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归真录-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以上。姜铉便是九十年前被卖入东夷东伯侯府,学了一身好武艺,乃是历代东伯侯身边亲随,到姜龙文这代,因年岁实在大了,便着他留在府中,照顾家中幼小,也是让他颐养天年的意思。
崇侯虎、姜桓楚兵围东伯侯府,亏他机警,抱了姜尚逃出府外,府中其他人等,他一人却救不过来了。
两人一路往朝歌而来,因姜铉形貌特别,姜尚又是逆臣后代,怕沿途关隘盘查,不敢走大道,只捡山林野路上走,晓行夜宿。距朝歌看看不足百里,姜铉却发起病来,他年纪高大,虽然武艺精强,毕竟比不得年轻时候,这一路风餐露宿,发起寒热来,竟成了个不治之症,没几日就撒手人寰。姜尚少不得又是一场大哭,年小力弱,浅浅挖了个土坑,胡乱用碎石将姜铉安葬了,昏沉沉走下山去。
心上总还惦着去朝歌见父亲最后一面,姜尚用泥土在脸上、身上抹了几处,又将发髻打散,衣服撕破几处,扮作个乞儿,沿途乞讨。好在崇侯虎和姜桓楚那日并未曾亲眼看到姜铉、姜尚二人逃出侯府,只以为府中之人俱已身亡;后来派兵追缉发声之人,也终未见到,也只以为是东鲁悍民偶尔发喊,整顿东鲁,有许多事情要做,因此这事也就淡了,却不知姜尚只身已到了朝歌。姜尚走了二日,进到朝歌东门,市面上纷纷议论,都说东伯侯起兵作乱,被北伯侯爷神兵剿灭,押解回京,王上御笔钦点,于东市腰斩,首级现今在朝歌南门示众。
姜尚听了心中又慌又悲,急急赶到南门,南门乃通衢大道,无数军民人等来往。城楼上方,一杆长枪挑着一颗头颅,探出墙外,随风摇摆。来往百姓指指戳戳,“这就是逆贼的下场啊!如今王上在位,神明英武,大商有复兴之望呢。”诸如此类言语,不断传来。姜尚仰头观看,见那头颅鬓发花白,浓眉阔口,双目紧闭,不是自己父亲姜龙文是谁?罢罢罢,这世上亲人,如今是一个也没有了。刹那间只觉天选地转,软软向后就倒,可可的倒在一家酒馆门前,众人一阵骚动,那酒馆老板约有三十岁上下,姓宋,名异人,却是个热心的主儿,见姜尚倒在门口,忙叫人抬到后堂,灌下一碗热汤水,又叫人掐人中,摩胸口。许久方才醒来,两眼直勾勾的只是一言不发,异人心善,将他带回自己庄里,命家人好生照料。
过了一月之久,姜尚渐渐清醒,只说自己姓姜,名子牙,因父母双亡,贫苦无依,来朝歌乞讨为生。异人仔细查看他换下衣衫,虽然破烂,布料却好,不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又想起当日情形,觉得内中别有隐情,却也不问,从此便留子牙在庄中,一日三餐供养着。
子牙浑浑噩噩,常时除了帮庄中干些杂活,就是好读兵书战策,又好编个笊篱,异人一概不问,任他自便。
流光容易,帝文丁在位,凡事有条,殷商果有复振之势,其实天下诸侯人心已散,只畏闻太师威严、崇侯虎军马,暂不敢有所动作罢了。帝文丁在位二十九年,崩,太子乙即位,称为帝乙,帝乙践祚,也是战战兢兢,凡事不敢逾矩,成汤天下尚算粗安。
子牙住在宋家庄中,不觉已然三十二岁,异人数次为他说亲,子牙木然不理,异人无法,也只得由他。这一日,子牙读书疲倦,便取了竹刀扁担,往庄外竹林里来,将楠竹伐倒几棵,破开劈篾,就地编起笊篱,至黄昏时分,编得二三十个笊篱,做一担挑了,往庄里转来。
将到庄前,背后忽然有人高声叫道:“子牙!”子牙不觉一惊,将扁担连笊篱都掉在地上,回头看时,见一老人,穿淡黄道袍,长眉如雪,手持鹿杖,映着身后斜阳,的是仙风道骨,
子牙看那老人,觉得心上似曾见过的一般,叉手上前行了一个礼,问道:“道长因何知道小子贱名?又唤小子何事?”
