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户-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8章
    集市上的米已经涨到二十文一斤了。

    山里的葛根也挖光了;村里人越以难以填饱肚子。

    谢长民一家也面临着要断炊了;谢长民土坯也不做了;天天去镇上找活做,找活的人实在太多,好几天都难得找到一人活,谢长民又去山里砍柴;借了谢花家的牛车拉去镇上卖;一开始一车柴还能卖十几文钱,后来卖柴的人多;一车柴辛苦大半天就只卖得六七文钱;勉强一天能食得粥食,到最后柴火无人问津。

    谢长民修房子的土坯虽然做好了不用钱,但是请砌匠的钱没有。土坯放着也不是个事,怕时间长了万一多下几场雨又马土坯给淋烂了。

    闹饥荒也没几家盖新房子,曾子文接不到活也是天天闲着。后来曾家娘子主动和吴氏说不收砌屋的钱,免费帮她盖屋子,但吴氏也发愁啊,这请人做事家里连饭都招待不起,最后吴氏和谢长民又求到王氏和谢广赋这里,借几担谷子。

    家里的谷子也只余下半谷柜了,王氏和谢广赋是不大乐意借的,但曾家都不收砌屋钱了,他们要不借这谷子也不大好说,于是咬牙借了三担谷子给谢长民。

    有了粮米,虽然来帮工的人每日只能吃得半饱,那也比在家饿肚子的强,村里很多人都来帮忙了,屋子不过耗时十来日就盖好了。

    吴氏坐在自家新屋里,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直说都是托了四爷四娘的福才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五间大坯房猪圈鸡棚都盖得结结实实的,这让村里倒了屋子的人家羡慕不已,都说王氏和谢广赋仁义。

    米价涨到三十文钱一斤的时候,村里开始有人熬不住卖田了,灾年田贱,太平年间,一亩上等水田尚能卖上七八两银子一亩,而今不过是四两银子一亩,有钱的乡绅地主都开始大肆收购水田。

    家里有十来两银子,但王氏和谢广赋不敢用来买田产,只留着用来应急用。谢花想着张大壮那屋里还有二十来石的谷子,若是此时卖出去应该是极好的价钱,再把钱用来购置田地岂不是很划算。

    谢花刚有这个想法,又突然听说镇上的米行每日还限量了,好像边境要开战了。这真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坏消息,谢花立马打消了卖谷子的想法,她决定等等再看,要真是打起来,到时候有钱都买不着谷子。

    村里人去山上摘一种叫百花头的嫩树叶子来吃,这种树叶子晒干后炒菜有一种茶叶香,平常经常有人采了喂猪,猪吃的都是最苦的野菜了。王氏也采了百花头来切碎了用米粉一起做成粑粑来吃。

    刘氏又来借粮,说是家里的葛根粉也吃光了,这回王氏和谢广赋坚决没同意,刘氏在屋外坐了两天也没借到粮,这才灰溜溜的回去了。王氏在刘氏回去后,担心自家父母没粮吃了,趁着黑夜送了小半袋米回了娘家。

    谢广赋觉得自家的谷柜太扎眼,别人来借粮不借就要落埋怨,但总要给把自家的口粮留下吧,于是谢广赋在谢容的屋子里挖地窖,还是摸黑进行,天天晚上一家人点着油灯的干。地窖挖了三天挖好后,家里的粮食迅速被转移到了地窖,自家的谷柜只留了一担谷子。

    再后来刘氏来借粮,见谢家的谷柜也空了,也就没再来借粮,也未曾听说她家有人饿死。

    万幸的朝廷征粮,由于州里闹灾荒,知府把灾情报上去,皇帝格外开恩,不在州里征粮,整个州里的贫苦百姓算是逃过一劫,不然更是雪上加霜,纵是如此,村里许多人生计还是无法维持,背着包袱去城里讨生计去了,村里一下空寂了许多。谢长民也随大流去了县里,好在过了几日就听到他捎口信回来说,在县上的一个木具店里找了份做蔑器的活,包一日两餐,每日二十文钱。

    旱灾一直持续到当年十月份,中间也下过几场毛毛雨,完全没有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一直十月初,连续下了三天的在雨,才算是把地都下透了。王氏把家里能载水的盆缸锅桶全部接满了雨水,自打干旱以来,江边的井也干了,打上来的都是些无法饮用的泥浆水,村里人常结伴去山里找水,谢花好几个月都没大好好洗澡,都是擦澡。

