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姝-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容最近名声挺大了,很不必再给他添加点儿光彩。



  当然,人家万岁爷自己不介意,乐意让孙子在金銮殿上露脸,让这一届士子认识认识未来的国家君王,当臣子的也没办法。



  于是,这一年大殿上,温文尔雅的皇太孙一个人就把满朝士子给比了下去,也自然引来无数倾慕。



  许薇姝也满高兴的。



  和会试时成绩差不多,三甲排位相差不大,她那些学生里没有黜落的,到是拟定被排到同进士出身的学生,又有一个文章大有长进,前进了点儿,排到二甲末名。



  卢玉衡居然也升了不少,得了二甲头名。



  说起来以他那张脸,万岁爷都想点他为探花。



  只不过,因为太孙在,卢玉衡是原来安王府出身,勉强还算是心腹,一甲三人的影响太大,要跨马游街,真中了探花,说不定招人诟病。



  主要还是卢玉衡本身文章不至于毫无争议,他要真才气逼人,无人能比,别说探花,状元也不是不行。



  二甲头名就很好了。



  三年一届,出了多少状元,可天下名臣,还是普通进士居多。



  不只是许薇姝高兴,今年殿试的士子们,也都松了口气,觉得满幸运。



  和前朝不同,大殷朝科举取士,会试时就按照成绩拟定三甲,等到了殿试,皇帝会大致上调整一下名次,但每年都有黜落,有些士子哪怕学问很好,仪态不好,品行不好,或者有别的乱七八糟的毛病,也有可能被黜落。



  这还是太祖定下的规矩,据说是为了表明,科举取士,求才也求德。



  不过这点儿却坑了考生们。



  那些个考生辛辛苦苦终于金榜题名,都上了金銮殿,碰上哪里惹了万岁爷的眼,十年寒窗苦,全都白费,因为这个,痛哭流涕的有,疯癫了的也有。



  当年许薇姝做女官,幸亏没赶上操持这些,只是听前辈女官们说过,到了大比之年,太医院那边老早就准备好各种药丸子,就是为了这些士子平平安安离开皇宫大门。



  不过,今年却只黜落了两个,方容亲自在殿上把因为容貌不佳,还有太过紧张说话结巴的三人留下。



  只因为这三个的文章言之有物,吹捧不多,看着比较踏实。



  万岁爷也点了头。



  黜落的都是下面报上来,说是品行不好,一个好赌,而且还卖妻卖子,另一个忤逆不孝,在联名作保的名录上做假。



  像这两个这般的,这次黜落,就没有下回了,下一次肯定不会再有人敢给他们作保,而且进了考官黑名单,勉强能参加考试,也要落选的。



  方容就趁机提议,以后科举取士,殿试黜落方面要有规程,不能因为莫须有的缘故坏人前程。



  皇帝就笑了,还连连夸奖自家皇太孙有仁心。



  连那些大臣们都点头称赞。



  他们里面一多半都是经历过艰难科举,碰上殿试的时候,因为帽子歪了,多结巴了两句就被黜落,何等残忍!



  也有大臣不以为然,觉得科举是为了选拔官员,那些个畏畏缩缩的人,学问好也当不好官,自然要赶走。



  不过,他们心里这么想,也不能说,真说出来,就显得冷傲得罪人,是官场大忌。



  东宫



  方容去参加宴会去,许薇姝听了会儿现场直播。



  一群宫女和女官们轮番过来玩,顺带着就说说哪个进士生得眉清目秀,哪个进士胡子都花白云云,听着挺有意思。



  “人都七老八十了,考上进士还能干什么?就是当官,怕也是个糊涂官。”



  几个小宫女叽叽喳喳。



  许薇姝哭笑不得,那帮女官拿人家开玩笑取乐,也不怕遭报应,想想那些年老的士子也不容易。



  考了一辈子,一大把年纪才考上,估计还是上面看在他年纪实在大,还有这份心气,算是安慰奖。



  “娘娘,许家来信,许茂竹要成亲了。”玉荷捧着瓜果进门,给自家主子切好,忽然想了想道。



  许薇姝一愣,要不是玉荷提起,这阵子事情多,她几乎都忘了她还替人家许茂竹保媒了一回。



  许茂竹也参加了这次会试,可惜只得了一个同进士,也不能怪他,纯粹是这一次考生里面卧虎藏龙的太多,他被肖氏拘了多年,每日只读圣贤书,文章到是会写,要写得言之有物,让人拍案叫绝却很难。



