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伏威当时就悲痛欲绝,一下子瘫倒了椅子上,老泪纵横的说道:“雄诞啊,我的义子啊。为父对不起你啊,为父应该想到政治上,你怎么会是辅公佑那逆贼的对手呢?是为父害了你啊。”
皇帝李渊对杜伏威说道:“吴王节哀。”之后,下令道:“江淮军右将军王雄诞,忠心为国,宁死不屈,追封王雄诞为宜春郡公,左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号忠,世袭罔替。”
杜伏威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对李渊行礼道:“臣代替死去的义子王雄诞感谢陛下天恩。”
李渊安慰杜伏威坐下后,便对众人说道:“辅公佑反了,各位都说说,朝廷下来该怎么办吧?”
太子建成略显紧张的望了望秦王李世民。大唐只要一有战事,就会想起自己的这位亲弟弟秦王。在战事结束前,秦王府就是整个帝国的中心,而他这位太子,则只能成为一位可有可无的看客,看着自己的亲弟弟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尽情的接受众人的崇拜。每有战事,大唐就不得不依靠秦王。打一次仗,他秦王府就添一回兵将,他秦王就晋升一次官职,获一次封地。眼见大唐军中已遍布他秦王的人马,他的威望也日甚一日,而自己的东宫却只能一天比一天冷清了下去,自己的恐惧和嫉妒也日甚一日的成长着。太子建成不想回到以前,也最不希望大唐再有战事。
左仆射裴寂看出了太子的紧张站起来奏道:“老臣建议可以让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率领驻扎在岳阳的大唐军队立即准备平叛。”
太子建成连忙站起身,附议道:“儿臣以为裴大人所言极是。”
秦王李世民也站起身说道:“儿臣也同意左仆射裴大人所奏。江淮大乱,赵郡王离的最近,平叛应该宜早不宜迟。”
李渊诧异的看着李世民,心中赞赏道:“自己这位儿子,实在很优秀,心中有大局呀。”
右仆射封德彝、御史萧禹也起身附和道:“请陛下下旨,诏令荆州大都督、赵郡王平叛。”
李渊看到重臣们态度一致,便下令道:“诏令李孝恭统领大唐南方大军尽快剿灭辅公佑叛军。”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附和道。
李渊看事情解决,便欲起身离开。
吴王杜伏威突然站起来奏道:“江淮军是臣的部属,如今被辅公佑逆贼蛊惑,聚众叛乱。臣愿意保奏一人为先锋,以求为国尽力,为大唐尽快除去辅公佑这一恶贼。”
李渊站了起来说道:“哦,难得吴王兄有如此耿耿报国之心。不知吴王兄,要保荐何人哪?”
杜伏威说道:“臣的另一名义子,江淮军左将军阚(han)陵。”
李渊惊讶的问道:“可是和王雄诞并称为“江淮双雄”的阚陵阚将军?”
杜伏威回答道:“正是此人。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此次进入长安,臣将其带在了身边。阚陵若为先锋,也能让臣的江淮军旧部知道臣是完全忠于大唐的,有利于大军摆脱逆贼辅公佑的蛊惑,重新效忠于大唐。”
李渊大喜道:“准。”
第五十一章 勇将阚陵
长安,吴王府,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既有辉煌富贵的风范,又有清致素雅的韵味。整座府邸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规格颇高,隐隐有和吴王杜伏威身份相符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气势。
吴王杜伏威在书房中对跪在自己面前、向自己辞别的阚陵说道:“我已决意忠心大唐。此次你前往江淮,务必发动江淮旧部,合力铲除逆贼辅公佑,为我的义子王雄诞报仇。我有两名义子,如今就只剩下你了,望你多加小心。”
阚陵发誓道:“吴王放心,我必会全力协助大唐,铲除逆贼辅公佑,为右将军王雄诞报仇,也以此向大唐表明吴王对于大唐的忠心。”
杜伏威缓缓地走到了阚陵的近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多加保重。”
阚陵双目通红,对杜伏威跪拜道:“请吴王也多加保重,阚陵去也。”
言罢,就起身告辞,离开了吴王府。
