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两人便商讨出了一套继位人选的考核标准来。
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继承人还是会从皇帝的亲生儿子中挑选,不过不再以年龄的大小来做决定,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来做评判,届时总分最高的便可继位。(未完待续。)
第265章 防患未然
皇帝主动提出这套新的继位标准,有很多开明的大臣都是同意的,不过也有一批守旧派的大臣极力反对,因此自光恩帝在早朝将新标准提出来后就一直陈述其反对的原因,更有一些搬出先帝的遗训和人伦纲常来。
光恩帝一言不发地等他们说完,然后微笑着说:“俗话说无破不立,众位爱卿知道为何历代的帝王都饱受继位之争的折腾么?那就是因为他们只注重了人伦纲常而忽略了继位者的真实能力,难道当哥哥的就一定会比当弟弟的做得更好?我看你们大家都是被那一套思想给麻木了神经了。”
一席话便将大臣们那些满腹的不服给噎着无话可说。
“所以说有些事情得时不时地换个角度来看。朕明知那样的制度不对,为何还要像傻子一样去遵循它呢?况且这个新的标准也不仅仅是针对朕的儿子而制定的,它的意义益及千秋万代,因此朕的主意已定,众位爱卿就莫要再多费唇舌了,退朝!”光恩帝一说完便昂首阔步地离开了朝堂,满朝大臣们口瞪目呆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行恭送礼。
光恩帝大步流星地往紫宸殿走去。
紧跟在他身后的张公公觉得今天的光恩帝比以往的任何时刻都要帅气,不由得欣慰地笑了起来。
光恩帝走得很快,就好像紫宸殿里藏着他喜欢的宝贝一样。
确实是的,因为沈喜臻在那里等着他。
如今她的身份十分重要,不仅是一国之后,还是他的御前军事和孩子们的母亲,更是他的精神慰籍。
他想着呆会就能见到她,笑容便不自觉地浮现在了脸上。
也真是奇怪啊,说起来两人成亲都三年多了,怎么感情反而一日比一日深厚了呢?
光恩帝也讲不清其中的缘由。
果然,当他到得紫宸殿门口时便见她已经站在那里等着他了。
“天气那么冷,你怎么跑出来了?”光恩帝心里又感动又担忧的。一边拉着她往里走一边问。
“我这不是惦记着您吗?怎么样?大臣们没有反对得很厉害吧?”沈喜臻紧紧地握住他的手问。
她知道肯定会有不少大臣反对的。
有时她也巴不得自己上朝去帮忙着对付那些守旧的大臣。
“他们反对得再厉害朕也有理由说服他们,你尽管放心好了。”光恩帝一边说一边拉她坐下来。
张公公便立即给他们泡热茶。
“那也就是说最终通过了咯?”沈喜臻紧盯着他问。
“嗯嗯,不是强迫同意的,是他们实在无法反驳。”光恩帝笑着喝了一口茶。俯身在她的纤手上亲了一下。
张公公已经目睹过他们比这更亲热的场面,因此已经练就了脸不红心不跳、权当没看到的本事。
“那就好。”沈喜臻大松了一口气。
那这样的话以后就从他们的儿子中挑选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来继位就是了,不必整天明争暗斗的。
不过这也就表示她还得再生起码一个儿子以上才行。
但这也得一年之后了。
如今她的小公主才刚满两个月。
但问题又来了——万一接下来的一胎、两胎都是女儿呢?那岂不是还得一直生一直生,直到再生出一个儿子来才行?
想到这里,沈喜臻有点头疼。
一直一直地十月怀胎那可不是件轻松事。而且光恩帝应该也不喜欢自己那样吧?
