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仲淹、杜衍、苏舜卿欲除积弊,更应以身作则,方得民心。身为御史中丞,不求伪虚名声,只求无愧国家。”
“苏舜卿的爷爷曾任宰相,岳父现任宰相,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难道爱卿就不考虑影响吗?”
“正因为他树大根深,身世显赫,更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御史台既要拍苍蝇,也敢打老虎,从重从快,法律才有尊严。”
宋仁宗仍在犹予:“这……”
王拱辰恳切地说:“而今官场不正之风日益猖獗,急需激浊扬清,大力整饬。如果通过此案能扭转局面,则朝廷幸甚,百姓幸甚。要让天下都看到,朝廷对*现象丝毫不能容忍,处置也决不手软,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宋仁宗终于被说服,只好挥泪斩马谡,将苏舜卿、刘巽削职为民,其他涉案官员一律降职逐出京师,由各地安置。宰相杜衍也因态度暧昧,影响恶劣而被迫引咎辞职。
此案犹如一场廉政风暴震慑了官场,大小官员人人自危,头上似乎悬着一把无形的宝剑,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对苏舜卿等个人来说是个悲剧,但对宋王朝来说则是幸事,这几个人的乌纱至少换来了仁宗一朝几十年的的廉政。 。 想看书来
狄 青 掷 宝
开封市闹市中心有条保定巷,相传北宋名将狄青当年就居住在这条胡同内。
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一零四九年),广南西路(今广西)的部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攻占邕州(今南宁),自称大南国仁惠皇帝,年号景瑞,企图与朝廷分庭抗礼。朝廷几次征调相邻地区的军队前去*,都遭到惨败,叛军乘胜追击,沿邕江而下,连破九州,气焰嚣张,扬言要进军中原,直捣东京。
败讯传到京师,朝野震动。官家赵祯龙颜大怒,决心从戍边大军中抽调重兵南征,一举敉平叛乱。宰相庞籍担心,一旦边境空虚,辽国、西夏乘我内乱之机,大举进犯,朝廷三面作战,处境将更加不妙。赵祯与大臣们权衡利弊,议定派遣驻守东京的禁军南下平叛。
消息传开,禁军中一片惊慌。原来,自北宋与辽国“澶渊之盟”以来,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承平日久,不识干戈。特别是长驻繁华京师的禁军,养尊处优,兵懒将惰,从来就没有打过仗,对付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气壮如牛,一听说要被派到瘴疠肆虐的蛮荒之地去撕杀,个个心慌意乱,畏首畏尾。又传说叛军长着三头六臂,会施妖法,所向披靡,流言蜚语,谈虎色变。一时间,军心大乱,士气低落。
禁军的高级将领了解下情,知难而退,纷纷装病托辞,谁也不肯领兵挂帅。正当赵祯进退两难、举棋不定时,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狄青挺身而出,主动要求领兵挂帅,南下平叛。赵祯深知他是员虎将,年富力强,善于用兵,在国家危难之际,请缨杀敌,真是难能可贵,当即任命他为南征元帅,即日出征。
狄青是山西汾州(今汾阳)人,自幼家贫,吃粮当兵,长期驻守在西北边境上,在与西夏的战争中他作战勇敢,杀敌无数,因战功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高级将领。身份变了,本性不改,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与将士同甘共苦,嘘寒问暖,亲如手足,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他治军很严,每次出征,全军将士头戴狰狞可怕的面具,对敌人起到威慑作用。西夏将士一听说他的名字便退避三舍,因此两国边境多年平静无事。庞籍慧眼识人,不问出身,举荐他进京当了枢密副使。
对禁军的现状,狄青也略有耳闻,他下朝后,就换上便服来到禁军营地,和将士们曲膝谈心,摸清情况,将士们见他和蔼可亲,也不隐瞒,竹筒倒豆子,把内心的隐秘全说出来。他既不据理反驳,也不居高临下地教训一番,只是微笑着耐心倾听。他串了几座营房,很快便掌握了问题的症结,将士们内心怯敌,丧失信心,这不是简单用语言、道理可以扭转的,必须采取一个出奇不意的行动才能奏效。
第二天,狄青校场点兵,面对愁眉苦脸、毫无斗志的禁军将士,他胸有成竹,朗声笑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侬智高聚众叛乱,分裂国家。朝廷派我们前去剿灭,正是有志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可是,我知道你们有很多顾虑,怕毒蛇猛兽,怕瘴气瘟疫,怕敌人凶猛,怕水土不服……我一时也很难说服你们,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天意吧。”
他一挥手,一名家将手捧托盘过来,上面放着几大摞铜钱。这些铜钱是宋朝民间流通的货币,纯铜铸成,外圆内方,一面镌刻文字,一面镌刻花纹。将士们不知元帅要搞什么名堂,全都瞪大眼睛,密切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狄青指着托盘说:“这里有一百枚铜钱,我向空中一抛,落地后如果朝上的全是清一色的字面或者图案,那就是天意注定我军此次南征必胜!哪怕是有一枚铜钱与众不同,我也不会代领大家前去送死,立即向朝廷交回帅印,请求官家向侬智高罢兵求和。”
将士们一听面露喜色,看来这仗肯定打不成了。一位大胆的偏将出列道:“此事非同儿戏,元帅说话算话吗?”
