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逭-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能不能从赖账后地东山帮收到尾帐,那就是另外地一回事了。

    对于张知秋的提议,卢三泰的反应是眼睛一眯,吴老道则是嘴巴一咧,而刚好也在旁边的张二狗,却是不由地脸上一红,随即忍不住恶狠狠地瞪了张知秋一眼又一眼。

    已然视张知秋为本村新人、并试图将其发展为女婿的张二狗,对于张知秋这种绝对是“不够仗义”地做法,感同身受地感到耻辱无比。

    于是,在接下来卢三泰恳请三道沟派人护送他那个如今只能是躺在马车上的弟兄返回县城地总舵时,自告奋勇地要走这一遭。

    但更让张二狗感到汗颜无比的是,张知秋却是狮子大张口地承诺要由二十个猎人来护送卢三泰,而他却根本来不及在卢三泰欣喜不已地向自己表示感谢前,做出任何反对的意见。

    最终的结果,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村里猎人们的影响,张二狗不得不把自己一家全都拉上了张知秋地这条贼船,此外比较主动的,就是几个家里有值钱地猎物值得跑一趟县城地猎户了。

    然而,最终决定成行的人中,数量最多的,却是和张小虎、张锦们年龄相当地一伙小屁孩,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根本就不曾去过县城,这时有这个机会,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的。

    于是,在这个仓促间临时组建地队伍于临近中午从三道沟村出发时,便有了突破三十人的庞大规模,其中还有五个年轻的女孩子和四个年轻地小媳妇们。

    吴老道原本是不准备去的,但是卢三泰却是苦苦哀求,希望他能够亲自照看那个伤势严重的同伙,他所受的是严重地内伤,而这一点却是三道沟的猎人们所不擅长的领域。

    也正因为如此,在吴老道处理尸体花费了将近半天的时间之后,三道沟村的人们才终于地开始组队出发了。

    由于地处山林,三道沟并没有充足地马匹——主要是没有什么用处,森林中并非是骏马地驰骋之地。

    卢三泰一行来的时候虽然是骑了双马,但除跑出来地三人之外,其余地马匹不是毙命就是已然跑丢——原本那些马是要带张二狗地山猪肉的。

    于是如今这三十几人,一共却也只有八匹马,而且三道沟的马还全都是驮马,这也是它们能够存在地唯一理由。

    作为吴老道唯一地弟子,张知秋得到了照顾那个伤者地重任,由此他也得以名正言顺地坐在马车之上笑看风起云涌。

    可惜的是,得意了没有五里地之后,张知秋便被那帮女孩子们给哄下马车了,然后不得不眼红地看着一车在马车四周边缘处挤做一团的女孩子们,自己跟在马车后面吃土。

    虽然饱受嘲弄,但张知秋却仍然是坚定不移地跟在马车,这让一直是坐在马车后面地张锦备受女伴们的戏弄,以至于张小虎后来也受到了牵连。

    不过,唯有一脸云淡风轻地张知秋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这么一步不拉地跟在马车后面,并不是垂涎于张锦小萝莉地那点点美色,而是自己地那张追月弩,就紧挂在马车地那厚厚地车板下面。

    卢三泰的事情来的蹊跷,张知秋唯恐在路上被人赶来灭口,但也不好宣诸于口,只好是自己小心戒备。

    晋朝禁弓,但更禁弩,民间持弩,视其威力大小,最高可以判处死刑,尤其是军用弩,如果流落民间的话,绝对是会引发一起血雨腥风。

    而张知秋地这柄追月弩,虽然看起来长的娇小,但以现代工艺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弩箭,威力却是堪比这个时代地中型“踏张弩”了!

