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是听着沈洋的讲述,马晓军对于镜湖体系的兴趣也就更大了,对于一名财经记者来说,如何在公众和同行之前挖掘出令人惊叹的新闻,深度挖掘一家企业崛起的过程,才是一种本事!
一整个晚上,马晓军和沈洋两个人酒倒是没有喝多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围绕着镜湖体系的种种展开话题,这也让马晓军了解到了在纸面上永远无法了解到的各种信息。
包括省委书记下榻镜湖景区、包括高速公路提前开工等等秘闻,都不会在媒体上公开披露,听得马晓军津津有味。
身为媒体人,马晓军深知媒体上公布的许多信息未必是假的,只不过这些新闻大多都是经过了筛选,一些真正的内情还需要细心挖掘才行。
来到姚州之后,马晓军发现镜湖体系并不简单,或许自己这一次能够拿出一份有分量的报道!(未完待续。)
PS: PS:谢谢书友140428185815166‘、’风雨无阻@&‘、’唯有勤奋‘、’董哥‘和’夏侯v瑾轩‘的月票,乡亲们周末愉快!
【344章】 财团崛起
第二天起来,沈洋安排了宣传部的两名工作人员陪同马晓军前往银杏村采访,有了宣传部的背书,马晓军的行动就带上了半官方的色彩。
这也是沈洋经过全盘考虑之后给出的主意,毕竟镜湖体系可是姚州市委乃至滇南省委重点关注的对象,私底下的媒体调查可是严重的政…治…事件,沈洋可不希望自己的老同学惹上麻烦。
别看马晓军是知名知名财经记者,但是在华夏共和国之内,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抵抗庞大的官场力量,对着干并不是明智之举!
经过沈洋的详细解说之后,马晓军也是放下了暗访的念头,毕竟他不是愣头青,也不是来寻找镜湖体系的阴暗面,还是依照规矩进行算了。
这时候,马晓军发现自己来找老同学是对的,要是要让行动,说不定会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糟糕后果!
作为宣传部的三把手,沈洋还是有点实权,为马晓军安排了一辆越野车,前往银杏村。
…… ……
马晓军和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刚刚出发的时候,厉东升来到了镜湖乳业,提出了约见公司高层的申请。
坐镇镜湖乳业的徐梦瑶在接到前台的通报之后,考虑再三,也是同意了厉东升的申请,在会议室接见了厉东升一行!
“厉教授,昨天晚上因为公司有些突发事情,没有能够出面接待您,还请海涵!”徐梦瑶久经历练,应付起来自然游刃有余,笑着说道:“小浩在学校里承蒙您的照顾了,今天晚上我们会在‘萧家私房菜馆’设宴为厉教授接风洗尘,至于调研的事情,我们也会全力配合!”
虽然萧风并不太待见厉东升和他的调研团队,但是既然人家已经找上门来了,于情于理都不太好往外推。毕竟厉东升是杨浩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尊师重道的传统之上。萧家总不好太过分,要不然老太爷知道后准得把萧风骂得狗血淋头。
发现问题所在,徐梦瑶自然会全力弥补,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贸然来访已经深感不安了。徐总就不用太客气了!”虽然厉东升心里有些怨气,但是现在并不是怄气的时候,连忙顺着徐梦瑶的话说了下去。
在此之前,厉东升已经知道了眼前这位知性女郎是杨浩的舅妈,也是镜湖乳业的执行总裁。此次调研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徐梦瑶的点头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行,我们镜湖体系的所有部门都向厉教授您开放,我让综合部给你们开一张临时通行证,这样就可以自由出入了!”徐梦瑶向来雷厉风行,既然决定接受调研,自然不会扭扭捏捏了。
根据徐梦瑶的了解,厉东升在国内管理学术界之中倒也算是骨干,和一些沽名钓誉的‘砖家叫兽’相比还是有些水平。镜湖体系的崛起调研交给他来做,总比交给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要好得多。
三言两语之下。厉东升团队在镜湖体系的调研活动就被扫清了一切障碍,厉东升他们可以自由出入,翻阅镜湖体系的所有档案和资料,深刻地了解镜湖体系崛起的点点滴滴,这对于调研活动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支持!
