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子突然感觉不好,有人在后面拽他的裤子,屁股还被人打了一下,气的不得了。
贵子醒了,揉一揉惺忪的双眼,意识到刚才在做梦。
是贵子娘站在床前:“都晒屁股了,还不起床?你要老师来叫你起床啊?”
贵子知道是娘打他的屁股,气也消了,一个鲤鱼打挺下炕,简单洗漱,草草吃饭,背起条框走出院子。
贵子还未走出村头,就听后面有人喊:“高富贵,等一下!”
贵子回头一看,是本班同学高有。
有背着空筐朝贵子走来,贵子心想,高有也是刚起床?他不会……
“你送一筐了?”贵子试探着问道。
“为拣这点儿破柴,累的老子不行了,昨晚睡的晚些,今早睡过头了。”高有边走边说。
“谁说不是了,我也睡过头了。”贵子附和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结伴而行,朝田地走去。
冬季的平原柴草少的可怜,麦田里也只能拣到上季耕地翻进去的玉米紮子。
玉米紮子得用二牙齿刨出来,然后抖掉上面的泥土,若遇泥土潮湿,抖都困难。
除此之外也就是折点树枝,挖些茅根之类的,别无选择。
有的同学实在拣不到了,就从家里偷些柴禾背往学校。
现在看来有点傻,但当时的社会环境确实培养了一代傻子人物。
这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公无私,以公为家。”
不过家长看到是不会同意的,再为公也得生存,个人总不能生吃活吞吧。
家长最懂得油盐酱醋的重要性,过日子缺了那样都不行。
家长想法不是不对,那年头不像现在满地的柴禾不稀罕。
上季农作物的杆、颈、根直接翻在地下,积成下季的草肥,现场加工。
两人在广阔的天地里转了半天,收获不丰,后来贵子说:“我们去芦苇湖看看吧,或许能拣到。”
“走!看看去!”
两人欣然前去。
芦苇是贵子爷爷的哥哥当生产队长那阵载的,时过多年芦苇繁殖一片。
听说早些年芦苇长的杆粗个高,枝叶茂盛,好多外地盖房的人前来芦苇湖买货。
现在已不再当年,芦苇又细又密,只能降低档次打绵苇箔盖房用了。
在一处芦苇湖底干枯的地方,贵子现了新大陆。
当时收割芦苇时由于水深,收割不便,下面剩下半米芦苇杆,现今水落杆出,正是收获的最佳时机。
有,贵子像猎手遇见猎物一样迫不及待的开始攻击。
大队的广播声不绝于耳,漏*点的革命歌曲循环播放。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资本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各族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生产新的*……”
革命群众的漏*点达到了亢奋状态,占领社会主义革命阵地的决心犹如西班牙都马德里范塔士斗牛场里的公牛,始终摆出宁死不屈的架势。
人人紧踩社会主义革命的鼓点,人人紧跟党的路线政策。
革命群众的墙皮上写满了振奋人心的宣传标语。
是用白色石灰水写的。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人民群众的漏*点被点燃,人民群众的干劲空前高涨。
转眼到来麦收的季节,麦田与村口的交界处仍然设立了大队秋收指挥部。
指挥部是用木头、芦苇席临时搭建的帐篷,大约四十平米,前面无门扇,门宽三米有余,高度两米七八。
门洞两侧贴上红色对联,门洞上方是横批,再上方是飘扬的红旗。
红旗间隔两米,绕顶一周。
对联内容是鼓动干劲的一些词句,与当时的宣传口号相吻合。
指挥部的周围空间弥漫着麦香味的尘土,过路的车辆牛不停蹄。
老黄牛拉车的时代,牛拉板车是农村唯一的运输工具。
木质的板车车轮,转动起来“吱呦吱呦”直响。
“实践出真智,斗争长才干。”
车轮处挂一个油瓶子,适时点上点油,用不着像现在的机动车没油了还得找加油站,出故障了还得去维修站,没气了还得充气,手续简单,不需付费。
后来人民群众挥聪明智慧将木轮换成了胶皮轮,沿用上千年的木轮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车把式手拿长鞭,“喔,咦”的喊着,老黄牛紧拉革命的车套。
鞭杆是三根竹条拧成的,像油炸的麻花,只是颜色淡些。
鞭绳是用熟牛皮割成条,多股拧成,鞭稍处扎着一条红布绳,特别鲜艳。
甩鞭的声音“啪啪”的,比赵本山的《三响鞭》还响。
车把式多为四十岁以上的长辈,德高望重,类似于现在的有证司机。
年轻人高攀不上,因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万一弄毛了革命的老黄牛,拉翻了板车咋办?
