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头万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小六知道宋大柱兄妹本是北方山东人,十岁时父母都是死于金兵手中,两个孩子虽然一路乞讨流落到南方来获得了安全,但心中对金兵仍是充满了仇恨。他毫不怀疑,如果给宋大柱一匹马一把刀,他一定会去加入那个传说中的什么黄龙党的。

    直到女人过来叫他们吃饭时,这场沉重的谈话才结束。但随后的几天里,并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是啊,“九子蒙难”事件再惊险离奇,这对于山里人和庄户人也就是听个稀奇。眼下宋金和议,虽说是每年要赔送大量的钱帛,但小老百姓毕竟获得了一时的太平日子,还是过好眼前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

    “大舅哥,你以后不要再去集市上卖东西了。”饭间郑小六突然说道。

    大柱夫妇一愣,还没说话,春柳已经着急的数落起丈夫来:“浑话,哥家的日子全靠每天打猎再去集市上换点钱米回来,不去怎么行?”她和这个哥哥自幼相依,吃遍千般苦,自是不愿他再多遭一点罪的。

    “不是,你听我把话说完。”郑小六也不着恼,冲妻子温和的笑道。

    “那你说。”春柳接口应道,但又加了一句,“你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我就不依你!”

    “嗨,放心吧,我还能害咱们自家大舅哥吗?”郑小六瞅了一眼自己妻子因为激进而有些红的脸说道:“刚才进山的路上我就在想,你说这次进山是为了咱们两家一起过个团圆的中秋节。可我这么多年在外面东奔西跑的,也没几个机会陪你和杏儿在家好好过个节。尽管你和孩子从不曾为这事埋怨过我,可我自己心里也是一直过意不去的。”说到这里,他握住自己妻子的手,春柳的脸就更加的红了。

    郑小六喝了口浑浊的米酒继续说道:“看着其他人过年过节的和老婆孩子热热闹闹地一起过,我心里也羡慕。可你们知道,郑家虽是大族,我却是分家出来的孩子,并不得势,所以只好在外面干些到处奔波进货的活儿。好在这些年下来,我也帮着族长做了不少生意,也练出了不少眼力。前阵子县里货栈负责柜台验货的二十七叔病倒了,店里一时没人能撑的起来,这次回来掌柜的就问我愿不愿意留下来接下二十七叔空下的位子,我寻思着不如答应下来。虽说是不比在外面跑能捞点额外的油水外块,但却可以就近守着你们娘俩儿,大舅哥再进山打了货物,也可以直接去货栈卖给我。有我在,收货的价格总是会比市集上那些人厚实些的。”

    大柱夫妇闻言先是一喜,大柱这人憨厚,不太会讲价,在市集上总是让那些狡猾的商户以最低廉的价钱把好不容易打到的猎物收去,现在有郑小六在货栈直接收取,那自是再好不过。可转念一想,这样郑小六也失去了在外多捞外块的机会,一时便不好意思应承下来。

    “没事儿。”郑小六这等精细人当然一眼就看穿了大柱夫妇的顾忌,他也喜欢这对老实厚道的亲戚,笑着说:“你们别看柜台验货没有在外面跑的油水大,但却是普升的好路子。只要看好了进出,一般没几年就会升作小掌柜的。到时侯我和春柳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

    听明白了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事儿后,大柱夫妻、石头和春柳终于转忧为安,忙不迭的应承下来,宋大柱高兴的招呼着郑小六喝酒庆贺。只有杏儿一开始就没注意大家的谈话内容,扒拉着筷子一边满桌子翻拣好吃或好看的菜吃,一边对些从没见过的野菜翻来覆去的研究。,此刻突然感觉到众人在一阵沉默后又突然爆出热闹的笑声,终于抬起头来疑惑地看着大家。

    饭后,大柱又拉着郑小六去给他讲在外面遇到的新鲜故事,而春柳和菊子则在里屋一边补着大柱千创百孔的衣服,一边细声的谈论着各自婚后的一些事儿,时不时的菊子还打趣春柳一下,羞得她又不能打菊子那正怀孕的身子,只有不停的喊“嫂子,你坏!”

