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农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笑着说:“爹,车子我会开,钱我也有,我也积攒了几十万,虽然买不起房子,但是一辆小面的还是买的起的。”

    杨父说:“你还是留着买房子吧,将来娶媳妇,你也老大不小了,都二十六七了。”

    杨帆自嘲地笑说:“我娶什么媳妇呀,媳妇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还是买一辆车吧。”

    于是父子两去了车市场,看中了一辆五菱菱之光6376E3立业型,价格在三万左右。试车,左看右看,满意至极,付钱拿好手续,就连车牌都弄好了。开车,上路,直望江镇开去。

    杨帆的哥杨永也是大学生,毕业较早,分配在政府部门,由于最初工资太少,杨永停职留薪去了深圳,这两年才回到政府工作。杨帆上大学,他哥出了许多钱,帮助不小。杨帆这就是去他哥家,毕竟好多年没见,甚是思念。



………【第四章兄弟相会】………

    见哥哥清瘦的面容,头发也稀疏不少,多半是操劳过度,杨帆鼻子陡然一酸:“哥,我回来了。”

    杨永微笑着说:“回来了就好,回来就好,回来要多住一些日子,娘经常想念你。”说完了就没有下文,他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不擅言辞,在政府这个人人都是万金油的部门,无疑他这个性格是致命的,更何况家里没钱没有关系,虽然是大学毕业生,资历也高,但是还是一个小职员。

    平息了一下感情,杨帆笑着说:“哥哥怎么还是那么瘦,伙食不好吗?我听说公务员经常可以混吃的,大鱼大肉应该不在话下。”

    杨永挪揄说:“就是因为天天大鱼大肉,所以身体不好。”两兄弟的感情一直很好,虽然笑话不说,但是也可以幽默一下。

    这时,杨永的妻子从厨房走了出来,笑说:“杨帆,你还不知道你哥哥,他就是劳命。别人天天巴不得下乡,大鱼大肉养的身子胖胖的。而你哥哥呢,现在看见鱼肉,筷子都不沾一下,嚷着要吃蔬菜。杨帆你胖了也,大都市就是好呀。”

    杨永没有说话,只是淘洗着蔬菜。杨帆笑了笑也没有搭腔,嫂子何玉华对他也特别好,只是为人不甘于平淡,一直想去大都市定居,花钱不眨眼,也不爱操劳家计,没有经济头脑,为此他们夫妻两经常吵架,闹离婚,但是何玉华却又是小孩子脾性,过后什么都不计较,两人又和好如初。

    杨帆打量一下房子,这是政府部门的房子,一室一厅,比较简陋。听哥哥说打算在县里买一栋房子,可是县城的房子也不便宜,快三千一平米,积蓄根本就不够,穷极思变,于是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炒股,年前股市大好挣了点钱。

    “爷爷,爷爷,他是谁呀,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呢?”侄子杨润生,指着杨帆低低地问道。

    杨父笑着说:“这是你叔叔,是爸爸的弟弟,因为他好几年没有回家了,所以你不认识。”弄孙之乐,莫过于此。

    “叔叔,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妈妈的妹妹叫阿姨。”杨润生背起了顺口溜,摇头晃脑的。

    “我们的杨润生真聪明,对,他就是你的叔叔了。”杨父笑口大开,抱着孙子摸摸他的脑袋,帮他理了理发。

    “爷爷,可惜‘是’,我怎么没有弟弟呢?”杨润生回头问道。

    “叔叔以后养个儿子,你就有弟弟了。”何玉华笑着搭腔,促狭地望着杨帆。

    “杨润生,过叔叔这里来,叔叔给糖吃。”杨帆逗弄着侄子,小孩子对糖天生的不能免疫,他也是孩子王,老大还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玩。

    杨润生脱下爷爷的怀抱,蹬蹬地跑过去,睁大了眼睛望着杨帆的手,左看右看他的衣兜:“在哪里呀,是不是玉米糖?”估计他对玉米糖情有独钟,所以念念不忘。

    杨帆掏出软糖,还有奶糖,更有棒棒糖,也有雅客,任凭侄子挑选。杨润生哇的一声,惊喜的大叫,一把全抓过,小手握不过来掉在地上,他极为聪明,先把手里的糖塞进衣兜,才去捡起地上的糖,匆匆忙忙跑到妈妈何玉华身边叫道:“妈妈,妈妈,好多的糖哟,你看,你看。”

    “哦,好多的糖,都是宝宝的,可是这是谁给你的呀?”

