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头万里-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蓉却并不退却:“外公,我没有胡说。那两件被作为证物的女人内衣其实分别是郑经的帖人女婢丁香和莲儿的。不信你去翻看那两件内衣,丁香的内衣上绣有丁字,莲儿的上面除了莲字还有一大一小两朵荷花呢。这个宋君鸿从没有踏进咱们的府门,又怎么可能偷的去呢?”

    郑知芳翻过内衣一看,果不其然,脸色开始有点尴尬起来。郑经的脸却开始绿了。

    丁蓉接着说:“我问过丁香和莲儿,她们说内衣是三天前让咱们的郑经小少爷亲自要去的。不信的话,外公你可以回去自己去问她们。”

    事情至此,一切都是水落石出,但郑知芳当然众人的面又着实下不来台,只好一巴掌拍在郑经头上:“小混蛋,哪个挑唆你这样做的?”

    郑知庆在旁边听了无奈的叹了口气,在他这位族长大哥的心里,大概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少不更事,即使偶有做错事,也一定是别人教唆的结果。

    郑经又羞又气,只好指着昨天翻倒宋君鸿蓝子的学童说:“都是他教我这么做的,东西什么的也都是他放的。与我无关。”

    那孩子一愣,又惊又怕结结巴巴的说:“大、大少爷,你不能”

    “闭嘴!你这个成事不足败呈有余的东西!给我出的什么狗屁主意!”郑经上前不待他说话已经一脚踹翻了他。

    “好,找着原凶就好。让我想想这个坏小子怎么处理?”郑知芳一看有人能出来替自己孙子顶罪,立刻就当场定案了。

    “族长刚才说过,这种坏孩子不能留在学堂里,以免将来带坏其他的好孩子。”郑雨农这时突然插上一句话,让正在转圈想处罚方法的郑知芳立刻拍板了。“嗯?哦对,对,这个孩子不能再留了,从今天起就滚出学堂,且要是再让我看到你接近经儿,我就打断你的腿!”这郑知芳虽然护短,确并不是完全不明是非,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孙子也有一些劣行,所以他一直希望孙子身边一起玩的尽量多些好学懂事的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当然也明白,莫说只是赶出学堂,假如能让他的宝贝孙儿少受点不良影响,就是把对方配充军他也觉得是值得的。何况此刻他也非常痛恨这个让他陷入如此窘境的小混蛋。

    郑知庆张了张嘴,本来也觉得这处罚过于残酷和随意了,令他有些于心不忍,但看着郑知芳有些烦躁的脸色,想到若不出此今日之事怕是难以善终。假此能让郑经身边少围绕些势利小人,这说不定也是对这些孩子们的一次严厉的警钟呢。他虽然是对郑经的玩劣伤心不已,但谁能说他心里不也是一直在对这个孩子抱着巨大希望然后又失望太大而形成的心理落差呢?

    郑知芳嘿嘿笑了两声:“十八弟啊,这学堂的事本不该我来多嘴,坏娃儿已经赶走,余下的都是好娃儿,依我看让大家该念出就开始念书吧。我这族里事儿多,忙啊!这学堂里接下来的事还是交给你来处理合适。”

    “好的”郑知庆也不推辞,点下头立即领命。

    “不过,在大家开始今天的学业之前,还要先处理点事。”郑经回身从教案上伸出戒尺,凌厉的眼神扫的全场娃娃们直怵,“学有先后、德有高低、理有对错,事有赏罚。此事已经水落石出,所以那些该罚的依然要领罚。”

    紧接着,他大声喝道:“郑经,平日顽劣不堪,今日又受人教唆构陷同窗,当罚掌手六下;郑雨农,助长恶焰,也罚掌手三下,以敬效尤。”

    本已欲离去的郑知芳闻言大惊:“十八弟,经儿他还小,你看是不是”郑知庆却冷着脸历声喝断:“大哥不得再求情了。养不教,父不过,教不严,师之惰。今日我们再不给他长点记性,指不定日后长大了还会再闯出什么祸来!”

    郑知庆这话说的极重,郑知芳闻言又羞又恼,无言以对。又不忍目睹孙儿受罚的样子,长叹一声,只好转过身去。

    在他身后,很快就传来一声声响亮的戒尺抽打手掌声。

    抽打完郑经和郑雨农后,郑知庆又高声喝道:“宋君鸿,掌手九下!”

