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仙演义未完-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恩。我身为人主,于公于私,皆应有所回报。如今能为巫族尽一己之能。心中甚慰。从今以后,愿以巫族真身立世。以示人巫一体、同根同源。并谨此立誓:但得我领导人族一日,人族便一日与巫族共同进退。绝不相负!”遂不再收回双角、回复人身。

    炎帝身为人族共主,却愿意以巫族真身显世,如此至诚,巫族皆感佩不已,从此真心视炎帝为主。再无隔阂。

    炎帝回了逐鹿,说了巫族之行。人族个个振奋,妖族却将信将疑。

    众人见炎帝以巫族真身显身。各自惊诧。好在炎帝有治世诸宝随身。倒也不虞认错。炎帝见状,对人族诸方领说了其中之意,诸领并无异议。于是炎帝牛人身之状。逐渐广传于人族。人族各部,虽明知这是炎帝的巫族真身,但一来感怀后土娘娘恩德,二来炎帝神农氏早有大功德于人族,恩威早著,因此人族上下对炎帝的恭敬之意,并未稍减。

    未几日,巫族果然依约,携带老幼,举族来归。人族见了,心知大战已止,征尘已息,洪荒恢复安宁。大喜之下,纷纷向炎帝拜倒。颂扬人主功德。轩辕氏亦尹令约束妖族,不使生事。

    妖族见安帝小毋折服耳族,办是大感意外,惊异不巳六要知自开天辟地慨不,犀族连三蒋诸圣尚且不服,更别说臣服外族。因此炎帝此行结果。实在是惊世骇俗。但是既然诸位妖王有言在先,一时也不好多语,只得暂时将对巫族的仇恨之意压下。

    于是炎帝率领巫族,携轩辕氏并麾下人妖族众,共还陈都。

    至此,妖巫二次大战,总算了结。

    此次大战,巫族遭受重创,实力急转直下。再难与妖族抗衡。人族在此战中崭露头角,初现峥嵘。而且战后妖巫二族皆归于人族麾下,更使得人族声威大震,百族咸闻。人族乃有大兴之象。

    表面如此,内里形式,却是错综复杂,不容乐观。

    其实经此一战,妖族最为势大。实力更胜于人族,按理该为洪荒霸主。只是一来族中无有雄主出世,领毕方威望不足,且重伤难癌,几乎不能理事,难以领导妖族一震雄风;二来轩辕氏有轩辕剑在手,虽为人族,名义上却是伏羲所定的妖族之主,妖族碍于女妈娘娘和伏羲神威。对于伏羲传承,不敢生违逆之心;三来炎帝折服巫族,人巫一体,堪堪可与妖族制衡,妖族也不敢轻举妄动。

    因此,妖族才暂时收敛爪牙。伏于人族麾下,但其实养虎遗患,尾大难掉,终非长久之计。

    人、妖、巫三族聚术,人族虽然都不加排斥,然妖巫二族因果难消。合在一处,犹如冰炭同炉,不可共处。于是炎帝召见轩辕氏,与他说道:“此次征战,你不畏艰险,力挽狂澜,有大功于人族,来日自有厚报。但此非封赏之时,我还另有大任,委托于你!”

    轩辕氏俯道:“但凭陛下吩咐!”

    炎帝说道:“你身为一方部族领。当胸怀天下,目光长远,不可局限于一隅。如今人族大势,你不可不查:妖巫二族俱归人族,虽是人族未有之盛事,然于我等,不足为喜,实为一忧!何者?一来妖族势大,难以约束,恐生出异心;二来妖巫因果难消,若使其共处。生了事端,只怕人族亦要牵连进去。此乃人族隐患,若不消除,将有不测之祸,吉凶转换,只在顷玄,到时我等亦将为人族罪人矣!”

    轩辕氏闻言一震,连忙问道:“且该如何处置?”

    炎帝说道:“你可即复率领妖族以及人族旧部,回归有熊旧地。部族并妖族之事,你悉可决之。巫族留在陈都,由我教化。如此妖巫分治,各自安居,即使有事,当不至变生肘腋之间。”

    轩辕氏允诺,乃奉上轩辕剑、黄尤刀并大战所得的部分巫族珍宝,其中还有昔日帝俊所铸之六九妖皇剑 、后弊所持之射日弓箭。至宝当前,炎帝面不改色。俱不收用,对轩辕氏说道:“轩辕剑乃上代人主伏羲所赐,与妖族关联甚深。你持此剑。责任重大,务要随身携带,妥善使用,好好管束妖族,造福人族。万万不可转赠他人。若为屑小所的,其祸大矣!切记!切记!”