  要不是国公府被抄之后,他多少长进了些,又去靖州走了一圈,有些见识,怕是连同进士也考不上。



  当初他要参加科举,还特意问过先生,他先生就说,如果再多等三年,把握更大。



  他这么年轻,很没必要现在就考试,一旦考中同进士,便定了性,将来做官也要受歧视,还不如不中,来年再考。



  许茂竹自己也知道先生说的有理,只是他在家中,眼看着自从老太君故去,家里的状况一日比一日更糟糕,那些女孩儿们都要靠自己做针线贴补家用,他娘亲一天比一天衰老,短短月余时光,就老的没法子看。



  他身为堂堂男儿,怎么能只想着自己?



  为了母亲,为了妹妹,他也要快些立起来顶门立户才是。



  一咬牙,没听先生的话,就去考试,考中同进士,肖氏有点儿难受,他到觉得还好。



  同进士就同进士吧,不就是没办法升四品?那么多二甲进士,不都老死在五品这一品级上了,难道所有的二甲进士,全能步步高升,成为阁臣?



  蹉跎多年,吃遍了苦头,尝尽了人间冷暖,许茂竹终于明白,他在自己的家庭里很重要,他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可别人不会把他当主角,他在整个大殷朝,就如滴水与大海,毫不起眼。



  许茂竹很正常地拜会同年,去吏部挂名,准备看看哪里有些空缺可以做。



  他这种情况,正常来说,谋一个县的县丞还是有希望。



  当然,不可能是多么富贵的县,竞争力太强的不行,果然,他的运气还算可以,任命虽然没下来,书院的先生先给他透露了口风,或许是去宁县。



  宁县地处西南,和延国比较近,不过民风淳朴,好好经营的话,还是大有作为。



  许茂竹认为不错,打算赶紧成亲,赶在任命下来之前把家事做完,安安生生去赴任。



  肖氏知道了却一下子拉下脸,很不甘心,甚至犹犹豫豫地想去求许薇姝,让她给儿子谋一个好缺,结果让儿子拦了。



  “娘,您应该看得出,娘娘不想和咱们家有太多牵扯,当年龃龉多,她现在没找咱们的麻烦,就是人家大度,你要是上赶着去勾起对方的注意,她都不用太在意,稍微给你儿子使个小绊子,就够我头疼的,还不如趁着现在走远些,到外面还能借她庇护儿子。”



  肖氏的脸色登时大变:“果真会如此?”



  许茂竹说这些话,只是顺着肖氏的心思提醒她两句,到没真这么认为,人家太孙妃是什么人物?怎么会和他们计较,再说,哪怕为了名声,对方也不至于和亲二叔一家太过不去,又不是什么血海深仇。



  可肖氏却越想越担心,到盼着儿子早点儿赴任,天高皇帝远的,离许薇姝远些。



  着急忙慌地给儿子准备聘礼,办喜事,肖氏回头在屋里就忍不住落泪。



  委屈儿子了,也委屈了闺女,老天怎么这么没眼,就许薇姝那样的人,怎么还能做得起太孙妃?



  她只当这次人家安王被立为太孙,许薇姝的位置就会不稳,皇帝怎么也要选个高门贵女当太孙妃的,没成想,居然顺顺当当,一点儿波澜没出。



  肖氏的心思,许薇姝是真不想知道,老太君故去,她再不用给肖氏面子。



  她这会儿在东宫坐着,听底下人扯八卦,玉荷笑眯眯说了件儿新鲜事,好像兵部尚书得了马上风,死在……京城一挺出名的青、楼里,因着那是朝廷大员,说出去不好听,又是眼下这种士子云集的时候,这事儿就没往外传。(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 糊涂
  许薇姝:“……”