    第二天,一家人开始做仲秋的准备,郑小六搬桌子摆香炉好一会儿进行拜月1,石头因为有前世做汉服活动的经验,也拉着杏儿跑过去一起帮忙。菊子在做月饼,她把用一只野山鸡换回的谷子面、黑芝麻、蔗糖,和着自己亲手摘来的马齿苋、地米菜、鱼腥草、蕨菜、香菜、枸杞芽等山林中的各种野菜,蘸水匀稠地打成馅和粉皮,一层层的再压实,然后再放到锅里蒸烤。记得石头第一吃到这个年代的月饼后非常的难过,他感慨地想,这家人太穷了,做个月饼都不舍得放油,下次再也不往这里穿越了!直到若干年后,他才知道这个年代的月饼本来就很少放油。春柳在做“桂花鸭”和刷桂浆2。仲秋节前后桂子飘香,便有摘花人摘了上街叫卖。江南习俗,仲秋时将桂花和着鸭子一起蒸熟,肥而不腻,味美可口。春柳看到石头和杏儿蹲旁边围看,便抓起两个芋头递到两个娃儿手中。石头学着杏儿在芋头上抹些蔗糖,再蘸上桂浆,一口咬下,甜美的滋味顺着嗓子眼儿直润心脾。

    一会儿东西都做好后,女人就在院子里向月神娘娘祷告,石头则又坐到院子里看着月亮呆。

    在古代山野极好的空气环境下,星星的可见度极高,一颗颗又亮又大密密麻麻的镶在天空上,又似离的很近,伸手就可摘下。而在群星烘托之下,月亮在天空中像个圆润的玉盘,因为快到仲秋而越的皎洁了,出温软而明亮的光泽,默默地照在同时演绎着各种不同悲喜的千家万户中。

    “为什么月亮在这几天会特别圆呢?”杏儿叩了几个头就跑出来,看着石头看月亮便也仰头看月亮,手里还抓着几个白天吃过的果子,不时地啃上一口。

    “因为仲秋节时的太阳,月亮和地球会连成一线,太阳把月亮整个给照出来了,月亮是圆的,所以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的。”石头慢慢地回答道。

    “太阳不是白天才出来晚上睡觉吗?怎么会照见月亮呢?”杏儿歪了小脑袋想了下,立刻又反问道。

    “”在自然科学极不达的古时侯,要跟人们解释清楚这一现象是几乎不可能的,其难度毫不亚于让二十一世纪初人们去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小石头很明智的并没有再继续去纠缠这个问题。

    “那月亮为什么不能一直这么圆呢?这样我就可以天天吃月饼和糖桂花了。”杏儿这个好奇宝宝,继续不断的提出她心中不会少于十万个的为什么。

    这回小石头并没有正面回答她这个问题,而只是沉默了良久,悠悠的叹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和,此事古难全!”

    从自己穿到这个迷乱的时代至今,幼小的身子让他倍感无力,心上人不知身在何方,时代正处在变革的前沿,这个抚育他的家庭如一片落叶般在翻腾的河水里打着转儿漂流,将来会怎么样?小石头突然感到一阵阵的茫然。

    ========================================

    注1拜月:是我国古时仲秋常见的习俗之一,主要是以妇女和小孩为主,故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注2桂浆:则又称糖桂花,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是用仲秋前后几天采摘的新鲜桂花,加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第十一节 未抵柴桑陌上尘(一)】………

    转眼,已经是淳熙九年的夏天。小说ap。文字版就在不久前,石头多了个妹妹,取名石榴(天哪,救救宋大柱的审美吧)。当时间转进七月,天气开始一天比一天闷热起来。知了在树上拖长了声音一声声的叫着,阳光从树叶间泄露下来,照在地上明晃晃的有些刺眼。

    小石头抹了把脸,咒骂了句这还是在大清早就已经开始炎热的天气,紧跑两步回到屋里,从菊子手中接过一个女婴,她刚吃完奶睡去,他笨拙又小心的把她抱在怀里笨拙的来回晃动了几下,看她咂巴了两下小嘴,并没有醒来,才吁出口气来,把目光转向院子里忙碌的菊子身上。

    菊子正端了一个木盆,里面是些刚洗干净的衣服和尿布。她走到院子左边的一条横杆面前,拿起拧干的湿麻巾在横杆上一抹,露出已经有些脱落班驳的桐油刷漆。然后弯腰从盆里拎起一件衣服,双臂展开在空中啪的一抖,仔细的搭在横杆上。这么一件一件的搭过去,待快搭到一个竹笼前时,她略皱了下眉头。

    那里放着一条蛇!