    轩辕氏应下,炎帝又说道:“其余大战所得,俱归你所有,不必禀报。只有一事,要告知于你:这把董尤刀中,暗含十二祖巫精气,乃是绝世凶器。然其器虽凶,如得驾御之法,于巫族乃是神器。只是董尤之后,巫族也无人有能力掌控。我虽名为巫族之主,终非巫族,不宜掌巫族神器。”

    说罢一叹道:“神兵无主,此为憾事,易是幸事。今日我且传你一巫族秘法,你可据此秘法,以董尤精血。将此刀封印,隐其锋芒,消其戾气,且待日后机缘。”

    言毕,将秘法悄授轩辕氏。

    轩辕氏乃辞别炎帝,率领旧部和妖族,回了姬水之洋,有熊部落之中。

    其间妖族之中,多有不听管束者。自行散去,轩辕氏也只能听之任之。

    却说妖族领毕方被神煞侵蚀。一直运功疗伤,却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见严重。因此使妖族下属。四处求医问药,寻疗养之方。只是那黄尤刀上的神煞含有祖巫精气,哪里那么容易寻到法子?

    刚好玄女欲回昆仑仙岛,她想起玄云所言,灵机一动,便向轩辕氏与毕方说道:“我师尊西王母,乃是开天辟地之时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曾为群仙之。女仙之主,得道祖亲传大道,直达混元。所居之昆仑仙岛,更有九转金莲。不死神药,俱是疗伤妙品。毕方道友若是有意,不如随我同往昆仑仙岛。到时由我求恳师尊。为道友救治,师尊必无不允之理!”

第150章 地仙助人族 神农拜五庄

    西王母声威如雷贯耳,他们众此妖族天庭的妖圣,岂吼鄂叫,若是这伤势连西王母都束手无策。只怕也就圣人可以为自己疗伤了。毕方闻言,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对玄女称谢不已,也没曾多想!轩辕氏闻言,自然亦是乐见其成!

    毕方不能运转真元,如同**凡胎。跋涉不易。于是有6吾自告奋勇,愿载毕方,与玄女同去昆仑仙岛。

    只是西王母的小弟子、玄女的师妹女魁,却是为情所困,不愿回昆仑仙岛,想要继续留在轩辕氏军中。玄女不能勉强,只得先与毕方、6吾去了。

    毕方、6吾这一去,西王母与他们论道谈玄,宣讲**,其中不乏紫霄宫中道祖所传,顿时将毕方、6吾牢牢吸引住。

    这二位妖圣越迷越深,哪里还思离去?后来俱都入了西王母门下,从此留在昆仑仙岛,参修大道,不理外事纷争。其中毕方随侍西王母。6吾为西王母把守山门。成为了昆仑仙岛的护山神兽,也是各得其所。

    却说那女数在轩辕氏军中,不免与诸妖族交往,天长日久,竟与妖族大圣应龙暗暗生了情愫。只是她是太阳真火之身,应龙却先天属水。虽是阴阳相吸,却也是水火相克,勉强共处,哪里能够融洽?

    于是女毡神伤不已,心情时好时坏,喜怒无常。她心神不宁之下。便控制不住自身的太阳真火。又喜欢四处游走散心,常常情绪一动,便将所经过的田地烤得一片焦枯,不意竟为人民之害。

    后来轩辕氏麾下叔均管理田地,忍无可忍,便上报轩辕氏,轩辕氏也无计可施,只好使人禀报了西王母。西王母乃遣青鸟下山,将女勉强行带回昆仑仙岛,严令不许出山。    女数虽然被管束起来,却从此无心修道,日夜思念应龙,道行日退。连西王母都无可奈何。

    随侍西王母的青鸟见了,或与西王母言道:“师尊,我听说万寿山镇元师伯有一宝,名曰映世宝鉴,可以演化万丈红尘,无穷幻象,与真实世界一般无二,最能锻炼六根,明心见性。师尊与镇元师伯乃是至交,何不借来此宝,帮师妹消了情劫?”

    西王母叹息一声,说道:“你有所不知。那映世宝鉴固然神奇,只是有弊有利,没有万全之理。在其中历劫轮回,需要消耗大量道行法力,否则,疑幻为真。反要迷失了本性。你师妹虽然天生神通,只是出生之时,本就阴阳二气不均,再加上修行日短,根基薄弱。若是让她入映世宝鉴,只怕反而害了她。此为其一也!”

