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 讲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功绩,是他对中国文化做的最大贡献。六经就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诗经、书经都不是孔子创作的,孔子以前就有三千首古诗,孔子按照儒家温柔敦厚的标准,把这三千首诗删订成305篇,这就是今天的《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书经是上古时候政治典章的汇编,相传也有千余篇,经过孔子删订才有古来的《书经》。礼经、乐经也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以前的圣人周公撰著的。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叫姬旦。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孔子认为有必要重新订正礼经和乐经。易经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由三个时代的三个圣人著成的。一个是伏羲氏画八卦,一个是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辞,三是孔子把易经的深邃哲理阐发出来,加以赞美。《易经》后面的系辞是孔子写得最漂亮的文章,文辞对仗骈美。《春秋》是孔子编订的一部寄寓了自己政治理想的鲁国史书。乐经汉朝失传,所以后来六经变成了五经。六经编定后儒家经典由此诞生,换句话说就是有圣人才有经典。这里就出现了“圣人”的问题,所以我顺便就此谈一谈。“圣诞”就是圣人的诞生。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圣人和圣人的诞生。什么是圣人?我们来看看圣字的写法。繁体“拢弊郑旅嬉桓觥叭伞保厦嬉桓觥岸币桓觥翱凇保叭伞倍羣ǐng,象形文字写作“”,表示人立于大地之上。后人也有将“壬”当“王”字讲的,“王”字的三横表示天、地、人,中间这一竖表示贯通天、地、人的人,把天、地、人都贯通的人就称为王,这是统领人间的人。比王还要高的人是“拢薄D忝强础巴酢鄙厦嬗小岸保硎居枚淅蹿刑斓刂簦斓赜钪娴拇蟮馈U馐墙驳木跷颍约菏紫纫跷颍枚斓氐拇蟮馈6飧觥翱凇弊郑侵覆唤鲎约壕跷蛄耍挂每诶葱蔡斓赜钪娴拇蟮溃怪谏寄芫跷颍跃蹙跛K浴奥}”就是自己觉悟了,又能使众生觉悟,而且还能统领众生的人,他是比王还高的人。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就在觉与不觉,觉悟了的就是圣人,不觉悟的就是凡人。在中国,孔子以前有很多圣人,孔子以后也有不少圣人。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这是孔子以前的圣人;孔子以后,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孟子以下还有很多。但孔子是众多圣人中最圣的,所以历代帝王都称他为“至圣”。孔子的封号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圣人”,“大成”是说孔子的学问,“至圣”是说他的功绩,“先师”指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私人讲学的老师,“文宣王”是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宣导者。古人说:“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百世以上,以孔子为总结,百世以下,以孔子为老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序论(3)
到七十一岁,孔子的事情做完了,也渐渐老了,到七十三岁就去世了。孔子去世的时候,泰山崩,古树死,圣人其萎,天地同悲。按中国文化来讲圣人都是要长寿的, 庄子活了八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墨子活了九十二岁,老子更不知活了多少岁,这些人都活得长,为什么孔子才活了七十三岁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只活了三十二岁,在孔子七十一岁的时候死了,这件事对孔子打击非常大,孔子大哭。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弟子里面哪一个最好学,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他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可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已没有了,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分量。因为颜回是传孔子道的人,颜回之死是道之不传也,这是对孔子的第一个大打击,圣人忧道。第二,孔子晚年“西狩获麟”。有一天,孔子在家里坐着,他的弟子子路风风火火跑来告诉他,鲁国的郊外出现一只麒麟,孔子高兴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圣人至情至性,他就跑去看,结果还没到那个地方,又有学生跑来告诉他,哎呀,老师啊,麒麟被猎人打死了,孔子一下子从马上跌下来,号啕大哭,七天七夜不省人事。等到睁开眼睛他第一句话又问麒麟,弟子们不理解,就问先生这是什么道理。孔子才慢慢地说,麒麟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盛世的征兆,天下有太平盛世才有麒麟出现。可是麒麟刚刚出现,就被打死了, 太平盛世还没到来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孔子一心想救苍生,想天下太平,可是太平盛世还没来就被扼杀了,这一次孔子也受了深深的打击。圣人为天下苍生忧,这两次打击,缩短了孔子的寿命,他只活了七十三岁。孔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子纷纷在他的坟前修茅庐,为他守灵三年。孔子晚年有个最喜欢的弟子叫子贡,为他守灵六年,足见圣贤的师生高谊。
  经典、圣人都讲了,接下来对《论语》及其相关的知识作个简介。《论语》是四书里很重要的一部书。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提出四书这个概念的是宋朝的大学者朱熹。朱熹认为儒家的经典浩如烟海,因此他把儒家的《论语》和《孟子》两部书,《礼记》里的《大学》、《中庸》两篇文章抽出来作为四书,他说四书文字少,易于读书人把握儒家的精神。这四部书,《大学》1 753字,《中庸》3 568字,《论语》15 917字,《孟子》35 377字。四部书共六万字左右。对读书人而言,这四部书文字少却见效快, 因此朱熹以四书作为儒家读书的总纲目。他还专门为四书作了注解,称作“四书章句集注”。对《大学》、《中庸》的注解称“章句”,对《论语》、《孟子》称“集注”。章句,即将一篇文章分为数章,然后对每一章、每一句注解。集注,将前人的注解汇集起来,编在相应句子下,并写下自己的见解。朱熹在《论语》的每一句下都附有自己的意见,多简短精要,甚得圣人之意。故而从宋代到清代八百多年,读书人都读四书,科举考试也考四书,八股文就是从四书里抽些句子出来立论做文章,称作代圣人立言,具体则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历朝历代注解《论语》的书相当多,最著名的有三种:一为曹魏时何晏的《论语集解》,吸收了汉朝人注解《论语》的成果,后收入《十三经注疏》;二为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宋朝人注解《论语》的集大成;三为清朝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吸收了清朝人注解《论语》的成果。今人读《论语》,要领会圣人的微言大义,最好、最便捷的参考还是朱熹的注本。
