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上了年纪以后,为了确保记者从正确的角度拍摄照片,好使他显得年轻一点儿,他的助手可谓煞费苦心。麦克阿瑟总是喜欢戴着军帽出现在公共场合,原因就是为了掩饰他日渐稀疏的头发。然而,无论他年轻也好,年迈也罢,不管他堪当此任也好,力不从心也罢,他仍然是一尊极具政治资本的偶像。在他漫长而辉煌的一生当中,他也犯过不少大错。有时候,与其说他是一位具有狂妄野心的将军,不如说他更像一个虚荣自负的俗人,许多人都因为他的失误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人说:美国与朝鲜--更准确地说是与韩国--之间始于1945年的联姻,或多或少是一种无奈的结合或者冷战的产物。作为一个附庸国,韩国不仅因为刚刚结束的殖民统治而感到满腔酸楚,更让他们愤愤不平的是,随着美国的两枚原子弹让这场战争戛然而止。直到那时,好像为了亡羊补牢一样,在这场战争的最后一刻,朝鲜才被五角大楼里的人漫不经心地从三八线处一分为二。因此,第一批来到这里的美国将领对于韩国人如何痛恨日本的占领,对于日本的统治有多么暴虐无道毫不知晓,甚至还在利用日本的警察势力来维持韩国的秩序。。。。。。朝鲜是一个面积虽小却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国家。1895~1896年的甲午战争却暂时结束了前清政府对该地区的影响,而此时的日本作为一个国力迅速上升、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传统军国主义国家,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帝国,成为地区霸权的有力竞争者。1896年的俄国这个在社会上、政治上与经济上都已经腐朽不堪的庞然大物与积极进取的日本达成一项协议,双方沿三八线划分势力范围。如果俄国看起来要比实际上更强大的话,那么日本看起来好像没有实际上那么强大,而他们之间的协议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妥协而已。
第七十四章 剖析美中央情报局
--实际上,早在北方发动攻击的前几周里,就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不过,在当时美国情报部门获悉的关于虎视眈眈的南北双方的报告中,每天
都有不计其数的正反两面的消息证明某些事件即将发生或者根本不会发生,因此这些迹象很容易从情报人员的眼皮底下溜走。一位年轻的前美
国战略情报局(oss,美中央情报局的前身)驻华官员杰克/辛格劳布当时正在培训一批韩国特工去寻找一些能够证明平壤方面不再采取“打了
就跑”的游击战术的证据。随后,他派遣这些人越境潜伏。这些特工的任务就是搜寻那些似乎最简单的迹象:首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边
境地区有无疏散或者撤离当地居民的行动,因为这是战争准备正在进行的信号,而共--产--党当局对此会极力掩饰;其二,他们有没有对一些
小型桥梁进行拓宽或者加固;其三有没有人从事任何有可能重新开通南北铁路的活动。
辛格劳布的手下四面出击,有些特务甚至深入到中朝鸭绿江地段及我国东北境内进行间谍活动。到了春末,他已经搜集到不少非常有价值的情
报。这些情报显示,朝鲜正在向边境地区派遣精锐部队,同时悄悄地撤离当地平民。此外,他还得知有些桥梁正在被加固,而每到夜间,边境
地区就有人加紧修复铁路。因此,辛格劳布相信,尽管有关情报铺天盖地,但边境地区源源不断的事件足以证明,这里必将有大事发生。
然而,辛格劳布的远东谍报工作似乎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束缚。作为一名曾经在美战略情报局就职的现任中央情报局官员,他甚至不能公开在朝
鲜半岛搜集情报,因为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情报部长威洛比都对战略情报局恨之入骨。二战期间,他们就将该局排除在自己的战区之外,现在
他们又故技重演。麦克阿瑟的宿怨部分来自于他素来为人所知的反英情绪,以及对那些在战略情报局影响甚深、威望颇重的东方当权派的不满
情绪,部分则是出于某种更为实际的考虑。如果他的情报部门能够垄断这一战区的所有消息,他就更有可能掌控该战区的决策大权。因此他和
威洛比都希望,在亚洲那些他们的地盘上发生的事情,五角大楼和杜鲁门政府最好能完全依赖他们的情报,这样麦克阿瑟就不会被反面情报所
掣肘。掌握情报就等于掌控决策权。当朝鲜发动进攻时,6月25日,也就是攻击发生的周日晚上,麦克阿瑟在情报通告会上故显放松。他告诉从
华盛顿来的两位军事顾问,之前的有关报道都是不确定的。他说:“这很可能只是一次武力侦察而已。如果华盛顿不在那里碍手碍脚的话,我
把一只手捆在背后都能对付他们。”接着又补充道,李承晚曾经要求美国增援一些歼击机,虽然他认为韩国人还玩不转这些飞机,但是为了鼓
舞士气,他还是打算送一些过去。东京司令部某一位空军高级军官也曾不以为然地认为如遭遇对方攻击,单驻冲绳的美战略轰炸机足以击退任
何可能来犯的敌军。
--当朝鲜人民
军大举南下,即战事到了1950年6月25日~28日,汉城已经开始撤离行动,李承晚政府仓惶准备撤到汉江以南的大田。就在当天,辛格劳布两位
同僚准备飞回美国。他们在羽田机场时,麦克阿瑟来了,神色异常,这让同僚们感到十分诧异。这位两天前曾洋洋自得、顾盼自雄地认为朝鲜
不过是在搞武装侦察的风云人物现在却垂头丧气、满面阴云。虽然他们此前就听说过这位将军有些喜怒无常,但是乍见之下,同僚们还是感到
无比震惊。麦克阿瑟宣布:“韩国已经全线失守,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我们的人安全撤离。”辛格劳布一位同僚后来写道:“我从
没见过麦克阿瑟将军像1950年6月27日那天那样灰心丧气、委靡不振。”而与此同时,在某次电讯会议上,杜鲁门政府决定向朝鲜半岛派遣美国
的空中和海上力量。这可不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
有些人会由此而联想起当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麦克阿瑟的司令部同样措手不及。他低估了日本在太平洋美军势力范围内的打击能力,再加上
各级指挥员的疏于防范,致使日本空军一举摧毁了美国在复活节岛上的所有轰炸机,而那是已是日军偷袭珍珠港9小时之后,美太平洋舰队几乎
全军覆没。他们在这段时间内竟毫无作为。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斯/黑斯汀写道:“在其他国家,像他那样经历了美军1941~1942年在菲律宾的惨
