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欺洹⑷ㄏφ铡⑸M氐し恪⑵茉扑稍隆⑽飨嫜逃辍⒄衙髟骸⒉杼锫罄恕⒍盼胗娓韬兔分菹

    然而,千古杏花村,风雨流年,沧桑有变,尤其是侵华日军的狂轰滥炸,使古杏花村十二景惨遭毁灭。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的杏花村带来了生机。194年11月21日原贵池县政府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清时节作为杏花节”以及“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美好构想。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贵池市在距昭明院遗址不远处,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杏花村公园———烈士陵园。每逢清明佳节,这儿成为池州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缅怀先烈壮志豪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十二景”中的杜湖,指的就是秋浦河入长江的那片水面。湖岸有杜坞庄、杜坞山,山谷里有渔村叫杜坞村。自古秋浦河有渡,称杜坞渡,篙撑桨摇,渡了千年百载。当地政府于1990年月,在“碧澄长似秋”的秋浦河建起了一座雄伟的杜坞大桥,结束了千年摆渡的历史,给杏花村杜湖名胜架起了一座壮丽的彩虹。1997年底,贵池市委、市政府把复建杏花村、开发杏花村景点作为确立“杏花村名牌”战略,将恢复建设杏花村的古迹摆了重要日程,此举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省内有关部门的支持。

    当年黄公酒垆的黄公井,史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当地杏花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杏花村酒厂先后开发了“杏村”、“牧童”、“九华山”3个注册商标的系列名酒,推出几十个品种的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为千古杏花村又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

    新千年世纪之交,随着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杏花村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海外华人、欧华公司老板詹晓荣先生为古老杏花村所吸引,掀开了杏花村复建工程的序幕,建起了杏花村古井门坊、黄公酒垆和标志性的街心古樽雕塑。最近,池州市政府正着手组织绘制杏花村整体工程的蓝图,千古名村无限美好的明天,将在“两山一湖”的旅游热线,竖起一道亮丽的风景。到那时,中外游人便再度领略“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古村神韵。丁育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4月05日



………【第九十三章 杏花村之争】………

    :40:1025先说一个笑话。

    一次,萍和兴在贵池逛街,遇到一个精神病患者。这个人不停地说着话,他们就停下来听他说些什么。

    这是一个“文疯子”,不打人,不骂人。身脏兮兮的,穿的比游本昌演的济公衣裳还要破。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文疯子”说话流利,口才出众。不仅如此,“文疯子”还出口成章,满嘴的诗词歌赋,言必称“三皇五帝”,唱的也是古人、古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萍简单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看,老表,贵池的疯子都这么有文化!”兴笑着说。

    “是啊!高素质的疯子,还真是第一次看到,看来这里真是藏龙卧虎啊!”萍感叹道,“只可惜疯了,脑子不能做主了!”

    这虽是说的笑话,但皖南的文化底蕴非常令萍敬畏。

    再说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中,萍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些地方的隶属关系和位置先后完全颠倒——原来的县、区,甚至镇,变成了大市,地级市;原来的市、县降为区。池州和贵池就是这样,池州原来是镇,贵池是县;现在池州是地级市,贵池变成区。小的变大,爬到原来大的头。不仅仅是池州和贵池是这样,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比如,江苏的淮安和淮阴,湖北的荆州和沙市……笔者不一一列举,朋们如果有兴趣去查看,看看你们那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有,留言告诉大耳郎。

    杏花村之争有来以久。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杏花村,有人说十几个,有人说二十几个。总之很多。

    杏花村之争主要发生在山西汾阳杏花村安徽贵池杏花村之间。别的地方不成气候,不具实力。

    一个清明节,两个杏花村。

    每到清明前后,人们时常想起那“杏花、春雨、江南”的情景。那温暖扑面的春风,那迷迷濛濛的细雨,那村前村后含笑迎人的杏花,那湿漉漉的石板路,那小路两旁的小酒店——尤其是杜牧那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把清明、酒、杏花村边接在一起了。

    两个杏花村争论不休。

    安徽贵池杏花村说,第一、“清明时节雨纷纷”所描绘的清明时节情景,正是江南风光,应指江南早春景象,绝非华北地区黄土高坡的山西汾阳景色。第二,说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山西省汾阳县境内,严重违背史实。据历史记载,杜牧当年曾在池州当过两年刺史,对当地情况熟知。该诗所指“杏花村”在安徽省池州市境内的贵池,自古以来,在我国志苑中为村立志者只有池州杏花村。

    山西汾阳杏花村说,公元30年左右,唐代大诗人杜牧由并州南返,路过汾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且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历史,汾酒又为中华名酒。

    安徽贵池杏花村说,我们那里也酿酒,两《唐》本传和《杜牧年谱》均没有杜牧到过汾阳一带的记载。

    汾阳说者举杜牧《并州道中》一诗为证,贵池说者又说《并州道中》也并不可靠。

    ……

    山西杏花村汾酒欲借“小杜”扬名,原也无可非议,但似乎杏花村更应该在烟雨中的江南。是的,自古为村立志者只有池州杏花村。据说,其境内的杏花村唐代古井“黄公井”就是历史见证。

    “官司”一直打到国家工商总局。

    2001年,一位欧洲华商在池州申请注册“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而此前已拥有“杏花村”酒商品类商标的山西汾酒公司随即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

    2002年9月,就在国家商标局发布“杏花村”旅游服务类注册商标初审公告期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2年9月29日、11月17日两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