狄青笑道:“军无戏言,当场兑现。”
校场上登时安静下来,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将士们敛声屏息,单等狄青掷宝的结果。
狄青大步上前,端起托盘,猛地向上一抛,铜钱如同天女散花,在空中飞舞,瞬间一阵钱雨,散落在点将台上。
几位将士代表上前验看,奇迹发生了,一百枚铜钱朝上的全是“皇祐通宝”四个大字,一再检验查看,朝上的无一枚是图案。代表们始则惊异,最后大声宣布:“苍天显灵,侬智高必败,平叛必胜!”
将士们心潮澎湃,信心倍增。校场上登时战鼓齐擂,欢声雷动,誓师出征。
狄青又命亲信把一百枚铜钱组成“天定必胜”四个大字钉在木牌上,待大军凯旋之日,再来祭天答谢。
狄青深知兵贵神速,一方面严密封锁消息,一方面日夜兼程,大军来到宾阳前线,连夜奇袭昆仑关,叛军尚在睡梦之中。狄青很快收复了邕州,平定了叛乱,只有侬智高只身潜逃,不知所终。
禁军班师回朝,狄青才揭开了掷宝的秘密;原来他为了鼓舞士气,特地请工匠连夜秘密制作了一百枚铜钱,两面一模一样全是文字,所以无论谁来抛怎样抛,其落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将士们恍然大悟,没人责怪元帅欺骗他们,反而敬佩狄青机智多谋,略使小计,就提前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不愧一代名将。
狄青平叛有功,被提拔为枢密使,全面主持朝廷的军事。由于他在禁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些嫉恨他的高级将领便散布流言,说他怀有野心,阴谋篡位。不久,他便被朝廷撤职罢官。他离开了军队,郁郁寡欢,不到五十岁就死在东京家中。百姓为了怀念狄青,就把他故居所在的胡同称做宝定巷,后来讹传死保定巷,“狄青掷宝”的奇闻轶事也流传至今。
连 中 三 元
北宋年间,东京皇城东华门附近有条不起眼的胡同,因为居住的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下九流,小街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这些小商小贩虽然生活贫苦,但无不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学而优则仕”,平步青云,光宗耀祖。所以他们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孩子读书,参加科举,改换门庭。可是,自开国以来,几届科考,本街考生一直榜上无名,全街的人都觉得脸上发烧,抬不起头来。
这天,父老乡亲们聚集在一起,又议论起这事,七嘴八舌,牢骚满腹。有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咱们的孩子还是承传父业,引车卖浆,养家糊口吧。”
有人说:“咱这条胡同风水不好,出不了贵人。”
还有人说:“都怪咱们的孩子笨头笨脑,不是读书的料。”
也有人不服气:“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我就不信这个邪,只要孩子拼命努力,时间长了总会冒出个人尖子来。”
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长者语重心长地道:“不是咱街的风水背,不是大伙生来命不济,也不是咱们的子女生来笨,也不能怪他们不努力,依我看,只怪没有名师来传授,累死学生也难出头。名师才能出高徒嘛,咱们过去请的都是不入流的老师,怎么会教出好学生呵。”
他的话引起了全街居民的共鸣,决议共同集资,公推老人到嵩山书院,重金礼聘名师。
豫西嵩山书院是宋朝著名的高等学府,人才荟萃,名士如云,桃李满天下,誉满神州地。白发老人来到书院,精挑细选,聘请了一位名叫严如山的学者,来到东京无名小巷执教,附近一些豪门望族,仰慕他的名声,也把子弟送到他的门下。
这位先生,人如其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所有学生集中食宿,虽然家门近在咫尺,非节日放假也不准回家探望;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哪怕家财万贯,严重违犯学规者,坚决除名;即使赤贫如洗,只要成绩优良,他同样关怀备至。更兼他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传道解惑,熟而能详,那些莘莘学子钦佩之至,劲头十足,头悬梁,锥刺骨,刻苦攻读,学业突飞猛进。乡亲们耳闻目睹,无不欢欣鼓舞。
