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头万里-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知庆闻言喉咙噎下一阵口水,正待开口答应,这时一个声音又自门外响起。

    “先生,我爷爷让你今天中午过府吃饭。”郑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战战兢兢的传着话。说也奇怪,郑经从小到大,不管在他人面前如何的横行无忌,但每当面对这位先生时,却总是在心中怀有几分畏惧。

    “嗯?”郑知庆奇怪的皱了下眉头,郑知芳府上不是没有下人,遣郑经亲自来传话,应该是极重要的事。思忖着这位大哥的寿庆上个月刚过完,最近府上应该也没什么人过寿,问道:“府里来了贵客,要我去坐陪?”

    “嗯,不是。”郑经回答:“是为了庆贺学生获得举子名额,感谢先生十一年来的教导之恩。没请外人,只请了府中族里的几个长辈们。”郑经其实对这个庆贺并无所谓,但郑知芳却是极好面子的人,恨不得宴请全县,广告四邻,只是眼前还不是很方便,所以只是宴请了郑经和族里少数几位年长的老兄弟罢了。

    “离放榜的日子尚有三天,你怎么知道你已经考过了?”郑知芳问道,却随即就像是明白了什么一样,冷哼了一声,脸色立时沉下来了。“告诉大哥,我今天累了,不去!”

    “看来一定是花钱买来的。”郑杏儿附在宋君鸿耳畔小声的说道。

    宋君鸿点点头,有宋一代,特别重视读书人,在科举选才上也自然极为重视。不仅制定了诸如锁院、糊名、誊录等多种防作弊手段,且对参与舞弊的考官和考生都会进行十分严厉的惩罚措施,但这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正和严谨而已,并不能完全杜绝弊贿事件的生。任何时侯,只要有足够丰厚的金钱诱惑,总会有人在种种制度监督下挺而走险。而这一点,对于清高刚正的郑知庆来说,素来是深恶痛绝的。

    “先生”郑经有点不知所措,原本以为自己获得这个举人后郑知庆能对他赞许点,哪怕只是口头上的敷衍。

    “你爷爷有没有跟你说过,他能帮你买来功能,却买不来真才实学?他能用金银帮你铺就今后的宦海通达之路,却不能帮你铺就知民、爱民之路?先生我对你这个功名无功不受碌,你就把我这话原样转禀给你爷爷去吧。”郑知庆拍着案子对着郑经吼出这样一通话来,大袖一挥:“你走吧。”

    郑经只好拱拱手,怏怏的离开了。

    “先生,这样不太好吧?是不是该给族长留点面子?”宋君鸿在郑经走后悄悄的问。

    “没关系!”郑知芳喝下一口郑杏儿倒来的茶汤,平了平胸中的怒气,又是突然一笑:“我倒不怕和郑知芳顶顶牛,老哥俩争执了一辈子,尽管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同,但亲情感情始终都在。别人或许不敢落郑知芳的脸,可我却敢!郑知芳也就算关起门里在屋里骂我一天,出得门来还是容不得别人说我这个老兄弟的半句不是。”

    “况且,假如能够借机惊醒大哥对郑经的溺爱,我又有什么是不敢做的呢?”说到这,他仰天叹了一口气。

    宋君鸿沉默了一下便没有再说话,他心里也明白,其实对于郑经这位未来的族长继承人,郑氏族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想他沦落为一个低俗平庸之人的,郑知芳的溺爱如果算作他长大时的过份滋养的话,郑知庆的严厉其实就是防止他将来脱缰的鞭子和铁绳。思忖及此时不禁暗暗的叹道:宗族,有时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



………【第二节 婚事】………

    “六叔,婶子,这阵子可好?”晚饭前,郑雨农也过来了。小说ap。文字版他把拎来的两壶酒往桌上一放,便笑呵呵和的郑小六夫妇打起了招呼。

    “好!好!都好!快进来,这些日子你婶都跟我念叨你好几回了。”郑小六赶紧把他引到堂屋里坐下,然后就转头吩咐自己媳妇沏茶。

    “润卿兄,你若再不来,怕是念叨你的人就会更多了。”宋君鸿从自己屋里也走了出来,笑着和郑雨农打趣。润卿是郑雨农的表字,如今他已经束成*人,所以宋君鸿在私人场合时已经改口用表字称呼他,但因宋君鸿还没举行成*人礼,郑雨农对宋君鸿仍是只称名而不称字。

    郑雨农当然知道这话里念叨他的“人”指的是谁,笑了笑,“这个月衙门里的事忙,连家都没得回过几次。”