仿佛看出了她的心思,光恩帝从她的背后轻轻地抱住她说:“小傻瓜,朕又不是说一定要你生很多很多的孩子,朕更在乎你的健康,所以朕打算让你再生一个之后就不生了。”
反正只要她再生一个,不管是男是女,他都不会再让她生,他不希望她那么辛苦。每每想起她生楚灵恩和楚灵露时的痛苦,他的心也揪着般的疼。
“假如下一胎是女孩子呢?”沈喜臻有意试探他。
“是女孩子也不会让你再生。”光恩帝语气坚决地说。
“那您要不要届时再纳妃?”沈喜臻轻声问道。
她总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不为他考虑吧?
光恩帝一听这话就气得不行,他摆手让张公公退下。一把将她从座位上拉起,箍进自己的怀里道:“朕去年就曾说过,朕的后宫只许有你一人,你怎么就忘了?”
沈喜臻当然没忘,只是她有时又会忍不住地试探他。
“臣妾没有忘,但是事关子嗣,还望皇上慎重考虑。”沈喜臻轻声地说,不敢看他那正逼视着自己的眼睛。
“朕要后代也只要你和朕生的后代。”光恩帝沉声说道,望向她的眼神充满了深情。
沈喜臻便觉得心里有一股暖意在回荡着,她朝光恩帝微笑着说:“那就让臣妾再为您生两个孩子吧。这样生男孩的几率要大一些。”
光恩帝想了想,笑答道:“也行,那皇后就再为朕生两个孩子吧,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男孩。而且他还那么聪明,如果之后生的那两个都是女儿也无所谓,反正届时朕就将皇位直接交给恩儿便是,你不需要有任何心理压力。”
沈喜臻的眼眶便瞬间红了。
是啊,他什么都为她考虑到了,他不希望她为任何事纠结和伤心。她有什么理由不感到幸福呢?
她有时候也忍不住纳闷,自己何德何能竟然得他这般的厚爱,想来也觉得自己比很多人都要幸福了,所以就算只能和他相处短短的十几年,也已经比很多人的几十年要精彩得多了。
她已无遗憾。
剩下的日子便是努力助他铲除一切的障碍并为他出谋划策,一起将曦国打造成史上最具幸福感又最富饶的国家。
“是的,有皇上在臣妾一点也不用担心。”沈喜臻伸手抱着他的腰说。
虽然隔着几层衣服,可由于两人的身体贴得很紧,彼此的体温便都连接在了一起,让光恩帝的呼吸也渐渐地变急促起来。
“皇上,我们开始批奏折吧。”沈喜臻忙说。
“不,我们先做件比这更重要的事。”光恩帝贴着她的耳朵说。
还没等她回答他就将她拦腰抱起大踏步地走进了紫宸殿内侧的小房间。(未完待续。)
第266章 扩皇廷
“统一五国之后这皇宫就显得逼仄了许多,随着各个机要部门的人员的增加,内廷和外廷都有必要拓宽一些了。”
紫宸殿内,智囊团和十多位机要大臣向光恩帝进谏道。
在光恩帝的右侧坐着皇后沈喜臻。
在大臣们和光恩帝说话时她一般很少说话,只有光恩帝让她发言时她才会说,但说的话通常也极其简短,不过却句句言之有物、一针见血。
正由于这样,无论光恩帝还是众位大臣都很喜欢她在现场。
因为她的见解是不容忽视的,她常常能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朕也有此打算,不仅是为了拓宽地域,也是为了彰显泱泱大国的政治中心的气势,所以朕会在全国甚至在其它国家招揽杰出的建筑师,竭力建造出一座气势雄伟的宫廷来。不过朕也有话在先——不会往奢华的方向布置,而是要简洁大方、庄严宏伟的。”
众大臣连连点头。
“皇后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光恩帝望着沈喜臻问。
沈喜臻便平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图来,面向着大家说:“这是我昨晚画的皇宫设计图,想拿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说罢便将图纸放在圆形桌上。
众臣和光恩帝都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在那幅图纸上。
