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攻略手记-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守说到这里,夏子凌已心知大大不妙了。但他却想不出,周兴何德何能,能犯下什么惊天大案。

    “臣百般央求之下,宋同知才告诉了臣一句话——此事恐怕与胡惟庸有关,并再三嘱咐不许外泄。”宋同知是仅次于锦衣卫指挥使之外,目前锦衣卫中的二号人物。张守是朱椿的心腹,他亲自出马,也只问到这一句话,说明事情确实比想象中更加严重。

    听到“胡惟庸”三个字,夏子凌忍不住打了个激灵,作为洪武四大案中获罪人数最多的案件,夏子凌学史不经,并不了解此事的始末。但是到了大明朝,胡惟庸案发时洪武帝却只是诛了其九族,杀死了几个与胡惟庸亲近的大臣,远远不足历史上“涉案三万人”的记录。

    所以……这个惊天大案或许还没完?

    不过就算如此,夏子凌仍是想不出周兴和胡惟庸有什么关系。胡惟庸是淮西人,得李善长举荐官至丞相,而周家则是祖籍江浙。

    刘基在朝中之时,与胡惟庸是死对头,刘基倒是浙东人,若说周兴与刘基交好,都是同乡,夏子凌还觉得有几分可信,周兴和胡惟庸,他还真觉着八杆子打不在一起。

    然而,无论如何,若是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夏子凌觉得恐怕是凶险万分了。

    夏子凌郑重望着朱椿,恭身行了个礼,道:“王爷,臣恳请您动用一切力量,救周庭一命!”

    时下,朱椿等人还不知道胡惟庸案会祸及如此多的官员,见夏子凌突然面色苍白,还有些不明所以。

    朱椿面色沉了沉,周兴究竟犯了什么事还不清楚呢,夏子凌就急得跟魂都丢了似的。从前夏子凌也曾无端袒护着周庭,而那周庭对夏子凌却是一向爱搭不理的。从两人认识以来,夏子凌兢兢业业辅佐自己,从来没有为私人的事情求过他什么,第一次开口,竟然是为了这么个不相干的人!

    你为何要如此紧张那周庭?朱椿很想问出心头萦绕多时的这个问题。但是握了握拳,他还是忍住了呼之欲出的疑问。以他和夏子凌此刻维系艰难的关系,实在不适合问这样的问题。而且……夏子凌对谁用心,向谁示好,他又有什么权利去干涉?

    “嗯,我试试。”最后,朱椿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夏子凌的请求。

    试试?夏子凌看到朱椿面色有些不善,加上这勉强的言辞,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其实一旁的张守也觉得夏子凌过于紧张了些,不管周兴犯了什么事,错的都是他自己,《大明律》没有规定父亲犯了错,要牵连儿子的,况且洪武帝任用罪臣之子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例如那方孝孺,父亲因空印案获诛,洪武帝照样起用了他。若说有什么必然牵连到家族的大罪,那便只有谋反了?可是一个三品侍郎,有能力谋反吗?

    夏子凌环视了一圈屋内,仅有朱椿、张守与他三人,关键的是朱桂那个大嘴巴不在,遂直言道:“王爷,若臣没有料错的话,此次胡惟庸案必定会掀起一番惊天大浪,牵连被杀的官员超过万人,所以……不尽早救出周庭,臣担心夜长梦多。”

    朱椿怔了怔,牵连逾万人?胡惟庸已经死了八年了,究竟是什么事情,还有可能让父皇再次翻案,并且引发惊天血案?

    “果真如此严重?你是如何得知的?”

    夏子凌顿了顿,才答到:“臣夜观星象而知。”

    他没敢说三万人,如果真说三万人,恐怕朱椿更加不会相信吧。

    朱椿:“……”

    又是“夜观星象”?朱椿忽然想起夏子凌三年前为了取信自己,所说的郭桓案一事,夏子凌当时预言那是惊天大案,他只觉得这个假和尚疯了,可是……事后却证明此案牵扯进一万多人,果然是继空印案之后,又一让人心惊的大案。

    与夏子凌相处了三年,他深知夏子凌并不是像诸葛孔明或是东方朔那样的神算之人。朱椿只觉得夏子凌是一个与自己无异的平凡人,除了能谋善断一点,英勇果敢了一些,但还是跳不出平凡人的框框。

    可是……他此刻又口出惊人之语了。与上一次一样,此次夏子凌的预测还会实现吗?这些东西,真的是观星象可以看出来的?况且……他怎么觉得夏子凌根本是个天黑了就呆在屋里,根本对赏月观星之事毫无兴趣的人呢?

