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潇湘风云-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雨绸缪,
    可见,**的强势不同于杜鲁门的强势。杜鲁门的强是假强,表现为恃强凌弱、逞强逞能;而**的强是真强,这种强是建立在对人类公平正义的追求基础上的强,是一个古老民族不畏强权、敢于战斗的强。**的世界级大政治家品格和杜鲁门的超级政客性格对比,举3个例子说明:第一个例子: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杜鲁门就草率地下令,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昭示了他典型的政客习气。到7月7日,仅过10天时间,**就指示**召开国防问题会议,决定立即调在中原地区驻守的第13兵团(下辖第38、第39、第40军)北上,与在东北的第42军和炮兵第1、第2和第8师合编为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应对朝鲜战事的任务。9月上旬,又调第50军开赴东北,使东北边防军的兵力增加到5个军。这样,26万大军提前几个月就布防在中朝边境。这是一个极富有战略预见性的决策,对来之能战、战则能胜起到了重要作用,显示了**的大政治家品格。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高度评价了**的这一大政治家的战略远见。说:“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我们即调了5个军置于鸭绿江北岸,待敌超过三八线向我国边境逼近时,出敌不意地给以痛击,取得第一战役远处的胜利。这不仅挽救了当时朝鲜人民军败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如果预先无此准备,想要凭空扭转当时极不利极严重的局面,那是不可设想的。”这绝不是溢美之词。第二个例子: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旗帜。现在人们往往对政治口号有一种反感,其实,一个好的政治口号,能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在革命与战争的年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口号。之所以要“抗美援朝”,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使广大群众、战士对支持这场战争有了更加现实、具体的认识,在国际上也容易得到其他国家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在1970年10月金日成访华时,曾提起这个政治旗帜,说:“我们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你如果不提‘保家卫国’,他不赞成啊,他说,只为了朝鲜人,不为中国人还行啊?所以我说是为了保家卫国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卫国,要到那个地方去保,那个地方去卫”。可以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旗帜,它应时而生,顺势而起,极大地鼓舞和激励起全中国5万万同胞,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去。使广大士兵也认识到,那是为祖国而战,为自己年迈的父母而战,为自己的妻儿而战。广大群众也纷纷捐钱捐物,有2000多万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1951年一年的捐款就能够购买3700架米格飞机。抗美援朝真正成为一场全民的反侵略运动。而美国民众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有记者问,了解否、关心否,答:不开收音机。第三个例子:师出有名,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美国虽不说理,但也要打政治牌,它给出兵朝鲜的美国以及14个仆从国参战部队起了个好名,叫“联合**”。其实,美国最亲密的伙伴英国派了两个旅,法国和多数国家象征性地派兵,部队主要由美国派出的。你叫“联合**”,打政治牌,**更擅长打政治牌,我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中国投入的主力部队同美**队作战,既要师出有名,又要使中美两国从国际意义上不进入战争状态,这确实需要费一番心思的。开始研究出兵朝鲜的问题时,**认识到,总不能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啊,因为你解放军可以解放台湾,但总不能解放到朝鲜去啊!于是他准备用“支援军”的名义。征求民主党派意见时,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先生说:“叫支援军不妥。”**问:“为什么?”黄说:“支援军是派遣的,谁派的啊?国家么!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说:“有道理。那叫什么啊?”黄说:“叫志愿军好。因为志愿么,就不是政府出兵,而是民间性质,是出于义愤。”叫志愿军,在国际上也有先例,西班牙内战时,著名的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很多各国的志愿人员组成志愿军自愿到西班牙作战,于是,志愿军这个名字马上被从谏如流的**所接受。事实证明,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在与美国斗争中取得了十分有利的位置,这么大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从来没有宣战过。因为美国人找不到借口!它如果宣战,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侵略者了。可见,**确实高人一筹,不愧是一位卓越的世界级大政治家。
第三十二章 沧海谈抗美援朝双方统帅之
    第三十二章:沧海谈抗美援朝双方统帅之比较

    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爆发,1953年7月27日结束,先后历经5次战役、边打边谈等阶段,总共打了两年零9个月。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与杜鲁门作为双方的统帅,两人都是个性特点非常鲜明的人,同时又有非常大的不同,沧海跟随彭总等作为第一批赴朝参战的将士将从3个方面来对两个人进行比较:

    其一,**:一个弱国的、强势的世界级大政治家

    杜鲁门:一个强国的、强势的超级政客

    先从弱国的弱与强国的强,看看1950年的时候,中国到底有多弱、美国到底有多强。60多年前不同于现在,中国的弱是积贫积弱,是百年、几百年的积贫积弱;美国的强是唯一的世界超强,是连世界老二都不具有可比性的超级巨无霸。

    一比国力:19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0亿美元,美国为3553亿美元,中国相当于美国的约百分之五;1950年中国的钢产量为61万吨,美国8785万吨,中国相当于美国钢产量的百分之零点六九。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一点一,原油产量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中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26位,还不及诸如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小国。

    二比军力:这里用入朝参战时朝鲜战场上中、美各一个师的装备比较(志愿军是按照装备最好的原第四野战军陆军师的统计):中国美国

    坦克:0辆149辆

    装甲车:0辆35辆

    汽车:0辆3800辆(平均4人一辆)

