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他们是不是本行业的精英,并不是民众说了算,而是由同行说了算。

    众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要求上议院有他们一席之地,皇帝陛下终于放出狠话:“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表明上帝的存在,我尊重你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在下议院成为民选议员,但想要上议院席位,只有一个办法:组建你们被上帝庇护的军队,跟我皇家军队打一仗并击败我。”

    那些神职人员和亲天主教的与会人员只能灰溜溜地低头。教皇国被灭,天主教保护人法国的军队都被拒之千里之外,他们这些没有一兵一卒的菜鸟神棍当然没有丝毫的机会。

    华盛顿般的圣人真不好当,特别是宗教问题的时候,唐宁这个无神论者都忍不住发飙,实在无法忍受这些毫不讲证据的神棍们。他们认为自己的特权和对教徒的生活干预是理所当然的。到了最后,他终于憋了一个大招——皇帝是意大利宗教事务终极仲裁者,谁也别再跟他争论。这个大招成了舆论批评的一大重点,因为大家还是习惯于放纵宗教自由,尽管这常常致使宗教仇杀。

    至于制宪会议在司法方面使用欧陆法系而不是唐宁偏爱的英美法系,唐宁都没有意见。罗马帝国在法律方面成果辉煌,特别是在经过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罗马法在文艺复兴中同时复兴,意大利人当时是欧洲之师,他们当然很骄傲自己的罗马法系传承,这就由他们去吧,欧陆法系也没差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就是死板了一点。

    在定首都时,这帮家伙还是在骄傲罗马帝国时代的辉煌,选择罗马做为首都,皇帝则轻描淡写的表示自己将在米兰建皇宫,首都和皇宫也可以不在同一个城市,随便你们。米兰是首都的第二大热门城市,支持者也不少,这些人最终感觉还是跟着皇帝走,这个问题在投票中最终还是米兰胜出了。

    唐宁选择在米兰建都的原因是日尔曼后裔勤劳、勇敢、自律,会给意大利人带个好头,这话可不能跟意大利人明说,否则南部的人民要掀桌的。“因为安全原因”这个理由就足够了,是米兰统一了意大利帝国,当然皇帝陛下觉得米兰更安全、更支持他的统治。

    最后,意大利成为主要国家中第一个承认合法罢工权利的国家,但为了防止工人滥用这项权力,又规定了被罢工的企业可以向政府申请审计,凡是工人薪水在行业内属于比较高的那一列则不允许罢工。鼓励工厂在这方面良性竞争,至于这个较高是个什么比例,由行业协会讨论,由以后的民选议会来决定。唐宁只是提出了这个一个制衡的措施,防止懒惰的意大利人越来越懒,恨不得一天只干两小时,一周干两天。

    皇帝没有立法特权,不过有一个“不限次数地发起针对任何法律及其某一项细则的全国公投的特权”,皇帝只有一个,他当然不会天天搞公投,这么不要脸的皇帝恐怕也不可能吧?应该……
第179章 意大利
    教皇再也无法拖延下去了,只能对外宣布与意大利政府和解,接受仅保留梵蒂冈领地的条件。保护教皇的法国禁卫军在飞艇的监视之下沿着指定的路线从罗马返回法国。不过,这帮人在抵达法国境内之后立即被派遣与正在跟意大利军队作战的法军会合,法国人没有停战的意思,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与此同时,意大利临时联邦政府开始针对未来的国体组织全国公投,并且采用的是ibm开发的机械计算机自动计票系统,为了取得意大利公民对这个系统的信任,这个系统采用的是史无前例的“半匿名方式”。投票完之后,每个选区都会公布结果,并附有详细的身份串号,这个串号只有投票人本人知道,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票是被放在正确的选项当中。当所有的人都能够确认自己的投票没有被歪曲时,整个系统就得到了完美的信誉。同时又达到了匿名的效果,除非你不在乎自己的观点被别人知道,告诉了别人自己的串号。

    当天投完票,次日就能看到结果,不愧是神级工业家领导的国家,前卫且令人信服。直接民主制度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全国公投的瑞士一看到这个系统,顿时大喜,这个玩意儿好啊,以后不会被公投统计弄得焦头烂额、费时费力费钱了。日本联邦表示“同喜”。两国的负责选举的部门很快就行动起来去问ibm这种系统是否出售?负责日本联邦总务省的委员桂小五郎更是行动迅速。他们得到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生意哪有不做的道理?

