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潜伏·1936-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整我,必然要用你。但是整倒我之后,你就是下一个目标。他不会停下来的,要不然怎能显他的手段,而且在你加入这件事上,他已经整过你了,你应该还记忆犹新。咱们哥俩,在党部是多年的老交情,王梅玟那件事,我就认准了,你是个值得交的好兄弟。所以咱哥俩,必须拧成一股绳,对付这个老家伙。”
  武伯英无动于衷。
  “关于李直泄密的事情,我给你交个底吧。他一直在阎锡山手下做机要秘书,我原来在军界,认识了他。我来西安调查处上任,就把他挖过来了。他是阎老西的爱将,我当时也没反应过来,为何斤斤计较的老西,那么大方。后来我明白了,老西和委座一直互不服气,貌合神离,分分合合,目前的相安无事,不过是打打杀杀后的苟合。他当然想在党调处安插自己的眼线,何况还是一个直达绝密情报的机要人员。”
  武伯英有些惊讶。
  “李直确实是个人才,协助我办了不少事情,当然,我对他更不赖。所以李直也就没瞒我,况且老西每次给的价钱,着实不低啊。你知道,我是一个贪财的人,没办法,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我小时候,家里长工里头有个领活的老工头,扬场时说过这么一句老话——风顺了才能扬几锨。我贪财,也是为以后打算,风雨飘摇,离开了调查处长这个位子,我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泄漏机密这件事,可以说是我指使的。话说到这一步,你觉得该怎么办?”
  武伯英沉吟了一下:“那情报只是卖给了阎老西?”
  “肉烂到锅里了。”胡汉良拍拍自己的大脑袋,“我拿脑袋担保,李直绝对不是*!只不过齐北,想用这个罪名来整我们,这个罪名最狠最彻底。”
  武伯英思虑片刻:“我也觉得,李直不会是共产党。”
   。。

《潜伏·1936》 第十一章(1)
齐北到丈八沟巡视了一圈,也许因为有几个喽啰跟随身边,没有和武伯英说什么体己话。他只是观看并不评价,一言不发,表情阴冷。武伯英的手下看着齐北的表情,都忐忑不安,武伯英接触他多了,倒是不以为然。视察完毕,齐北坐进了武伯英的办公室,只有两人共处一室,才开口说话,对裁员行动没有直接评说,有点阴阳怪气:“这个院子真不错,你们十几个人,住了四十多间房子,倒是很宽绰。”
  武伯英笑笑:“看如今的形势,到时草滩农场的监房,肯定不够用。这些多出来的房子,我准备换上铁门,早早预备给那些犯上作乱的人。”
  齐北眼露欣赏之色:“嗯,要不了几个月,你这里就要塞满了人。草滩关师以下级别的,这里只关大家伙。”
  “大家伙分量都不轻,属下担心到了那时候,会是个鱼死网破。而且未来几个月的形势,卑职也看不清楚。”
  “是呀,内部通告你也看了。老头子怎么想,我也把握不好。他把老陈部长派去上海,和潘汉年频繁接触,会谈过几次。潘汉年虽说现在是中间人士,但是我从来不这么认为。不能说他发表了一些*言论,和共产党不再联系,共产党也半公开宣布他叛变,就成了*人士。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策略呢?据我判断,他不但是共产党的中坚,还是*上海的特工组织总负责人。正是他去上海,利用中日共管的局面,重建了顾顺章投诚之后的*特科。老陈部长这个异常举动,代表了老头子近期的想法,难道真的要和共产党联合,对付日本人吗?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有人能猜准,包括派去谈判的老陈部长,也不知道下一步朝何处迈进。据可靠消息说,他每晚接老头子电话,第二天按指示行事,故意进展缓慢。国共会不会再一次合作,谁都说不来,那么咱们这边,只能按既定的方针执行,把西安的*防共做好。”
  武伯英没有支持他的想法:“不管形势怎么变化,日本人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敌人。所以我想,破获日本派来西安的谍报组织,是各方面都会赞扬的一件事情。如果出色完成,上下皆大欢喜。也许有人背地里会不高兴,认为我们偏移了重心,但绝对不敢公开指责,免成众矢之的。所以这件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希望巡座能给我最大的支持,把这件提升西安党调处地位的大事,办得圆满漂亮。”
  齐北思考了很久,终于展开眉头,对武伯英哼了一声,算是批准。
