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贵娇-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速说道,试图将心中记得的话语说出来。

    崇德帝静默良久,才长叹一声道:“长隐,你能说出这一番祥瑞之话,实在是太难得!你有此国才,不能在朝为官,实在太可惜了!”

    崇德帝这样的感叹,已经表明了他所向。从前,他喜欢这些祥瑞,是觉得这些祥瑞出现,对国朝来说是一件好事,起码能让百姓振奋,起码国道衰微之时,是不会出现的。

    但是长隐说,真正的祥瑞乃是得贤臣、理政事、安百姓,使天下太平。这句话,崇德帝咀嚼再三,仍觉得口齿生香。他知此言之不凡,对长隐公子的可惜就增重几分。

    “这话,也并非臣所想。此乃臣一个友人所说,微臣听了之后感到甚在理,便说与皇上听。”长隐公子微笑着,并不愿将这话居为己功。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这些并不是他所想的,而是他从沈度那里知道的。安国公府在宫中渗透的势力太深,沈度与九皇子在宫墙东北角之事,长隐公子早就知道了。

    便如此,宫里的人将沈度当时的话记了下来,送到了安国公府。当长隐公子看到这些话时,心中震撼得久久不能言。

    这大定朝官如此之多,除了沈度,又有谁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又有谁知道对国朝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祥瑞?

    长隐公子不知道沈度作何想法,为什么没有将这些话在朝上说出来,但他认为沈度说的这些祥瑞之论,不应独独为九皇子记得,这话应该让皇上及天下人都知道,所以长隐公子才进了宫,将这些话传到崇德帝耳中。

    沈度这一点德泽,长隐公子愿为其广布天下。他没有将沈度说出来,是因为这些话得来,终非光明途径。

    途径光明与否,在长隐公子看来也不太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话语的确能对天下有益,这就足够了。此后官员不致力于寻找祥,皇上勤政爱民,便就足够了。

    三日后,崇德帝下令:“朕听闻,真正的祥瑞乃是得贤臣、理政事、安百姓,使天下太平。这一点,才是朕所求的祥瑞,故而将白鹿放归山林,此后朕不纳祥瑞,而致力于天下太平!”

    崇德帝这个旨意,让襄阳献瑞的官员错愕,也让京兆朝官奇怪不已。三皇子一系的官员见献瑞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对这个旨意没什么看法。

    中书省乃承旨拟诏,这个旨意当然是由崇德帝口述,中书舍人何缜制旨的。中书令裴公辅接到这个旨意后,既然开心又郁闷。开心的是在祥瑞一事上,他的看法也是这样;郁闷的是,这暗中推动白鹿放归山林的人,明显比他高竿多了。

    同时,他对这个旨意极为赞赏,便召来了中书省诸官员,指着这个上谕说道:“诸位都学习学习,皇上此言,的确是大定之福。中书省为皇上提供决策,类似的话语,才是中书省官员当说的。每事决都要想一想大定天下百姓,都要想一想这些建言能为朝廷带来什么福祉。”

    裴公辅说罢,又再三感叹,道为何中书省的官员想不出这样的话语。他却不知道中书舍人沈度听到这旨意,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这话,不是他对九殿下说的吗?怎么会成为皇上旨意了?他百思不解,尤其在询问过朱宣知之后,他就更加疑惑了。

    (章外:长隐公子和沈度性格不同,在对待祥瑞一事也有不同,正常的吧?哈,我说,能不能求求粉红票呀?一天都木有一张,好心塞!)(未完待续)

    ps:二更!
102章 中枢三大神
    (都没有粉红要加更了。伤,向隅狂泣!)