    接到山西方面提出的异议后,国家商标局极为慎重,先后经过审核和复审两个阶段,一直到2009年11月23日,审理终结,核准安徽省池州市黄公酒泸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注册“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历时7年多的“杏花村”商标之争才尘埃落定,而杜牧笔下的“杏花村”也从此一分为二,酒是山西的酒,村是安徽的村;“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但又有学者提出异议。说,如果再深入一步探究,《并州道中》尚见于杜牧《樊川别集》,而《清明》一诗,《樊川诗集》、《别集》和《全唐诗》却都没有收录,所以难免有人怀疑此诗是否真系杜牧所作。

    学者们说,从读诗的角度来探讨“杏花村”,认为杜牧所说的“杏花村”与地名并无关系。

    学者们认为,在没有更可靠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姑且将《清明》当做杜牧之作来读。“杏花村”三字,杜牧诗外,还见于唐时其他诗人诗中。许浑《下第归蒲城墅居》有句云:“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薛能《春日北归舟中有怀》有句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温庭筠《与人别》有句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代大诗人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也有句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因为朱陈村在徐州,所以又有人欲以此来证明杜牧所说的“杏花村”在徐州。其实,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并不是村名,而是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理由是,我们如果多读一些古典诗词,就可以发现,古代诗人们作诗,对于如村名山名之类地名,诗题和序中一般实用其名,而诗句中却少实用,往往是以景色或特点来代替其名。我们假设那个有酒肆的村庄叫“北辛村”,杜牧诗句如果作“牧童遥指北辛村”,便显呆板无味,而作“杏花村”,则景象明媚,意境顿出。此即古人常说的诗贵含蓄、忌直白,亦即今人所谓意象须佳。杜牧的《清明》诗,与许浑、温庭筠等人诗,因为均是春日之作,其时杏花正开,所以多与杨柳对举,指开有杏花的村庄为“杏花村”。宋代名词人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之“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王沂孙《一萼红》之“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显然均指杏花盛开的村庄。清代名家朱彝尊《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有“今年寒食又横汾,又听饧箫吹入杏花村”句,是汾河两岸多有“杏花村”也。这种写法常见于古人诗中。与“杏花村”用法相类者,是“黄叶村”。苏轼《李世南所画秋景》:“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陆游《枕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又《夜行宿湖头寺》:“卧载篮舆黄叶村,疏钟杳杳隔溪闻。”清代敦诚《寄怀曹雪芹》:“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黄叶村。”还有“绿杨村”,如李商隐《越燕二首》:“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雍陶《塞路初晴》:“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诗人并不是说某村庄之名为“黄叶村”、“绿杨村”,而是以所见之景言之。这样的用法还很多,如顾况《听山鹧鸪》:“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李商隐《赠从兄阆之》:“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来鹄《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菊花村晚雁来天,共把离觞向水边。”翁洮《和方干题李频庄》:“海气暗蒸莲叶沼,山光晴逗苇花村。”方干《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平明疏磬白云寺,遥夜孤砧红叶村。”此外还有“桃杏村”、“橘柚村”、“薜荔村”、“苎萝村”等等。更多见的是“夕阳村”,指夕阳下的村庄,而绝不是说那个村子叫“夕阳村”。诗人作诗的这种手法或曰习惯,至今亦然,如海南诗人周济夫,便曾以“楝花村”指其家所在的加道村。

    由述可知,杜牧若深秋时节重经作《清明》诗之地,并又有诗,则前曾沽酒的那个村庄,便不再是“杏花村”,而为“黄叶村”或“菊花村”了。明乎此,便知道杜牧所说的“杏花村”与地名并无关系。

    不论汾阳、贵池,还是其他什么地方的杏花村,作为文化开发或商业宣传,而借杜牧“杏花村”一用,如杏花村汾酒集团早已将牧童杏花作为汾酒商标,20多年前贵池县政府也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构想,都无不可。但大可不必为一并非村名的“杏花村”而徒费笔墨、交争不已。

    据说全国有二十多个杏花村,杜牧所说的“杏花村”究竟是哪一个杏花村?为什么一定是指贵池的这一个,而不是汾阳的那一个呢?不仅是商界的热门话题,也令文坛感到困惑和迷茫,当今学者们更是争论不休。至令没有定论。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还是留待专家学者去考证、去讨论!

    未完待续

    附:古“杏花村”地名之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诗。每当杏花初绽或盛开的时节,文人墨客总会油然想起这千古名句。然而正是这千古名句,引起了数百年来的一场公案——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诗以景明,景以诗传,按理说应该考察一下当年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与杜牧诗中有联系的杏花村,全国各地共有20多个!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以下几个:

    有一说在山西省汾阳市。市区北15公里处有一个杏花村,村里有一口古井,俗称神井,据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相传自南北朝以来汾阳便以产美酒著名,所产汾酒素有“甘泉佳酿”的美誉。在众多的杏花村里,惟此处有这样远近皆知的名酒。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碑刻甚多,而杜牧的这首《清明》诗,赫然列于碑群之首。

    然而仔细考证之后,却无法断定杜诗所写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阳,因为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落魄江南之际,已是他的晚期,而此期间他并未到过汾阳。杜牧20余岁时曾到过汾阳,那时他壮志凌云,诗情豪迈,似不会写下如此凄苦悲哀的诗句来。

    一说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南有个杏花村,此处过去也有酒肆,也产名酒。杜牧于会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