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前,娣来信告诉萍,她已经离开金寨,在邻近的霍山县乡镇企业办公室谋到一份事做。霍山就在岳西的北面。

    娣应该是有人的,或者是托了人的,像这样的工作,在当时,如果既没有人,又没有关系是不可能找到的。

    不像现在,只要你有文凭,或者有水平、有能力就能找到合适的事做。

    娣后来离开霍山,去了河北……

    萍一直没有中断与娣的信往来,萍的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娣的追求。直到彼此结婚以后,他们还保持了好长时间的联系。

    娣是萍永远的梦,一个不曾实现的梦。

    娣是萍一生的痛。

    娣总是巧妙地回避萍猛烈的“进攻”。

    娣说萍把她想得太好了,自己只是一个平常女子,长相尤其一般。他们还没有见过面,娣担心如果有一天萍见到她的容颜,一定会感到失望。

    娣列举了“五大障碍”,后来又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五大差别异”。

    首先是“贫富差别”。江苏的经济条件比安徽大别山地区好,他们“门还当,户不对”。虽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但人有时不得不面对现实。

    其次是“地域差别”。两地相隔数百里之遥,难免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是“语言差异”。

    第四是“生活习惯差异”。

    更重要的是“年龄差别”。自己比萍大,女人更易老,更显老,将来肯定不般配!

    娣还有更荒唐,更可笑的“理由”。

    萍曾经给娣寄过照片,照片的萍戴着眼镜。

    娣说她自己也戴眼镜,他们俩都戴眼镜,将后来生下下一代,必定也是近视眼!

    娣的眼光如此长远,已经考虑到优生优育的问题。不由萍不佩服。

    女人考虑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和男人就是不一样。更理性,更全面,或许还有点稀奇古怪?

    萍回信说,爱一个人,首先是爱他她的心灵,自己不会“以貌取人”。

    然后萍在信中一条一条地反驳娣的“五大差别异”。

    萍说,“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青年”,娣居然还有“陈腐的门当户对的封建残余思想”,令人惊讶和不可思议,是十分不应该的!

    至于其他几条,更不是问题。

    中国人还和外国人结婚呢,各民族之间通婚从古到今一直都有,那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爱情没有地域、语言、年龄的界限。

    萍说得兴起,一口气引用了好几句古诗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缘千里来相聚,无缘对面不相识。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是生前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

    萍意犹未尽,最后就“年龄差别”继续调侃,萍说在他的家乡有句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妻子大一点,更懂得疼丈夫,更会迁就照顾自己的男人。

    男人表现阳刚,女人充满温柔,女人具有母性。男人在外打拼,常常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可是,人终究是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这时,女性的作用就不容忽视了。想想看,当一个男人疲惫地回到家里,能够像孩子一般感受到关怀和依靠,那么,他不但会恢复精力,而且会更加充满激情去面对明天的事业,不是吗?

    没有男人会刻意去追求比自己大的女人,也没有女人会刻意去喜欢比自己小的男人。只有当男人认为值得,这个女人值得他用一生去爱,他就不会在乎其他。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好女人。当这个女人真正成为男人的女人时,她会支持他,在他做决策的时候出主意,因为,女人比男人大的时候,男人会参考女人的一些建议。反之,则不然。而且,女人会督促,提醒自己的男人,女人的感性思维对男人是一种互补,而只有这种来之不易的感情,男人才会认真倾听女人的意见。

    女人对男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她要成为男人的妻子,母亲和姐姐,这种多角色的定位或许只有这种形式的感情男女才能实现。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潜山天柱山】………

    岳西过去进入潜山境内,天柱山就在这里。当地人介绍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时,总要加一句,“没有人能真正爬到顶”!