    “王爷,我知道我所说之事有些匪夷所思,但请您拭目以待,我绝对不是说来诓王爷的,请王爷务必相信我所言!”

    夏子凌的话唤回了朱椿的思绪。是的,他一贯是相信夏子凌的,不管有没有根据,不管夏子凌说何事,他都不会不信,不是吗?

    朱椿直视夏子凌恳切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夏子凌再三恳求之下,朱椿自然是动用一切力量去运作此事。三日后,总算是打探到了些眉目,获悉言官弹劾周兴所为何事。

    洪武十年,胡惟庸官拜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正是权利空前之时。彼时周兴刚从翰林院调到礼部,任一个小小六品主事,在京官中不起眼得很。

    但周兴在翰林院之时,多得宋濂赏识,与宋濂长孙宋慎也一向交好。是以有一次胡惟庸设下家宴,周兴随宋慎一同赴宴,席间北伐归来的沐英见到周兴长相俊逸非凡,笑谈起此次俘获一位北元皇帝宠妃,居然与周兴有几分相似。

    周兴当即焦急问到那被俘的妃子人在何处,可惜沐英却答到,大军尚未班师前,便奉洪武帝谕旨将一干俘虏放归北元了

    这本是当日席间的一件小事,但宋慎见周兴经这个小插曲后,席间一直郁郁寡欢,便不停追问其缘故。

    周兴当日饮酒有些过了,加上与宋慎私交不错,便将自家的秘密说了出来——周兴父母子嗣凋零,膝下仅有一子一女,元末动乱之时,周兴的妹妹因容貌出众,被元军掳去,一同撤去了漠北。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元末很常见,元军撤退之时,金银女人掳走不少,女儿家一旦跟了鞑子,这辈子想要再回到大明几乎没有可能了。

    但周兴家失了这一个女儿,却比寻常人家要悲痛许多。周兴的父亲本是江浙雅士,出身书香门第,对于这一子一女都是一视同仁,而周兴的母亲,就更宠爱那贴心小棉袄似的女儿。

    是以,周兴的妹妹遭了这厄运,母亲悲痛欲绝,直至把眼睛都哭瞎了,而他父亲面上不显,心中却也是痛苦难当。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七八年,本来周家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但周父日前重病,从前憋在心中的悲愤似乎突然爆发了,日日念着闺女,惹得周母又开始以泪洗面。

    周兴正为家中的期期艾艾苦恼不已,此时突然听到沐英笑言,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丝妄念。虽然他也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人在黑暗之中,总是本能地想要抓住任何一丝光明,沐英的话仍是让周兴内心燃起了一丝希望。

    但……那也只是想想罢了,周兴并没想着真去做什么。

    不过宋慎却不这么想,散席之后,他硬是央着周兴留了下来,将周兴适才所说告知胡惟庸,并恳请左相大人帮助周兴圆了寻妹之梦。

    胡惟庸只是不露声色地笑了笑,承诺尽量帮忙。

    周兴当时也没在意,心想胡惟庸身为明廷丞相,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除非是那元妃再被捉住,他亲自去看上一看,否则人在元廷之中,胡惟庸也不可能私通北元吧。

    周兴本以为这事就是酒后戏言,过了便过了,却没想到,不久之后宋慎带来消息,让周兴写一封家书,胡惟庸着人送去北元,看看那宠妃究竟是不是周兴的妹妹。

    周兴心知胡惟庸贵为左相,定然不会记着这等小事,此事必是宋慎之后又多次在胡惟庸面前念叨,对方才肯帮这忙的。

    可是,胡惟庸绝不可能为了周兴的事情专门跑一趟北元,那么……他派人去北元,是要干什么呢?