    这世上有种人天生适合官场,郑雨农无疑可以归与此类。他早在两年前已经参加了县里的贡举考试,并以开榜第一的骄人成绩成功获得了本地的举子身份。但随后而来的一场临时伤寒病却让他错过了第二年的会试考试,只好无奈的等待下一届开考了,但除非出现皇家因重大喜庆事件才特别增设的恩科出现外,普通的会试通常每三年才举行一次。为了打这段时间,以及赚取此银钱帖补家用,他把母亲从郑知芳的府上接了回来,并托郑知庆请项进入了县衙,在户仓科谋了个书办的职位,一边做事,一边准备明年的考试。

    听说郑雨农在县衙里的差事办的很不错,连续两年考评都是甲等。此外他本人更是能说会道,长袖善舞,上上下下都处的开,获得了县衙里外众多的称道。听说就连县令吴清榆都对他赞赏有加,欲向朝庭请求加授他从九品上奉仪郎的虚衔以资鼓励。如果不是大家知道郑雨农还要参加会试,几乎所有人都会去相信他将来必是本县最有展前途的人物。只是公身不自由;随着郑雨农越来越忙碌,来郑小六家的次数也就渐渐的少了起来。郑杏儿这个月曾去他家找过他两次,却都是扑了个空。看着女儿闷闷不乐的神情,郑小六便寻了个借口今天把郑雨农邀约来家中。

    通过在县衙两年的历练让郑雨农显得更加自信与练达,此时他一身湖蓝织锦的盘领长袍掩映出身材修长,招牌似的迷人笑容让人很难不生出亲切之感,再加上原本就容貌秀美,这下愈的丰朗俊雅起来。

    “婶子,您歇着,我来。”郑雨农从春柳手里接出茶壶,又熟捻的抽开边柜上的第三个抽屉,端出装茶饼的磁缸,捻出少许已经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又仔细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直至上面产生了一些细腻的泡沫,方才恭谨地先给郑小六和春柳各倒了一盏。

    春柳上下打量着他的身段和举止,没口道的称赞:“才个把月不见,这孩子又俊了许多。”

    郑雨农脸上依旧挂着那个浅浅的笑容,既不承认,也不谦辞,许是对这些赞词已听得多了,早不以为意,只是起身给春柳又添上一盏茶水。又对宋君鸿说道:“听说先生今晚并没有去赴郑经的答谢筵席,确有此事吗?”宋君鸿点点头,就把中午自己的见闻和他又转说了一遍。

    “先生的脾气真是一点不改啊!”郑雨农嗟叹了一句。

    和郑小六及宋君鸿东攀西扯了半天,郑雨农终于左右看了两眼,开口问道:“怎么今天没看到杏儿?”

    “哦,她还在屋里绣花,估计一会儿吃饭时就出来了。”春柳赶紧搪塞了一句。女儿大了,也开始知道害羞和避嫌,再不能和小时侯一样进屋就斯混到一处玩闹。尽管没见着时天天的咒骂念叨,但一旦人来了,却立刻躲进了自己屋里。

    宋君鸿向郑雨农丢了个眼神,暗笑道姑母也不会换个说辞,就郑杏儿那性子,能耐的住寂寞去绣花吗?

    春柳仿佛也看到了郑雨农眼中的神情,尴尬的笑了笑,“其他杏儿最近在女红上的功课已经用心多了,这两个月她还特意每天绣针,就为了赶在端午节前给你绣个荷包”话说到一半就被郑小六一声";嗯哈";的干咳给打断,自知又说漏了嘴,只好跑回厨房去支使两个小女儿继续加火炒菜去了。宋君鸿已经忍不住想要拿手捂脸了,绣个荷包都要绣俩月,那将来做件衣裳还不得一年?这样的媳妇有哪个还敢要,姑母还真是和宋大柱一样,不管心眼还是舌头都是直楞楞的。

    但没过片刻,春柳又跑了回来问道:“雨农;还有没有别人家的女娃儿也要到时送你荷包?”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炸糕的食俗外,还有互赠香囊或荷包的习俗。许多怀春的少女往往在这一日给心仪的男子赠送自己手绣的香囊或荷包,以借机表达深藏心中的爱意。这本是极富有“偷抛红帕、枫叶传诗”之类浪漫情调而又可婉转暗示的事情,但是叫春柳这么直楞楞的一问,气氛立刻变的更加尴尬起来。