    菊子赶紧把衣服都搭晒完,快步走回屋里,从石头手里把女婴接回来。石头注意到她原本就有些因病弱而白的脸上似乎更加白了几分。

    没有女人不怕蛇的,尤其这还是一条活的毒蛇。而这条毒蛇居然还是昨个晚上宋大柱刚从外面抓回来的。小石头知道南方人食蛇历史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期,湘楚一带就出现过蛇羹,而到宋时,这种风气逐渐曼延到南方各地,甚至流传有“无蛇不成席”、“无蛇不待客”的说法。像眼镜王蛇、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等著名的毒蛇,让小石头一听就头皮麻,但在有些南方城市里却是难得的美味佳肴。虽然时有捕蛇人被毒蛇袭咬而丧命的惨事生,仍有不少人愿为那不菲的收蛇价格铤而走险。但这条蛇却并不是一般酒楼食肆中收购,而是姑夫郑小六直接订要的。

    自打春天宋大柱的伤势将将好些后,他便又迫不及待地重新操起猎叉弓箭进了林子。一方面是这个粗壮的男人实在是受不了长期病卧床榻什么也干不了的无聊寂寞,另一方面,也是这个家着实是需要添些进账。他打到猎物后便进县城送给货栈中的郑小六,虽说每回褡裢里换回来的铜钱能多了一点,但宽裕的日子其实并没有过上几天。随后菊子又一次临产,这次却是遇上难产,李大夫和接生的张婶都来了,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孩子接生出来,女人产后虚弱,李大夫连开了好几味药才慢慢调养过来,奶水也不足,只好每天熬粥再撇出厚厚的汤汁来喂婴儿,家里的钱花的哗哗地像流水一样往处淌。正自为难间,郑小六却在几天前直接找上山来,问他认不认识捕蛇的人,要收购一条活的黛蛇,还只要雄的。

    黛蛇是蝮蛇的一种,毒性激烈而味苦,且山林中数量极少,所以倒一般很少有人愿意捕食这种蛇。宋大柱疑惑的问了下郑小山,知道这个内弟为了早日升作小掌柜而兢兢业业,几乎从不离开他的柜台,不知现在他何以会这么急不可急待,大老远的为一条蛇跑上山来找他。

    “我们郑家本家的老太爷准备新纳个小妾,听说原是楼子里当红的头牌,花了六千两银子才赎回的身子,这个月底就要行纳聘之礼。”郑小六偷偷的笑着说道:“这老太爷已经六十有七了,大夫给开了剂药方补身子。别的都好说,就是这黛蛇,要用新鲜现杀的蛇胆熬制,不太好办。管家郑良来货栈提货,但货栈里也没有,掌柜的便开出四贯的高价向外收购。我听说后,就直忙先跑过来跟你说,免得让其他人占了先。”

    四贯?大柱的眼中蓦得多了些精光,他家现在正是用钱的时侯。闻言禁不住伸长脖子伸的老长盯着郑小六的说出这两个数字话的嘴巴,仿佛那四贯叮铛响的铜钱此时已经挂在郑小六他梳理的干干净净的两撇黑胡须下面一般。

    郑小六瞅着对他这副向往的神情,早在意料之中,于是自顾却仍是沉下面孔说道:“寻常蛇物,也就一贯刚出头的价钱。大舅哥,这次你可不许自己去捉,只需另找个捕食蛇的人家去捉,再开价两贯收取即可,一定会收的到的。然后再拿到县里货栈中找我便可再折换成四贯钱。不比你漫山遍野的追兔子强?”

    “唔,唔,好的。”大柱含混的应到。

    看了大柱的反应,郑小六警惕地又一再强调:“我出门前春柳特意给交待,这生意一定要留给你,但就是不能许你自己去干这活儿。黛蛇俗称五步倒,一滴毒液就能毒死两头大水牛,所有进山被咬中的人中还从来没有谁被救活过。现在嫂子又给你生了一个娃儿,这家中就你一个顶梁柱,你可不许去冒险。你要是敢自己去捕蛇,就是捕到了我也是不收的。”

    “嗯,我晓得了,只是不知捕食的人能不能在月底前捉到。”大柱赶紧点着头应承。

    郑小六不放心的又叮嘱了几句,从桶里舀了一瓢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就又急急忙忙的赶了回去。

    郑小六前脚刚走,宋大柱便跑回屋里翻箱倒柜的开始找网线和云香精、雄黄,又拿了把柴刀开始腾腾腾的削棍杈,小石头立即明白他还是想要自己去捕蛇——他舍不得那送给其他捕蛇人的两贯钱。

    小石头立刻就做了一个决定,跑回屋里把自己听到和猜到的跟菊子转述了一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