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朝清羽记26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月湖大营的强悍。问题是宋军可以源源不断地增加兵力,星月湖旧部却无法补
充。

  「那么这一战我们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两个营仍有三成的损失,即使算上
可以恢复的伤员,剩余的战斗力也不到四百人。」程宗扬道:「捧日、龙卫两军
一共有四十个军,就算最后我们能打赢,最终生还的有多少?」

  孟非卿口气凝重地说道:「两到三成。」

  「那就是五百人。」程宗扬道:「如果我是谢幼度,不管前面说得再怎么天
花乱坠,这么好的机会也不会放过。」

  孟非卿眼中暴出一缕寒芒。他亲赴宁州,就是为了这位北府兵的领军人物。
对于宋军大举进攻江宁二州,晋国朝廷态度一直不明朗。三天前,宁州以北更是
出现北府兵活动的迹象。因此尽管烈山打得如火如荼,期明信和卢景的两个营也
只能留在宁州,严加戒备,免得被人抄了后路。

  程宗扬道:「谢幼度来了吗?」

  「没有露面。」过了会儿孟非卿道:「你是劝我扩军?」

  「现在扩军也来不及了,况且扩军还要大笔花钱,就是再大发几笔横财也不
够用。」程宗扬道:「不过我倒有一个主意。」

  「说来听听。」

  「粮食。」

  孟非卿露出一丝笑意,「烧宋军的粮仓,还是断他们的粮道?」

  「这两件事肯定是要做的,但我的主意不是这个。」程宗扬道:「老大给我
上了那么多军事课,但除了战场杀敌,还有一种战法。」

  孟非卿来了兴趣,「愿闻其详。」

  程宗扬笑道:「经济战。」

  …………………………………………………………………………………

  「老大上军事课的时候还说过,打仗要避其强,击其弱。」程宗扬道:「我
在三川口和宋军交过手,宋军虽然比不上星月湖大营,但也不是弱旅。要在战场
上打败近十万宋国禁军,付出的代价我们很难承受。比起宋军的战斗力,宋国最
大的弱点在于财政。」

  「孟老大可知道有这句话吗?」程宗扬摆足姿态,然后挺胸挥手,吐出一句
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自己好不容易才借用一次现代人的智能,满心以为能打动孟老大。谁孟非卿
连眉头也没动一下,只平静地点点头,「这句话岳帅也说过。」

  程宗扬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把岳鸟人干了几遍,然后道:「那孟老大知不知
道政治是哪里来的?」

  「这个倒未曾想过。」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经济的产物。」程宗扬道:「战争可以解决政
治问题,但不能解决经济问题,经济手段不但能解决政治问题,还能决定战争的
胜负。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是经济利益的冲突。」

  「就以江州之战而言,」程宗扬道:「宋军到几千里外作战,一举一动都花
的是钱。不说兵甲器械,但说粮食,宋军以七万人计,每人每天需要两升粮食,
七万人一天就是一千四百石,一个月需要四万两千石。一匹战马用的粮草是士兵
的六倍,如果宋军有一万匹马,每个月合计将近八万石粮食。」

  自从与捧日军交手之后,程宗扬就反覆算过这个问题,这会儿胸有成竹地说
道:「这是前线消耗的粮食,大军在外,每个士兵大概需要三个民夫供应物资,
这样还有二十万民夫,需要的粮食再加三倍,每个月就接近二十万石。」

  孟非卿道:「宋国临安周围几个大仓,每个都有三十万石的存粮。」

  「这就要说到运输问题了。我问过宋军军粮运送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
人能够背负的粮食是六斗,每天需要吃两升。以一个士兵需要三名民夫计算,三
名民夫一共背一石八斗粮食,加士兵是四个人。前六天一共吃掉四斗八升,其中
一名民夫带六天口粮一共一斗二升返程。接下来六天,三个人一共要吃掉三斗六
升,另一名民夫带十二天的口粮二斗四升返程。接下来六天,两个人一共吃掉两
斗四升粮食,最后一名民夫需要带十八天的口粮三斗六升返程。这样三名民夫供
应一名士兵,最大行程是十八天。即使返程口粮减半,运到前线也只有三斗。」

  程宗扬沾了茶水,在案上划着解释道:「从临安到沅水可以走水路,虽然省
力,但逆水行舟,速度缓慢。从沅水开始,到烈山是一个月的路程。宋军至少要
在途中设两处粮仓才能保障供应。计算下来,每运送到前线一石粮食,途中就要
消耗十二石。要保障宋军每个月八万石粮食供应,临安运出的粮食就接近一百万
石。」

