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提议在股东会上原则通过,至于哪家让出什么产业,多了哪个市场,则由后面的会议慢慢协调。会上的重中之重是明朝征北元的粮草问题,蒋武已经把这个信息散到了各地,这次过来以是看准备情况如何。
结果非常轻松地以凑足了两百万担,也就是说粮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运,运到哪,这事一定王动心里大安,赚多少钱在那帮夫子眼里都是细枝末节,但粮草实实在在的运到了皇上的手上,那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代表,旧港王家的家主王国忠推为代表,押粮去中国。为了这粮草,郑和还特别从他的船队里调了一支船条,大大小小二十条船一千人护卫。这支队伍在旧港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出港启程仪式,然后起锚往东而去。沿途他们会汇集从另外几个国家过来的粮船,在琼州集合后,前往澎湖,然后再从澎湖往天津和京城两地,一路沿大运河北天津,在那里再改陆路送往大同府。
忙完这些,王动留下张浩跟着姚和郑的大部队,他本人而是带着手下的一帮商人去苏门达剌,他可是名义上地国王,那里是他唯一真正合法的领地,他要象经营龙城一样好好的规划展一下。
苏门达剌国自王后嫁给王动之后,迎来了新的变化,国家各处城市应该说是村寨有了很多汉人的身影,这些汉人到这各地之后,开始上山或进林子,挖石头锯木头采草药。过后不久,王城那边派了很多人过来,重新登记人口,丈量土地。接下来,更有意思地是,各地地酋长被要求到王城集中,国王和王后回来了。
王动手上的苏门达剌国人口满打满算不到三十万人,其中地二十多万集中在一百六十多个村寨,这一百多个村寨又有十三个码头,有二十六个在河边,十个在山谷较大,人数过千,除了原来的矿藏之外,另有七个很偏的村寨被现有重要的矿产资源硫磺和铁。
种植业不用多说,胡椒、水稻、橡胶、水果,作坊以造船、火药、炼铁为主。王动带着大家过来,也就是要大家出钱,龙城的形势,他不想多对别人说,那毕竟太显眼,龙城完全呈现到中国皇帝面前,就是他们完全脱离中国的时候,永乐不可能会同意有一个达强盛过大明朝的汉人政权的存在。所以注定那里一时间只能作为了个贸易中心,别的还是能藏就藏些。
阿里也没有想到,一个汉人国王会这样尽心尽力的为当地人着想,会大力在当地展农耕渔业。王动这个国王与前任国王相比,真是月亮比星星,阿里总算是知道,富饶的大明朝是怎么样建起来的了。
与龙城的汉人一比,阿里也现了,本国人太过懒闲。他在龙城的时候,看到的天没亮很多作坊点灯开始准备做生意,月亮都出来了,码头上还是光亮如白天一般,很多人在忙碌,很多小船在穿梭。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可以让苏门达剌这个小国家也能有那样的繁荣,阿里感叹,自己临到老了,居然还遇上了国家的兴盛。
米兰和王动高高的坐在一个塔椅之上,穿着当地的衣服,王冠、权杖、佩金刀,高高在上的看着他们的臣民。酋长们在点到名后,领着家里人挨次序走过去,上前给国王和王后行礼,米兰则向王动介绍他们身份,然后是由王动签一个东西给他们,阿里则大声读出那纸上写的内容,也就是赐什么礼给他们,封他们什么称号。
这帮酋长可算是开了眼了,他们来的时候,很多都算是盛装到王城的,这些所谓的盛装光**用个树叶扎住档部的都有,也有是穿了衣服的,只有在码头和王城的官员贵族才有穿布或是丝绸的。
更重要的是,今天晚上的场面,诺大个广场,整整齐齐的搭着成排的桌子,所有的桌子上辅着白布,桌上瓷器盘子放着吃食,粗大的圆木砍着木做成凳子。另一边搭的棚子更大,棚子里堆着瓷器、丝绸已经分成一分一分的,吃完饭之后,大家都有份。吃到一半的时候,烟花燃放,这下苏门达剌国的人算是开了眼了,更多的人是被雷倒了,此后,苏门达剌国开始有造像供国王和王后的传统,且在国王和王后面前有任何粗话打斗被视为对国王和王后的不敬。