    一路之上,由于有着伤员以及马车的存在,这个在张知秋眼里已是颇为不慢地速度,根本却是没有放在猎人们的眼里,他们甚至有精力顺便在四周打打猎。

    当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却是起到了侦查的作用,因而即便是卢三泰对此也根本就没有提出任何地疑义,只是在心中对于三道沟的评价更是高了一层。

    张知秋则是怀疑,这帮一脸憨厚的家伙,到底是不是真的象看起来这么的老实。

    在第三天的时候,大家终于走出了崎岖地林间小路,来到了一个广阔地平原之上,这让那些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大面积平地的少年男女们震撼与激动不已,但张知秋却是看出,这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大点地山间盆地罢了。

    象这种山间盆地,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川盆地,一省之地,可纳亿人。

    也正是在这一天,张知秋和三道沟的少年们同样惊喜和惊奇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比张知秋都更加不如地成年人!

    这个意外虽然极大地振奋了张知秋童鞋那颗“驿动的心”,但是并不能有助于他提高和改善在三道沟的地位,反倒是被少年们再次尽情的取笑了一回。

    在第三天的傍晚,来自于东山帮总舵的人接走了卢三泰与那个重伤的同伴,卢三泰当时力邀吴老道和张二狗随之先行,但二人却是俱都不约而同地拒绝了。

    事实上,即便是脸皮厚如张知秋者,在看到那些鼻孔朝天的东山帮成员时,也不得不死了那点浑水摸鱼的心思。

    这些人根本就看不上吴老道和张二狗这帮从山里出来的土包子们,甚至根本就没有人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对此卢三泰无疑是感到最为尴尬的,但他一个驻外的副舵主,在总舵这些人的眼里,也无疑就是土包子一枚,其实根本却是连他也看不在眼里的。

    这些人是东山帮在县城外围的巡查人员,在遇到配有东山帮标志地卢三泰之后,直接地找上门来接手揽事,根本就是不容他人拒绝。

    而卢三泰自觉所遭遇的事情疑窦重重、牵连甚多,也根本不能和他们多说,于是卢三泰也只好是面红耳赤地请吴老道在赶到县城后,去总舵找他来讨要欠账。

    在这一刻,不仅仅是张二狗,就是原本不以为然地卢三泰,此时也觉得张知秋几天前让他写欠条之举,实在是再为妥帖不过。

    倘若没有那张欠条的话,面对东山帮总舵这些人这般根本就是“抢人”一般地行径,卢三泰可就真的是不知该是如何面对了!

    东山帮的人并看不上三道沟那辆连个车篷的没有的破板车——这原本也就是一辆货车,对于那匹一直都是垂头丧气地驮马更是不屑一顾,直接换车走人,到是让张知秋省下了许多的心思。

    到第四天的时候,三道沟的男女老少们吃惊地看着原本甚为宽阔的官道上所拥堵地无数少年、少女和他们地家人们,惊诧莫名。

    张知秋虽然不认为这官道上的人多,但也同样对此感到有些好奇——对于来自于现代都市的现代中国人来说,这辈子所见到最多的,大约就是无穷无尽的陌生人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知秋再次显露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与很少接触陌生人而显得有些内向地三道沟猎人们不同,张知秋很快地便与一路同行的陌生人们打成了一片,由此也才知道,他们都是从县城周边赶来参加这三年一度地东山帮“开山大典”的。

    PS:二更到,打赏点票票罢……



………【第二十章 开山大典(二)】………

    所谓地“开山大典”,说白了也就是东山帮招收门徒、弟子的事情,但是三道沟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开山大典”与他们所知的东山帮招人,却是还有极大地不同。

    招收门人、弟子的事情,东山帮每年都在做,但是这个“开山大典”,却是三年才有一次,也难怪这次的人会这么地多。

    接下来张知秋又去打听这“开山大典”的详细内容,但这却便是众说纷纭了,种种说法不一而同,但共同点到是都有一个。

    在“开山大典”中被选中的弟子们,最为优秀地有希望去追随仙人学道,而即便是次一等的弟子,也有希望被留在仙人身边做事,最不济的,还有留在府城、州城的店铺中做工地可能。

    不过,据说在“开山大典”中被选中的难度极大,有点那种百里挑一的感觉。

    张知秋对此听的云山雾罩,最后自己对所有信息的总结是,这个在大东山俨然如土皇帝一般的东山帮,应该只是某个大型帮派的外围组织;而这三年一次的“开山大典”,

    也应该是这个大型帮派本身自己招收弟子的活动,只是借用了东山帮的一些人手来跑腿打杂罢了。

    之所以会做如此的推论,是张知秋从这些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口中所述推断得知,在大东山县城以外的其他县城,东山帮还并没有能力渗透进去,更不要说更为遥远的府城、州城了。

