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鹂语记-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宝璐点头:“有孝心总是好的,必有些可取之处。”

  这位顾小姐这样的身份境况,一分钱嫁妆也没有,还有兄弟要养,要嫁出去做平头正脸的夫妻是难了,除非村里寻人,可她又哪里能做农活呢?只怕连伺候农村的婆婆也不行的。农村的婆婆搓揉起媳妇来,从不遮掩,动辄打骂,略娇气些都不行。

  给周继林做姨娘,好处是有的,主母贤良不拿捏,这一条就比许多人家好的多了,主母又无嫡子,周继林也不过三十多岁,连模样都是好的,顾小姐若是有手腕能笼络住周继林,只怕比外头嫁个普通家做平头正脸的夫妻还强。

  就看她如今有没有手段收拾住王姨娘了。

  不过看她如今还没进门,就能叫周继林把王姨娘忘的干干净净,只怕这手段是不缺的,想来做小姐的时候学到的治家手段,加上出来后学到的市井手段,这王姨娘是招架不住的。

  大哥哥这人选还真选的好。

  周宝璐笑道:“还真要多谢大哥哥了。这样为我们打算。”

  周安明知道这个妹妹是明白,只是笑着说:“一家子说什么谢,只是怕二婶娘知道了怪我。”

  “大哥哥放心。”周宝璐说:“有我呢。”

  周宝璐心中也明白,周安明赶着这个时候来跟她说这件事,无非就是为着善后,侄儿为叔父谋外室,说起来并不好听,先说清楚了,今后万一有事了,也有知情能够转圜,是以周安明听她这样一说,果然就放心了。

  到近晌午的时候,陈氏已经接了顾姨娘进门,除了接人的轿子,另外还跟了一辆车,大概是周继林给她置的箱笼,进门来先给陈氏和周继林磕头,待得午饭后,打听得静和大长公主歇了午觉,起来喝完一杯茶,陈氏就要带了顾姨娘去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

  周宝璐就笑道:“先去瞧瞧祖母,把祖母哄喜欢了娘再来。”

  说着一径去了宁德院,张氏也正在静和大长公主房里伺候,周宝璐见了礼,坐到静和大长公主身边,说些闲话,张氏笑问:“大姑娘瞧你的项圈儿,那璎珞好像不是原来那个?”

  周宝璐就笑道:“伯娘记的清爽,前儿才换的,爹爹也不知怎么这么高兴,回来就给个盒子,说是大姑娘了,穿戴要多经心些,打开瞧了,一匣子红宝石,就串了个璎珞,老祖宗您瞧好看吧?”

  静和大长公主就拿了眼镜细看,笑道:“我们家璐儿的手也巧了。”

  周宝璐抿嘴笑:“瞧着爹爹这阵子高兴,进出都带风,就哄着爹爹,再给一匣子好珠子,爹爹已经答应了,回头串朵花儿给祖母带。祖母一带上,保准年轻十岁!”

  又转头对张氏笑道:“伯娘也有。”

  静和大长公主笑着说:“璐儿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最会哄人,也就在跟前,就能多笑笑。”

  张氏笑道:“这就是璐姐儿的孝心了。”

  正说着话,陈氏便进来了,先给静和大长公主请安,静和大长公主说:“身子不好,只管屋里歇着就是了,不必讲这些礼。”

  陈氏笑道:“两三天没过来,也要过来问问母亲安好,另外还有一件事。”

  静和大长公主就叫她坐了,陈氏才说:“这身子不争气,平日里不能伺候母亲,也不能服侍世子爷,一想起来,心里头就不好过。母亲有大嫂有弟妹服侍,都是我比能干百倍的,好歹还能放心,只是世子爷那里,身边也没个像样儿的,都是些着三不着两的人,任事不懂,瞧着实不成个体统,这两月趁在这里,就留了心,寻了个好家的女儿,才十七岁,原是身家清白的,因家里遭了难,吃不起饭了,又要养兄弟,愿意卖身进府来服侍世子爷。瞧着模样儿是好的,又懂事,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且身子骨儿也好,是个好生养的,就想着抬进府里来,服侍世子爷,母亲说可好?这会子已经带了来,母亲瞧瞧,若是果然好,这就给母亲磕头,若是不好,就依然送出去。”

  静和大长公主听了就笑道:“你看中的,自然是好的,就叫她进来瞧瞧。”