米兰的儿子锁丹这次没有回来,他被留在了南京,与他一起留下的还有西洋那些汉人商家的孩子们,基于此,苏门达剌国开始在王城建官学,给各地酋长名额,子弟可以免费入学。开的课包括汉文,可兰经和苏门达剌国情三样。
怕是郑和和姚广孝都不会想到,他们两人为龙城和旧港的变化筹划,这两个地方在王动现在的计划中只是冰山一角,苏门达剌隐在水面以下,而这个苏门达剌会是他征服整个爪哇岛和东南亚的基地。
………【第二三节 国王王动】………
苏门达剌热带雨林,在十五世纪初,只是养育着当地的土著,不象王动后世,雨林作为地球的肺被各方关注,达国家一方面强调绿色地球,另一方面又在垂涎那里的动植物资源,当地居民一方面感叹家园被侵蚀,另一方面又向往现代都市生活。
十五世纪初,苏门达剌很多人以雨林为生,大多珍贵的动植物在他们眼里也只是食物,在此地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第一反应是生存,而不是展,当然对于那些部落的酋长,他们追求的不只是展,而是改善生活。
新的国王显然能达到苏门达剌岛酋长们的愿望,最受他们欢迎的还有就是教育,这种只是王族的权利,现在成了所有部族的权利,而且是免费的。苏门达剌没有自己的文字,各部落都是通过口述代代相传本部落的文化和历史。在全国,也还是通过一些礼仪祭祀等活动,把全苏门达剌的部落圈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国家。他们想往的教育,就是那种可以掌握宗教和祭祀的知识,可以与外国人交往。现在新的国王,全都为他们想好弄好了。
对于王动,他们更多的是敬畏,对于他们的女王米兰,她才是他们自已的人,他们自内心的敬爱。当然也有不忿的,美丽的女王被一个异族人搞走,总觉得有点不爽,事实证明。不爽的人大多是成年男人,且不含老人。
不爽也得爽,王动及王动的部队在他们眼里已经近似于神或是妖魔之类地了。为了让苏门达剌人臣服,王动一人去猎臣蚺,去猎犀牛,去猎虎。以王动现在的武功和枪法。对付这些动物基本上只要运气就行了,这里的运气不是搏斗时的运气,而是能不能碰上。只要碰上了,十拿九稳。
当上国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多准备工作不用你去做,往往他都是带着一大帮当地的武士入林子,然后由他们去寻找去现猎物在哪里,确定了目标之后,他老人家才出面。他觉得已经够意思了。要知道中国的皇帝围猎。很多时候都是禁卫们把猎物围住打到半死,皇帝上去补一箭一枪,然后四周高呼“万岁万岁”。
他数枪打爆了巨蚺地头,等到武士们听到枪声围过去的时候,巨蚺还在地上扭转翻腾。王动则是坐在边上的树上,一付神态怡然地样子。
老虎还是猛,居然被虎爪在胳膊上划长长的道口子,不过那老虎还是被王动给打死了,虎皮算是彻底的毁了。枪眼就不说了,头上身上扎了十二支短箭,王动两个手弩上全打空了。
犀牛死的更惨,现了犀牛之后,王动点了几个火点。等犀牛呼呼的冲过来踩火的时候。王动轻易的把它陷到了坑里,然后站在坑边很从容用投枪从脖子上刺入。本来计算地很好。找个总动脉或是总静脉之类地,剌中放血,血尽而亡。结果定位不准,犀牛脖子上那扎了一圈的枪眼,也不知那犀牛是血流干了死的还是给痛死的。
王动的行为让刘秀珠和米兰担心了几天,好在国王凯旋,举国欢庆,王动这下过足了国王的瘾。又是大宴臣民,在王城的人这下体会到了天子脚下一等臣民的好处了。这个国王除了与前国王一贯的平易近人以外,更喜欢与民同乐,回到王城之后,时常找个由头领着大家吃吃喝喝,搞点活动。不过王城地居民们没幸福几天便得了通告,要开始大搞建设了。
苏门达剌国的王城其实也就是个大的村寨,并不是中国人想象中的有城有廓的,王动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修个皇城。但这个皇城要怎么修,王动却是没了主意。
王城这边地作坊已经开始建了,国王和王后还是住在原先地大木屋里头,但周边地方第一批在作坊里做工的汉人们,已经开始用砖瓦盖房子了,第一批房子便是学校。
