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杜七娘便连晚饭都吃不下了。
前段时间喜臻被抓入大牢的事还让她心有余悸呢,如今又说要推行新政,叫她如何能放得下心来?
“娘,真的很抱歉。可是这事十分必须,不然的话曦国人的生活永远也好不起来,我想要让曦国的百姓更加有尊严地活着。”
“那是你一个小女子所能做得到的事么?”
“反正试一试吧,总得有人带头行动的。”喜臻笑着说。
杜七娘见她已经决定好了,便不好再多说反对的话了,于是说:“总之你要小心,你将要得罪的是整个曦国的贵族啊。”
“娘亲放心吧,我会小心行事的。对了,为了安全起见,这段时间里你们尽量少出去吧。”喜臻说。为因自己的行动而让全家人担心而深感抱歉。
可是,只要那个穿越任务还没有完成她就必须得继续行动,她注定是不能过安逸日子的。
次日一早,光昭帝便在朝堂上宣布了要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减少分封和从贵族手中抽回一部分田地的计划。把整个朝堂上的人都给惊吓住了。
反对的声音随之响起,那些拥有贵族特权且高官厚爵的大臣们的声音尤盛。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都弥漫着浓烈的怨气。
竟然有人敢公然反对沿袭了几百年的政策?
不少人顿时有种好日子活到头了的感觉。
由于对这个计划心怀恐惧,因此大臣们便纷纷提出反对的意见。
“皇上,先帝们感念有功之臣才给他们封赏,这本就是顺应民心、鼓励立功的一件事,因此才得以代代相传无有异议。如今要将他们的功爵去掉,这无疑于否认了他们的功劳,这样下去还会有谁愿意为曦国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呢?”宰相成纪藩首先出列表示反对。
“废除贵族世袭制的初衷并非是针对有功之臣,相反正是为了鼓励大家立功,因为它的封赏是针对个人而非家族的,这样一来,便杜绝了‘无功者也受荣禄’之不合理现象。试想想,如果父亲有功,我们重赏父亲,这肯定是毫无异议的,但连他的儿子也一并重赏,这合理吗?”沈喜臻出列,不慌不忙地反驳道。
“俗话说:一人有功,三世显荣,父亲受封赏,儿子也沾光,这有何不妥之说?”又有一大臣出列反问。
“大人,我问您?您的阿爹和您的能力一样吗?”喜臻一脸镇定地问。
“能力当然有大有小。”那大臣不悦地答。
“很好,正因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所以父亲或许是个骁勇善战的人,但他的儿子就未必是了,那么,把不善战的儿子安排上战场并且让他担任指挥官,这样的安排合适吗?”喜臻接着追问。
“当然不合适。”
“所以说,我们想要的便是直接嘉奖这个父亲的功劳,至于他的儿子,如果他要获得封赏便得自己主动去立功,这不是很公道的事吗?”喜臻又问。
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说的话却句句在理。不容反驳。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那么,我想要的便是这样的效果,给有功之人本人一定的封赏,但不涉及其家人。这样不仅能鼓励其他人争相立功,也避免了让无功之人受禄的不合理现象。当那些失去了世袭福利的贵族子弟们为谋自身的发展而纷纷走出家门时,他们的谋生能力便提高了,曦国便少了一大批的纨绔子弟,这不也为你们减少了后患之忧吗?”喜臻说。
众臣们面面相觑。竟无言反驳。
确实,王孙贵族的后代们中多的是纨绔子弟,他们因为有高官厚禄的父辈照顾着,还真没有几个能走出家门去接受风雨历练的呢。
喜臻这番话倒是说到了他们的心里去。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谁也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益被削减,因此大家很快又开始找理由来反驳了。
“废除贵族世袭制已经是对贵族们的致命一击,再抽走他们的田地便说不过去了。”又有一位大臣出列反对。
“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为何有的人堆金积玉 、肥马轻裘,有的人却食不果腹、 流离失所?我知道这跟个人能力的差距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的制度也还远不够完善,一个好的制度是不会出现贫富差距这么巨大的现象的,所以,难道我们自己不该反省一下吗?”喜臻又问。
“广安候你这话就是强词夺理了,难道他们的贫困是我们造成的吗?难道他们自己不应该反省一下吗?贫富悬殊的现象历来皆有,我还没见哪个有能力将它消灭掉的。”这位大臣显然很不满意喜臻刚才的那番话,气势汹汹地反问。
“很好,你这问题问得真妙,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外乎衣食住行,食住尤为关键。然而大部分百姓都没有土地使用权,试问食从哪里来?因为他们没有田地,为了解决个人温饱就不得不去当奴隶,这样的人生又怎么可能会好?就更别提实现个人的理想了。”喜臻将声音降低了。但是气势却越来越高了。
“那么,广安候,你是希望曦国的人们都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吏部尚书方峰达出列问道。
通过沈喜臻刚才的这番话,他隐约明白了她推行此次改革的目的。
“是的,虽然很难,但起码我们应该努力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环境。”
“你想得太理想了。这根本不可能。”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不可能呢?”
“那你尽管试试看吧,我们拭目以待。”又一位大臣冷声说道。
“不管推行任何国策都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郭爱卿,你这话有失偏颇矣。”光昭帝发话。
那位大臣忙闭上了嘴巴。
“广安候,朕很赞同你的建议。”光昭帝笑着说。
看见众臣被喜臻说得无从反驳,光昭帝在心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趁着这个时机,光昭帝朗声说:“朕已经叫人整理相关名单了,三日后便会公布,届时请众位爱卿们多多配合广安候的工作,退堂。”
回收田地、解放奴隶,这两件事都得直接和王孙贵族们打交道。
沈喜臻知道,新的考验要来了。
……………………………。
次日上午,光昭帝召来十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对他们说:“此次改革因为伤及到了王孙贵族们的利益,定然会有些人暗中闹事、威胁或者行贿,为了确保能顺利完成,朕请你们运用你们的声望和能力全力协助广安候。
十位大臣点了点头。
“届时朕会派出五百精兵随行,力保你们的安全。”
“多谢皇上!”