    周兴不敢妄自揣测丞相意图,但胡惟庸与北元有来往的话,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总归是大大的不妥。

    既然心知不妥,周兴当时提了笔,这家书实在是不敢下笔,却禁不住宋慎催促,再者确实寻妹心切,便冒着杀头的风险,写下了给亲妹子的一封家书。

    而此次弹劾周兴的言官从北伐归来的军士手中得了一封书信——那便是周兴当年写下的这封家书,随即附上书信呈到御前。

    或许这言官的本意只是弹劾周兴一人,然洪武帝一见这书信,心知背后的事情不简单,令锦衣卫彻查,果然查出了更多东西……    沐晟离京后的几日,一切平静,除非蜀王差人来找,夏子凌也鲜少到蜀王府走动。毕竟那日之后,他与朱椿见面仍是有些尴尬,再者入了王府,见到那蓝嫣,必定要拉着他不放,抑或闲聊,抑或是求教厨艺,真是烦得很呀。

    蓝嫣倒是把他当做救命恩人,加上家中无兄长,一心示好,可却不知内心晦暗之人正是面上待她如妹妹的夏子凌。看着蓝嫣做妇人打扮的模样和神采奕奕的样子,他就莫名有些心塞。

    除了处理后军事务之外,夏子凌要么就是和彭齐吃饭喝酒,要么还有一处去处——周庭那里。

    自从调回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之后,洪武帝委以重任,将改良和大规模研制火铳的任务交给了他。周庭也重生干劲,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五品郎中,在京官之中真算不得什么,但是身负重任,又得洪武帝器重,在工部就算部堂大人也要给他三分面子。

    从前的文弱书生摇身一变,干起了匠人活计,还干得如此风生水起,周庭的改变也真是让人侧目。

    不过每每周庭找自己探讨改善火铳之法,以及托他将小量试制的火铳拿到后军中试用的时候,夏子凌还是免不了嘲笑周庭一番——“你这样撸起袖子当匠人头头的样子,真是愧对孔孟圣贤、有辱斯文呀。”而周庭,通常回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这一日,周庭再次将工部改善的火铳图纸带来与他商议之时,却是有些心不在焉。

    “上一次试制的火铳,火绳燃烧速度倒是有所改进,但扳门控制膛管的速度还是有些慢,扣下扳门,须得等一会火药才能射出,我想这次再加个弹簧试试。”夏子凌说完,却见周庭还呆愣着,遂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啊?你说什么?”

    美人眼带朦胧的样子虽然有几分迷人,但夏子凌这话已经说了第三遍了,他本不是个顶有耐心的人,此刻已经实在无法忍受。

    夏子凌遂开口问到:“你到底怎么了?今日一直心神不定的?”

    “唉,”周庭叹了口气,道:“我爹爹被人弹劾了。”

    “……”他还道是多大的事呢。

    明朝官员被人弹劾都弹成习惯了,自从洪武帝设下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之后,言官就成为了明朝官场上一个重要的群体,在洪武一朝,估摸着言官的数量加起来也有两百人左右。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唯一的任务就是监听百官,更通俗点说,就是找茬。所以,他们不弹劾官员又能干什么呢?

    连洪武帝有时候都不甚其扰,更别说其他官员了。周兴的官职不大不小,在京官之中,正三品,正好是言官最喜欢找茬的对象。

    他以为周兴应当早已习惯被人弹来弹去了,没想到周庭竟还会为这事闹心。

    看到夏子凌不以为意的表情,周庭明白他心里的想法,皱了皱眉,道:“这次与往常有些不同,往常弹劾的折子到了,父亲看了,要么不予理睬,若是说得重了,便按惯例在家中闭门思过几日。”

    “此次,折子还没转过来,赵瑁就亲自上门来了,命我爹爹闭门在家,不可外出。关键是他那面上神情,整一个洋洋得意。”

    “若不是得了什么了不得的证据,那赵瑁应当不会如此得意。但我爹爹为官一向谨慎,应当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柄会被人抓住才是。”

    夏子凌闻言,也觉得此事或许不若一般弹劾的奏折一样可以置之不理,但正如周庭所言,周兴在朝中一向有谨小慎微之名,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事情罢。

    但既然周庭忧心,夏子凌还是说到:“你若担心,待我禀明蜀王,着人探一探言官弹劾的究竟是何事吧。”

    周庭想了想,有些犹豫地道:“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