  立刻就有丫鬟带着顾姨娘进来了,周宝璐这才见到这位顾姨娘,果然模样儿算不得顶好,放屋里也不过中等,只是身若弱柳扶风,娇娇怯怯,叫人怜爱。

  顾姨娘跪下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静和大长公主问了几句话,无非是家中长短,顾姨娘早按商量好的话一一回了,周宝璐听她言语文雅,举止温柔,觉得这人选果然不错,静和大长公主也已经点了头,对陈氏道:“倒是个好孩子,就带去屋里,赶明儿挑个好日子,摆几桌酒,也明公正道的收了做二房吧。”

  陈氏忙笑应了,顾姨娘也磕头谢恩,静和大长公主又说:“你们屋里的事,我也不愿意多管,只要们夫妻好了,就欢喜了。”

  陈氏还没听懂,周宝璐却是明白了,静和大长公主心中明镜似的,只是装糊涂罢了。

  她就吐吐舌头,轻轻笑一笑。

  又说了几句话,周宝璐就扶着陈氏,领着顾姨娘回芝兰院去,静和大长公主才笑骂道:“这丫头,花样倒是不少。”

  张氏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敢多话,静和大长公主才问她:“明哥儿如今当值可累不累?跟他祖父,他三叔父都说了,多看顾着点儿明哥儿,也多嘱咐他,这么大了,少淘气些。”

  张氏笑答道:“是,平日里也常说他,如今瞧着他还好,大殿下随武安侯世子学着理事,常去武安侯府与世子商量事情,跟他说了,都是一家子,去了武安侯府多去给世子并世子夫请安。”

  静和大长公主满意的点头,这个儿媳妇虽然言语不多,眼里是明白的,武安侯府值得结交的也就是世子一系了,其他的,就是侯爷也要靠边站,当个菩萨供起来罢了。

  如今府里的大盘子已经定了下来,而几位皇子之间也已经选定了要辅佐的那一位,静和大长公主明白,已经到了心无旁骛的挣这个拥立之功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她的政治嗅觉已经敏锐的隐隐意识到,除了周安明的培养是镇国公府的未来之外,十三岁的周宝璐或许还更重要些。

  虽然这些年渐渐的权力圈顶端边缘化了,可是这一辈子这些事中打滚的经历却是抹不掉的,那一日圣上对她的态度,尤其是对周宝璐的态度,以及随即而来对周安明的旨意,都意味着,皇帝并没有等着他们家的表态,就已经给他们家定下了今后要走的路。

  这是非常罕见,非常不合常理的。

  这种不合常理往往指向着一个更大的不寻常,意味着一个更加强硬的理由,而这答案呼之欲出,便是老道镇静如静和大长公主,也不由的激动的手都发抖。

  很快,宫中再出旨意,朝廷念静和大长公主年高,公主的仪制外,再赐四名宫女,均是由尚膳局调理出来的,通医理,擅调养的高手,赐予静和大长公主颐养天年。

  那一日,皇长子萧弘澄亲自领着勤政殿掌宫太监秦小年送宫女前来,一身蓝色的常服,披着黑色锦缎雪白狐狸毛的披风,只有腰间一根巴掌宽的黄带子昭示着他皇子的身份,萧弘澄嘴角含笑,温和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高傲,配着那样的俊美容颜,少年的勃勃生气,走雪地里,真是众星拱月般的耀眼。

  公主府开中门,驸马周超亲自迎出大门口,静和大长公主也迎出了宁德院,萧弘澄见了,忙抢上一步,亲自扶了静和大长公主上阶,笑道:“原是来给姑祖母请安的,倒劳动了姑祖母,岂不是辜负了父皇的一番美意?”

  一时众进正房坐了,萧弘澄宣了圣上的口谕,又四个宫女都上前磕头,静和大长公主忙命扶起来,每都赏了二十两银子,四个尺头,到耳房喝茶,这才算正事完了,说些家常,过了一会儿,萧弘澄才状似无意的笑道:“怎么没见明弟?”

  平日里宫中当值,自然都叫名字,也就是这里,为表亲热,才如此称呼。

  静和大长公主笑道:“他说今日难得有闲,就带着他几个妹妹去大安寺上香去了,要吃了晚斋才回来呢。”

  “哦。”萧弘澄垂了眼,敛了眼中那失望的神情。

  静和大长公主又笑道:“说起来,我们家世子夫向来身子不好,皇上赏的,听说是极擅药膳调养的,不知道拨一位去们世子院子里暂当着差,也调理调理世子夫身边的丫鬟,学着调养,妥当不妥当?”