    顿了一顿,说道:“其二,为师推算命数,此乃你师妹该有之劫难。日后另有机缘。为师毕竟未证混元,又不能离开此地,若是逆天强改命数,只怕反有不测之祸!是故静观其变,方为上策!”青鸟这才明白。

    于是赤水之北,昆仑仙岛之上,常常能见一青衣女子,恍惚游走,偶尔注目南望,神情忧伤。

    应龙亦心灰意懒,离了轩辕氏军中,反向远走东南。蛰居山泽。是故东南多雨,乃此故也。

    此二者,皆是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之士,却为一个情字所误 受害不浅,可见情关难过,确是不虚。

    后来轩辕氏继炎帝为人族共主。乃将六九妖皇剑、射日弓箭重新炼制。那这三件宝物上的至凶至戾之煞气已经被黄尤取走,炼了黄尤刀。因此都变成了纯阳之器。于是六九妖皇剑被炼制成一柄纯阳宝剑。射日弓箭被炼制成了一把乾坤弓,九支震天箭。其中,那纯阳剑因为有轩辕剑在前,因此未得机会显露锋芒,一直到数千年后,才遇真主。这乾坤弓、震天箭,却随着轩辕黄帝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成为了轩辕氏的治世神器。

    此皆后话,就此表安

    此次炎帝苦心孤诣,收服巫族,以人道施教化。一来保全了巫族血脉,二来了结了这次洪荒灾劫,实为一大功德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巫族才慢慢改变其孤傲姿态。真正开始融入洪荒。

    炎帝乃令巫族灵感之士,使用巫咒秘法,为人族沟通天地神灵。查看地脉风水,呼风唤雨,祈福去灾。人族得巫族相助,数百年间风调雨顺,冬无冰雪之患,夏无旱满之灾。阳光雨露,润泽万物,四季轮回。各得其所。洪荒生灵,无不共受其惠,乃将这些巫族灵感之士,尊称为巫师。

    轩辕氏从中得了启,亦使妖族道德之士,使用妖族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贼尼引通为人族观察天文历象,占卜吉凶祸福。是为司天照一随月时间推移,妖巫这两种奇术,逐渐被人族习得。此后人族历朝历代,多设有巫师、祭祀、司天监等职,根源便在于此。

    镇元圣人见了炎帝所为,对玄松说道:“神农所为,深合天意,不枉我等一番苦心栽培。

    如今洪荒又现新局,你可晓谕门下。日后若有事,尔等皆可下山相助神农一臂之力!”

    玄松说道:“师尊先前曾经有言:妖巫当有三战,才了因果。如今二战已了,洪荒表面太平。但以弟子观之,三族共存,并非稳局,似安实危,系于一线,只怕三次大战不远矣!神农为炎帝,治世已久,将证人皇功德,人主之位或为轩辕氏取而代之!我地仙若助神农,势必卷入将来大战之中。到时天意不眷。势在轩辕。我等逆势而为,只怕有些不易!”

    镇元子笑道:“你能有此见,亦足慰我心,只是还有未明之处!须知大河东去,也非一往无前,尚有回碎之处,天道亦是如此!人、妖、巫三族共存之局,乃是神农所定。他要证人皇功果,便需先做一了结,以全其护佑人、巫二族之功。才算有始有终,功行圆满。我地仙助之,正合天意”。

    玄松乃行礼道:“多谢师尊教诲!”

    镇元子又说道:“再者,我曾有言。便是自然、生养、造化大道。平和清虚,其中亦有杀伐,行破立之事,才得生养造化之功。前者玄昊所为,虽持杀伐之恶,却也是积累功德,为其斩尸必经之途。尔等以往多行善举。亦正好在妖巫了结之战中累积外功,行那破立之事。否则,终究是抱残守缺,一隅之得,难见大道全功!”

    玄松谨受教,乃跨了豪牛而去。

    于是洪荒之中,又多见地仙踪迹。常为人族排忧解难,调解纠纷。炎帝感地仙恩德,亲往万寿山拜谢。镇元圣人在五庄观接见炎帝,待以道友之礼,并特意为其开讲自然之道,历时三月有奇。    镇元子自成圣以来,还只曾为九位弟子讲道三百年,其后虽有两次分宝,都只曾就事论事,分别提点。并未再正式宣讲道法。因此,此次开坛讲道,还是万寿山开山以来的第二次,可见镇元子对炎帝的重视。

    这次讲道,炎帝与镇元子九位弟子共同听讲,皆获益良多。炎帝趁机将以前参悟自然功法的疑问提出。镇元子皆一一解答。炎帝归时。玄松还特遣门下弟子土灵圣母,跟随麾下效力。

    女奶娘娘在第一次天庭大战之后,就曾抛出红线,力促妖巫和解。如今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