,调查的如何?”



  大理寺卿抿了口茶说道:“两位和我都是出自关陇贵族,彼此关系亲密。今日,我就给两位透个底,这件案子没法查,两位最好也不要再问了。”



  一听这话,性子急躁的高陵县令顿时就站了起来说道:“没法查?不要再问?说得轻巧,我和京兆尹大人的境内都出现了灭门惨案,如果没法查清,恐怕我和京兆尹大人丢的可不仅仅是乌纱帽,恐怕还有脑袋。”



  京兆尹劝高陵县令坐下来后,对着神清气闲的大理寺卿问道:“没法查,不要再问。莫非大人知道了些什么隐情?大人可否告知我们。”



  大理寺卿说道:“事情是他做的。”说着,用手指了指天空。



  “天……”京兆府尹和高陵县令顿时明白了,高陵县令还用手捂住了嘴巴,没有把天之后的那个字说出来。



  京兆府尹往大理寺卿近前凑了凑,低声的说道:“可有证据?”



  大理寺卿低声的说道:“这件案子动用了大内供奉和左、右千牛卫。”



  “大内供奉?左、右千牛卫?那只能是他做的了。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京兆尹问道。



  大理寺卿回答道:“于信和于飞虎欺凌永安王李孝基的独子——李玄。”



  “啊。竟然是这样。”京兆尹和高陵县令惊讶的说道。



  不久,京兆尹和高陵县令就告辞离开了。高陵于家、关中于家被人灭门的真相,也逐渐的在大唐高层流传开来。
第二十一章 太子秦王
  长安,东宫。书房窗户旁,一位身穿明黄色四爪龙袍、气质高贵、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默默的看着夜空,静立沉思。一位身穿大唐深绯(fei)色四品文官服、皮肤黝黑、精瘦的中年文官静悄悄的走进了书房,对着中年男子躬身一礼道:“臣魏征见过太子殿下。”



  “魏卿来了,坐吧。”中年男子用异常疲惫的声音说道。



  听到太子疲惫的声音,魏征感到一阵阵的心痛。他知道太子这些年日子不好过,他的亲弟弟秦王的能力强,军功多,势头太盛了,抢走了太多太多属于他太子的荣耀,他这位太子做的憋屈,可是又不能对其他人说,只能压在心底。



  魏征没有坐下,而是近前一步说道:“太子殿下,臣知道您过的苦,可是臣希望太子殿下能够振作,整个大唐需要太子殿下振作呀。”



  太子建成扭转过身,说道:“振作?怎么振作?洛阳王世充,一代枭雄,虎踞河南,四十万精锐;河北窦建德,一代仁主,龙蟠河北,六十万精骑,两人虎视天下,无人敢与之为敌。结果他秦王仅仅带领十万唐军东征,两人百万大军就兵败如山倒,顷刻间全军覆没,两人也都被他秦王作为战俘押回长安,游行展示,使他秦王的军功、威望都达到了顶峰,而孤只能站在一旁为秦王鼓掌叫好。这些年,孤一直谨慎自保,别人看不起孤这位太子,孤忍了;孤发出的太子谕没有他秦王令管用,孤也忍了;孤有的,他秦王都有了,就剩这个太子之位了,他还想要什么?如今为了一个突然冒出的李玄,最支持孤的高陵于家、关中于家被父皇屠戮满门,孤还无处说理,孤这太子做的如此窝囊,你让孤怎么振作?”



  魏征眼睛湿润的看着太子建成说道:“臣知道太子难,可是太子还记得四年前臣初次见殿下时所说的那个字?”