  「不错。兵法讲究因粮于敌,从敌方得粮一石,就省了己方十倍的耗费。」
孟非卿笑道:「不过很少有人算得像你这样清楚。」

  孟非卿久经军旅,对这些并不陌生,程宗扬也不细说,接着道:「况且临安
的粮仓也不是军储,还要供应临安居民食用。我估计宋国官仓能调用两百万石已
经是极限。现在每石粮食是多少钱呢?」

  「我买的时候秋粮上市,粮价正贱。」孟非卿道:「平常粮价每斗在三十到
六十铜铢左右。」

  「那么每石就是三百到六百铜铢。以一石三个银铢计算,一百万石粮食,就
是三百万银铢,合十五万金铢。」程宗扬道:「如果粮价每石涨到一千,甚至三
千铜铢呢?」

  「你想把市面的粮食全买下来,囤积居奇?」

  程宗扬笑道:「当然用不了全买,只要我们能买一成,剩下的就有人抢着买
了。」

  孟非卿熟稔军事,对市面粮食的流通并不在行,问道:「一成有多少?」

  「我估计有四五百万石。详细的就要找行家了。」

  孟非卿琢磨了一会儿,然后道:「你准备怎么做?」

  程宗扬精神一振,「首先从粮食交易源头下手,争取拿到两百万石左右的货
单,这一笔开支是三十万金铢。然后在市面上扫货,从三枚银铢一石开始大笔吃
进,前五天争取买到五十万石,三天之后提价到五枚银铢,接着是八枚银铢。一
个月之内涨到十枚银铢,一贯的价格。」

  「这一关是最难的,粮食涨到十枚银铢,超过平常价格一倍,肯定有人大笔
抛售。我估计吃进量会在一百万石以上,前后至少要准备五十万金铢来应付。只
要能撑过这一关,往后就好做了。」

  孟非卿牙痛似的吸了口气,「这得多少钱?」

  「至少要八十万金铢。」程宗扬道:「不过这样做最怕有大粮商出货,老大
门路广,晴州又是粮食交易大户云集的地方,我想你给我引见几个人,我先探探
底。」

  孟非卿寻思了一会儿,「晴州粮食生意大都在朱氏商会手里。但我们与朱氏
交往不深。」

  「陶氏怎么样?我看陶弘敏挺上道的。」

  孟非卿道:「找他是可以。不过八十万金铢不是个小数目,人家未必肯冒这
个风险。八十万,都够我打四次仗了。」

  程宗扬笑道:「老大,你不要想着是破财,这是赚钱的好事。只要粮价涨到
一贯,卖出一百万石就是五百万石的收入。这样的好事当然是有财大家发了。」

  孟非卿笑道:「既然是好事,以前为什么没人去做呢?」

  「平常市面粮食不缺,贵了卖不出去。现在宋国出兵打仗,粮食是必需品,
总不能让军士在前面饿着肚子打吧?价钱再贵,贾师宪也得咬牙去买。这种钱,
不挣他们挣谁的?宋国要不肯买也行,仗就不用打了。他们收兵,咱们在江州安
安稳稳过日子,顺便数钱玩。」

  孟非卿也笑了起来,「别人在前面打生打死,你在后面动动嘴,就能数钱数
到手软?」

  程宗扬笑嘻嘻道:「孟老大,你的思维要改改了。用钱打仗,才是杀人不见
血呢。其实最大的优势,在于咱们是交战的一方,怎么打,咱们说了算。一手拿
剑,一手拿钱,这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呢。只要孟老大你在战场能占据主动,这场
粮战,咱们想输都难。」

  孟非卿笑着摇了摇头,「这种仗老孟没打过。你既然有把握,便放手去做。
需要老孟做什么,尽管开口!」

  …………………………………………………………………………………

  程宗扬没有在宁州多留,与孟非卿交谈过后,利用鹏翼社的通信渠道分别给
晴州的鹏翼总社、陶氏钱庄的陶弘敏、建康的云苍峰和秦桧各发了封信。忙完这
些,程宗扬便乘马赶回江州。