    大定支持三皇子的朝官甚多,而且拥戴之功诱惑太大,他们都想在三皇子面前露一下脸,便纷纷出动。

    王以德之言,瞬间就被压了下去。一时间,宣政殿上请立三皇子为太子之声不断,而且都往祥瑞上凑,大意都是白鹿祥瑞出、大定太子立此类,几乎掩盖了其余声音。

    就连二皇子一派的京兆尹林世谦也反常沉默,五皇子朱宣宏所拢络的官员,譬如门下侍郎何渭等人,并没有跳出来反对此言,而是在观望着,等待崇德帝的反应。

    不管朝官们有什么奏言,龙椅上那位主子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令所有朝官惴惴的是,崇德帝既没有顺着请立奏言,也没有言向王以德等人,他脸色如常,什么反应都没有。

    朱宣明站立宣政殿中,神色看着和崇德帝没有太大差别,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朝官请立一事与他无关。

    这种从容的态度,让尚书令方集馨一阵赞赏,然后,他便出列了。

    “臣有奏,请立三皇子为太子,以安社稷,以定臣心。”他这样说道,这话和尚书左丞蒋钦的情况差不多,只是稍有改动。

    立太子以定臣心,暗指朝中大臣派系相争,一日大局未定,臣心便会有动荡,这改动,范围缩小在朝中大臣这里,比蒋钦奏言高明不少。

    方集馨表明态度支持三皇子,让其余朝臣一时噤声,他们没想到,方集馨会表明支持三皇子的态度。这可是皇上授意的?

    难怪他们这样想,尚书令这个位置太过重要,在其位者,只能是国之纯臣,绝不能轻易表态,只尤其是在请立这样的大事上,更是掺合不得。方集馨。想要打破以往的尚书令的规矩?

    他们都不知道。方集馨是尚书令不假,但他这个尚书令是成国公府一手推上去的,他又怎能对请立一事置身在外?况且。他也要提前卖三皇子一个好。

    没有相当的付出,怎么算得上是从龙之功?就算方集馨知道自己不能轻易表态,仍是奏言了。

    方集馨此言一出,就代表着此事已经上升到三省中枢的高度了。而不仅仅是朝官们在宣政殿奏言而已。

    中书令裴公辅冷冷地看了方集馨一眼,决定加入这个战场。将水搞得更混一点。

    于是他奏言道:“皇上,所谓祥瑞一事,不过是人心杜之,哪里需要有什么喜庆事相和应?请立一事如此重大。若因祥瑞一事而立之,实在天大的笑话!奏请祥瑞的朝臣们,智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实乃佞臣也!皇上岂能信?”

    他说罢。扫了一眼那些奏请祥瑞的官员们,毫不留情地指责。他身材高大,这么一扫就有睥睨的意味,郝得那些官员们都低下了,不敢与之对相对。

    裴公辅在这样的官位上,也不怕得罪这些朝臣们,说话一点情面都不留。

    “且另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之言乎!连国之重臣都谄媚,这哪里是祥瑞?分明是灾祸!”这一次,裴公辅直接将火烧到了方集馨身上。

    这一番话语,算不上奏言了,简直可以算是对方集馨的猛烈攻击。

    裴公辅不觉得自己是君子,却不像方集馨那样是个小人。在裴公辅看来,方集馨这个小人借着十年前那件事起家,以至官员亨通。这样的小人还想拥戴之功以图后朝,这让裴公辅尤其不能忍。

    沈度听着裴公辅的话语,心中颇为讶异。裴公辅和方集馨一向不对付,这是他知道的,但他不知道,事涉三皇子、请立事,裴公辅仍有这番奏言,可见,他站立的方向,不是三皇子,而是大定!。

    看着吹胡子瞪眼的裴公辅,沈度第一次觉得“天下不二裴”这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裴公辅正正是出自河东裴家,那个尽出宰辅彪炳史册的裴家。

    难怪,他在对上方集馨的时候,会如此彪悍。

    方集馨和裴公辅这两尊大神掐架,其余朝官恨不得变成路人甲,是绝对不会再说些什么的。

    而中枢另一尊大神门下侍中王璋则笑眯眯的,绝对是在看戏,见到殿中沉默,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

    既然尚书、中书的主官都出列了,他这个门下侍中若是不说什么,似乎说不过去。王璋想了想,决定也要表表态,不然以后门下省不好带呀。

    “皇上,祥瑞或有之,白鹿现世,即是。臣以为,就算天有祥瑞,朝廷人君也要继续布施恩泽。这请立太子一事乃国本,国本早定能安社稷、定人心,还请皇上示下。”王璋恳恳地说道。

    听了这话,方集馨和裴公辅都将目光放在他身上,心中同时骂道:王璋这人精,和稀泥的本事仍是那么强悍!

