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样一笔大买卖,夏衿却是不贪心。她清楚的知道获利太多会招人眼红,最后可能会惹来祸端,所以她很聪明的把好处分了出来。
如今,罗骞是知府公子,林云是同知公子,还有白家的通判公子,临江前三名的衙内都在这里了。三衙内合伙做的事,谁敢多吭一声?如此一来,夏衿所得的利益就有了保证。除此之外三位大人还得承她的情。因为他们不光获利,还得了名声——三个衙内做的事,获得的好名声自然要算到他们头上。实有政绩,虚有好名声,他们不想升官都难。
罗骞抑制住心里汹涌的感情,沉声问道:“如果我们三人都参加,利益如何算?”
“是这样,你也知道玉膳斋是我跟岑姑娘、苏公子一块开的。岑姑娘和苏公子的那份利润,我一直没有送给他们。如今便以这笔钱入股,我们只要利益的一成。其余九成如何分配,自然是你们自己商议了。”
“一成?还是你们三人的?”罗骞大吃一惊。他知道夏衿不贪,可没想到她不贪到这种程度。
“是啊。”夏衿笑道,“我可没有多少本钱,能占一成股子,已经很不错了。”
罗骞深深看她一眼,本来就从未动摇过的心,此时就更坚定了。
他有知味斋的五成股子,又因夏衿出门不便,也时常去过问一下玉膳斋的情况,对于两家店的吸金能力,他再清楚不过了。知味斋两个店,夏衿所得的利润一年就有三千多两银子;玉膳斋只会更多,即便是三个人平分,而且开了不足一年,她也有四千多两银子的收入。两项加起来有七、八千两。
而塘西那鬼地方,即便地方大,可买下来再建房,也不过两三万两银子。而且,还不需要一次性投入。这个事情,即便他们这几个衙内不入股,光夏衿一个人也能扛得下来。
如今夏衿大气,又想少惹麻烦,他也不会再在这问题上多说什么,只是道:“这件事,我得先回去跟我爹商议一下。”
夏衿点点头:“应该的。”心里也在无比庆幸,跟她一起合作的是罗骞。
开发塘西的想法,她早就有了。只是一来她手上的资金太少,二来当时临江最大的boss是朱友成的老爹。即便罗骞和林云等人能参与进这个项目来,也得忍受朱友成在他们头上指手划脚。
以朱友成那贪婪的个性,肯定会用权势逼着她把改建臭水塘的方法说出来,然后一脚踢开她,由他们几个衙内来赚这个钱。到时候,她就跟被人抢了新郎,还得为对方做嫁衣裳一样悲催。
说完这件事,夏衿便要告辞:“天色不早了,你也车马劳顿,累得很。不如早些回去歇息吧。”
“嗯。”罗骞站了起来,“走吧,一同出去。”
罗骞这一点,也让夏衿极为满意:她能感觉得出,他喜欢跟她呆在一起。但只要她说走,或是不想见面,他就从不死缠烂打。两人相处,他给她的空间很宽松自由。
两人并肩走出城南小院,各自上了自己的马车。
坐到马车上,夏衿望着前面罗骞的那辆马车,若有所思。
罗骞是个很坦诚的人,如果他在京城里跟人订了亲,他一定会跟她说明白的,绝不会**不清。可现在他没说,甚至提都没提起这事,看来,他在京城里不是没被逼着订亲,就是事情不成。(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考量
“娘,不用借。我手头还有银子呢,差多少,跟我拿就是了。”夏衿在一旁笑道。
如今夏正谦和舒氏都知道夏衿跟岑子曼合伙做生意,她手头肯定是有钱的。只是想着别人家的女儿都穿金戴银,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偏他们家的女儿,还四处奔波赚钱,如今三房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关键时候全靠女儿拿出钱来支撑。所以夏正谦和舒氏都打定主意,夏衿所赚的钱,全都给她做嫁妆,家里绝不再要她一文钱。
不过家里急用钱,在她手上挪一点来用也无妨。再过两个月还上就是了。
所以舒氏也没跟女儿客气,笑道:“如此就更好了。先借着,你爹赚了钱再还你。”
“一家人,说什么还不还的?”夏衿道,站起来就往清芷阁跑,“我去拿银子。”