不可能?那也不行!老祖宗的行规不能改。
老牛板车走的路,那是泥土压成的路,晴天时尘土飞飞扬扬,特别是秋收季节,晚上洗脸时鼻空来能抠出泥巴来。
赶上下雨,泥水沾满裤腿,泥巴糊满车脚。
泥土再多,也不影响粮食的绿色,虽然那时还没有绿色的讲究。
不但没有绿色的讲究,还不时兴老王卖瓜自买自夸的广告。
如今倒是广告了,还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还有绿色食品?
抓革命促生产,革命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学校要培养全面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合格的人才于是一声令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其程度已经到了奋不顾身的地步。
投入贫下中农怀抱,吸允广阔天地甘露已是一代青年的追求目标。
贵子出生在农村,从小接受的就是农村教育。
这让再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他如鱼得水。
贵子很快被学校提拔为劳动会主席,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劳动的最前线。
校门到教室是一条修整很平的土路,两侧垂柳摇曳。
沿墙载满了绿油油的白菜,为这朴素而圣洁的校堂增加了盎然生机。
贵子挑着水桶一路小跑,水桶溅出的水珠洒在地上,形成一道水线。
贵子放下扁担,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又提起一只水桶倒入菜沟。
清水瞬间变混,“咕喽咕喽”的冒着气泡沿菜沟流淌。
挑水的同学排起长龙般的队伍,往返穿梭。
倒水的,挑水的,从井里往上提水的各有分工,竟然有序,忙而不乱。
贵子挑着空桶正要回走,班副王利坤急匆匆赶来,迎面对贵子说:“高主席,水桶沉底了。”
“怎么搞的!”贵子说罢挑着空桶疾走,屁股扭一扭的,三步并作两部来到井旁,望着被同学们搅浑的井水,摇摇头,随后吩咐道:“高敏,你回家拿捞钩去,快去快回!”
此时的高富贵还真有点当主席的样子,心中着实过了把瘾,心里美滋滋的。
姐姐高敏瞟了贵子一眼,也不好说什么,一路小跑直奔家去。
………【第十四章运动会】………
第十四章小学运动会。
春光明媚,伴随着丝丝冷风,小学联校春季运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会场选在生产队秋收使用的场院,面积近万平米。
八个村的小学生在这里汇合。
贵子所在学校排在最前面,其次是张家,李寨,蛤蟆村等校依次排开。
倒不是贵子所在学校是东道主就优先排在前面,一个主要原因是八个学校唯独贵子学校有军乐队,总不能让乐队排在长龙般的队伍中间吹吧?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取消乐队,那是学校炫耀的资本,千日养兵用兵一时,到了露脸时候了哪里还割舍得下?