    火炮:66门300门火箭筒:27个500个

    中国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都是0辆,也就不用介绍了。看看火炮。志愿军的这66门火炮中,有迫击42门、山炮24门,基本上属于人们俗称的“小炮”,这还都是从日本人和国民党军队那里缴获的。不像美军,300门炮中虽然也有76门迫击炮和24门步兵炮和山炮,但这种炮是协同作战的需要,大炮小炮协同,轻重炮、远近程炮合理配置。就是中国的这些炮,炮弹也没几发,而美国人的炮弹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再看打坦克用的火箭筒:中国一个师配备了27个,美国550个。美国配备火箭筒基本上没有用,因为志愿军开始就没有坦克和装甲车。志愿军有27个火箭筒,而美军的149辆坦克和35辆装甲车加一块是184辆,就是一对一,志愿军还远远不够,还差7倍。为什么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必须用生命去打坦克,都是因为装备落后啊!

    当然,枪,志愿军还是能够做到人手一枝的,但志愿军的枪也不同于美国人的枪,志愿军的枪是“联合国”制造,几乎都是以往战争中缴获的,出自许多国家,既有日本三八枪、美式30冲锋枪还有法国、德国的枪,以及国民党的中正式步枪等等,品牌各异,口径不一,杂乱不堪。

    再比天上。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部署了1100架飞机,后来增加到2000多架;而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没有飞机。南北狭长的朝鲜半岛,确定目标后从机场出动半个小时内就能到达预定战场。这1000架飞机,铺天盖地,才志愿军造成了极大伤亡。如果一个师一旦被敌人发现,上百架飞机一顿狂轰烂炸,不用半个小时就交待了。一些战士介绍说:“美国飞机实在太厉害了,别说地面上有个人,就是有个兔子,飞机扫射时候也能打到。”以至于开始志愿军有纪律,不准打飞机,免得暴露目标带来更大的伤亡。

    可见,志愿军和联合**的武器差距是悬殊的,差距之大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美国一个团的火力强度,超过志愿军的一个军。

    三比军事装备工业。中国基本上没有现代武器装备工业,没有多少后勤保障能力,只能生产手榴弹、简单的枪枝等,枪、炮、汽车等主要靠苏联提供。而美国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军火工业,飞机、大炮可以在短时间内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因此,支撑这样一场大的现代化战争,工业和技术条件中国几乎都不具备。

    四比现代战争经验。中**队有多年战争的经验,但现代战争的经验,中**队则一点儿也没有。当时对士兵的三大基本军事技能要求是:练刺杀、练射击、练投弹,志愿军的运兵工具是士兵的两条腿。而美**队则现代战争经验丰富,他们作战是三军协同。正因如此,志愿军将传统战法发挥到了极致,并有效规避了现代战争的不足和缺陷,而联合**则不行。这也正是曾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后任“联合**”司令的李奇微面对如潮溃退的士兵,面对离开汽车就不能行军的士兵,恨不得踢他们的屁股,发出了“中国人也是人,他们长着腿,难道你们没有长腿脚”的咆哮。

    从国力、军力、军事装备工业和现代战争经验4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志愿军和联合**绝对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照这样比较,志愿军是没有任何胜算的。那么,人们不禁会发出疑问:是不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呢?

    哈里/杜鲁门是一个非常强势的总统。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高中毕业。杜鲁门虽然出身草根,可他意志顽强,性格强悍,有韧性、能决断,骨子里面有一种不服输的强势性格。在他的总统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决策在这里作出。”是他决定对日本放原子弹;是他实施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复兴;是他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一个超级强国,再加上一个强势总统,如果遇到一个一般的对手,这段历史就不会有什么悬念了。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强势的杜鲁门偏偏遇到了一位更加强势的对手,遇到了一位不畏天不畏地的**,于是一出精彩的战争活剧上演了。那么,**又具备什么样的强势呢?这种强到底强到何等程度呢?举两个例子:

    例一:作出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队主动跨出国境,到国境外与美军打仗。按照常规,强国侵略弱国,打到弱国的国土上,弱国能够不投降,奋起抗争,就非常不简单了。而主动跨出国境,到异域去打强敌,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啊!并且,这还是在共和国刚满一岁的时候;并且,这还是以世界老大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打仗;尤其是**坚持并推动中央作出这个决策,还是在中央高层开始内部意见不一、多数人不同意打的情况下,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才作出的决策。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国人还沉浸在欢庆之中的时候,**就接到朝鲜首相金日成的紧急求援电,说“联合**”已经越过三八线,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朝边境挺进,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思考了一夜,2日下午,就召集中央政治局在京人员讨论是否出兵朝鲜问题。

    后来又多次开会讨论,到19日正式作出了出兵的决策。开始的两次会上,主张作战的是少数派,中央领导人多数表示了对出兵的担忧。据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回忆说,“大家发言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因为我们的国内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美国又这么强。**的发言比较有代表性: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还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烂炸,也够我们受的。这里,不能因为**后来叛党叛国了,就说**害怕美帝国主义;其实,当时参加会议的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张闻天、李富春、邓老等人,多数都基本同意这一认识。主席也说“你们说的有道理”。

    主席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有的会议就不让记录。但**还是主张出兵。开始,基本上就是主席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