    “是他给的,是他给的。”

    “他,他是谁呀?不聪明,叫不出,下次可是不给糖吃的哟。”

    “他,他是叔叔。”

    “那就要谢谢叔叔呀。”

    “谢谢叔叔。”

    众人会心一笑,看见杨润生在他妈妈何玉华的教导下,极为礼貌,这时候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有可能决定他将来的性格和命运。

    “妈妈,妈妈,你也吃糖。”

    “妈妈要做菜,润生你自己吃。”

    “你吃,吃…”杨润生说话太急,起了个鼻涕包,呼噜一下吸了进去,由于呼吸不畅通,呼噜一声又呼出来了,鼻涕包更大了,惹得众人一通大笑。

    何玉华笑骂道:“你这个邋遢虫,有鼻涕不会拿手帕擦去吗?”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纸巾,给儿子擦鼻涕,回头对众人解释说:“他昨天没有盖好被子,今天着凉了。”

    不一会儿,杨帆就和侄子混的关系融洽极了,他一直熟悉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极为好动,喜欢热闹,争强好胜,轻易不肯认输,更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对世界虽然一片朦胧,但是极为好奇,什么东西都想探个究竟,常常把东西拆了看里面的构造,天真浪漫是他们最可爱之处。

    这时,饭菜已经做好了,四菜一汤。红烧鲤鱼,豆角炒肉,丝瓜炒蛋,清炒包菜,紫菜肉丝汤。

    何玉华问道:“爹,杨帆你们喝点酒吗?我外家烤的红薯酒,烧酒度数不高,是尾罐酒,就像白水一样。”

    杨父说:“喝点,就喝点吧。”他做过生存对的队长,应付上面,酒量也不错。

    杨帆笑着说:“我也喝点吧,稍微意思意思就够了,嫂子你别倒满呀。”伸手去拦住何玉华倒酒,烧酒容易上头,酒后还要开车呢。近来一听酒后开车特别敏感,尤其是杭州撞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自己酒量特深,但是对烧酒、红酒不感冒,喜欢的还是记忆里母亲酿的米酒。回去一定叫母亲酿一缸米酒,每天一小碗,那日子过的应该很舒坦,酒糟放一个鸡蛋进去熬开,味道更是佳美。

    何玉华笑着说:“杨帆估计喜欢茅台呀,红葡萄酒呀,那些高档的酒。土质的酒喝得不多吧,不过这么没有看见杨帆你抽烟呢?”她一直向往贵族的生活,有一种小资产的情绪,喜欢看贵族电影,贴近生活的片子看都不看,觉得农民就是低俗不入流,最是贫穷艰苦,尽管她也是农民出身的。

    杨帆笑着回答说:“红酒太贵,喝的次数不多,烟我也抽,但是抽的少。”

    杨永说:“烟不是好东西,容易伤身体,小酒倒是可以健身,红酒我是基本没有喝过,也喝不出什么味道来,不过喝的仅仅是国内产的葡萄酒,也仅仅知道法国波尔多盛产葡萄酒。”

    一说起葡萄酒,杨帆心里直痒痒,就是不知道家里葡萄能不能酿酒,这么优良可口的葡萄产出的葡萄酒,应该品质不差,这次回去需要好好研究酿制葡萄酒的方法,留下上百斤的葡萄,可不能全卖了,酿一缸好葡萄酒,也乐和乐和,小小地**一回。

    杨永问道:“爹,你们今天是去卖葡萄吗?卖的怎么样啊?”

    一说起卖葡萄,杨父就兴奋地不得了,一五一十地把今天卖葡萄的事情说了,完了,却惋惜地说:“我们本来打算给你一些葡萄的,让润生也吃吃自家的葡萄,可是一下子全被抢光了,明天我们还去县城卖葡萄的,一定多带一些,留给我们的润生吃。”

    杨永是吃过自家的葡萄的,好吃是好吃,但是葡萄相貌不招人待见,卖不上价也在情理预料之中,可是一经弟弟点睛之笔,居然卖出了天价,吃惊的看着杨帆说:“这,弟弟还真是见过世面,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呀。”

    杨帆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说:“这主要还是我们的观念有问题,认为漂亮的就一定好吃,但是不漂亮的也许更好,其实功劳还是爹娘他们,种出了从来没有见过的葡萄品种,这才让葡萄能够卖出好价。其实二十块钱一斤,也不是什么天价,在大城市里进口的水果,超过二十块一斤比比皆是,也不足为奇。现在县城富裕起来的人也多了,也不在乎几十块,他们的消费能力和大城市的人相比,也有的一拼。”