败后,不仅撇开一切责任,而且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将领恐怕少之又少。像他那样在巴丹一战中放弃自己的指挥职责,与亲信甚至仆人逃出生
天,还宣称自己对于国家的价值远远高于那些为之牺牲的将士的将领,恐怕也是鲜有其人。”看来,那些适用于他人的规则并不适用于麦克阿
瑟本人。
第七十三章 朝鲜人民军南下
--据外界言传,大概是1950年6月15日,朝鲜人民军的6个师秘密开赴三八线附近,与此前驻扎在那里的几支队伍会合。他们一起进行了强化训练
,还实行无线电静默。与此同时,大批野战工兵也被暗中遣送至此,设法加固通往南方主要干道上那些简易桥梁,以便重达32吨的苏制t-34坦
克能够顺利通过。二战末期,这个国家一分为二,贯通南北的铁路线被切断,此时,他们要不顾一切地尽快修复这些铁路设施。24日夜,天降
大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朝鲜人民军的约9万名士兵(至少7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旅)突然穿过北纬38度一路南下。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
的多路进攻,利用公路干线与铁路加速前进。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行动异常敏捷。被围的李承晚军队目瞪口呆,不堪一击。第二天,一位
苏联顾问对这次进攻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的行动甚至比苏联军队还快。
1945年,当金--日成被苏联安置在平壤时,这位朝鲜领导人就对挥师南下统一朝鲜念念不忘。他在这个问题上毫不退让,一再恳求苏联领导人
斯--大林准予他采取行动。1949年末,他在一次会议上告诉斯--大林,自己要“用靴(刺刀)尖碰一碰南方的土地”。
当**高举革命大旗,眼看就要一统中国(推翻其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清末**战争百余年半封建半殖民统治》)时,金日成
对斯--大林的施压也与日俱增。**的成功似乎加剧了金日成的挫折感--**已经一跃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卓越的政治新领袖,而他却只
能困在平壤无所作为。没有苏联的准许与援助,他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统治半壁江山的他还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于是,金--日成
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斯大林施压。他所兜售的想法十分简单而明确,听起来也似乎轻而易举:一场**运动就能红遍南方,在他看来,只
要朝鲜劳动党团结一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一次革命战争,南方人民就会立刻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战争在几天之内就能胜利结束。
过去,斯--大林对于金--日成的反复恳求一直反应谨慎。美国人没有离开南方,虽然他们的权力仅限于顾问,但是斯--大林仍然处处提防,不
愿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然而,金--日成根本就没有把美国人扶植的李承晚(傀儡)政权放在眼里,并且对自己所信奉的**深信不疑。
因此,他一直对斯--大林不依不饶。在金--日成看来,只要苏联人不再阻拦,同意他挥师南下,那么假以时日他所领导的人民军就能所向披靡
。同样,李承晚也认为,只要美国人不再令人生厌地对他指手画脚,攻克北方简直易如反掌。
对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一定程度上的军事对峙局面,斯--大林并无感到不快。在他看来,双方的对峙程度不算太严重,但足以使双方擦枪走火。
。。。。。为了得到苏联的准许,从1949年末到1950年初,金--日成一边加紧厉兵秣马,一边三番五次赶赴莫斯科进行游说。在这几个月里,
苏联一直抱着静观其变的态度,想要看看如果允许金--日成南下,自己能够有金光胜算。最后,他们认为美国人不会插手。在斯--大林的要求
下,中国领导人与朝鲜劳动党领袖面对面地就美国可能采取哪些行动进行了一次讨论,并且一致认为:假如美国真的介入,能否指望苏联派兵
增援。“如果到时候你打不过美国,我不会出手相救。你还是得让**助你一臂之力。”金--日成的任务,斯--大林说,就是向那位对“东
方之事知之甚深”的**寻求更为可靠的援助。6月27日,也就是朝鲜人民军越过北纬38度两天以后,金日成才通报中国当局,在此之前,中
国只能依靠广播报道获取有关信息。。。。。。
对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来说,这不是一场内战,而是一次越过国界的“进犯”,是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行径”。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联想到
,西方国家因没有及时阻止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这种观点对于中、苏、和朝鲜却显得匪夷所思。他们认为
,美国授意作为南北分界的那条38度纬线,根本就不是什么边境线。在他们看来,朝鲜在6月25日的所作所为与当时印度尼西亚尚未结束的,而
中国业已结束的国内战争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他们代表朝鲜人民的利益所进行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的一次行动而已。
第七十二章 云山伏击战(之六)
中**队的包围圈越缩越紧,现在美骑8团士兵几乎无人再谈论援兵行动了。当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几架b-26战机对该地进行了疯狂的空袭,但是天公不作美。还有一次空投补给行动,一架高空侦察机在距离美3营防御圈大约150码开外处投下一个粗呢包裹,美军兵士一路匍匐过去捡了回来。。。。。。美援军是不会来了。数天前就坚持让骑8团撤离该地域的美骑一师盖伊师长曾经派出几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