    下了雨后,村里许多人闻讯在城里讨生活的人回来了不少,种油菜来不及了,便还是如去年一般种了冬小麦。

    此后倒是时不时的下一场雨。

    过了年后,谢花十三岁,女子十三算是豆蔻年华了。

    谢芬十五岁,快要及笄了,王氏开始给她张罗着说亲。十二岁时也托运媒婆寻过合适的人选,后来家境越来越好,王氏也不急了,就想着以自家的这条件,自然不怕没好的挑。

    媒婆也都是精明的,早打听着谢芬有十五了,一听王氏要准备给她说亲,家里的门槛都要让媒婆给踏断了。

    闹灾荒的这两年,张大壮也没有一点消息,多少次她都盼望着能接到张大壮一封报平安的书信,希望他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来。五年之约,如今还剩下两年,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他归来。

    至于杜云实,他考了秀才后,就去了州府里读书了,只是临去前捎了一封信,此后就没再来信,也没来找过她。

    又到野菜旺盛的季节,谢花去外面挖了些野菜回来,虽然旱情解决了,可这粮食也要等上半年才有收成,还是要勒紧裤带的过日子。

    坐在门口择菜,就见坡下村里一个相熟的妇人领着两个人往坡上来,一路走还一路指指点点的,领的两个人一个是个打扮华丽,长相美艳的妇人,另外一人应该是她的丫鬟,谢花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妇人便是杜云实他娘青兰!

    她来做什么?无事不登三宝殿。青兰应该是不大想和她打照面的,至少当年的事怎么说也是件不光彩的事。

    村里的妇人看见谢花就叫道“小花,小花,你家来贵客了。”

    谢花丢下手里的菜,站在原地没动,待妇人领着青兰和她的丫鬟到了跟前了,她才道“这位夫人不知道找我家的谁,我爹娘眼下都去田里撒秧谷去了。”

    青兰使了个眼色,她的丫鬟把带路的妇人拉到一旁塞了一把铜子在妇人手里,笑道“大婶子,劳烦你带路了,也不耽搁你做事,你这就回吧。”

    妇人连连哎哎的应了几声,就边走边回头的下坡了。

    见人走了,青兰笑着拉起了谢花的手,在她的手背上抚摸着,谢花特别想把手抽回来,青兰三十多岁的妇人,手是又柔软又细腻,反观自己的手,手掌粗糙,长期干农活,手也是黝黝的。

    青兰朱唇轻启“你就是小花吧,真是越变越漂亮了,是个大姑娘了。你还记得我么?”

    作者有话要说:哎呀,深圳太热了,我这是感觉没法呼吸了,穿着长裤老觉得腿上黏乎乎的。。。。
第129章
    谢花瞄了一眼旁边的丫鬟;心想你这是要当着丫鬟的面和我叙旧么?

    青兰转过脸对丫鬟道“环儿,你去马车上把我备的礼物拿来,头次来;也别失了礼数。”

    丫鬟领命而去。

    谢花纠结了一会,她是该叫杜夫人还是该叫青兰姨呢,她觉得青兰应该比较喜欢杜夫人这个称谓,“杜夫人;你别破费了。”

    青兰一手揽过谢花的肩头;“别叫杜夫人;叫我兰姨就行了;你与我生疏了;枉我这几年一直惦记着你想见见你,真叫人伤心了。”

    心里暗忖,你要真想见我就是见鬼了。见坡下有好几个装模作样扛着锄头挑着箩筐走路像在踩蚂蚁一样的妇人实则是眼睛往她家门口瞟,“兰姨,你请进家里坐吧。”

    青兰道“我还以为你不想请我进去坐坐了。”

    谢花把青兰迎进了堂屋坐下,谢芬走出来见来了一位不一般的客人,好奇的打量了两眼。

    “兰姨,这是我二姐,二姐,这是兰姨,是杜公子的娘。”

    谢芬红着脸呐呐的叫了声“杜夫人。”

    “既是小花的姐姐,也叫我兰姨。”

    谢芬点点头。

    谢花道“兰姨,你且稍坐,我去倒碗茶水来。”

    青兰拉住她的手“快别客气了,来的路上在车上我喝了不少茶,这会喝不下了。”

    青兰站起来,打量了下堂屋“你家屋子倒是盖得不错,我能去你房里坐坐么?”