  夕阳西下,在江水上留下一抹凄艳的红色。岸边的芦苇荡里,一个戴着斗笠
的渔夫正在垂钓。程宗扬跳上船正准备驶离渡口,霍然转身,看着那个渔夫。

  就在他上船的刹那,感受到一股萧杀的气息。让程宗扬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
来。他先摸了摸那颗琥珀,发现没有变热,才略微松了口气。既然不是苏妖妇就
好办了,这地方正在江州和宁州之间,两边都是自己的人,打起来自己再怎么不
吃亏。

  渔夫披着蓑衣,手边放着一只鱼篓,半浸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操着钓杆,看
上去颇为惬意。

  程宗扬大摇大摆地走过去,先不开口,就那么抱着臂膀打量着他。渔夫也不
理会,坦然钓着鱼。片刻后,钓杆微微一动,渔夫手腕轻提,一条尺许长的鲈鱼
脱水而出,在空中不停扭动。

  渔夫从蓑衣中取出一柄镶金错玉的匕首,凌空一割,将鲈鱼尾部切开一刀,
然后抖腕甩出鱼钩,将鲈鱼投入鱼篓。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就连鲈鱼脱钩也没
有沾到半点手指。那条鲈鱼在竹篓中活泼泼的游动着,尾部不时淌出血迹。

  只看那柄匕首,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东西。程宗扬对这装神弄鬼的家伙也
不客气,口气不善地对他说道:「喂,谁让你在这儿钓鱼了?」

  渔夫收起匕首,从容道:「我家的渔池,自然任我来钓。」

  「你家的?这大江都是你家的?你还真敢开牙啊。」程宗扬道:「江宁二州
是萧家的地盘,小侯爷就是现在生个儿子,也养不了你这么大吧。」

  「萧家不过是江宁二州的刺史,宁州境内的江河湖泽都是我的产业。」

  「哟,口气还真不小啊。嘴一张就都是你们的产业了?还有没有王法?」

  渔夫朗声应道:「不敢,正是君王所赐。」

  程宗扬噎了一口,过了会儿才道:「谢幼度?」

  渔夫抬手摘下斗笠,露出一张丰神俊秀的面孔,微笑道:「久闻程兄之名,
今日才得相识。」

  他声音清正舒雅,相貌俊雅,年纪轻轻,风采比起萧遥逸也不遑多让,正是
谢家的继承人,刚刚受职的建武将军谢幼度。

  谢幼度说大江是他家所有并不是吹嘘,晋国境内的山河湖泽名义上归晋帝所
有,出产归入内府,属于帝室的收入。不过晋国的世家大族多半通过赏赐,将其
置于自己名下。宁州一带的江河湖泊,多年前就赏赐给了谢家。

  谢幼度身为北府兵主将,晋国真正靠得住的,也就是他手下那些兵。现在朝
野不宁,时局动荡,他哪儿有工夫跑到江边喝着西北风跟自己闲磕牙?

  程宗扬沉下气来,索性盘膝坐下,「今天天气不错啊,哈哈哈哈。难得谢将
军有心情来江边垂钓,啧啧,收获不少嘛。」

  「垂钓之乐,足以永日。谢某闲来无事,曾在北固山下凭流而钓,一日得大
鲈四十七尾。」谢幼度道:「初冬时节,江鱼肥美,以盐佐之,便是佳肴。」几
句话虽然平淡,但他神采飞扬地说出来,既像是闲话家常,又别有一番打动人心
的韵致。

  谢幼度出身世家,年轻却不气盛,看得出是性情中人,令人不知不觉间心生
好感。程宗扬笑道:「这么多鱼你吃得完吗?养着多好,每条鱼都切一刀,天天
吃死鱼啊?」

  谢幼度道:「程兄但知活鱼之美,不知鱼鮓之美,别有妙处。」

  说着谢幼度拿木杓一捞,从篓中取出一条鲈鱼,然后拿过一块干布抹净鱼上
的水迹。旁边放着一只阔口陶瓮,谢幼度将鲈鱼放在覆瓮的陶碗上,操刀剔去鳞
片,剖开鱼腹,然后连骨切成两寸见方的鱼块。他动作从容而富有韵律,刀锋起
落间,鳞片纷飞,由于鲈鱼游动时已经放尽污血,鱼肉更显白嫩,不多时尺许长
的鲈鱼便剖剃干净。然后加上细盐、醇酒,置于瓮中。

  只看这位谢公子剖鱼的刀法,就在自己之上。不但力道、方位妙至毫臻,难
得的是这小子从头至尾手指都没有沾到半点污物,就把一条大鱼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