    宋君鸿闻言一愣,大惊问道:“先生,既然已经查清楚学生是受人冤枉的,不加抚慰也就罢了,为何反而也要受罚,且罚的比其他人还重。”

    郑知庆走到他面前,一字一顿的说,“你以为你受罚很冤枉吗?那我就与你分说明白。你以为人人传说你是伏虎小罗汉,高看一眼,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无恐无忌了吗?否则为何会有今日之祸?能还得清白,是你的侥幸,纵是还不得清白,你又能怪得谁去?自古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你恃才自傲,不懂得谦退之道,才导致招人忌恨、同窗不合,这是错其一也;识友不明、思辩不慎,错其二也;替先生收拾看管书本、打扫学堂是你的职责,如今却让人涂画先生书本、暗中调包室内书箱,都是你马虎大意、玩乎职守所致,这是你的错其三也,每错罚你掌手三下,三错九下,你说你冤也不冤?”

    宋君鸿听着郑知庆说完了这三大错,突然低下头去,把双手举高:“先生训导的有理,君鸿不冤。”

    旁边的郑小六夫妇大惊,还待求情,宋君鸿却转头低声道:“请姑夫姑母无须担心。”因为他突然有些领悟,如果以此次栽赃事件而言,郑知庆的处罚的确有点吹毛求疵,小题大作。但以他目前的言行处理来看,郑知庆的一番训导却无不是恰好敲在鼓点上,切中要害。来到这个世界,他始终以一个大人的心态不屑于和这帮孩子们一起玩耍,甚至心里有还一丝轻慢,这是郑知庆在点醒他将来的人生之路应该怎么走。他再次高声说道:“君鸿谨记先生教诲,君鸿认罚。”

    郑知庆点了点头,眼中激赏的只目光一闪而过,手中的戒尺却已经豪不留情的抽打了下来。不同于郑经挨打时的鬼哭狼嚎,宋君鸿咬着小牙,默默的感受着那戒尺抽打在手上的锥心疼痛感。

    三十年后,当宋君鸿开始被人称作大宋中兴名臣、旷代干材时,他却磨擦着手中一柄老旧的戒尺,在书房里对一干门客幕僚幽幽地说:“其实,我平生所有的成就,都是从这一杆戒尺开始的。”而此时,郑知庆早已逝去多年,坟前的松柏也高可参天了。

    x第一卷完x



………【第一卷卷末语】………

    至此,第一卷《垂髫稚子心》就算结束了。此前有人曾对我说:你干嘛要从小孩子开始写起,多累呀!我也说,是呀。但我想人们真想融入一个他就算读一万卷书也远称不上熟悉的古代,就必须要从头去感知这个时代,必须要在长期的岁月中积累起对这个的点点滴滴的牵挂和力量。而并非是你随意递给一个人金戈铁马,他就一定可以去建功立业了。即使是英雄,他也应该先需要一个铁铸的摇蓝!任何的成功都是不易的,正如任何的汗水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在这第一卷里,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小主人公平凡而又浸满不同忧喜的成长岁月,了解到他生长的环境。这些都是滋育他将来那颗充满悲悯和坚铁般心灵的重要养料。也是他一生中最简单和最欢快的岁月,因为日后当他终于如雄鹰一样扇动翅膀,高飞入云时,他才会知道外面的天空是多么的广阔,风云激荡!接下来,让我们准备好,一起和主人公在初次飞翔时出那嘹亮穿云的长唳吧。

    敬请期待《回头万里》之第二卷《青衫少年行》!



………【第一节 贡举】………

    绍熙三年,仲夏。(本书转载网。)在长江以南的江宁府潞县,有座古老的学堂,在林荫掩映下分外清幽。

    时近晌午,一个约十六岁的少年打开学堂的大门,笑看着屋里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奔涌而出,在回家的路上互相追逐打闹而去,整个学堂很快显得空静下来,始才抬步走了进去,拿起放在门边的条帚和水盆,开始打扫起来。

    “君鸿,你怎么又来了?”一个走路略有些颇腿的老者还留在屋中,咳嗽了两声,沙哑着嗓子问道:“不是已经通知过你们这些参加贡举考试的人可以休假一个月吗?这算来也才过了仅仅半个月而已。”