  “熬。”太子建成回忆道。



  魏征说道:“对,就是这个熬字。殿下的地位在名分,在储君;秦王的地位在能力,在军功。四年前,天下战乱纷纷,群雄割据,正是他秦王展示其能力,展现他军功的最好时机,太子您只能选择隐忍。可是王世充、窦建德被灭,秦王的威望、军功是达到了顶峰,可是太子可曾注意到,秦王押着王世充、窦建德在长安献俘的时候,万民空巷,秦王在享受万民拥戴的时候,陛下忌惮的眼神?可留意到献俘之后,秦王身边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已经被陛下不动声色、用各种理由贬离了长安?眼下,大唐一统,外部再无战事,他秦王也就失去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随着群雄一一伏诛,陛下也必将偃武修文,休养生息,殿下辅佐陛下处理内政多年,政务娴熟,经验丰富,以后陛下必将更加倚重殿下,殿下是苦尽甘来呀,殿下的太子之位也必将更加稳固啊。而秦王则会因为失去了军功,失去了舞台,而逐渐的沦为平庸。”



  听完魏征的分析,太子建成提起了精神,说道:“爱卿所言极是,让孤顿时茅塞顿开。孤一定好好表现,在政事上力压他秦王,彻底击败这位桀骜不训的弟弟。”



  而魏征则不失时机的向太子提议道:“永安王的独子——李玄马上就要进京了,陛下必然予以重用。臣觉得如果李玄真有真才实学,像他父亲“鬼才”李孝基一样,都是智谋超绝之辈,臣希望殿下莫要因为高陵于家、关中于家之事为难李玄,而是能够予以重用。毕竟如今人才太难得了。”



  太子建成爽快的答应道:“魏卿放心,只要他李玄真有真才实学,孤必然求贤若渴。”



  长安,秦王府。秦王李世民正在书房里读书。李世民今年二十六岁了,多数人在他这样的年龄还显得不谙世事,可是他却已经在马背上征战了十年了。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马背上,他无比勇猛,像一只渴望与强者搏击的雄鹰;书房里,他又变得非常沉静,喜欢读书,喜欢书法,也喜欢静静的一个人思考。李世民身穿大唐一品大红亲王袍,腰系玉带,器宇轩昂,最特别的地方是他亲王袍上的图案,竟然也是四爪金龙,与太子建成的一模一样。



  一位白净脸庞,三绺美髯,身穿紫袍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李世民的书房,对李世民行礼道:“臣高士廉拜见秦王殿下。”



  李世民对高士廉连忙说道:“舅舅来了,快快免礼。”



  高士廉是秦王妃长孙氏的亲舅舅,秦王李世民自然也称高士廉为舅舅。



  高士廉恭敬的说道:“不知秦王殿下唤臣来,所为何事?”



  秦王李世民说道:“永安王的独子——李玄,就要进京了,舅舅身为吏部尚书,以擅于识人、用人闻名天下,我想麻烦舅舅试一试李玄?舅舅也知道,自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被父皇调走后,我这里缺谋士啊。如果李玄如同他的父亲永安王李孝基一样,智谋无双,我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成为我的左膀右臂的。”



  高士廉应声道:“殿下放心,李玄进入长安,臣必亲自前去测试。”



  李世民拱手道:“那就有劳舅舅了。”



  永安王独子——李玄即将进入长安,皇帝李渊下令:“李玄进京,朕将亲自迎接,着令太子、秦王、李氏皇族、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世族各族家主、宿儒,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陪同迎接。”



  同时密令关陇贵族主事,左仆射裴寂负责召集关陇各族族长、宿儒;山东豪族主事、左武卫大将军、荥阳郑氏族长郑仁基负责召集山东豪族各族族长、宿儒;南方世族主事、右仆射封德彝负责召集南方世族各族族长、宿儒。



  为了欢迎李玄进入长安,李渊给予了李玄足够的尊重,摆出了极其隆重的排场。
第二十二章 初入帝都
  关中地区,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北有萧关、西南有散关、东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被誉为“四塞之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而关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安,则犹如一个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富饶的关中大地上。秉承着“非壮丽而无以重威”而建设的长安城,东西长约九千七百余米,南北长约八千六百余米,雄壮宏伟,气势恢宏。



  长安城内,大街及诸坊巷,大小店铺,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店肆林立,热闹非凡,大街上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车水马龙。



  长安城的宏伟和长安城内的热闹,让作为后世而来的李玄感到惊讶的同时,又感到欣喜。



  大唐皇宫位于长安城正中,规模宏大,辉煌壮丽,威严壮观,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占地350公顷,相当于后世北京故宫的4倍,拥有50余座殿堂和阁楼,是整个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



  走近皇宫,就看到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带领着文武百官在宫门外迎接。李玄一行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到了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近前,刚刚站定,尚未开口。只听一声尖利的声音喊道:“陛下驾到。”



  李玄一行随同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一起躬身行礼道:“恭迎陛下。”



  通过眼睛的余光,李玄看到一位白发黄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向自己龙行虎步的走来。



  李渊走到李玄面前激动的说道:“你就是李玄,孝基的儿子?”