    大别山在萍的印象中很荒凉,这主要受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叫《风雪大别山》电影的“误导”。此时大别山秋高气爽,山清水秀。

    天柱山座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北岸的中下游平原交汇处,在安徽省潜山境内,主要山体距县城西北9公里。其主峰海拔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由此得名。

    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

    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岳”之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其“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之奇崛。

    天柱山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骚客都曾在此题诗。现仍保留有“诗崖”胜迹,王安石所题诗文为人盗取,至今“诗崖”仍有不少处露出四方型凿坑,让人惋惜。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其。“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可是,世纪八十年代,天柱山旅游还没有开发,萍第一次路过,印象最深的,是天柱山的竹器具。

    沿途公路两边摆满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竹器具。

    这是一个竹器具的世界,竹器具的海洋。

    只要是日常生活家用的器具这里几乎都有,所有的器具几乎都可以用竹来制作。

    让萍赞叹和惊讶的,不仅是篾工巧手的绝活,还有这些手艺人丰富的内涵。

    这些日常生活家用的竹器具,不仅做工精致,很多竹器具面都镌刻图案和诗词。

    这些古香古色的图案和脍炙人口的诗词浸润着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底蕴。

    他们在路边停下来,萍一件件把玩,爱不释手,然后,一件件往车装。

    竹凳、竹床、小竹椅、竹茶几、竹座椅、竹躺椅……

    竹座椅靠背画着或松、或竹、或梅,镌刻的诗词有:

    “民以食为天,

    国以民为本。”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流。”

    梅虽逊雪三分白,

    雪去输梅一段香。

    “花间酒气,

    竹里棋声。”

    “醉里乾坤大,

    杯中日月长。”

    ……

    竹躺椅中间画的松鹤图,两旁边镌刻的诗词是:

    “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水长流。”

    光竹躺椅萍就搬车两只,回家一只给了爷爷,一只送给外婆。

    爷爷去世早,用了两年,竹躺椅几乎还是新的。

    外婆活的岁数大,用了十多年,一直没坏。

    只有几块钱一只的竹躺椅不仅实用,而且结实。

    竹躺椅随伴二位老人一直到离开人世,萍也算尽了一点孝心。

    未完待续

    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倍受国人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竹与对联

    ●墙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屈屈伸伸;雪压千屋犹奋直;

    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劲节生来瘦;高村老去刚;

    竹青怀素志;梅龙秉芳心。

    ●为天地生春;抚长存终古绿;

    与松梅作伴;洁身共避寒心。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千古虚心尊此老;

    九州高节拜先生。

    ●宜和竹论虚和实;

    不与谁争高与低

    ●千古虚心尊此老;

    九州高节拜先生。

    ●和竹论虚和实;

    不与谁争高与低。

    ●山色不随春老;

    竹枝长向人新。

    ●劲节生来瘦;

    高材老去刚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竹与词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有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竹的气节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仰两面花。

    ——郑燮撰

    注释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年家贫,但颖悟好学、性狂放落拓。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居扬州以诗画自适。板桥诗、、画俱有造诣,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板桥擅写兰竹、以草长撇作画,把中国传统的墨竹兰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今有《板桥全集》及画多种传世。

    鉴赏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种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的艺术手法,又是指一种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联系方式。象征联系的建立是以结构特征的相符度为基础的,而不求质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树与豪情,竹与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质,但松树的壮阔、伟岸的形象与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相对应,于是人们就常用松树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种异质同构的联系方式。古人在文艺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将事物人格化加以赞扬或贬斥,比如赞竹有虚心、梅有傲骨、兰有君子之高风等。

    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画以写竹,诗以咏竹。郑板桥性狂放不羁,傲岸正直,因此他常咏竹画竹以勉人和自勉。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题画诗而梅与兰、竹、松,经常是诗人、画家作品的题材,当然郑板桥笔下就更多。面这副对联也体现了郑板桥诗、、画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映照出郑的人格。

    联咏竹。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像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下联赞梅。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郑板桥在学术诗画三绝,在为人傲岸耿直,在他身,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

    竹与音乐

    有了竹,才有了竹乐器有了音乐。在《汉。律历志》中记有一个传说,黄帝指使一个叫伶伦的人定“音律”。伶伦便去大夏之西,从昆仑山南麓取来了竹子,断面节间,长6寸9分,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