    张知秋的表现,很是大大地震撼了三道沟猎人们一把,大家无不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象个熟人般和行人套近乎,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一个个陌生人之间,几乎就象傻了一般。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摔坏脑瓜的张知秋从来都是沉默寡言,即便是他在恢复正常之后,出于谨慎,也还一直都是在装模作样地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度日,从来都没有象今日这般地表现“张狂”。

    一番游走下来,虽然听到的也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但张知秋也总算是后知后觉地醒悟到,为何昨天那些东山帮总舵的人会表现地那么牛气冲天了。

    大概在他们的眼里了,自己这一伙山沟里来的乡巴佬们,应该都是冲着这个“开山大典”而来的,是以才会摆那么个脸色给人看。

    感受到了猎人们的诧异,张知秋一笑置之、不予介意,自己已然是准备来县城发展了,三道沟的关系,只要维护好吴老道和张二狗一家就好,其他人也无需太过在意了。

    如果凡事都要介意别人地看法的话,那绝对是会一事无成的,这个道理,对于来自于现代的张知秋来说,在小学的时候便已经是熟知得了。

    在张知秋转述自己千辛万苦地打探来的消息之时,所有人都是惊诧不已,唯有吴老道却是依然一副古井不波的模样,于是缓过劲来的猎人们都无不在盛赞老头子的气度雍容,而张知秋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认定,这些事情吴老道必然是早已心知肚明的。

    对于吴老道的怀疑,张知秋是由来已久的。

    不说其他,仅凭老家伙身上的这件道袍和衣襟秘处的那个小八卦,张知秋便可断定,这个此刻摆出一副风轻云淡地高人模样的老头子,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个资深黑社会分子罢了!

    事实上,早在发现吴老道的这个小秘密之后,张知秋便越来越感觉到老头子的行为诡秘、不可理喻,继而断然判定,吴老道应该就是电视剧中那种黑帮角斗失败后天下逃亡的黑帮大佬。

    不过,这个论断随着张知秋对吴老道的逐渐深入了解,也还在一直不断地做着修正。

    比如说,在吴老道的身上,张知秋并没有发现他所认知的那种江湖人所应有的凶残之气——人的气质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或是改变,是以吴老道貌似并非他想象中的黑帮大佬。

    还有一点,就是吴老道的医术确实是非常地精良,这一点张知秋虽然从老头子这里学到的东西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他“识人”的本领。

    作为接受过无数资讯熏陶长大的二十一世纪现代人,张知秋的“见识”绝不逊色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积年老贼,而这也就是凸显出科技之较之于人力的优势所在了。

    在张知秋想来,一个合格的**大佬,在他所应精通的业务能力中,大约是不会包括医术这一条的,因此也就排除了吴老道“大佬”的身份。

    至于说张知秋之所以要执着于将诸如吴老道这样的老头子也按上一个“黑社会”的名目,其实却是来自于一个现代中国中学生的“本能”,只是将这些没有被官府所认同的、拥有暴力倾向地民间社会团体,都按照现代地国家标准进行了一下简单地标签式分类而已。

    从主观上来说,张知秋并没有什么太大地恶意,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对一些陌生的事务进行一些相应地判定而已。

    事实上,对于一个官府力量如此薄弱、黑社会帮会如此猖獗的社会结构,张知秋还是颇为好奇的,同时也深感疑惑的是:既然如此,那么为何这个官府还能好端端地存在呢?

    换句话说,在张知秋的心底应该是在唯恐天下不乱——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来看,一个羸弱的政府,也就意味着是战乱的社会。

    那么,这个晋朝却为何又能独善其身地置身事外呢?

    张知秋如今却是越来越对这里感到好奇了!

    听完张知秋的介绍,三道沟的少年男女们却都沉寂下来,这让张知秋感到有些意外:不管是否对这件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