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各人的衣物包袱等随身行李。
李文芳跟夫人、香姨和梁管家坐一辆车,夫人与香姨并排坐,李文芳与梁一夏并排坐,她正好坐在夫人对面,弄得李文芳丝毫不敢乱动,就那么端端正正地坐着。
车窗蒙的是纱窗,外亮里暗,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能看到外面,但李文芳不敢看窗外的景色。随着车队渐渐进入三环、二环,街景越来越热闹,人声嘈杂,一路上如老神入定般的李文芳从外面的各种声音中听到了疑似外文的语言。
李文芳实在忍不住微微歪头瞥了几眼,就见到几个高鼻深目五、发色五颜六色、奇装异服的外国人从车窗前经过,李文芳惊奇之下凑到窗边猛盯了几眼,又忆起要行为端正,赶紧坐好。
梁夫人见李文芳这窘迫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想看就看吧,不用太拘束,京城外国人挺多的,习惯就好了。”
李文芳轻声道了谢,就趴窗户上看个没完了。
车队一直走的是繁华大道,偶尔拐进窄一点的小街也是人流如织,这二环内就没见有冷清的角落。
车队连着拐了几个弯后,拐进了一条东西向的胡同,胡同的布局很奇怪,只有北边是朱门大户,南边是平房的后墙,不过这些平房的后墙装饰和建筑都很精致,可以想象户主可能都是小有资产的人家。
胡同挺长,但岔路很多,因为每栋大宅院都是独立建筑,跟两边的邻居都不共墙,中间空出来的空隙并排两辆马车没问题,而这些通道就形成了新的胡同,通往后面的大街,而南面民宅自然形成的胡同又通往南边的大街,倒是挺便于上街购物的。
李文芳坐的那一边正好对着胡同北面,那些大宅子从她面前一栋栋掠过,李文芳看着那些门楣上的牌匾都咋舌,各种尚书府将军府太师府太傅府太保府少师府少傅府少保府,李文芳凭她可怜的一点官员品级的知识,大概知道这些朱门大户都是一品二品大员的住处,倒是暂时没见皇亲国戚的府邸。
马车渐渐降速,在经过了刑部尚书府之后,马车停了下来,李文芳定睛一看,五级台阶两侧一对石狮,台阶上面一扇朱漆大门紧闭,门头上方排列着四个描金圆柱体,门外列站着四人,服饰颜色各有不同,但个个精神饱满,门楣上挂着一块闪亮的黑底黄字的大匾额,上书兵部尚书府,落款竟然还是御笔。
马车停下,那四人跑上前来开门,李文芳先下车,转身伸手迎上夫人,小心地搀了夫人下车,梁管家则从另一边扶了香姨下来,后面车子上的其他人都陆续各自下车。
大门从里面打开,所有的仆佣全部过来站在门后,恭迎夫人回府。
李文芳与香姨一左一右地搀扶着梁夫人,梁一夏跟在身后,仅这四人从大门入府,同时东西角门打开,春蕊春蓉他们那些下人从角门入府。
本来夫人乘坐的马车可以从边门直接驶入垂花门外的三丈巷,好让夫人下车后就进二门,但当管事提起这事时夫人就回绝了,她想从大门口走进去,好好看看这久违的府邸。
五进的大宅子,让一个养尊处优惯了的官家夫人从头到尾走一趟算是强体力运动了,李文芳与香姨很小心地扶着,她都不敢四下张望,只顾提醒夫人小心脚下台阶门槛,生怕哪里没提醒到夫人,万一害夫人扭了脚就罪过大了。
三年没人住过的宅子,花草树木自然生长,看不到枯死的花木,想来都已经清理干净,留下的都是生机勃勃的植物,花红柳绿非常漂亮,空气中还留有新漆的气味。
垂花门设在三四进宅院中间,前三进为前院,后二进为内宅,中间隔着一条三丈巷,巷宽三丈,三丈巷直通府邸东西两头的边门,车马轿子可以直接从边门进出。
跨进垂花门,走下屏门,眼前是个天井式的小院子,四角方形花坛里长着四棵粗壮的大树,树底下花草茂盛,院子两边是抄手游廊厢房,当中十字甬道,东西厢房的北头处各有一个月门通往两侧的跨院,穿堂进去是三间小厅,中间放着雕花插屏,两边的门关着。