十数日后,李飞虎带着宣旨的太监和阚陵一起到达了岳阳城。
太监向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后,就起身返回了。
李孝恭打量着阚陵。
阚陵三十岁左、右年纪,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威风凛凛。他头戴亮银盔,身穿亮银甲,外罩素罗袍,白似雪,亮如银,威武异常。
李孝恭心中暗道:“真英雄也”,不禁喜爱异常。
不久,有两员大将走进了李孝恭的书房。
这两员大将,有一位李玄见过,乃是李孝恭前往武当山时,跟随在李孝恭身后,袒护张亮的那位相貌平凡、眼含精光的镇东将军——李绩;另一位大将则三十四、五岁年纪,头戴熟铜狮子盔,盔后斗大一颗红缨,笔直尖挺;身披兽面吞头铠,腰系玲珑狮蛮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系红锦百花袍,脚踏虎纹金睛靴,威风凛凛,气度非凡。隆长白脸,三绺微须,膀阔腰圆,睿智威武。
两员武将见到李孝恭后,躬身行礼道:
“荆州副都督、荆州行军长史李靖拜见大都督。”
“镇东将军李绩拜见大都督。”
李孝恭笑道:“药师(李靖的字)、懋功(李绩的字)来了,快坐。”
分宾主落座后,李孝恭向李靖和李绩介绍了李玄和阚陵,也向李玄、阚陵介绍了李靖和李绩。
看着李靖和李绩,李玄不禁感到欣喜。大唐的两代军神,今日有幸一见。唐初,大唐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所向披靡,这两位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一生从无败绩,多次以少积多,屡创奇迹。南平萧铣、辅公佑,北灭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之一,后人评价其“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李靖领军,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李孝恭请出了皇帝李渊的圣旨,宣读道:“陛下有旨,诏令南方大军平定辅公佑叛乱,擒杀逆贼辅公佑。”
宣读后,李孝恭对着众人说道:“都议议吧,看这一仗怎么打?”
话音刚落,李靖就站起来说道:“辅公佑所依仗着乃是长江天险,如若我军能一举攻破驻守长江的贼将张善安部,则会给辅公佑贼军一个沉重的打击。既有利于瓦解贼军的士气,又有利于我军尽快平定江淮之乱,早日结束战事。”
李孝恭看着李绩说道:“药师,你早有打算?击破贼将张善安部,确实是好处多多,只是不知药师有何谋划,可以安然渡过长江天险?”
李靖自信满满的说道:“夜袭。”
李孝恭疑问道:“夜袭?”
李靖回答道:“驻守长江的贼将张善安本为江淮最大的水贼,辅公佑收编后,对其军纪一直没有予以整顿。其军纪之涣散,士兵素质之低下,恶名远播于天下。夜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能一举击破贼将张善安部,拿下长江天险。”
李孝恭看向了李绩,李绩起身道:“末将赞成副都督的打法。”
李孝恭沉吟后,说道:“好,咱们就这么打。”
语音刚落,阚陵突然站起来请愿道:“末将请求为先锋,带队夜袭张善安部。”
李孝恭思考后,回答道:“难得阚陵将军求战心切,准”。
数日后的深夜,夜黑风高,大地已经沉睡,除了微风轻轻地吹过,空旷的水面上寂静无声。周围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天上亮,地上黑,而咄咄逼人的寒气似乎把光也阻隔了似的。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夜雾袭来,初春的夜晚增加了些许的凉意,朦胧的月光下,看不到几颗星星。天空并非纯黑色,倒是黑中透出一片无垠的深蓝,一直蔓延向远处。
阚陵带着五百名大唐敢死之士偷偷的乘小船渡过了长江,到达了张善安紧急构筑的石头城下。张善安的部下察觉时,阚陵已经率领着士兵攀登上了石头城的城头。双方旋即短兵相接,展开肉搏。一番血战,阚陵所带兵将不足三百,而驻守石头城的张善安部却拥有将近四万之众,阚陵所率兵将被围困于城头一角,不得动弹。
一名大唐将佐对阚陵建议道:“将军,撤吧。贼人势大,如之奈何呀?”