    杨永同意的点点头说:“县城富裕的人的确多起来了,就看地上的易拉罐,居然很多是红牛。高中生许多人穿名牌衣服鞋子。我还听说亿万富翁居然投资到县里来,在县里建了豪华别墅,我估计将来富裕的人跑到小城市成为主流,毕竟大城市过于拥挤,也没有人情味。”

    杨父逗弄着孙子说:“润生,我们回家去好不好,有葡萄吃哟。”

    “我,我也有葡萄,好多了,爷爷你吃不吃?”杨润生如是回答道,但是也极为舍得,不吃独食。

    何玉华笑着说:“他,葡萄天天吃好多,家里的葡萄幸好是杨永下乡别人送的,每次不是葡萄,就是李子苹果桔子,几十斤的送,我们吃的都没有润生多。爹,你们种的葡萄真的那么贵吗?二十块一斤?我们也回家帮你摘葡萄去。”

    杨父说:“好啊,我们的润生也回家摘葡萄呢,他娘惦记润生,想看看他呢,我们来的时候就特别交代我们,要接他回家过中秋节。”

    杨帆回过头来对润生说:“润生呀,你喜欢奶奶吗?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给你呢,我还开车子过来接你,你想不想坐车子呀?”

    “想,叔叔,你真的开车子了吗?我可以坐嘟嘟喽!”



………【第五章优哉游哉】………

    回到村里,也就三点多的样子,这还在江镇市场里买了些东西的缘故,不然回家的更早,其实要怪罪于杨帆的嘴馋,中午的狗肉还没有让他吃过瘾,非得跑了几个地方,挑肥拣瘦选了一块好狗肉,才欣喜地离开。

    家有一条老黄牛,跟着杨家快十年了,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虽然老了,干活不太麻利了,但是杨家一直惦念它的好,舍不得卖掉。每天需要去牧草,放水。今天这个悠闲的任务被杨帆轻松地获得,估摸起来,放牛的日子已经是好些年没有了吧。

    老黄牛却还是对杨帆有记忆的,这不,一出牛栏门,老黄牛特别顺服地跟着杨帆走,杨帆还没有牵绳索呢。

    杨帆打算去自己的自留地看看,也想瞧瞧极品葡萄挂在藤上究竟是怎么个模样,与其它的葡萄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就如此的叫人惊喜呢?刚出村头就遇见了赵康的儿子小涛,也是去放牛的。杨帆昨天晚上去赵康家串门,两人认识了,混个脸熟。

    小涛今年十三岁了,少年骄傲的心性,看见人就想表现自己,骑在牛背上像骑马一样,往山脚奔去。

    看的杨帆心痒痒的,也想再一次骑一会儿牛背,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呀,没有马骑,把牛当做马骑,像士兵一样冲锋陷阵,敌人的阵营摧枯拉朽一般被冲散,这就是伟大的骑兵。杨帆估摸着自己的身高体重,老黄牛不可能承受的起,也只能想一想,悻悻作罢。而老黄牛就在前面优哉游哉地慢慢走着,根本不知道杨帆的‘奇思妙想’。

    小涛在前面表现了一回,志得意满,于是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了,又从路旁顺手摘下两片叶子,信口吹着,声音尖锐单调不成调子,真是呕哑嘈杂难为听。听得杨帆直邹眉头,不过那童真却让他想起了一首诗歌中的一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不过现在还是去,可不是归嘛,看着前面的毛竹林,有必要教导小涛一番,一管绝佳的乐器,才能奏出好的曲子乐章,于是大叫着:“小涛,你等一等,叔叔要送给你一个好东西。”

    小涛狐疑地下了牛背,勒住牛,等着杨帆过去送什么好东西给他。

    毛竹林里选中了一根大小适中的毛竹,杨帆抽出镰刀砍下,削去枝节,用手丈量了一下,选中好的一竹节,慢慢用刀削下来,再从口袋里掏出小刀,钻洞制成了一管简易的笛子,没有好的工具器材,孔洞不是特别圆滑,但是杨帆还是满意自己的手艺,不减当年。剖开一管竹子,取出薄膜粘在笛子洞上,试了试音,根据记忆吹了一曲百鸟朝凤,笛声悠扬,声音惟妙惟肖,山林里的鸟雀也跟着鸣唱起来了。

    杨帆指着手里的笛子,笑着说:“这个笛子好吧,送给你,你以后就可以吹笛子了,特别好学的,就是这样,手指捂住洞口,根据调子手指放开,捂住。”

    小涛下意思地接过笛子,甚是吃惊,不知道是扬帆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