从门后出去,就是最后一进院落,大人和夫人住的正院,同样生长着花草树木,正面一明四暗五间上房,两间耳房,十字甬道,东西抄手游廊厢房,耳房边的钻山角门各自通往一处小跨院,但与前一进的东西跨院不相通,前院也是一组正院加两侧小院的格局,而这一组跨院加正院的格局才组成兵部尚书府中路正院规模。
月台上已经有四个仆妇和四个小丫头子等着,见夫人来了,争相打起帘子,请了夫人入内。
李文芳与香姨扶着梁夫人转进卧房内室,才脱去外衣,两个丫头子送进洗脸温水和茶果,李文芳伺候着夫人梳洗打扮,香姨打开前几日送进来的衣箱,取出一身新衣给夫人换上。
梁夫人吃了些茶果,歇了一会儿,然后三人又来到外堂,夫人端座上首,李文芳与香姨侍立一旁,召见外面的仆佣依序进来拜见。
几十名下人分男女在各管事的带领下进来给梁夫人磕头,等他们一轮轮地全部进来过一遍完,梁一夏又领着所有管事和管家娘子进来禀报府里现在的情况和亟须处理的问题。
第71章 琐碎事宜
夫人先把管事们打发了,留下管家娘子仔细说话。
老仆的职事基本不变,以前是干什么的现在还是干什么,最多调换一下岗位,新来的年轻丫头小子们则当场重新分配位置,丫头子留给自己,小子们全放在前院伺候老爷,但是毛小武他们四个男孩子留了下来。
夫人跟前要八个人伺候,四个贴身的一等丫头、两个打理衣物的二等丫头和两个打扫清洁的三等丫头,可让人意外的是,李文芳被夫人点为首席大丫头却没放在身边留用,而是让她做了梁大人身边的丫头,专门负责大人在前院活动时的伺候之事,内宅由夫人身边的丫头接手。
“小小,老爷私下里多次跟我表扬你,说你成熟稳重,如今老爷身边缺人伺候,那些小子们年纪太小不懂事,年长的又不堪重用,你识字又识大体,如今调你过去正好补充人手,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
“是,夫人,婢子谨记。”
“给老爷做丫头很轻松,老爷天天早出晚归,五日才一休,他不在府的时候你可以自由活动,也多些时间照顾你的弟弟们。”
“婢子多谢夫人体恤,一定不辜负夫人期望,必仔细伺候大人。”
梁夫人相信李文芳说的是实话,相处的这一个月里,她早就观察了很多次,她觉得李文芳是个老实成熟稳重勤快的孩子,学东西很快,平时话不多,但会做事,眼里有活,香姨因为她都清闲了很多,把她派给老爷夫人也挺舍不得的,可老爷身边伺候的人更没个可信任的,光靠梁一夏和程将军那是万万不行的。
香姨轻轻挥挥手,李文芳屈膝一礼退到一边,有些紧张地望着站在边上的春蕊春蓉,希望她俩能被夫人看上留在手下,别打发到别处。
梁夫人看着眼前的丫头子们,对她们心里其实都不太满意,因为都是无经验的新人,重新调教颇费工夫。
香姨看出夫人犹豫不决,上前耳语几句,出了个主意,暂时解了夫人的围。
梁夫人接受了香姨的意见,挑了八个顺眼的丫头一起调教,等一段时间后看结果,从中挑四个一等、两个二等、两个三等。
春蕊春蓉有幸进入了这个八人团,正跟着众人谢恩,心里欢喜不已,对日后能不能顺利晋升一等此时也暂时管不上了。
丫头们定下来,香姨唤来管家娘子,把后续的事交待下去,让那些老仆照以前的规矩,找裁缝给所有的下人每人做四套内外的衣帽鞋袜。
该交待的都交待得差不多了,管家娘子们都下去各忙各的差事,夫人回卧房暂时休息,那八个丫头退到门外,香姨领着李文芳还有毛小武四个男孩子出上房到前面院子,在这里,香姨把东厢房的全部四间屋子都分给了李文芳五人,李文芳一人睡一间,四个男孩子两人一间,还有一间给李文芳自由处理,东厢房后面的东跨院有水井,有什么洗洗涮涮的活都可以就近在那里处理。
把男孩子安排在这里当然也是有用意的,这正是二门内的第一进院子,出去就是三丈巷,等找好了学堂,男孩子们每日可通过三丈巷进出府邸。
李文芳在这两个院子走了几圈,对这新的生活环境满意得不得了,拉着香姨的手谢了又谢。