  武伯英知道他的忧虑所在:“关于追查内奸,同等重要。所以我想,齐头并进,双管齐下,是最好的选择。”
  齐北首肯之后,转移话题:“你留下的这十来个人,都很精干,我很喜欢。但是目前情况复杂,这些人,除了你能调动,其他人一概不能插手。而你,除了我,谁都不能指挥。”
  武伯英这几天看过胡、李二人的表演,知道清除内奸和争夺权力互相夹杂,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不会出卖那两个兄弟,却也支持这个领导,立刻表*迹:“我会全力协助巡座,只要巡座查得明朗了,我们这边,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齐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刚才见到的那个伙夫,可不可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纰漏有时能坏大事。”
  “他是胡处长给我家雇的那个厨师介绍的,还算有根有底。从这几天的表现看,足不出户,只是围着灶台转。我给的薪水很高,他对这个差使很满意,靠这个攒老婆本,回蓝田娶媳妇成家,所以特别听话顺从。再说有关事情,我们会严加保密,他连一点风声都抓不到。”

《潜伏·1936》 第十一章(2)
齐北听得很满意:“别看他拿着勺把,比我们拿枪把的还厉害,只要锅里加一把耗子药,你们就被一锅端了。所以不要看轻小人物,多笼络、多感化。”
  武伯英连连点头称是,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你以为你家那个厨师,是胡汉良给你雇的?”齐北饶有兴致,“不是,是我亲自找的。他在胡宗南的部队上,可是给师长做饭的。”
  武伯英心里一惊,原来安插进自己家里的楔子,是齐北亲手钉入的,联系他刚才一窝端的说法,知道这是一种威胁,攸关全家人性命的威胁,但是他脸上不动声色,假意道:“感谢巡座费心,属下一定竭力办事,报答恩情。”
  齐北知道武伯英的命门在于家人,见刚才几句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转而言他:“为什么把那四个小探子,关到一个牢房去了,难道不怕他们串供吗?”
  武伯英坦然回答诘问:“分开关了半个月,又打得半死,也没有什么效果,何不换一种方法?土肥原贤二既然能收买他们,我们为什么不能。这几天他们比我们吃的都好,没再提审过一次,找医生好好疗伤,关在一起让他们交流一下,或许就有了转机。他们不过是小角色,更重要的是要追查他们的上线。”
  “那有效果没有?”
  “有,这几天,他们之间已经起了争执。我安排人在隔壁房子秘密监听,他们经常中国话夹杂日本话,吵闹不休。倒是没人投降,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采取权宜之计,先安住我们,然后另做打算,找机会逃出去。”
  齐北号称审讯专家,立刻来了兴致:“哦,逃出去?看来他们想活命,这就有了转机。带我去看看,我想听听他们的争论。”
  关押四个小间谍监房隔壁的房间,静静坐着一个青年,二十三四年纪,浓眉大眼,阔口高鼻,五官虽十分周正标准,却显得青涩莽撞。齐北想起了刚出窑的紫砂器,颜色纯净光亮,却没有长年把玩的哑光。隔墙上有一处方形凹陷,是后来掏空的,却没掏透,想必并没破坏那面的墙皮。坑底衬着一层薄铁板,起共鸣作用,如同蒙着牛皮的大鼓,放大隔壁传来的声响。见武伯英带着齐北进来,青年并未起身,看了一眼他们,示意安静噤声,然后转头过去继续竖耳聆听,忠于职守。
  铁板传来的声音虽不甚大,却很清晰,四个小间谍此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也许他们防备隔墙有耳,都用日语说话。纯属巧合,这一手恰恰就堵住了隔墙之耳,青年也听不懂,转过头对武伯英尴尬笑笑。
  齐北听了片刻,不由得冷笑一声,不自知笑声阴冷,穿透力极强。青年听见笑声,吓了一跳,转头怒目相向,连忙把食指竖在双唇中间,示意他噤声。隔了片刻,隔壁的争论依然如故,青年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武伯英既好气又好笑,伸手轻轻推了他脑袋一把。再转头看时,齐北已经背着手出了监听室,于是连忙跟了出去。
  二人来到院中,齐北看着花园里的一年生花草,冷笑着说:“你的这个李培新,果然很有性格。”
  武伯英有些吃惊:“巡座怎么,认识他?”