第一个会议程序是所有学生绕场一周,不管你是运动员还是拉拉队的成员,这一点能体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优越性,用不着像现在的大小运动会只有运动员才有风光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得给东道主交付一定数额的会金。
贵子的班副双手高举红旗,在前面领队,全体人员踏着进行曲绕场一周。
上着白衬衣,下着蓝裤子的学生队伍雄纠纠气昂昂,煞是一道风景。
贵子是乐队的号手,并且是乐队的骨干,他的气力高于同人,倍受乐队老师爱戴,吹的正音。另外还有咬音,辅音配合,听当时的乐队老师讲。
贵子吸气憋气鼓气,卯足劲吹响了乐曲的第一声,随后乐队成员按照分工各自力,奏响了亢奋愉悦的进行曲曲。
会场周围插满了彩旗,音乐继续播放着,各校的拉拉队纷纷按照划分的区域就坐。座位是自带的马扎凳,主席台上坐满了各学校的体育老师。
“男子——,壹百米预赛马上就要开始,请运动员做好赛前准备”广播员开始广播了,是一女生声音,甜甜的。
贵子学校男子百米预赛第一组参赛选手是王利坤。
随着一声枪响,各跑道运动员犹如出弦之箭,直射终点。
会场一阵欢呼雀跃,掌声四起,贵子掌还没拍完运动员就撞线了,王利坤获得男子组百米预赛第一名。
在第二组男子百米预赛的运动员名单中,出现了“oo9”号,贵子知道是邻村的苏旺旺,他是一名很有潜力的运动员,依往年经验来看经赛是他的强项,去年比赛中,长、短跑共拿个人冠军名额五个。
闭幕式不金、银、铜牌,铁牌都买不起,只奖状,个人是不带镜框的那种,集体的是带镜框的,前面有层玻璃。
那时奖的是精神奖。
贵子在担心本校的“o1o”号拿不到冠军……
“各就位——预备——”。
运动员纷纷退回来,还没跑多远。
原来令枪哑了,没着火。
运动员是按时间推算起步的,一般是令员喊出预备的“备”字三秒时枪就响,有经验的运动员是第一步跃出去时令枪刚好响,这不违规,若不你等抢响了再起步就不占优势了。
可是这次没响,谁都不怪,重新再来。
…………
“现在开始广播好人好事”银铃般的声音再次响起,配合着音乐,有点诗朗诵的感觉。
“蛤蟆村的张喵喵同学,热心照顾患有感冒病的外村学生,将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患病同学穿上,还端水喂药,她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和不怕死能联系的上吗?
“下面再报诵一遍”
还没完了,若真死的话,得两次了。贵子在想。
又是一阵掌声欢呼声、锣鼓声……
蛤蟆村的一名运动员在男子四百米比赛时迟到两秒,随后冲进跑道跑了一圈,眼看追上了第一名,被本校老师给栏了下来,原因是他不该参加这一组,他的号码编在了下一组。
王胜坤与贵子都参加了男子跳高比赛,并且被编在一个组。
比赛中贵子出乎意料的现王胜坤临场进行了挥,利用“侧滚式”跳跃翻过了一米三的横杆,这让平时始终以一米二五保持的贵子气不打一处来。
好在他俩是一个学校的,贵子心里还平衡了些。
“上午比赛到此结束,下午一点半正常进行”。
贵子也觉得肚子饿了,早上着急没吃饱,加上上午一折腾。
一口气吃了四个馒头,喝了两碗鸡蛋汤。馒头和菜自带,鸡蛋汤免费供应。
鸡蛋汤里面鸡蛋很少,做汤的师傅手艺堪称一绝。
鸡蛋类似油花,汤上面漂着,星星点点,好在里面的菠菜叶不碎,白绿相间,图案很美。
贵子端起碗尝一口,味道不错,稍微有点咸。
清明扫墓。
“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墓前向烈士,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钢铁,气节像松柏…………”
歌声在天空回荡,在贵子记忆里每年扫墓还真没碰上过阴天下雨,心想作词的人真能耐,有那么大的预见性?神了!
1976的清明节到了,按照往年习惯学校的师生排起长长的队伍,前面抬着插满松枝的花圈去邻村扫墓,纪念一位在抗美援朝中死难的革命烈士。
花圈是贵子学校多才多艺的音乐老师带领学校心灵手巧的女生手工扎成的,彩纸是买来的,经过各种巧妙加工,花朵盛开绽放,两条白色垂带写上永垂青史,烈士安息之类的词句,周围插满松枝。在当时来说,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