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大猷与戚继光合兵一处,总共一万多兵马,两人率兵继续追击倭寇,追了大约五六里地才停步。
戚继光便下令停止追赶,一来戚继光的部队从南京长途跋涉而来,已经疲累不堪,另外对浙江的地形也不熟悉,所以便不再追赶。
戚继光与俞大猷带领兵马回到杭州城,城中百姓夹道欢迎,纷纷拿出食物慰劳众兵士。
俞大猷与戚继光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都听说过对方的许多事迹,两人都是猛将,人称戚龙俞虎,这时更是一见如故,言语十分投机。
戚继光的队伍陆续进入杭州城中,只见军容整齐,纪律严明,当真是一支响当当的队伍,戚继光此次南下,还携带了不少虎蹲大炮,刚才便是用这些虎蹲大炮,将倭寇轰的落荒而逃。
莫青竹带领着武当派的众弟子一直负责保护戚继光的安全,此刻大家重新在杭州城相聚,心情也是十分愉快。
吴雪城已经有近一年多没见师兄莫青竹与刘松樵,此刻师兄三人相见,分外高兴。
当晚在俞大猷在自己的府邸设宴为戚继光接风洗尘,在座的除了戚继光还有六大派的众位高手,闽浙都督张经。
席间戚继光问起浙江的形势,有多少倭寇,在何处安营扎寨等等,俞大猷便一一解答。
俞大猷道:“浙江的倭寇大约有三万多,其中约有两万多名倭寇盘踞在钱塘江沿岸一带,其余各处还有分散的小股倭寇。”
戚继光道:“倭寇居无定所,到处流窜,如何才能尽数歼灭,却要好好筹划一番。”
俞大猷道:“我已经查实,倭寇以海船为巢穴,沿着浙江各处河流到处侵袭,形势不利时则坐船逃窜到海上,因此要想全歼倭寇,必须要陆上与海上一起动手,先在海上断了倭寇的退路,然后再海陆合围,尽数歼灭。”
戚继光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总是找不到倭寇的藏匿之处,原来他们的老窝是在船上,俞将军分析的是,要想平定倭乱,必须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
俞大猷道:“以俞某之见,便由戚将军带领一万jīng兵从浙江路上进剿倭寇,我则率领五千水师从海上堵住倭寇退路,咱们水陆互相配合,相互照应,定叫倭寇插翅难飞。”
戚继光道:“如此甚好,那咱们从明rì起就开始详细筹划平倭大计。”
题外话:曾经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曾说过:“yù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来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我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置于扩大通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海洋。”
可惜有郑和这样眼光的人并不多,所以在近代以来,中国屡次遭到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从英法联军,到八国联军,再到rì本侵华战争,所有侵略几乎都是来自海洋,所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中国现在至少需要三到四艘航母,才能有力保卫海疆。不过至少在明朝,中国的海军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海军,控制着东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海,印度洋等地的制海权。后来由于蒙古的侵略,明朝将防御的重点转到了陆地上,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了中国海军的衰落。
………【第六十二章 大战倭寇】………
() 戚继光南下浙江的事情迅速传遍了杭州城,大家欢欣鼓舞,这一年来浙江饱受倭寇的侵害,本来富庶的江南之地,变得十室九空,哀鸿遍野。
浙江都在百姓翘首企盼,大明王师能够早rì平定倭乱,戚继光这一来,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而倭寇听说戚老虎来了,也不敢再那么猖狂,宫本隆一更是退避三舍,找地方藏了起来。
俞大猷数次派人打探宫本隆一的行踪,都找不到他的踪迹,俞大猷带领五千大明水师从沿海各地到钱塘江沿岸到处搜索宫本隆一的海船,可是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到。
俞大猷时常与张琼轩谈起此事,这rì俞大猷又对张琼轩道:“奇哉怪哉,这倭寇却藏到哪里去了,沿海一带都找遍了,钱塘江沿岸也搜遍了,都没有找到倭寇的踪迹,这倭寇难道知难而退,打道回府了么?”
张琼轩是宁波府人,从小在浙江长大,熟知浙江的地形,便道:“我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起,在浙江以东的大海之中,有许多小岛,像什么葫芦岛,大鹏岛,佛渡岛之类甚多,海上岛礁星罗棋布,多的数也数不清,过去常常有成群海盗藏身在其中,十分隐蔽,官兵拿这些海盗也是无可奈何。我在想,这倭寇会不会藏到了那里?”