  “行动组这些人,哪一个我不认识,都是我亲自挑选的。你留下这些人,我又派人重复调查了一次,他们的家世出身、暗事隐私,知道的比你还多。”
  “巡座细致周密,让人佩服。”
  “做咱们这种事的,最怕钻心虫,再大的白菜,一只小虫子,就可以叫它全部腐烂。西安党调处,不能再有虫子了。” 。 想看书来

《潜伏·1936》 第十一章(3)
武伯英知道他的所指,想把话题继续留住:“十几个人里,李培新可以说最有性格。我和他长谈过一次,问他为什么进党调处,他和别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他说,有两条打动他,一是薪水高,二是威风。我觉得是实话,比那些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话,更加让人信服。我喜欢他,我是没性格的人,所以更喜欢有性格的。”
  “你没有性格?这正是你的性格。”齐北盯着武伯英的眼睛不放,“李培新原来在胡宗南的侦察连当排长,军饷低,受连长的窝囊气,难免会有这两点取向。但是孺子可教,这正是我要他的原因,稍假时日,用心调教,一定会成为你的得力帮手。”
  武伯英点了点头:“十几个人里面,我最看重的就是他。”
  “你要把他磨炼成你的匕首,只属于你自己的匕首,就像你只属于我,李直只属于胡汉良一样。”
  武伯英沉默不语,心里默默念叨,我只属于我自己。
  齐北也沉默了,走到一丛大丽花旁,思考解决胡汉良和李直的办法。这件事越调查越棘手,一定要万无一失,想个万全之策。他摸着大丽花的花骨朵,有些慨叹:“种花百日,看花一时,需要你盛开的时候,切莫叫我失望。”
  武伯英装作懵懂:“内奸的调查,有大进展了?”
  齐北回过神来,轻声转移了话题:“善待这四个小探子,你觉得有效果吗?”
  “有的。”武伯英说,“他们刚才的争论,已经开始有人抱怨,没有了早先同舟共济气氛。”
  齐北突然有些紧张:“你能听懂日本话?”
  武伯英笑着摇摇头:“听不懂,我是从语气上推测来的。”
  “你弟弟武仲明,日语很好,他在上海党部的时候,如果与日本人打交道,或者采取对日本的行动,都要找他当翻译。”齐北思考了片刻,思绪似乎飘出了很远,然后才收回来,“好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但愿你的方法奏效。我考虑了很久,这四个小探子,不像真正的特工,只能搜集些西安的社会新闻罢了。八成是土肥原故意暴露出来的牺牲品,使了一个障眼法,为的是让我们拔了萝卜缨子,以为采了把好菜。而真正的萝卜在哪里,根扎到多深,就不得而知了。他们一吐口,你就立刻报告我,有聊胜于无,捕不住风,捉一点影也是好的,希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武伯英对丈八沟的手下,开始一轮新的训练。这些人在原职和招来后都曾经受训,他觉得还不够,把在南京学来的新技巧新知识,尽情教授给他们。行动组的人一旦出手,关乎存亡,你死我活,不能马虎。齐北有几件小事想要行动组去办,却被武伯英婉言拒绝了,他只好交付给胡汉良,干脆不再安排行动组任务。
  武伯英又安排李培新去找来两个可靠的工匠,一个皮匠一个锁匠,亲自指点,对手下的日常用品进行了改造,处处装上救命或者取命的小机关。例如皮鞋,在鞋跟掏去一块,钉上一个特制的铁鞋掌,补平鞋跟,外面看不出来,因为有卡榫固定,并不影响走路。鞋掌是用普通鞋掌改造的,把月牙内侧磨制成锋利的刀刃,如果双手被缚,可以借以割开绳索。如此精巧的机关比比皆是,让大家叹服不已,又对将要肩负的工作满怀渴望冒险似的憧憬。
  四个小日谍,其中一个终于透了一点口风,但是没有什么价值。齐北对这个缺口的打开非常兴奋,亲自来丈八沟审讯那个小日谍。他安排武伯英和李培新等对另三个日谍同时进行单独审讯,以保护吐口的这个,想要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