夏正谦冲着她的身影喊道:“换身男装,跟我一起去看房。”
“哎。”夏衿远远应了一声,人已到了院门外了。
舒氏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咱们女儿这么能干,又喜欢往外跑,以后嫁了人,被圈在家里,不定多难受呢。也不知要给她找个什么样的人家才好。”
夏正谦道:“你去邢家探探邢太太的口风,看看她是怎样的说法。”
说起这个,舒氏便高兴起来:“我看庆生很喜欢咱们衿姐儿。”
邢庆生开始时大概是把夏衿当成妹妹一样,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这大半年来,每天跟夏衿学医术,渐渐地由敬佩变成了喜欢。现在他即便他在医术上没有什么难题,也会找一些出来请教夏衿,就是想每日能见她一面。
这些情况,舒氏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恨现在夏衿仍在孝中,不能议亲,心里又骂夏老太太死了都不让人安宁。
徒儿的心思,夏正谦自然看得出来。否则他也不会有刚才那句话。
夏衿换了男装拿了一百两银子出来,叫夏正谦:“爹,走吧。”
父女两个出了门,因为那处宅子也没多远,便没坐车,慢慢地走了过去。
走了大概一盏茶功夫,两人在一座宅子前停下了脚步。
鲁良赶紧上前去拍门,跟出来应门的人交涉了一下。那人便放了三人进去。
宅子的面积虽比夏家现在所住的小一些,但布局却很合理,照着夏家的人口,这里完全住得下。
夏正谦很满意,约了帮朱家卖房的人出来商谈,最后以一千一百五十两的价钱,将宅子买了下来。
“爹,咱们现在有本钱了,完全可以自己开药铺。”回家的路上,夏衿跟夏正谦道。
“这样不好吧?咱们最难的时候,秦老板帮了咱们。”夏正谦为难地道。
“他帮咱们?”夏衿笑了笑,“不过是互惠互利罢了。当初咱们搬到这里来时,没有甩开他自己干,已经对得起他了。而且这一年多来,因为依附于咱们医馆,又将药铺开在这样的地段,他可赚了不少钱。这般让利给他,何时是个头呢?再过两年你想收铺子,没准他觉得这铺子是该给他用的,反而怨恨你,升米恩斗米仇的例子多的是。再说,他家可比咱们家宽裕多了,用不着咱们接济,干嘛要把自家的铺子给别人去赚钱呢?”
“你说的也有道理。”夏正谦叹了一口气。
夏衿知道夏正谦的性子,颇有些好好先生的感觉,总不愿意让别人难受。
她道:“爹,您要抹不下面子,我去跟他说。”
夏正谦好笑地看了她一眼:“你以什么身份去说?没的坏了你哥哥的名声。行了,我去说。他要为此不高兴,那这个朋友也算我白交了。”
“这才对嘛。”夏衿高兴地道。
她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夏祁的进步和夏正谦的改变。唯有他们越来越有担当,她的日子才会越过越轻松。
“这一下,又要用你的钱了。”夏正谦又叹了一口气。
开药铺,没有两三百两银子的本钱是不行的。
“药铺赚钱快,两三个月就资金回笼了。你到时还我就是。”
夏正谦点点头:“到时算利息给你。”
那座宅子原就有人住着,修缮得极好,此时要搬进去,也不用什么收拾。让下人过去打扫打扫,选了个吉日,夏衿她们就搬了家。搬家之后,请了及笄礼时的那三家亲戚来吃了一顿饭,便算是贺乔迁之喜了。
看到三房买了这样地段的一处宅子,大太太身上的酸味儿隔两里路都能闻得到。而二太太这次也没憋住,知道夏祁的亲事要求太高,她够不上,干脆调转方向,跟舒氏说,想把夏衿说给她娘家侄儿。
“现在还在孝中,衿姐儿的亲事不急。”舒氏笑吟吟地道。看到大太太那嫉妒怨恨的目光,她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夏正慎倒是看中了这里那处门脸,对夏正谦道:“三弟,这样好的铺面,你倒白白便宜了别人。现在你搬家了,虽位置不如以前那个,但好在是自家的房子。不如把门口那一半门脸给我用吧,我也开一家药铺,给你跟秦老板一样的租金。”