    意大利人对于国家政体的争论倒也不是你死我活,反正就算是帝制也会像英国那样王在法下、王在议会,所以他们都以轻松的心态参与投票。任谁也没想到决定这一次投票结果的竟然是一个小小的新闻——唐宁曾经在上海表示过,如果当选为意大利国王,会买下圆明园。

    这意味着在这个大殖民时代,意大利的国王一下子迎头赶上,买下了大清国的万园之园,要是大清不服,咱们意大利就搞定它,貌似这还是有可能的,这岂不是比英法联军还风光?因为英法到北京去转了一圈也只不过是买了100件圆明园的文物而已。

    唐宁对于这样的心态真是始料未及,当这种论调传开的时候,他后悔也来不及了,糟糕,莫非要被意大利人强迫去买圆明园?现在大清形势大好,可能正是因为皇家尊严恢复得不错,唉……

    他对马志尼拼命宣传的共和制本来是有信心的,可是当米兰选区的结果出来之后,马上就丢掉了这种信心,帝制竟然占了上风!

    马志尼大为光火,不会是有猫腻吧?他马上派上去调查选票,抽查了上千人的串号,都表示自己的选票没被篡改,唉,老马顿时不幸福起来。

    马志尼经过研究,才发现很多人希望意大利国王代表国家买下圆明园以便让新生的意大利大出风头,他还把调查结果告诉了唐宁。路透社的民调早就发现了这个端倪,经过马志尼的再次提醒,唐宁不禁哑然失笑,本来他都准备接受意大利共和国“第一公民”的称号了。

    公爵夫人也很关心公投,得知初步结果之后,兴奋得像小鸟一般叫喳喳,虚荣的美丽女人啊,莫非还真是当皇后的命?她老爹老妈可就风光了,一门出了两个大国皇后,一个是奥地利,一个是意大利,真是显赫的外戚家族。

    被征服的教皇国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特地位,罗马选区是唯一一个联邦制占上风的地方,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虽然鼓吹联邦制,可是以前那不勒斯大地震时受到当时跟意大利还没有任何关系的国际自然灾害救援组织大量的帮助,使得唐宁在当地的声望极高,所以在两西西里地区仍然是帝制占了大多数。而在西西里岛,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解放者加里波第在战败后也没有受到惩罚,甚至还被邀请参加抗法战争,只是加里波第心灰意冷没接受而已,所以西西里岛的人民对唐宁感官也不错,认为此人义气,当个皇帝也未尝不可。

    马志尼鼓吹的共和制得票落后于帝制一大截,长叹大势已去,感到很丢脸,在考虑是不是要辞职。唐宁诚恳邀请他留任,告诉他可以在随后的制宪会议上将帝制也弄得像共和制一般,并且会得到他的支持。这个理由不错,马志尼又鼓起勇气继续当首相。身为首相,马志尼有责任帮皇帝的登基弄得风光点,于是致电邀请教皇主持新皇的登基仪式。

    教皇虽然是老大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答应,否则以后被包围在罗马城里别人也不给面子给你,那日子就更憋屈了。两次受辱不如一次来个痛快,庇护九世建议皇帝大婚和登基在同一天完成。唐宁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诏告天下他将接受意大利皇帝的任命。国王还是皇帝,这是有讲究的。皇帝的传统地位还在国王之上,只有经过教皇认可的才能叫皇帝,比如拿破仑大帝,虽然他在仪式时动手把皇冠抢过来自己戴上,那也是接受了这个仪式嘛。在基督教的世界,目前只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拥有正式的皇帝称号,英国的君主都只称为国王、女王。

    这个时候,唐宁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一个无神论者居然成了罗马的主人,意大利这个天主教大本营的主人,实在太颠覆了。加富尔在都灵都感受到了意大利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新皇帝的认可,并且对于之前的各邦国的君主新皇帝都能友善相待,虽然免去了他们的王室特权,但没有动他们的财产,也不看新皇帝的钱袋子有多充足,他犯得着吗?