下午,光昭帝赐予沈喜臻一块免死金牌。
拿着免死金牌的喜臻心里顿时淡定了不少。
“皇上,田地的分配计划臣女已经写出来。”沈喜臻随即将计划呈交给他。
“以人口来算,每一个人都要分到,然后,我们根据地区的贫富情况来定税收……”
“很好,这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光昭帝看着那份计划书不断地点头,心情也前所未有的好。
他仿佛看到了百姓们欢喜农耕的喜悦景象。
“广安候,此事完成后朕会重赏你。”
“多谢皇上!”
………………………
回到候爷府后,喜臻对杜七娘和姬月莲说:“你们收拾一下细软,我要带你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
“去哪里?”杜七娘和姬月莲一脸不解。
“去了便知道了,后天我将要带领十位大臣去征收贵族们的田地,为防他们拿你们做要挟,所以恐怕得让你们先暂避一段时间。”喜臻说。
“那你呢?”杜七娘忙问。
“皇上会派五百精兵掩护我们,所以我不会有事的。”
两人点了点头,各自回房去收拾行李。
喜臻叫阿贵准备好马车,又叫香儿也带上行李。
夜幕降临之后,换上男装的喜臻便和他们一起往机关屋的方向赶去。
前些天带胡椒来时喜臻已经了解了机关屋的进度,知道有两个房间已经可以住人,所以便放心地带着他们来了。
看见沈喜臻带着家人来,胡椒忙走上前来迎接。
“屋子里的机关极多,构造复杂,你们要严格按照图示的方法来操作,切莫误伤了自己。”喜臻吩咐杜七娘和姬月莲。
两人忙点头。
“不管外面发生多大的动静都不要出来。”喜臻又补充。
大家又点了点头。
“阿贵、香儿,照顾好夫人和大少奶奶。”
“好的。”阿贵和香儿忙点头。
“不要对万师傅说出我们的真实身份。”
大家再一次点头。
“胡椒,你跟我走。”喜臻对胡椒说。
“好。”胡椒欣然应道。
喜臻遂带着胡椒离开小云山,直奔侯爷府。
“主人,我们是不是要去干什么大事?”胡椒问。
看见她连亲人们都带来这里隐藏好了,他顿时有种正跟她一起奔赴战场的感觉。
“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人身安全却没多大保障,所以我需要你的保护。”
“没问题,保护女人这种事情我是十分乐意干的。”(未完待续。)
第063章 智躲暗箭
在一间城郊小茶馆的包厢里,几位王孙贵族与宰相纪成藩正闭门谈事。
在沈喜臻推行的这项政策中,他们这几个曦国最富家族成员的损失最大。
想到自己一半的田地、房产和奴隶即将要上缴,他们顿时心如刀割。
而且,贵族世袭制一执行,他们的子孙便没有了父退子继的机会,只能靠自己自食其力了,如此一来,‘世代尊荣’的梦想便泡汤了。
如今,眼看沈喜臻就要带人来回收田地、房产和奴隶了,他们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
“不杀沈喜臻,难解心头恨矣!”墨衣男人咬牙切齿地说。
“想想她身陷大牢都能有办法出来,我们又能耐她什么何呢?”绿衣男子忧心仲忡地说。
“那是因为她有皇上和清平王撑腰,可是这次不一样了,这次我们可以选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纪成藩凑近他们的耳边说。
众人听了皆露出赞许的神色。
………………………
回收田地的工作十分繁杂,需拿着土地使用权者盖了手印的批准书到当地土地管理处去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土地使用者和地方管理人一起到田间确认,并做好田地尺寸的登记,再由土地使用者、地方管理人以及沈喜臻三方签字和盖手印确认。
由于每个城市皆分布有王孙贵族,所以喜臻需要亲临各城监督完成,然后再向光昭帝复命。
喜臻算过了,这个工作起码需要耗时两个月,所以她让娘亲和嫂子搬进机关屋去。
……………………。
在五百精兵、十名大臣和胡椒掩护下的喜臻先从京城的王孙贵族家收起。
因为喜臻的身上带着光昭帝的谕旨,王孙贵族们也不敢和她公然起冲突。
加之她所到之处无论对方态度有多傲慢也都始终和颜悦色,行事利落果断,又使人无法生出厌恶之心来,因此到最后反而是心悦诚服地将田地交出了。有一些贵族还主动表示愿意多上交一些,这倒是出乎沈喜臻意料之外。
由于此举深得民心,所以沈喜臻每到一个地方都看见有百姓朝她跪下叩头。说她是大家的恩人。
见此情景,喜臻心里很是感动,下定决心要多为他们做好事。
“主人,你现在在百姓的心目中简直比自家的亲人还要亲呢。”胡椒笑着说。
喜臻笑而不语。
……………………
一个月后。东南边的工作完成了,他们开始往西北边进发。
每到一处,喜臻都会收集一捧当地的泥土,用纸包好,并在外面写上地名。
大臣们感到诧异。问她:“广安候,您要这些泥土作何用?”
“分析土质。”喜臻答道。
这段日子来,胡椒始终尽职尽责地守护在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