…… ……
离开镜湖乳业之后,在斜风细雨之中厉东升和几个学生先是前往镜湖公司,因为它是整个镜湖体系最先成立的企业,要想找到镜湖体系的发展脉络,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来到镜湖公司。已经接到徐梦瑶通知的杨远航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接待了厉东升一行,介绍镜湖公司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并且把他们送进了公司的资料室。
其实。厉东升根据此前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公开资料显示,‘镜湖公司’成立的时间并不早,也仅仅是2008年的冬天,2009年的元宵节才开始对外开放。而就是这样一家刚刚成立的旅游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最高日接待量近万。2010年接待游客人次即将破百万的大型景区。
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看,镜湖公司和镜湖景区都能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在资料室中,厉东升看到了镜湖公司的股份构成,这其中就让他产生了许多疑问,看来镜湖体系远比厉东升想象中还要复杂。
在镜湖公司的股东之中,银杏村村委会以资源入股,占据10%的股权倒也合情合理,这也说明了银杏村村委会的高瞻远瞩。不过村委会大部分村干的签名都是‘萧姓’,这让厉东升意识到这是一个宗族力量极为强大的村落。
与此同时,来自于海州的珠宝公司‘龙祥瑞’居然拥有镜湖公司30%的股权,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行业融合到一起,更是有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此外,一个叫做‘箫氏家族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占据了9%的股份,更是让厉东升意识到,镜湖体系的崛起并不简单。要知道,类似的机构都是一些家族为了管理家族庞大的资产而设立的机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败家子的出现而导致家道中落。
一般来说,这种机构都是在国外比较多,国内的话香江、海州和北平等地也是陆续出现,厉东升并没有想到偏远的滇西北居然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了镜湖体系的创立者拥有着深远的国际视野。
而镜湖公司的控股者并不是法人,而是个人‘萧风’这个名字也算是第一次走进了厉东升的视野,在此之前任何的媒体公开报道中,都没有这个人的出现。这意味着,或许这个人或者这个名字背后,才是镜湖体系的核心!
不得不说,厉东升的判断还是很准确,仅仅通过未曾公开的镜湖公司股权分布,就很快地发现了镜湖体系的灵魂人物。
…… ……
厉东升带领着团队在资料室里细致地研究镜湖公司的崛起之路,马晓军也是在姚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之下直接找到了徐梦瑶,提出了自己调研的申请。
得,徐梦瑶一看这个架势,在电话里和萧风稍微沟通了一下,直接让工作人员把马晓军送到了厉东升那边。反正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赶,都凑到一起了!
其实,镜湖体系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奉公守法的历程,无论是缴税纳税还是征地施工,仰或是员工待遇等等决策,完全都是在共和国现行法律的框架之下进行,任谁也无法从中挑剔。
当然了,即便萧风用于创建镜湖公司的资金来历有些突兀,不过萧家作为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弄出点黄金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镜湖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滇南农业开发银行的五亿元低息贷款或许会被有心人放在放大镜之下仔细研究,但是镜湖乳业、镜湖牧场的优异表现,则是让仅有的一点瑕疵也变得若隐若现了。
细细算下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媒体对镜湖体系的调研,都不会暴露出镜湖体系的任何问题,唯一会遭遇困扰的人只能是萧风罢了。
作为镜湖公司的最大股东、镜湖乳业、镜湖牧场的唯一投资人,萧风身家亿万的消息在银杏村并不是秘密,只不过村民们很少把邻家男孩萧风和亿万富豪联系到一起罢了。
现在,镜湖牧场的肉牛存栏量达到了两万头,根据目前每头肉牛出栏价格10000美元的价格,这就是两亿美元的价值;镜湖牧场每天可以为镜湖乳业提供600吨的鲜奶,生产出20万件乳品,日销售额超过了一千万!
按照财经界惯用的市盈率水平来计算,镜湖牧场和镜湖乳业这种高成长性的企业起码超过15倍,萧风的身家就要往百亿RMB的规模上靠了!