    谢花把青兰领到自己房里,青兰在长凳上坐下来后道“小花,我记得我们有五六年没见过了,我时常想起初次见你的模样,我就在想这个小姑娘真是聪明又勇敢,说句实话我是心里喜欢得紧,要不是怕你家里人着急,我当时就想把你领回家做女儿。兰姨这次来想请你去我家做几天客,正好啊云实也是念着你呢。”

    青兰说完就用探究的目光打量她,谢花毫不退缩的迎了上去“兰姨,多谢你的一番好意,我家是种地的人家,家里的活多,怕是不能得空去县上。”、

    她停顿了下,“我们乡下丫头的哪里敢配杜公子惦记,兰姨你说笑了,杜公子知书达礼,也是个聪慧的人。”

    “云实的确是个聪慧的孩子,他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多少人头发读白了未能中得秀才,他明年又要去考举人,如果能有幸得中,那就真是年青才俊了,杜家光耀门楣也是指日可待,小花,你愿意见到这样的一个云实么?”

    “那我自然是希望杜公子能金榜题名,为官一方。”

    “那就好,那就好,兰姨果然没看错你,你真是个惠质兰心的姑娘。”

    谢花和青兰又在堂屋略坐了片刻,青兰的丫鬟就抱着两匹缎布和一个首饰盒进来了。

    青兰道“这两匹缎布给你爹娘做衣裳,盒子里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给你们姐妹戴着玩。”

    谢花忙推辞“兰姨,这些东西在乡下都用不上,你带回去,别让我们糟践了好东西。”刚才和青兰说了一通话,她算是明白了,青兰上她家来找她,就是和杜云实有关。可是她就不明白了,杜云实都两年没找她了,杜云实有什么事情是要攀扯到她头上来的。

    青兰亲自把东西摆放在了堂屋的桌上“长者赐不可辞,兰姨的东西没有毒,你就放心的拿着,再说东西也不是与你一人的。”

    正说着,就见王氏和谢广赋两人扛着锄头拿着砍柴刀从外面回来了。两人见家里来了客,忙把东西搁在墙边。

    王氏道“老三,家里来客人了,怎么也不去地里唤一声我和你爹,没得轻慢了客人,对了,也不知这位是?”

    青兰站起来笑容满面的对王氏道“谢夫人好,我是杜云实的娘,之前我家云实常来你家,多有打扰了。”

    又对谢广赋微微一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了。

    王氏回道“哪里哪里,难得杜公子那样的贵人儿不嫌弃我家地脏,哎哟,杜夫人你可真是个美人胚子,我们这十里八乡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美的人。你快坐,我去后面杀鸡,今儿就在我家吃顿饭。”

    青兰拦住王氏“谢夫人快别忙活了,我有点事想和你们相商下,我呀想请你家小花去我家住几天,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谢广赋和王氏有点惊讶的互看了眼,王氏道“这是为何?”

    青兰用怜爱的目光看了小花一眼“我呀对小花这孩子甚是喜爱,我外甥女最近来我家甚是不爱吃东西,才来了半月竟是瘦了一大圈,我是想尽了法子变着花样的给她做吃的,她就是不吃,愁死我了。昨儿来过你家的碧儿跟她说起小花烤肉是如何如何的好吃,可把她馋坏了,非要嚷着要吃,我这没法子,只得来请小花去一趟我家,还请放心,小花我一定原模原样的还回来。”

    王氏一听是这么回事,笑道“这点小事,哪里还劳杜夫人亲自跑一趟,请个下人来带个话就是了,我家老三旁的不说,就这伙房的事还行。老三,你就随杜夫人去,若是你做的东西人家小姐不吃,你就赶紧回来,若是爱吃的话,你就多留几日也妨。”

    虽然不是很想去,但是王氏又不明白事情的真相,也不知道她和青兰结识的缘由,她也只得回屋去收拾衣服。

    谢广赋跟在她后头,叮嘱她“老三,杜家是富家,你到了人家家里头万事不可造次,慎言慎行,别人家里的东西不可随便拿取。之前李少爷和杜公子对我们家一直颇为照拂,人家求上门了,一定不可做事马虎。”

    “我知道的,爹。”

    谢花只收拾了一身衣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