郭崇礼和哈三两人现在是结伴在一起,他们看着王动盖房子,马上进劝王动修个清真寺,王动也同意了,清真寺造起来比佛教地寺庙简单,只要个大空房子就行了。王动对这两人说的清楚,寺庙可以盖,但不只是盖一种,划出块地,和尚庙、道观、清真寺都要修长,另外还要留下地方给罗马帝国的宗教。罗马的宗教是什么样子,哈三也只有一点概念,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他只知道一点点,那是他游历天方国时学到的。
王动在苏门达剌国忙的时候,郑和与姚广孝还在旧港国,接下来他们会去了爪哇国,按着计划,回头时会经过苏门达剌国,王动作为苏门达剌国的国王,自然也是要做好准备工作。所谓的准备工作,就是补充给养和贸易,补充给养没有问题,但这会的贸易,就不一样了,那成了王动自家的生意了,根本不需要和明龙商行或是三湘商行交易了。
苏门达剌国用的是淡金的铸币,名字叫底那儿,这让王动想到了前南斯拉夫的货币好象也是这个音。由于苏门达剌国对面便是满剌加,两都处在东西贸易枢纽之地,所以很多满剌加的锡钱也流入到了苏门达剌国。一般的市场上两种钱都可以用,相对而言,锡钱还用的多些。
王动倒是想印点纸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钱上,多么的爽,但这会的技术,印纸币好象不大容易,凭什么让人相信那纸就是钱呢,大明朝已经有银票了,银票的背后是实力雄厚的商家或是政府,王动有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老老实实的玩金本位制吧,以黄金或是白银作储备。先打下个基础再说。
怎么去弄金和银?大明朝产银不多,但却是目前世界上金银储备最多的国家,想要让中国地金银流入到苏门达剌国,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银矿在哪呢,在北美洲的墨西哥、铜矿出名的是南美洲的智利,还太远。不具备开条件。既然满剌加大量出锡,就造锡钱,想办法在周边国家弄出个统一货币出来。就锁定在锡钱和中国的铜钱。
郑和等人在旧港安排了一个月地访问时间,算是在明朝自己的地头,也方便姚广孝好好休息。在这期间郑和还着姚广孝到处走了走,姚大人也饶有兴趣的试了试榴莲,连连称奇。他还详实地记下了旧港的行记趣闻。
“……这可是一等的臭果,番名赌尔,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寸皮。生尖刺,熟则五六瓣裂开,若烂牛肉之臭。内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可食,其中更皆有子,炒而食之,其味如栗。”年种谷,三季收稻,旧港地力极肥。稻收三次,一而足亦。
“旧港之民水性娴熟,临海则操海船,靠河则住水屋,水战皆兵……”
姚大人可是在旧港好好的体察了一下风土人情。大明朝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可不单单只是要一点进贡。要个名义上的宗主国,还是要据实考察资源物产的。同样他也有点担心。这里些汉民的命运,真地能就这样顺利地展下去吗,还是大明朝以后就不用管他们了,还是说要负些责任
离开旧港,郑和姚广孝去了爪哇,爪哇的杜板和新村因为是汉人聚集之处,又得了郑和的前两次到访,得到了极大的展,商贸更胜从前。爪哇国王这次亲自到新村迎接郑和,又是安排郑和给国王夫妻讲经。
爪哇的满伯夷王城,汉人比以前少多了,不用多说,都跑到龙城去了,有意思的是,人是走了,但当地的生意都还在,那些在爪哇混了多年汉人商人都找了自己在当地的代理人,自己全家去了龙城确保经济和生命的安排,生意却是没有停下。
满都伯夷地王并不喜欢汉人,但上次失误,使得全国都背上了重重的担子,郑和的船他们是见识过了的,郑和上岸后的仪卫,那叫一个威武,爪哇士兵远远不是他们地对地,几万两的国债可是个大数呀,国王头疼着呢。
永乐后来地意思,他们知道错就行了,能交多少罚金就算多少吧,这话到了郑和这里,经王动一怂恿,也就按下不表。
砸锅卖钱呀,黄金真的没有了,不过,郑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