    终于,这个自由主义者也认可了新皇帝的权威,和法国皇帝保持着友谊的他主动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写信,表示与教皇之战已经尘埃落定,希望两国停战,和平相处。

    意大利人前所未有的团结,继续留在意大利打仗恐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本来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的拿破仑三世终于有了无力感,要不乘着双方还未有惨烈战斗的时候退出吧。现在退出面子还在,因为教皇保留了梵蒂冈,也算是意大利的退让。这个时候,马志尼指挥各地训练多时的意大利军队向意法边境集结,一副要反击的姿态,再不撤恐怕就来不及了。终于,拿破仑三世给林肯发电,称“兄弟,看你的了,我先撤,以后再找机会,法国将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贵国的事业。”

    法军这一次小规模入侵伤亡是意大利人的十倍,不过也没死多少人,因为法军学乖了,伤员一律第一时间送到后方的温莎医院,民用医院成了他们的军医院,法国的温莎医院也没有接到上面指示说不能接受法军士兵,于是这些伤员经历了奇特的战争,被对方的军队在前线打伤,满怀愤恨结果又得靠敌方势力的民用医院才保住小命,真可谓又恨又爱,缠绵悱恻。

    欧洲局势稳定下来了,唐宁要到米兰去主持制宪会议,这一次将乘坐东印度公司“空军一号”飞艇前往,阿尔伯特亲王隔一天没见到他就感觉自己大限将至,表示同往,顺便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和婚礼。亲王去了,可能没有多少剩余时间陪伴丈夫的女王当然也无心朝政,同去。结果女王一家子都去了。

    经过数年的货运试运营,飞艇的可靠性得到了证明,一些小点毛病也得到纠正,失控的极限风速什么的都进行了测试。就在这个时候,空中巴士公司宣布开始飞艇的客运服务,首期航线主要是几个国际大城市:伦敦、布鲁塞尔、卢森堡、苏黎世、慕尼黑、米兰、温莎港,远的则是印度孟买、加尔各答,还要远的则从加各答到新加坡,最远则是新加坡到上海、东京。

    随着氢燃料电池的不断成熟,飞艇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百公里巡航,从伦敦到温莎港仅需要40个小时,直接越过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将为旅行节约大量时间,而从温莎港到孟买则是48个小时,横越阿拉伯半岛的大沙漠。再经过48个小时便到达新加坡。新加坡到上海的旅程是42小时,上海到东京是24小时。因为补给、地理未勘探完毕等的原因,如果从伦敦到上海、东京,并不是走直线的,而是按照上述的中转方式,伦敦到上海最短需要168个小时,也就是7天。相比原来以半年、一年计时的航海时间,已经是天壤之别,世界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

    坐飞艇最大的特点就是舒适、安静。比坐万吨级大船还舒服,白鲸设计使得飞艇空间很大,即使真正搭载的只能有12个人,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是相当地宽裕,威尔士亲王,也就是太子爷问唐宁:“为什么只开通这几条航线?这种交通工具应该在全球普及,太惬意了。”

    唐宁说:“现在成本还降不下来,只能用作国际干线,连军事用途的飞艇总共加起来不过20艘而已。氦气难得,是制造飞艇的瓶颈,在宾夕法尼亚的天然气没有效开采之前每年最多能制造6艘,现在也不过12艘。美国人知道他们的天然气含氦量高,正在针对天然气立法以限制出口,那又将回到两个月一艘的规模。”

    威尔士亲王:“没有办法破解吗?我很好奇,天然气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现在科学界有什么理论吗?”

    这个问题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特别是唐宁煞有介事地回答的时候:“我个人猜想,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是一样的,是古代的海洋古生物死后的尸体沉降后与淤泥混在一块儿然后发生的化学变化。海洋中的一些社会性生物聚集的规模相当可观,有上百万条鱼一起游行的场面,而这些我们不知道为何种的古生物的规模更是大得惊人,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