一旦学术界的报告和媒体的报道新鲜出炉,三年前还只是普通打工族的萧风如今居然成为了百亿富豪,成为福布斯富豪榜的新贵,这种消息足以成为所有媒体的头条!
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将会有大量的媒体蜂拥而至,试图采访萧风,注定极大地干扰萧风的正常生活。
不过,事已至此徐梦瑶也无力去改变太多,只希望到时候媒体和民众的热度降下来之后,自己和萧风的生活又能够恢复平静。
当天晚上,徐梦瑶设宴款待了厉东升和马晓军等人,隐晦地提出了在报道中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凸显‘萧风’个人状况,让学术界和民众的注意力放在镜湖体系的发展上,而不是专注于某个个人。
对此,厉东升和马晓军也是没有太多的推迟,同意了徐梦瑶的请求,毕竟他们是来结善缘的,不是来揭露阴暗面。
不过,厉东升和马晓军还是低估了媒体和民众的好奇心,也低估了媒体的强大力量,等到调研报告和采访报道公诸于世之后,萧风的个人状况很快被神通广大的媒体所获知,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财富榜也声称‘萧风’将成为2010年华夏大陆富豪榜的新晋富豪!
不过将来的事情他们还不太清楚,他们在品尝‘萧家私房菜馆’的美味之后,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调研工作,一点一滴地把镜湖体系崛起的线路、关键点厘清。
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的银杏之旅堪称神奇,因为他们见证了一个新兴财团的崛起!(未完待续。)
PS: PS:谢谢‘lipase20。。。’的月票,谢谢乡亲们的打赏!
【345章】 松茸航班
虽然镜湖体系的灵魂人物‘萧风’并没有在接风宴上出现,但是徐梦瑶的表态也足以表明镜湖体系的立场,厉东升和马晓军自然不会反其道而行之。
有了徐梦瑶的许可,厉东升和马晓军在银杏村的调研工作顿时顺利了起来,他们不仅仅可以自由出入任何一家企业,翻阅一些未曾公开的资料,还可以随时向镜湖体系的员工以及银杏村的村民进行采访。
可以说,镜湖体系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学术界和媒体的靠近,它的光芒正在绽放。
…… ……
马晓军是已经记者,除了喜欢用详实的数据来让自己的报道更加具有说服力之外,一些恰到好处的照片也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这一次,马晓军也如同往常一样把自己最新款的佳…能…D550带到了银杏村,准备好好地用自己的镜头来描述镜湖体系的情况。
不过让马晓军始料不及的是,他运气有点不太好,正好赶上了雨季,整个镜湖地区烟雨迷蒙。这一天从镜湖公司的资料室中出来后,看着漫天飞舞的雨丝,再看看阴霾的天空,马晓军也只能感叹自己的单反毫无用武之地。
撑着伞沿着澜沧江岸边的景观道漫步听着烟雾缭绕的澜沧江河谷这种发出的巨大咆哮声,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景的状况也是颇为吸引人。
来到银杏村已经两天,马晓军通过纸面上的一些资料,对镜湖体系的崛起之路也有了一些认识,越是了解更多,他越是惊叹于它的高速成长。
抛开镜湖牧场和萧家农场能够培育出顶级食材、顶级牛奶和顶级牛肉的技术性问题不谈,在马晓军看来,‘镜湖体系’很好地抓住了‘美景、美食’这两大要素,市场定位相当恰当。
纵观镜湖景区的崛起,无不围绕着这两大元素进行规划、建设,而不断涌入的游客又反过来提升了镜湖景区的知名度。使得‘银杏美食’更加深入人心!
从马晓军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镜湖体系其实包括了镜湖公司、镜湖牧场、镜湖乳业和萧家农场等四家核心企业,大量中小型企业作为补充的格局。
若是之前有人告诉马晓军,有人两年之内在一片不毛之地创建了一个年产值突破30亿的庞大体系。他多半会认为是天方夜谭。毕竟滇西北并不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种规模的国民生产总值甚至比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