“好子牙,我自然识得你,你却识不得我也。”那老人呵呵笑道,“子牙,我知你心中忧苦,无以排遣,特来与你说几句话儿。”说着走近前来,用鹿杖拨了拨地上笊篱,问道:“子牙欲如此渡过一生?”“小子身世飘零,如失群孤雁,只是随分度日,了此残生罢了。”
老人长笑道:“红尘轮转,人生多苦,这世上又有哪一人不是飘零燕耶?子牙,你莫如随我入山修道,求其清静,却好过在此红尘厮混。”“子牙愿跟随道长。”“好好好,果是生有夙根,你这便随我去罢。”老人拍手而歌:“山遥水遥,隔断红尘道。粗袍敝袍,袖里乾坤倒。日月肩挑,乾坤怀抱。常自把烟霞啸傲,天地逍遥。龙降虎伏道自高,紫雾护新巢,白云做故交。长生不老,只在壶中一觉。”转身大步向东而去,子牙紧紧跟上。
有庄丁在庄前看见,急入庄禀告异人,异人忙忙的追出来,不意他二人脚下看起来慢,实则十分迅速,早去得远了,只见两个背影已到天尽头,追之不及,异人嗟呀一番,只得罢了,依前度日不题。
那老人正是南极仙翁,奉元始天尊之意下山来渡子牙,子牙随他上昆仑,拜在元始座前,只道是从此青灯黄卷,远离尘嚣,将来毕竟也成个仙道,物外长生,岂料世事沧桑,莫非前定,将来毕竟还要下山,蟠溪垂钓、扶周灭纣、斩将封神、裂土分茅、号为太公,为诸侯之长,子孙传国六百五十年,方为田氏所代。子牙以垂暮之年,做出偌大一番事业,虽是三教并谈,神仙犯戒,商亡周兴,所谓风虎云龙,恰逢其时,却也是他这一生命数所定,从来世事如波,人生如舟,浮沉起伏,非是偶然,怎由自定?
且不言子牙上山,有碧游宫截教圣人通天教主座下石矶娘娘,拜在教主座下多年,了道功成。教主鸣钟升座,集合门人,赐下太阿剑,许她自立门户,娘娘大拜四拜,辞了掌教师尊,又辞了众家同修师兄弟,出得宫来,踏云步闲游四海,要寻一处清净道场,自在修行。
正所谓“朝游北海暮苍梧”,娘娘从东海启行,无移时,早到南海,看了一圈,并无可心之处。又到西海,正行间,前面海波中一派清光,生出一座危峰,甚是陡峭。娘娘停云步来观此山,只见此山虽不算雄奇,倒也是天地钟灵,风景佳丽,漫漫千里,俱生丹桂碧梧,微风飒飒,送来阵阵香气。娘娘不觉心旷神怡,便按落云头,一步步赏玩山景,那林间百鸟啁啾,彩羽出没,眼前一树丹桂,花开正繁,满满一树花团锦簇,娘娘心喜,便欲上前攀折一枝,执于手中把玩,猛然间一阵狂风卷来,哗哗啦林木振响,摧折一大片,残枝败叶满空飞舞,利剑一般朝娘娘打来,娘娘将衣袖一拂,俱拂在一边去了。只见密林深处飞出一只大鸟,展翅有十余丈方圆,便如一大块乌云相似,“呱”的一声大叫,扑将下来,探双爪就来拿娘娘,却是一头青鸾。娘娘抬头看见,笑了一声,将袖口往上一迎,那青鸾飘飘荡荡,身不由主,坠入娘娘袖中,如冻蝇触纸,在内嗡嗡乱撞,哪里出得来?情知遇上仙家,口中只叫:“上仙饶我!上仙饶我!”娘娘见此鸟神骏,有心收服做个坐骑,假意骂道:“我把你个扁毛畜生,吾乃碧游门下石矶娘娘是也,亏了是我,若换了别个,岂不被你害了?决不能饶!”那青鸾口中乱叫:“小畜无知,不识真人,求娘娘饶命,饶命!”娘娘听了,回嗔作喜,道:“也罢,念你也有千百年气候,修行不易,既如此,我就饶你性命,与我做个脚力,你可愿意?”“小畜情愿皈依,情愿皈依!”娘娘听了,喜洋洋展开袍袖,将那青鸾放出,将腰间丝绦解下,缚在青鸾颈间,跨上鸾背,用手一拍,那青鸾长鸣一声,两翅风雾缭绕,飞上苍穹,往北海而来,此间黑水洋洋,浩浩无边,昏昏冥冥,无日无月,黑暗中鲸吼鲲翔,声彻天汉,唯赖烛龙半年一睁目,方有光明。
娘娘见北海如此景象,心中不喜,催青鸾急速飞过,依旧转回东海,不觉天色已晚,暮云四合,海上落日熔金,摇摇荡荡,如火烧一般一直延伸到天之尽头。娘娘按青鸾徐徐飞来,叹赏不尽,猛一抬头,不觉喜出望外:“好所在也!”你道为何,只因面前现出一座高山,巍巍然耸入青霄,周围十余万里,灵气郁勃,雄浑幽丽,兼而有之,正是那: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比之东西昆仑,亦不遑多让。娘娘不觉失笑:“我遍游四海,寻觅安身道场,焉知踏破铁鞋,劳而无功,好去处还在东海!”娘娘不知此山就是女娲息壤化成,大禹镇压无支祁之处,三百年来,坤元地火尽入无支祁体内,阳精水魄,两两相消,故此山周围十余万里,四季如春,风物繁盛,异兽珍禽无以数计,都在此安养生息。