    是了,王璋说了这么一段,意思就是和稀泥。既然没戏看了,他也不想在宣政殿多待了。

    不管是祥瑞之事还是请立之争,都不可能在宣政殿上讨论出什么来的,真正的推力、博弈是在散朝之后,端看朝中势力是谁更厉害一点。

    比起方集馨和裴公辅来,王璋明显要得崇德帝欢心一些。他听了王璋的话语,一改先前的沉默,点头说道:“爱卿此言甚是!”

    爱卿此言甚是……朝官们便都知道崇德帝的意思是什么了。果然,崇德帝一句“退朝别议”的口谕便下来了。

    别议,自然是没有的,此刻在紫宸殿内的,只有崇德帝和三皇子两个人。

    “罗炳光献瑞一事,你可知晓?你很想当太子?”崇德帝盯着朱宣明看,似乎想将他看个透彻。

    朱宣明低着头,强忍住心中的惊跳,然后略带踌躇地说道:“罗将军对父皇一向尽心,不管是往日送礼还是这次献瑞,儿臣都不清楚。襄阳来的消息,不会独独送到朱雀东路。”

    说罢这些,朱宣明神色有黯然,叹息了一声说道:“若是儿臣说不想当太子,父皇会嫌儿臣虚伪吧?这太子之位,二皇兄和五皇弟在孜孜以求,儿臣能怎么办?”

    说罢,他抬头看着崇德帝,眼中的孺慕和惊惶并不掩饰。君父君父,先君后父,朱宣明这一番话语和神色,算是戳到崇德帝心里去了。

    崇德帝觉得这个老三,太像过去的自己了!在他登位之前,面对父皇建和帝的时候,感受皇兄皇弟威压的时候,就是朱宣明这样的心境。

    儿臣能怎么办?就是被各种势力一直推着往前而已。

    想及朱宣明的心境,崇德帝的脸色稍霁,那一点疑心烟消云散。

    准确地说,崇德帝对朱宣明没有什么疑心,对其余几个皇子也是。因为崇德帝就是从普通皇子登上皇位的,自是知道皇子们对那个位置的渴求。

    他认为这渴求太正常,算不得什么疑心。对于几个皇子的将来,他的确是有考究的。

    “朕不立太子,原是想着时机尚未成熟。不想,却引来这么大的争端。此事,朕会为你安排。罗炳光那里,朕也会敲打他,这祥瑞一事,以后必不能为。”崇德帝这样说道。此刻,他倒像个普通父亲一样了。

    朱宣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父皇这一番话语的意思是……意思是准许自己所求吗?是不是要立自己为太子了?

    朱宣明简直猜不透崇德帝在想什么,这个对他而言高高在上的父皇,怎会这么爽快就答应了这事?这……这……太难以置信了!

    直到朱宣明告辞离开紫宸殿,他才猛地清醒过来,嘴边的笑意怎么都忍不住。清醒过来之后,朱宣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重用方集馨!

    这样的人才,他若不重用,那就太可惜了!

    在来紫宸殿之前,方集馨对朱宣明有过一番提点,他这样说道:“殿下,皇上对您必有召。殿下须记得,脸色当哀难,语辞须恳切,不妨在皇上面前承人有登宝之心。这一点,皇上必会感念甚深,殿下或能得偿所愿。”

    朱宣明知道,方集馨是在崇德帝登位前一年得到重用的,想必他肯定很清楚崇德帝登位前的心境,所以朱宣明没有迟疑就照做了。

    在紫宸殿内他神色哀难地承认了本心,就是方集馨的教导。他没有想到,方集馨的教导如此有用!

    没多久,崇德帝果然对三皇子朱宣明有了一番安排,虽然并不是立其为太子,但明眼人都知道皇上在为三殿下铺路,不然不会有这些安排。

    很快,中枢那些大佬们就知道了方集馨的提点。当裴公辅知道这些时,忍不住呆了呆,然后懊恼不已。

    方集馨这样心急为三皇子下铺路,真是太出乎他意料了,他原本以为方集馨只是提议这事,却不想已经在动作了。这样的人……真是……真是太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