    在中国古代,国家为收罗人才而出台有各种的选拔方式。汉晋以前,以九品中正制的世家承袭为主,而隋唐以后,科举又打破了门阀笼断,为寒门士子们提供了一条晋身之阶,只要能肯读书,能金榜提名,自不愁没有出头之日。郑氏学堂的建立,也是想借此为族中多培育出一些通过科举进入庙堂,再反过来进一步壮大宗族的子弟的举措。宋太祖立国之初,即责令各州府定期向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而州府在决定向朝庭贡举的人才时,则是沿用唐代后期之法,即在州一级先进行选拔考试。其中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而通过考试的,则可称为举人,才有资格解送州府和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更高一级的会试与殿试。而各地州郡获得的应试名单多来自于乡绅和名士所举荐,所以各地的乡绅和名士自己的亲属或得意往往轻易即获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而贫寒家户的子弟却往往需四处请拖,备好名刺、得意文章久久苦侯于各乡绅、名流之府门外,只为得一纸荐文。

    淳熙十五年三月,时任集英殿修撰,又是宗室的赵汝愚曾联名秘阁修撰朱熹一起上表建议为解决此弊端,进一步广开应试的门庭而应废除举荐的旧习,改由各地想参考的士子们届时到各自户籍所在的州县报名备案,经审核通过后再统一组织考试筛选,选中者即得应举资格。这个建议得到了当时的皇帝赵昚的认可,而很快就推动了政策的出台,并先在两浙等路开始试行,本拟待试行成熟后再推行全国。第二年春,随着赵昚身体的极度恶化,禅让帝位与太子赵惇,自避为太上皇。可不想赵惇登基第一年就废止了这项在地方上试行尚不足一年的政策,重新将之束于高阁。而这一束,就是两百年,直待朱明王朝建立时才又重新开始推行,这是后话。

    今年,潞县的本地乡绅和名士在县衙中讨论了三天,一共才推出十六个可供举荐的名额,除了铁定有数的郑经外,郑知庆特意跑了县衙两趟,好不容易才为宋君鸿争取到了其中一个名额。所以考前花了足足有三个月的时间对学堂中获得提名的八个人进行高强度的补习,而考后,则放了这些人一个月的假供他们休息。

    至于他们中有几人能考得举人功名,就看个人的造化了。听闻这十六个今年参加考试的学子们,要么携友出游,尽情的放松因长期备考而紧张的神经,要么则是忐忑不安的在家等待放榜的消息。

    但郑知庆没有想到宋君鸿又会跑到学堂里来。他以为宋君鸿可能也是心中担忧,所以温言劝慰道:“你的才学我是心里有数的,会试和殿试不敢打保票,但这州县举荐的选拔考试,只要你挥正常,就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宋君鸿洒脱的一笑:“谢先生宽慰,君鸿已经尽力而为,成不成的倒反而不太在意了。”因为前世已有参加的高考、考研等多次重大考试的经历,知道现场的冷静挥远比考后的患得患失要有用的多,所以他反而在这方面心理素质比其他同窗更强些,也更看的开。“只是这多年来一直是我为先生洒扫学堂,收拾书物,怕我不在了,先生不习惯,我也有些不习惯。”

    郑知庆看着他熟练的动作,便也没再阻拦,任由他清扫,只是找了个靠窗的坐位慢慢坐下,仰起头,眯起眼睛,开始惬意的享受起阳光照在脸上温热的感觉,慢慢的竟睡着了过去。

    约过了一柱香的时间,宋君鸿已经麻利的把学堂洒扫干净。正在考虑要不要现在就把郑知庆唤醒,郑杏儿大呼小叫的声音已经从屋外传来。

    “君鸿,我娘叫你回家吃饭了!”当她风风火火的闯到门口,却看见宋君鸿向他比了个噤声的动作,以及睡的正香的郑知庆时,吐了个舌头,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

    但郑知庆已经醒了,他抬头打量了一眼正站在面前不脸不好意思的郑杏儿心中轻轻叹息了一声。时间真是过的飞快,如今郑杏儿也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了,虽不如丁蓉般秀美清丽,但俏皮可爱却更胜一筹,如院外迎着骄阳绽放的紫兰花一样,吸引了县城里不少小伙子们的目光。好像只是睡了个小觉做了个梦的工夫,这些孩子们就突然一下子都长大了。

    看到郑知庆的目光打量向自己,郑杏儿不好意思地一笑,上前搀扶着郑知庆站起,娇唤道:“先生,不若今天中午一起到我家去就餐吧,我娘也做了你老喜欢吃的青椒炒肉。”

    郑知庆闻言喉咙噎下一阵口水,正待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