当时的科举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选拔人才。这年秋天,在各州举行的乡试中,严如山喜爱的一名叫周勤学的弟子表现突出,拔了头筹,中举的就更多了。乡亲们心花怒放,纷纷前来祝贺,严如山脸上却没有笑容,指着学生们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对他们的期望更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弟子周勤学一心向上时,突然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他的父亲是个卖油茶的小贩,日夜操劳,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周家一贫如洗,就连丧事也是邻居和亲朋好友凑钱给办的,剩下孤儿寡母,日子就更难过了。周勤学不忍心让体弱多病的老娘忍饥挨冻,毅然决定辍学,背起了老爹遗留的油茶壶,起早贪黑沿街叫卖。
严如山得知后非常痛心,三番五次托乡亲们登门劝说,无奈周勤学铁下心来要自食其力,不再读书,为了不辜负人们的好意,他索性搬出小巷,不知去向。
严如山是个一条道儿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不肯轻言放弃。他想,周勤学土生土长,决不会背井离乡。既然是卖油茶,就要走街串巷,只要师生有缘,就能邂逅相遇。于是,他每到课余就去逛街,寻找周勤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的一个风雨之夜,师生终于在街头屋檐下不期而遇。当周勤学得知老师寻找自己的经过,又看到老师淋得像落汤鸡似的,不禁热泪盈眶,乖乖地回到了学堂。
严如山不仅免除了周勤学的学费,免费食宿,还为他赡养老娘。周勤学没有了后顾之忧,读书更加勤奋。
第二年春天,中举的考生集中到礼部参加省试,周勤学名列前茅,本巷还有两名弟子进士及第。喜讯传来,举街欢腾,隆重庆祝。不久,宋太祖赵匡胤举行殿试,亲自为国选贤。周勤学的文章通晓经史,又有文彩,对皇帝的提问对答如流,颇有见地,龙颜大喜,亲点他为头名状元。当皇帝得知他出身贫寒,是在严师资助和教诲下才功成名就时,大为感动,特地下诏,要他师生二人披红戴花,跨马游街,以示表彰。
这天,全街的父老乡亲簇拥着状元周勤学和状*师严如山游遍了东京的大街小巷,全城轰动,万人空巷,欢声雷动,一片赞叹。
从此,全街的人扬眉吐气,尊师爱教,蔚然成风,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由于小巷的学子在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考中全部夺得了头名,人们便称这条无名巷为三元街。
太 师 桥
北宋东京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水城,汴河、蔡河、广济渠、金水河穿城而过,桥梁星罗棋布。“汴梁人家尽枕河,出门抬头便见桥。”形形色色的桥梁争奇斗研,犹如一道道天上的彩虹降落人间,美不胜收。其中汴河上有座著名的太师桥,却和奸相蔡京密切相关。
蔡京是福建仙游人,他进士及第那年,正值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王安石变法。蔡京是变法的忠实拥趸,潜心研究,积极推行,成绩斐然,得到皇帝和宰相的赏识。短短几年,他便由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破格提拔成朝中大臣。
由于实行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政府财政有所增加,解决了朝廷面临的一些危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但是也引发了朝野变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