  李玄恭敬的回答道:“是。”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的跪下,对着李渊跪拜了起来。



  李玄跪下行礼,引起了百官激烈的议论。



  “跪拜大礼?拜师礼?”



  “怎么会行如此大礼?不是伯侄关系吗?”



  “紧张了,行错礼了?肯定是这样。”



  “李孝基的老脸让他儿子丢光了。丢脸丢大了,在太子、秦王、百官面前,连礼都不会行了。李玄虎父犬子,不过尔尔。”



  在众人议论声中,李玄淡定的行完了拜师礼,缓缓的站了起来。



  众人的议论,李渊似乎没有听到,而是盯着李玄,心情激动的说道:“像,真像。”



  李玄却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又对着李渊行起了躬身礼。



  “又行礼,这是要闹哪样?”



  “躬身礼?这才对嘛,这才是侄子对伯父,臣子对皇帝应该行的礼嘛。”



  “这才明白过来了,晚了。李孝基的脸都让他丢到姥姥家去了。”



  山东豪族、南方世族官员历来自持汉族正统,看不起关陇贵族、李氏皇族,便冷嘲热讽道:“关陇贵族,胡戎也;陇右李氏,胡戎也;陇右李氏第一聪明人李孝基的儿子,都摆脱不了胡人习性,不知我泱泱华夏正统礼仪,陇右李氏怎敢妄言乃汉飞将军李广之后?汉族正统?”



  赵猛、孙思邈、熊阔海、裴行俭也都很惊讶,他们想不明白:平时很精明的李玄怎么会犯下如此最低级的失误?



  秦王李世民看着规规矩矩行礼的李玄连连摇头。



  太子建成更是讥笑道:“什么东西?竟然值得孤和父皇如此迎接?废物一个?”



  而皇帝李渊此时才意识到李玄对自己行了两次礼,第一次行的竟然是拜师大礼,他有心想问,又怕让李玄再次难堪,便有心避过去。



  李玄猜出了李渊的心思,便说道:“陛下亲自迎接李玄,让李玄受宠若惊。李玄对陛下行了两次礼,乃是事出有因:一为公,二为私。”



  李玄话音刚落,群臣们就又议论了起来:“既然第一次行礼为公,那怎么能行拜师礼呢?陛下又不是道士?”



  “陛下虽然不是道士,可是陛下却与我道家有大缘法。陛下是天子,他还是陇右李氏家主。而陇右李氏乃是我道教太清圣人——老子的后人。按照辈分,陛下和我的师傅青云真人同辈,我行拜师礼,何错之有?”李玄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玄的话,如同一块巨石掉进了大海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把所有人都惊住了。



  “陇右李氏,太清圣人——老子的后人?怎么会如此?”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太清圣人老子身份的特殊,他不但是整个道教的祖师,在整个天下有着广泛的信众,而且他还是儒教圣人孔子的老师,孔圣人曾向老子问过礼学,求教过学问。而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孔圣人的门生,孔子思想也是整个汉族的正统思想。



  尚书左仆射、关陇贵族主事裴寂脑子飞快的运转,如果陇右李氏是太清圣人老子的后人,老子是楚国人,是汉族正统,这点毋庸置疑,那么陇右李氏也必是汉族正统。这样一直看不起李氏皇族的山东豪族、南方士族便无法再针对陇右李氏,说陇右李氏是胡人血统了,也有利于得到山东、南方士人支持,而且陛下作为道教祖师的后人,必然得到全天下广大道教信众的支持,毕竟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已经发展数百年了,几乎每一个村寨都有道教的道观,这对于稳定大唐的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