阚陵从敢死之士护卫下挺身而出,慨然道:“不遇危急,何以显壮士?我辈从军杀敌,当为此时矣。”
言罢,便身先士卒、往敌军密集处奋勇砍杀,其所过之处,敌军纷纷为之仆倒。
有阚陵这样的勇将打头阵,唐军敢死之士士气高涨,紧随其后,四处砍杀,城头为之一空,城门最终为唐军占领。
对岸的李孝恭等人,得知阚陵得手,便立即率领二十万大唐精锐掩杀了过来,通过阚陵占领的城门涌入了城中,和张善安部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黎明时分,唐军全面肃清了守城的张善安部,俘获贼首张善安,俘虏三万余人。
长江天险,自此易手,为大唐所拥有。
第五十二章 弃船破敌
攻破张善安部后,唐军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尤其是停泊在石头城外面的江淮军战船更是多不胜数,众军都在按军功有序分配战利品。
看到这一幕,李玄找到了李孝恭进谏道:“大都督,我以为其他战利品尚可按功分配,而停泊在石头城外的江淮军战船,我却以为可尽数弃之。”
“弃之?”李孝恭陷入了沉思。
李靖和李绩也面带思考。
阚陵则大声嚷道:“所缴获的江淮军战船,当为我军用之。弃船不是资助敌人吗?仗怎么能够这样打?”
李玄默然不语。
李孝恭依然在沉思。
李靖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站了起来,诧异的看着李玄,之后他笑道:“大都督,末将也同意永安王的想法。缴获的江淮军战船当尽数弃之。”
李孝恭陷入了犹豫,他想不明白李靖为什么会同意李玄弃船的想法?李玄不懂军事,提弃船资敌,也就罢了。可是李靖乃是闻名天下的名将啊,他怎么会支持李玄的想法呢?莫非李玄的想法有什么特别之处?是什么呢?
这时,李绩似乎想明白了,他站起来说道:“弃船好啊。逆贼辅公佑的势力一直被吴王杜伏威压制在江淮其他地方——长江下游沿岸,不得踏入丹阳附近。长江下游沿岸逆贼辅公佑支持者众多,如若我们进攻丹阳,一旦拖延,久攻不下,我军就会陷入内外交困的险境,舟船虽多,又有何用?如今驻守长江天险的贼将张善安部,被我们击溃,无论丹阳城中的贼首辅公佑,还是地方上辅公佑的势力,都不知晓详情。如果,我们将江淮军战船尽数弃之,地方上辅公佑的势力,在长江下游沿岸的逆贼辅公佑的支持者,就会误认为丹阳城中的辅公佑已经败了,再前往丹阳援救,就是无用之功。他们必会紧守地方,救援也会迟延,这样我军就能有足够的时间,顺利地攻下丹阳城了。”
听到李绩讲解,李孝恭、阚陵也想明白了,他们都诧异的看着李玄,他们想不明白,李玄怎么这么聪明,怎么能够想出这么绝妙的主意?
李玄面带微笑,从容淡然,坦然接受了在场众人的注视。
李孝恭下令道:“江淮军战船,一律不得占据,全部弃之。如若有人胆敢私自占据,杀无赦!”
将令一出,已被瓜分完毕的江淮军战船,纷纷被大唐军队交出,弃之于长江之上。战船在水流的推动下,沿江而下,漂往长江下游的江淮各地。
长江天险被大唐突破,驻守长江天险的张善安部被击溃,张善安及三万江淮大军被俘。消息不久就传到了丹阳城中的辅公佑的耳中。
丹阳城,德政殿。红墙黄砖,画栋雕梁,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其本为原楚王杜伏威的楚王府,如今则为宋国皇帝辅公佑召开朝会的地方。
一身崭新龙袍的辅公佑端坐在新打造的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心中惴惴不安。他没想到大唐军队竟然如此骁勇,这么快就突破了自己精心布置的长江防线。那里可是驻扎着四万江淮大军啊,用木桩、铁锁封闭了整个长江沿岸,更是发动了二十万民夫修筑了一座石头坚城。怎么能一夜之间就被大唐军队攻破呢?难道江淮军在唐军面前就如此不济?”
辅公佑的心腹、大将徐绍宗进谏道:“陛下,长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