  《三字经》里讲:“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共二十篇,是孔子的门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书。《论语》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所以老少咸宜。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人,读了《论语》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照理说,语录是没有思想体系的,但是我认为,《论语》二十篇,每一篇、每一句之间都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我们在讲解中将会阐明。
   。 想看书来

学而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要安身立命,要立于天地之间,首先就在“学”字上。学就是学习。学什么呢?学人生的大道。求道,求人生之大道。
  这三句是整部《论语》的提纲、灵魂。在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这几句话,但对其中的深意,我们是否已体会?我们读圣人经典一定要掌握方法,就是求微言大义。很微小的一句话当中,有非常深远的、广大的意思,就叫微言大义。我们不论是读儒家的经典还是读其他经典,都要掌握这个原则。看似很平易很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往往包含了很深邃的哲理。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了,大家高兴,这个话老太婆都会说。连老太婆都会说的话,还需要圣人来讲吗?所以有些人觉得读儒家的书没有什么意思,尽说些老太婆都会说的话,没有深意。其实不然,是他自己没有领会到深意。
  我们一句句来讲。“学而时习之”,先看这个“学”字,学的象形文字是“”,“ ”指左右两只手,“爻”指知识、智慧,“”表示迷雾,“子”指读书求学的子弟,合起来意思就是老师用两只手,一手拨开小孩头上的迷雾,一手把知识、智慧灌输给小孩。所以“学”即除迷、断惑、开智慧。在这里指除掉人生的迷雾,开启人生的智慧,故“学”即指学习人生的大道。注意,孔子讲的学都是指学人生大道,安身立命之道,并不是学一些零星断续的知识技能。另外还有一个向什么人学的问题,向什么人学?向圣人、先觉者学。下面再看“时”字。象形文字中的“時”是“”。古时候要掌握时间,既没有钟,又没有表,更没有手机,怎么来看时间呢?古人是通过太阳来看时间的。你看这个“時”字,右上方有个“土”字,土表示方位,表示阳光照在哪个地方,但仅仅有了土还不能测出时间,还要有“寸”,测量时间的工具。太阳光照到每一地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太阳的时间完全不同。我们现在在中国,是上午10点钟,在读书、讲课,在美国却是深夜,在东京、在伦敦时间又不一样。在故宫里面,有日晷,石块做的,圆盘中间镶了一根铁针,这就是中国皇宫里面最早的钟,用来测时间的表。太阳光照射到铁针上面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阴影,太阳不停地移动着,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不同时间的太阳光照着的铁针的阴影就不同,如果在正午,因为太阳是直射,就没有阴影。通过阴影的长短就能大致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中国人测量时间的最早的方法,很原始,但也是非常科学的。此外,根据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方位,我们也可以大概地判断春、夏、秋、冬。一个“时”字就包含了我们古人对天文、对时间的许多理解和测量方法,有太阳,有方位,有测量时间的度量衡。“学而时习之”,学习人生的大道,这里的“时”表示时时刻刻,时时刻刻要去“习”它。那怎么去“习”呢?繁体字“習”上面一个“羽”字,下面一个“白”字,郭沫若先生讲甲骨文中“白”是“日”字,鸟儿都是在晴天学飞,反复飞,飞着飞着就飞上天了。故《说文解字》讲“习”的本意是“数飞也”,“数”在用作动词的时候读作shuò,表示屡次、反复。“数飞”就是屡次、反复飞翔,这是“习”的本意。我们想象一下,小鸟儿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的时候,大鸟喂它食物,它就会扑扑扑地拍扇着翅膀去吃,它的翅膀任何时候都在动,都在学飞。几周后小鸟儿就扑扑扑地飞起来了,但刚飞起来就落下去了,然后再飞,落下,再飞高,终有一天扑扑扑地飞上天空了。所以“习”的意思就是反复飞。反复飞引申为实践的意思,时时刻刻去实践,学习人生的大道就要时时刻刻去实践它。我们讲了一个理之后要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开始不一定能做得好,但我们反复做,终于把它做好了。就好像我俩闹了矛盾,我们学圣人之道,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开始解决不好,但慢慢解决,缓和一点,再解决,再好一点,最后我们两个关系融洽了,非常之好,这就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键在这个“说”字。“说”通“悦”,喜悦在心里,没有流露出来。因为我学了人生的大道,在反复实践它的过程当中,我自己受用了,得到了收益,这时只有我的内心才知道,这种喜悦是他人无法理解的,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指自己内心的喜悦。《论语》的第一句就是人要学习,学了以后还要反复实践。人只有学习人生大道,并实践于人生中,真正地受用,才有内心的喜悦。
  

学而第一(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太婆也能说的话,我们来讲一讲它的深意。“有朋自远方来”,关键在“朋”字。“朋”,在《说文解字》里是没有这个字的。最早这个字读fèng,“朋”的古字是凤凰的“凤”,因为凤凰飞翔的时候百鸟跟从,只要凤凰一飞,所有的鸟都跟从它,百鸟之间相互就产生了感情,像朋友一样。它们都跟随着凤凰,所以它们就是“朋”。“朋”就是指跟随着凤凰飞的鸟,因为跟随凤凰,故引申为凤凰的学生。“朋”后来引申的意思就是“同师为朋”。而“友”和“朋”是不一样的,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叫“朋”,有共同志向的叫“友”。在座的各位都是我教的学生,你们彼此为朋,但是不一定是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