  萧弘澄轻笑,秦小年忙上前躬身笑道:“公主也太小心了,这样谨慎,既然圣上打发了来,就是公主府的了,公主要调她们去哪里,自是公主做主,谁敢说一个不字呢?”

  静和大长公主便笑着应了。

  少顷,宾主尽欢,萧弘澄坐了有近半个时辰,才告辞出来,静和大长公主亲自送到二门,看他上了轿子。

  这位皇长子跟前,秦小年这样有身份的内监也不敢拿大,骑着马老实的跟轿子后头,听轿子里头萧弘澄说:“小年,说咱们家姑祖母这是明白了还是不明白呢?”

  秦小年弯身对着那窗子说:“奴才没伺候过静和大长公主,不过奴才想,公主们都是最明白的,想来自然是明白的。”

  萧弘澄就笑了一声,静和大长公主这样主动配合,倒真是比他预料的还要急迫些呢。  
 
  
 
   32、说亲


  周宝璐还不清楚这些事;十三岁的日子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院子里多了个会做一手好药膳、会往洗澡水或者泡脚水里加药袋的丫头;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

  已经出了正月;天气还冷;她却已经脱下了长袄儿,换上了短袄,元宝领上一圈风毛;衬着那雪白粉嫩的小脸;十分体面尊贵。

  周宝璐正在合香;这是闺中女儿的惯例;香料照着不同方子合出不同的香来,各种季节用的都不同,她这会儿在合的是春天用的香;清朗明媚,带着草木气息。

  合出来的香,闺中密友常会相互赠送,周宝璐就分了七八份,每份都用个小小的描金红梅白地瓷瓶装着,打发丫鬟给几位交好的小姐送去。

  然后又找出来个鎏金八宝莲花的黑漆木盒,装了一盒香,笑眯眯的搁在窗台上。

  那也是个好朋友呢!

  也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了。

  正在发呆的时候,小樱跑进来:“小姐,舅老爷府上的老夫人来了,还有七姨太太,这会儿刚进夫人的房里。”

  周宝璐可烦那老夫人了,别人家虽说也事多,多少还没撕破脸,她们家早就名扬帝都了,谁还不知道呢?她们一贯就看不上陈氏,这怎么不年不节的居然上门来了?

  定是有点什么!

  周宝璐很不放心陈氏,下了炕来穿了鞋子便要赶着去正房给她娘撑腰,小樱说:“小姐这样就去?先换件衣裳吧。”

  周宝璐道:“换什么换,那些人还值得我换衣服呢?咱们快些去,别让她们把我娘给吃了。”

  小樱扑哧一声笑,换来周宝璐一个白眼,忙敛了笑,跟着周宝璐去了上房。

  上房里坐着武安侯夫人杨氏和她的亲生闺女,陈家七姑太太,嫁进东望侯府长房,也是家大业大的一家人。

  陈氏原是最要礼数脸面的人,就算明知道杨夫人和她那一系人都和自己的亲兄弟、武安侯世子陈熙华不对付,她也忍不住常要劝陈熙华,为着体面名声,为着一家子的脸面,忍忍气,搁开手才是。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来,外头一说,都是陈家,谁赢谁输都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事。

  这些,杨夫人是深知的,陈熙华一系别的人都不大买她的账,不过是面子上敷衍两句,只有陈氏好拿捏,是以有点什么事,就常来寻陈氏,回回那话里的意思,好歹陈氏是家里的大姑太太,兄弟妹妹们原该她多照看照看,有事了,也要她说话才是,便是父母跟前,自然也指望长子长女分忧的。

  当然,若是有好处的事,就轮不到陈氏了。

  陈氏正在与顾姨娘打点做给周继林的针线,见继母和妹妹上门来了,便迎进来坐了,吩咐丫鬟:“打发人去回公主,我娘家母亲和妹妹来了,公主若是有空,我便陪着过去给公主请安。”

  杨夫人听了便道:“不用这样兴师动众了,我们不过是一时闲了,白过来瞧瞧你,也坐不了多久,惊动了公主,反是不好。”

  陈氏本来是没什么主意的人,正要点头,一旁站着的顾姨娘对她笑道:“老夫人好容易来一回,这样客气,夫人越发要礼数周到才是,自己一家子自然随便,可公主是最讲究礼数的,若是后头才知道老夫人来了,竟没见见,只怕要不喜欢。”

  说着就吩咐那丫鬟:“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