娘娘按落青鸾,上山来细细踏看,听得耳边水响,山间一派好水,有数十丈宽阔,浑然碧透,穿岩破石,曲曲折折,缓缓淌来,溪边层林尽染,红叶缤纷,落在水面之上,纵有丹青妙笔,怎描得此间美景?向来水尽云起之处,便是仙家修行之所,娘娘喝一声彩,沿岸边山石,慢慢溯流而上,来寻那水源,那青鸾随在娘娘身后,亦步亦趋。
渐行渐高,那水势轰轰发发,如滚瓜一般喷珠溅玉,转过一片山崖,眼前蓦地豁然开朗,一挂瀑布飞流直下,泻入翠娥碧潭,云气氤氲,映着西沉落日,泛出道道彩虹,娘娘满怀欣喜,作歌曰:“道家门户,寂淡清虚好。适性携筇任登眺。对茫茫鲸海,触目琉璃,天一色,何必搜穷密妙。”那青鸾闻得歌声,展开尾羽,翩翩起舞。歌舞未毕,潭边树响,钻出两个小小童儿,手上脚上都戴着串串金铃,粉团团的玉雪可爱。两个童儿立在山岩上,睁着乌溜溜两双大眼,来看娘娘和青鸾,娘娘见孩子可爱,不觉往前走了一步,两个童儿似受到惊吓,叫了一声,叮铃铃金铃脆响,化作一道碧光,一道彩光,穿入瀑布中去了。
这瀑布水势虽然盛大湍急,怎阻得娘娘?娘娘跨上青鸾,叫一声“起”,那青鸾两翅一扑,分开崖前千寻雪浪,直入瀑布之中,娘娘放眼观看,明朗朗一座石桥,桥后却有一个石洞,那童子想必钻入石洞中去了。
娘娘下了青鸾,信步走入石洞,见洞内甚为宽阔,别有洞天,数丛翠竹,几树绿梅,参差错落,娘娘口中连道:“好好好,好个所在,真是天然道场,何必再寻它处,此处就是洞天福地。”见竹树丛中,玲珑石后,露出白生生几段胳膊,正是藏头露尾,娘娘温言笑语:“那童儿出来,休怕,我不伤你们。”那两个童子忸忸怩怩,转将出来,乃一男一女,走到跟前,歪着头看娘娘。此刻离得近了,一发可爱,娘娘笑道:“我是碧游宫石矶娘娘,奉师命下山自立门户,你两个小娃娃,可愿随我修行?”两个童儿虽然年幼,也有灵通,闻得是碧游门下,双双拜倒,脆生生叫道:“师父,弟子愿追随师父!”娘娘开怀而笑,搀起两个徒弟,问:“此山此洞,可有名字?”两个童儿一齐把头来摇:“我等生小就在山中,此地并无名字。”娘娘听了,微微沉吟,走到中间,见一块大石立在当地,有数十丈高下,且是生得平整。娘娘道:“我有计较!”踏上一步,半云半雾,起在空中,以指作笔,写了两行楷书: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字字都有七尺见方,五寸深浅。两个童子咬指吐舌:“此石坚逾金钢,常时我二个玩耍,用潭中尖石刻画,全无痕迹,师父好硬的手!”又拍手笑道:“花果山、水帘洞,此山此洞,从此有了名字也,却好,却好!”娘娘落下地来,手抚二童头顶:“我也给你们取个名字,叫你们碧云、彩云,可好?”二童甚是乖巧,趴下磕头:“谢师父赐名。”娘娘扶碧云、彩云两童儿起来,师徒们欢欢喜喜,布置洞府,以为乐养天真之所,从此便在这花果山水帘洞安居清修,参悟元始。
噫!娘娘不住此山还好,若住此山时,四百年后横祸飞来,师徒们三人俱遭毒手,娘娘香消玉殒,现出真形,将千万年功行尽付流水,有一位老爷出世,动摇三界,可知天数杳冥,怎可逆料?

第二十四章 噫吁嚱 问天不语徒苍苍

石矶娘娘在花果山水帘洞修持,正是那“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说不得乌飞兔走,瞬息光阴,三百余年只在弹指之间,殷商第三十代天子帝乙在位也已是二十九年了。
“师弟,往愆累积,劫运相寻,你我门下,多有三尸未斩之仙,合犯红尘之厄,杀罚临身,不免劫难。”元始天尊在碧游宫太初殿中坐下,向对面的通天教主说道。
“道非常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众弟子不得不历此劫难,方能成其正果,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教主喟然而叹。
“不知师弟作何打算?”
“唯循旧例耳。”
“若尽循旧例,则众弟子根行稍次者,虽用功夫千载,亦不免削去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