“先将皇宫的外围打开,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各拓宽三倍。东翼门这边的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各扩宽三倍,西翼门的武英殿、内务府也各扩宽三倍,同时加建敬思殿和方略馆。内务府这边同样扩宽三倍。”沈喜臻指着图纸一一解释道。
大家听了直点头。
不少大臣还在心里暗叹——皇后真是心有方略又有才华之人,画地图竟然也能画得像印上去的一样,而且布局十分的美观平衡。
他们当然不知她在现代时是读设计的。
“接着往上就到了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各拓宽一倍。东侧的奉先殿、斋宫、诚肃殿、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永和宫、钟粹宫、景阳宫、玄穹宝殿、皇极殿、养性殿、永寿堂、颐和轩、景祺阁各拓宽一倍。西侧的养心殿、永寿宫、太极殿、体元殿、长春宫、翎坤宫、体和殿、咸福宫、诸秀宫、慈宁宫、寿安宫、春禧殿、雨花阁、英华殿、延春阁各扩宽一倍。”沈喜臻娓娓道来。
“如此一来,外围的东西两边需要各拓宽一百三十里,两头需要各拓宽七十里,那么我们便要将原来的护城河填掉,并且着周边将有一小部分的民居也要拆掉……我们需要统计一下这些民居的数量和面积。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并为他们在东城郊区建造新的居所……”沈喜臻继续解说。
众人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在她的指引下,很快便将整个皇宫的扩建内容给分析完了。
沈喜臻从图纸中抬起了头,众人也随即抬起了头。
“不知众位有没有什么建议?哦对了。午门也要扩宽三倍,而且要在两侧各摆九个大石狮。”沈喜臻补充道。
大家摇了摇头,脸上是一副心悦诚服的表情。
沈喜臻望向光恩帝,但见光恩帝对她露出赞赏的微笑。
沈喜臻便知道这个方案被采用了,心里也特别的高兴。
“那如果大家没什么问题的话朕就将此工程交到核算部那边去核算一下费用。然后选个吉日开始动工了。”光恩帝笑着说。
众位大臣表示同意。
于是光恩帝宣布散会。
众臣便纷纷退了出去。
张公公立即上前来给光恩帝和沈喜臻倒茶。
喝了一杯热茶后光恩帝对沈喜臻说:“皇后,朕看你画图也挺有天分的,你在穿越来这里之前是干什么的?”
沈喜臻笑眯眯地给他倒了一杯茶,然后柔声答道:“是一名学生,皇上。”
“哦?那你穿越来这里之前多少岁?”光恩帝饶有兴味的问。
“二十四岁,皇上。”沈喜臻笑着走到光恩帝的背后帮他揉肩膀。
“那个朝代的女子二十多岁了还可以上学吗?”光恩帝笑着问。
“嗯嗯,如果女子想继续读,读到三十岁也没有问题。”沈喜臻笑应道。
“那你岂不是读了很多书?”
“臣妾在这个朝代也读很多书啊,不然怎么能助您治理天下呢?”
“倒也是,那你在那个朝代里都读些什么书?”
“在学校里就读专业要读的书。回到家里则什么杂书都读。”
“专业是指你专攻的方向吗?”光恩帝伸手握住她的手问。
“是的,皇上真聪明!”
“那你在那个朝代里攻的是什么专业?”
“大学攻的是英语,硕士攻的是设计学。”
“英语?”
“就是一种跟西方人交流的语言,发音跟我们现在说话的发音很不一样。”
“哦,你学那个来干什么?”
沈喜臻噗嗤一笑:“那时候特别喜欢那种发音,所以就去读了,后来才发现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处,不过至少可以看得懂新闻和英语报了。”
“新闻?”光恩帝又一脸疑惑地看着她。
沈喜臻才发现越解释越扯得远了。
两个完全不同朝代的人怎么可能将这些事情讲得清?
但她很喜欢跟光恩帝说这些,因为她看得出来光恩帝希望藉此机会多了解她一些。
“就是国家每天发生的新鲜事。”沈喜臻解释道。
“为何不是用‘听’而是用‘看’?”光恩帝又好奇地问。
“因为臣妾是从报纸和电视上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