  这事的确不该胡乱瞎传。



  兵部尚书章和,今年四十一岁,科举时是一甲榜眼,幼年即好武功,虽然读书读得好,年轻时却被称为莽三郎,还有和朝廷大员在金銮殿门口打架的丰功伟绩。



  当然,说是打架,人家那位大人让他一脚踹出去,吐了两口血,要不是御医抢救及时,说不定人都要没了。



  章和却还不依不饶的,非说人家祸国殃民,天可怜见,那几个大臣不过是说了两句,大殷朝乃是礼仪之邦,属国岁岁来朝,大加赏赐也是理所当然。



  这话也不只是他们说,不都说了好些年了。



  章和却气得发狠。



  那会儿他还不是兵部尚书,在户部当侍郎,眼看着国库里的银子少的可怜,皇帝天天动心思想增加赋税,章和憋了一肚子火气,他媳妇都说,他最近添了抠门的毛病,家里侍女多吃几个鸡蛋,他都忍不住唠叨几句人家不知人间疾苦。



  后来因为章和呆在户部,每次万岁爷想国库出点儿银子,做点儿什么事儿,这位死活不同意,每一分钱都要计较,皇帝受不了,干脆就把他整到兵部去了。



  就是上个月,有感于军备不足,皇帝发话讨论,看看有没有可能增加一点儿税收。



  也不是在全国,只在江南几个富庶之地而已。



  那么‘贪财’的章和就持反对意见。



  别看朝廷讨论出来,认为哪几个地方,可以增加税收,但这事儿不好做,朝廷增加一点儿,到了地方上,那些官员就敢给翻个一倍,下面小吏,就敢翻个三倍。



  像什么一倍两倍的这种,还算正常,不很黑心肝,真碰上到了一个地方,可着劲搜刮银钱,只为做一任官员,回头要调走的那种,借着加税的机会,自己搂个家财万贯,能逼死乡村中还算富庶的小康之家。



  如今地主家里也见天担心哪天粮食没了饿肚皮,怕是和官员们随意增加赋税,有那么一丁点儿关系。



  许薇姝叹了口气:“我记得方容前一阵子才说,章和与他还算谈得来,两个人刚在一块儿说靖州那边的赋税正则,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章大人很有见地,一听就明白,还说这事儿不好办,光是要去丈量土地,就是大工程,方容邀请他去靖州那边看看情况,他都答应了,只道下次休沐就去。”



  玉荷闻言叹气:“这个章大人还挺有意思,就是这死法,也太丢人!”



  确实很丢人,满朝文武明面上不说,私底下一提起来都皱眉。



  许薇姝如今是太孙妃,还真不好做什么,不能亲自前去吊唁,想了想,就准备了一份礼,让宝琴给章夫人送过去。



  宝琴回来一提起章夫人,也是一脸唏嘘,好好一个女人,往日和许薇姝也有来往,现在丈夫一死,整个人都变了一副模样,形如枯木,更让人难受的是婆婆整日怒骂不止,说她没用,看不住男人,竟然让男人去那种脏地方,以至于落到如今的下场。



  “章夫人才三十多,下半辈子可怎么过!”



  玉荷心里也挺难受,摇了摇头,“章大人也真是乱来,多大人了还不懂事,留下妻小还有个寡母,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因为死的如此难看,恐怕连朝廷也嫌他丢人,死了也就死了,不会想着照顾他家里人。



  许薇姝没说话,若有所思。



  她印象里,章和在外的形象,的确有点儿滥、情,没少去教坊司之类的去处和朋友玩乐,不过,他因为习武,在女、色方面还是挺节制,一般也就是喝个花酒,看看歌舞,碰上有才气的女子,玩一把才子佳人的戏码,寻个红颜知己,好让自己显得风雅些。



  人人都有弱点,大殷朝的男人们在这方面犯毛病的犹如过江之卿。



  只是章和也算见多识广了,外面有喜欢的女人,最多也就喜欢喜欢,很少往家里带。



  他家有一妻,两个小妾,两个妾还是妻子的丫鬟,怀孕之后主动给他纳的。



  以眼下的标准,章和不算洁身自好,也颇为自律,没成想会落得如此凄惨。



  虽然是一件惨事,可在许薇姝他们看来,也就是一桩新闻,看一看,唏嘘几句,送上份厚礼也就是了,就和在现代,大家伙知道哪个什么认识的熟人过世,最多也就唏嘘几句,去吊唁一下,关系再好的,还有组织一次捐款,也好让人家的妻儿老小生活得更好一点儿。



  除此之外,好像也没别的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