俞大猷听罢道:“极有可能,这些小岛距离陆地有多远?”
张琼轩道:“坐船出海的话,大概一个时辰就能到。”
俞大猷道:“你可曾去过那些小岛?”
张琼轩道:“听说那些小岛上住着海盗,见人就杀,不过我也曾经坐船登上过葫芦岛,那里岛屿甚多,倭寇要是藏在哪里,还真不太好找。”
俞大猷道:“这倒是个重大线索,我立即就派船只前去查探一下。”
张琼轩自告奋勇的道:“俞大哥,我是浙江人,对那一带很熟悉,而且水xìng也不错,就让我去探一探吧。”
俞大猷笑道:“由你亲自出马,我便放心了,我派十艘大海船和你一起去,保护你安全。”
张琼轩道:“那不妥,船太多容易暴露行踪,只要派一艘海船送我去就可以了。”
次rì俞大猷便派一艘海船载着张琼轩向浙江以东的岛屿进发。
为了安全起见,吴雪城,莫青竹与刘松樵三人,还有几名武当派弟子随张琼轩一起出海。
海船上有一名叫来宝的渔民,来宝大约三十多岁,靠在浙江沿海打渔为生,熟知海上路径,所以俞大猷便请来宝来cāo舵,来宝生xìng活泼,一路上与张琼轩说个不停。
此时海上起风,大海船扬起风帆,行驶的甚快,来宝稳稳的cāo着船舵,向海岛行驶。大约行了一个多时辰,几座小岛便渐渐映入众人眼帘。
来宝道:“大伙儿看见了么?前面不远处的那座小岛叫做灵蛇岛,岛上遍地都是蛇,咱们虽然在常年在海上打渔,却从没人敢登上这座海岛。”
来宝又指了指灵蛇岛左后方的另一座小岛道:“那座小岛叫做花鸟岛,岛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风景很不错。右边那座小岛叫洛伽山岛,在岛上可以看到奇异佛光,是一座灵岛,据说住着神仙呢。”
张琼轩笑道:“来宝你上过这些岛么?”
来宝道:“除了那灵蛇岛,别的几座岛我都上过,不过在不远处还有更多小岛。多的数也数不清,要是倭寇藏在那里的话,还真是难找。”
来宝cāo着海船船舵围着灵蛇岛,花鸟岛和洛伽山岛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倭寇踪迹,便继续向远处的小岛行驶。
在离三座小岛不远处,星罗棋布着许多小岛,有大有小。
来宝道:“各位大人,这么多岛子,咱们从哪里开始找呢?”
吴雪城道:“小的岛子船舶无法停靠,倭寇决计不会藏在小岛上,咱们只管挑大的岛子搜索便是。”
来宝依言cāo着海船在众多岛屿中穿梭,此处礁石甚多,也幸亏来宝技术jīng湛,否则当真是危险之极,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没。
众人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倭寇的踪迹。
下午众人继续寻找,但直到晚上还是一无所获,张琼轩道:“看来这倭寇似乎并没有藏在这里。”
来宝道:“也许倭寇听说戚继光将军一来,便吓破了但,卷起铺盖滚回老家了。”
吴雪城与莫青竹,刘松樵则不置可否,三人一直在到处仔细观察有无倭寇留下的蛛丝马迹。
天sè已晚,海船便停靠在一座岛屿边,众人在船上吃了些干粮,莫青竹便提议到岛屿上转一转。
众人登上岛屿,此刻海风轻拂,凉爽无比,头上星光灿烂,远处是望不到边的黑漆漆的大海。
岛屿上有一座小山,众人披荆斩棘,向山顶攀登而上。
不一会儿,众人登上山顶,张琼轩极目远眺,只见在不远处有几个较大的岛屿。
但张琼轩随即眼前一亮,只见在一座岛屿上,似乎有点点火光在闪耀。
张琼轩立即道:“大家快看那里。”说罢伸手指向那火光闪烁之处。
众人随着张琼轩的手指看去,果然见到有星星点点的火光。
众人都知道有火光便是有人烟,如此偏僻的荒岛之上怎么可能有人?这其中定有蹊跷。
吴雪城道:“看来那座岛上有人,咱们快去那座岛上查看一下。”
众人随即回到船上,来宝cāo着海船,向那座有火光的岛屿驶去。