香姨留李文芳自行安顿,她则回后面去,李文芳抓紧机会跟香姨要了半天假,下午她要上街。香姨爽快地允了,并让她回头碰到梁管家再请个假,毕竟李文芳给了大人使唤,她的顶头上司就是梁一夏总管。
李文芳目送香姨进了穿堂,转身领着四个男孩子蹦上游廊,把四间屋子一间间都打开来看。
四间屋子都一样的格局,对门是个小过道,转过弯来才是卧室全景,而那个过道其实是隔出来的一个小便所,这些卧房说白了都是带卫生间的套房。
东墙下是长炕,整齐地摆放着干净的枕头被子等物,屋子中间一张圆桌,西窗下是带抽屉的长桌,南墙下是橱柜衣箱椸架水盆架等大小家具。
李文芳要了北头的第一间屋子,挨着两间分给了皮蛋他们四个男孩子,皮蛋和毛小武住李文芳隔壁,再隔壁是大牛和小牛兄弟俩,最后一间暂时空着,李文芳想等什么时候有空了再来琢磨派什么用场。
不多会儿,婆子们把各人行李送来了,李文芳先把男孩子们安顿好了,给他们交待了规矩,强调几次不准踏进穿堂半步,见男孩子们应下她才回自己屋收拾。
整理好自己的衣物等私人物品,李文芳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看着四周墙壁家具发呆,良久才吐出一声安心的叹息——终于不用再搬家了。
重新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李文芳到外面又转悠了一下,她算看出来了,自住的这处外院没什么好看的,基本上就是被当过道使的,幸好府里现在就两个主人家,人少活少,平时里应该不会有人经常在这二门上进进出出。
厢房后面的小跨院布局差不多,面积略大些,四面都有几间屋子,还有一个配轱辘的井台,雕花的地砖缝里长着顽强的杂草,一眼望去,看得出有过粗略的打扫,但没弄得有多干净。
李文芳看不得这个乱糟糟的地方,毕竟这个院子划给自己了,那当然要收拾干净了才觉得心里舒服。
于是李文芳回房拿了一双棉纱手套戴上,又跑回来蹲下拔草。
男孩子们见李文芳在这里干活,也都过来帮忙,他们没有手套,就用手帕包着手。李文芳把院子分成五块,一人管一块,看谁先干完有赏。
杂草长得根深蒂固,李文芳自己都觉得费劲,何况那几个孩子,因此第一个完成包干区的自然就是李文芳,作为优胜方,李文芳大方地表示等她下午从街上回来给他们带礼物。
男孩子们欢呼雀跃,抓紧时间干完活,洗了手,然后回屋里等吃饭。
回到外面院子,李文芳发现这段时间里,对面西厢房也有人住进去了,四个婆子和四个丫头子各占了两间屋,南头的那间屋子正在收拾,看样子似是要布置成茶水房,还有一间空置。
李文芳主动上前帮忙,跟那些婆子丫头打招呼套近乎,那些年幼的丫头子们都很恭敬地称呼李文芳为“芳姐”,婆子们则叫她“芳姐儿”。从婆子们嘴里,李文芳得知春蕊春蓉那八人的日常活动范围也就跟夫人在一起了,平日里是不太会出来的,估摸着如果有事要传话给前面,也会找李文芳去跑腿。
说话间,厨房派人送来了午饭 ,一大群人坐在游廊上边吃边聊,李文芳顺便跟她们打听附近有没有学堂,她并不遮遮掩掩,她们七人都是梁大人从滨州府带回来的,虽是婢女但却是自由民,身份跟这些家生子本就不一样,李文芳相信这些下人纵使私下有议论想必也不敢当面说出来。
婆子们依着记忆跟李文芳讲了几个,但毕竟她们离开这里也有三年了,以前的学堂还有没有继续开她们如今也不那么肯定。
李文芳记下那几个地址,等饭后照顾了男孩子们午休,她拿上一点钱就出二门去前面找梁一夏总管去了。
梁管家很好找,他就在前面正堂指挥下人清扫地面、打扫西路院落的竂屋,好迎接傍晚回府的大人和随行回来的兵士。
梁一夏知道李文芳她们七人的特殊性,因此李文芳一来找他请假,他就应允了,让李文芳走三丈巷从边门出去。
李文芳道了谢,走东边门离了府。
李文芳从民居的胡同来到南边的大街,这里一片繁华熙熙攘攘,李文芳走了一段路,想找婆子们说的几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