    郑小六不满的瞅了媳妇一眼,但也只是端起手边的茶盏慢慢的啜了一口,并没有再说什么。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郑小六早已升作郑知芳名下货栈的大掌柜,不仅生活条件已经挤身富户人家行列,连平常说话办事的气派也变的大了起来。但他此刻在郑小六面前说话仍是有点小心翼翼,因为大宋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与你商贾共天下。不管你商人再怎么有钱,社会地位却总是低下的,尤其是在郑雨农这种已经考有举人功名并拥有官身的人面前。昨晚他本来经过反复斟酌,准备了一大堆旁敲侧击、循循诱导的腹稿,现在让春柳这么一句全都不用再说了,只好静静的等着郑雨农的答复。

    郑雨农也没有料到会突然需要面对这么直接的询句,最终还是决定避实就虚:“这个小侄哪里会知道呢。说不到那天我会因为公务而在县衙待一天,到时一个香囊荷包也接不到呢。”

    “雨农今年十九了吧?”郑小六笑道:“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到时自有无数香囊荷包送来,你躲是躲不开的。”宋君鸿也在一旁打趣:“是啊,说不定到时本县的姑娘们把县衙围个水泄不通,然后一起往里扔荷包,连县令的女儿都要凑热闹呢。”

    “好啊,若有此壮丽景观,到时一定请君鸿同去,你我可以在院子里一边观赏漫天落下的香囊一边饮酒赋词。”郑雨农笑着打了个哈哈。

    但实际他豪气的哈哈大笑并没有持续几下,因为郑杏儿已经从屋外冲了进来,一把揪住了郑雨农的耳朵,“好啊,你还想数着姑娘们的香囊荷包饮酒赋词,还想什么美事呢?”原来从屋里的聊天开始后她就一直扒在门外偷听。

    郑雨农侧歪着脑袋,疼的呲牙裂嘴,全没有了平日间倜傥风流的气度,嘴里不住地哀告道:“她们的我都不要,我都不要还不成吗?”

    众人赶紧手忙脚乱的把她扯开,郑杏儿也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但还是鼓着气骂了一句:“爱要不要!”说完扯出一个荷包扔到郑雨农怀里,转脸就跑掉了。

    荷包上蹩脚的绣着一对鸳鸯,歪歪扭扭的针脚向大家证明了一件事--这就是那个郑杏儿足足绣了两个月的荷包。

    郑雨农在众人的注视下,捏着这个荷包不知该怎么办,捏在手里像个烫手山芋似的,放下又不敢。宋君鸿又朝他向身后飞了个眼神,拧头一看郑杏儿正在窗外瞪着他,唬了一跳,最后还是不得不愁眉苦脸的揣入怀中。

    “爹、娘、两位哥哥,饭菜都做好了,大家去吃饭吧。”郑小六的二丫头把头探进来喊道,郑小六像是一刻也忍受不了屋里的尴尬气氛一样,闻言赶紧刺溜一下窜了出去,率先向饭桌奔去。

    “好了!”宋君鸿拍着郑小六的肩膀笑道:“既然润卿兄已经把荷包收下了,那这婚事就基本可以成了。接下来找冰人去催他们家上门来提亲便是。”



………【第三节 中举】………

    虽说郑雨农答应了这场婚事,但去找媒人时郑小六还是犯了愁,因为哪有姑娘家上杆子去找媒人催着男方娶自己的道理,就是再两情相悦也丢不起这人。()可要是不催吧,郑小六又不好意思回家面对女儿期待的眼神。何况他还有另一层担忧:明年郑雨农就要赴京参加会试了,万一要是真的中了榜,那么接下来就要赴职任官。不得在自己户籍地任官这是大宋朝的祖制,到时侯杏儿是跟着去还是不去?不去,杏儿年纪也着实不小了,等不起。去,又没名没份的,也一样让人笑话。最后还是在宋君鸿的建议下,去请郑知庆来做这媒人。还是宋君鸿建议,去找郑知庆做这媒人,郑知庆也喜欢这两个孩子,欣然领命,当天晚上就去了郑雨农家。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提亲、下聘、择定吉日,就差最后的拜堂成亲了——根据黄历,选在下个月的初二。

    这天,宋君鸿正和郑小六一起在院子里准备郑杏儿出嫁的嫁妆,一大早开始就手忙脚乱,恨不得爹娘再多生两双手脚,这时他才知道结个婚是多么的麻烦,最后干脆一屁股坐在院子里,不断呼扇着头上淌下的热汗。

    突然脑门上让人敲了一记,疼得他直捂头喊疼。转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