众人知道岛上可能有倭寇,所以不敢过分靠近,待离岛屿还有一段距离,张琼轩道:“不可再靠近了,给我一艘小舟,让我到小岛上看看。”
吴雪城道:“此事太过危险,不妥,既然咱们已经发现了踪迹,可以回去率领大明水师前来查看。”
张琼轩道:“吴大侠不必担心,我水xìng好的很,一旦有情况,我便迅速跳到海中游走。”
吴雪城想了想道:“好吧,那你多加小心。”
张琼轩轻轻跃上小舟,悄悄的向海岛驶去。
张琼轩从一处黑暗之处悄悄登上小岛,他将小船用一些树枝藏好,便悄悄的四处搜索。
这座岛方圆至少有十几里,岛上中间有一座小山,将岛屿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张琼轩在山的东面搜索了一番,发现有许多烧火做饭之后的痕迹,张琼轩断定这小岛上一定是有人居住。
搜索完了山东面,张琼轩便登上岛zhōng yāng的小山之上,这是座荒岛,山上也没有道路,满是各种树木,张琼轩小心翼翼的拨开树枝,向山顶攀登。
登上山顶之后,张琼轩向山下眺望,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只见小岛西面是一个向内凹的天然港湾,港湾之内竟然整整齐齐的停靠着许多艘大船,张琼轩数了一下,竟然有三十五艘,而且这些大船张琼轩十分熟悉,他一眼就认出这些船就是宫本隆一的海船,没想到宫本隆一竟然躲到了这个地方。
原来自戚继光挥师南下之后,宫本隆一畏惧戚继光俞大猷二人联手,便想暂避风头,等戚继光俞大猷离开浙江之后,再卷土重来。
宫本隆一侦知大明水师正在沿海各处巡逻,便躲到了浙江以东的岛屿中来,这里十分隐蔽,大明水师绝对想不到宫本隆一会藏到这里。
宫本隆一时常派出五六艘船只到浙江沿海一带烧杀劫掠,抢完之后便迅速坐船逃回岛中隐蔽,如此神出鬼没,俞大猷与戚继光竟然始终找不到倭寇的踪迹。
张琼轩向远处眺望,只见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火光闪耀,显然是倭寇在活动。
张琼轩心道:“要立即将这情况告诉俞大猷。”
想到这里张琼轩立即沿着原路返回,乘着小船回到大船之上。
张琼轩立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莫青竹,吴雪城等人。
几个人一商议,决定立即返航。
第二天黎明,船已经驶回浙江。
张琼轩立即去见俞大猷与戚继光,见到俞大猷后与戚继光后,张琼轩立即将自己所见详细的述说一番。俞大猷听罢道:“原来宫本隆一是藏到了海岛之中,这厮果然狡猾的很。”
戚继光道:“前不久慈溪与余姚两城遭到倭寇进攻,我率兵赶往,却连一个倭寇都没有见到,想必是倭寇抢劫之后,立即坐船逃往海上,所以我们才找不到倭寇。”
既然已经知道了倭寇藏匿之处,戚继光与俞大猷两人立即开始谋划如何从海上歼灭倭寇。
五rì之后,一百多艘战船停靠在海边码头,这一百艘船中都装载着大火炮,每艘船上都有一百多名明军士兵。
俞大猷与张琼轩还有六大派众高手乘坐的是一艘最大最结实的战舰,这艘大船长五十丈,宽二十丈,足足可以容纳一千名士兵,这艘大海船配有红夷大炮八门,佛朗机炮三十门,船上除了俞大猷与六大派高手外,还有六百多名明军士兵。众士兵手持鸟铳,火箭,弓弩等武器。
戚继光则乘坐另外一艘战舰,这次出征以俞大猷为主将,戚继光为副将,因为俞大猷祖籍福建泉州,从小便在海边长大,所以海战经验要胜过戚继光。
俞大猷一声令下,所有战船起锚缓缓驶出码头,向倭寇藏匿的群岛驶去。
渔民来宝驾着一艘海船在前方带路,俞大猷乘坐的大船则居中指挥,一百多艘战舰向大海深处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