“就是啊三弟,人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倒好,把好处送给别人。”大太太酸溜溜地道。
“大哥有个医馆了,再在这边开药铺,忙得过来吗?”二太太用力地推了夏正浩一把,脸上仍是和善温柔的笑容,“不如把这事交给你二哥。他如今在家里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终不是个事儿。你们做兄弟的,也帮他一把。”
夏正浩在秋闱的时候,又没中举,所以二太太才有此一说。
见这两房人一看到好处,就跟苍蝇闻到肉味一般,嗡嗡地又飞了过来,夏衿朝舒氏挑了挑眉。
舒氏苦笑一下,忍不住深深叹了一口气。
夏祁怕夏正谦心软,连忙道:“我爹已跟秦老板说过了,这边门脸就不租给他了。以前租给他,是因为我们当初被净身出户,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还是秦老板借了我们几两银子,才没饿死在街头。现在这份恩情也算是还得差不多了,我们准备把门脸收回,自己开药铺。大伯说得对,有钱赚,我们当然要自己赚,哪有白白便宜别人的道理?”
见夏祁提起当初的事,夏正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大太太也有些尴尬。
夏正浩是个读书人,向来自命清高,觉得这开药铺是行商贾之事,坏了名声,用力地瞪了二太太一眼,怪她刚才自作主张。二太太也回瞪了他一眼,不过却不敢作声了。
待将客人送走,夏正谦叹着气回了正院。舒氏却到了夏衿房里,对她道:
“翻过年来出了孝,你也满十六岁了。我跟你爹帮你把亲事订下来如何?前几日我去了一趟邢家,跟邢太太聊了一会儿天,说起女人婚后守规矩的事情。邢太太说,小户人家的媳妇,哪有那么多规矩?她自己整日买菜或卖绣活,不知要往街上跑多少趟呢。
而且她说了,以后娶了媳妇,定然要把她当亲闺女一样看待,绝不会叫她立什么规矩。一家才几口人呢,和和乐乐不好吗?何必硬要分出个尊卑上下出来?”
想起罗府那边的事,夏衿心里涌出一股怅然。她道:“娘,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人要满十八岁,身体才算发育成熟,这时候生孩子才不那么危险。你真要我十六岁就成亲么?”
舒氏吓了一跳:“还有这种说法?”
夏衿点点头。
舒氏想了想:“即便不成亲,咱们也得把亲事给订下来。你师兄明年就十九岁了,我担心你邢伯母有别的想法。”
夏衿淡淡道:“有别的想法那就算了呗,天底下又不止师兄一个男人。”
舒氏嗔她一眼:“这是什么话?说这话也不害臊。”说着她顿了顿,抚了抚夏衿乌鸦鸦的黑发,欣慰道,“不过我女儿又漂亮又能干,还真媒人不把门槛踩烂么?”
夏衿“扑哧”一声:“娘,您说这话才是不害臊呢,哪有这样夸自家闺女的。”
舒氏白她一眼:“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夏衿无语,站了起来:“我不跟你贫了,去看看药铺弄得怎么样了。”进里间换了身男装,去了前头药铺。
这地段虽不如罗骞赁给他们那一处地段好,但杏霖堂的名声打出去了,即便搬了地方,提前告诉了老病号,又有原门脸前贴了一张新地址,大家有个头痛脑热的,也照着地址寻摸了来,所以生意倒没受什么影响。
而药铺这边,夏家世代为医,也有世仆是懂药的,夏正谦在仆人里选了一个做了掌柜,又招了些伙计,由夏衿照应着,把药铺顺顺当当地开了起来。
夏祁中了秀才,夏家三房又有了自己的宅子,开了自己的医馆和药铺,手头还有两个租出去的铺面和田产,再不用看谁的脸色,一家四口这个年过得格外舒畅。
而二月底三月初,北方的雪化了的时候,罗骞随父母回到了临江城。r1152……5162343216421012396+dliin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