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而贾宝玉才是男丁,是贾母的亲孙子。
贾敬跟贾政这一房有嫌隙,怕拿宝玉撒气,自己才不开口的。现在有了更好的机会更好的老师,为何宝玉就不能跟着去读书?
这才是贾母的想法。至于贾宝玉的本性是个熊孩子,还是个糟心的熊孩子,根本就不喜欢读书。贾母根本就不在乎。在贾母的心里,自己的宝玉是千好万好。如果有什么不是,那就是做先生的不好,没有好好教导他。宝玉绝对不会有错,有错的是先生。不是宝玉。
在这边上听了半晌的贾母终于开口了:“怎么颜师要教导清丫头?那宝玉呢?宝玉能不能一起去读书?”那感觉,就好像颜师是他们府里花了几个银子请来的寻常西席先生一般。
贾敬听了叹息一声,道:“老太太,颜师只说了要教授清丫头,不要说二丫头了,就是连他的亲姐姐倩丫头,颜师都没有点头呢。宝玉还到现在,都没有正式读书,如何能够拜入颜师门下?”
贾敬没有把话说完。哪个先生也不愿意要贾宝玉这样糟心的学生啊。
贾宝玉读书的事儿,贾敬自然是知道的。原来他这个年纪的小学生,逃学躲懒不好好完成功课什么的。都是正常事儿,家长们就是不配合,只要不干涉,先生们下两个狠手,说不定这毛病就改过来了。可是贾母偏不,贾宝玉装病不去上学。贾母不说请个大夫确定一下贾宝玉是真病还是假病,直接就说先生不好吓着了他的宝玉。这一回两回下来。贾宝玉会好好跟着读书才怪!就是人家做先生的,也不愿意在这上面白瞎功夫,自己费了心还不讨好。
按照贾敬的看法:那就是,投入人家颜师的门下读书完全靠自觉。跟贾宝玉这样的货色,还是不要打这样的主意为妙。不然,人家说不定就当他们贾家是去砸人家招牌找人家颜师的麻烦的了。
贾敬一点都不想让贾宝玉沾这个光。如果贾家真的有人能够沾这个光的话,贾敬宁可是自己。
与其让贾宝玉这个只知道逃学的小鬼浪费掉这个机会,还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他呢。
贾母可不管这些,他道:“清丫头不是已经拒绝掉了吗?就不能写信跟颜家说一声,就说把这个机会让给宝玉都不成么?”
贾敬当场就气笑了。敢情他在这里废话了半天,贾母还是把人家颜师当成了一般的教书匠了不成?他贾敬这个前科进士尚且不敢提拜颜师为师的事儿,贾宝玉这个熊孩子算老几?
其实,这真的不能怪贾母。
当他听到皇帝都为了不能拜入颜师的门下的时候,贾母就心动了。贾宝玉这一辈子,不可能做官,很多东西他都不能拥有,甚至只能一辈子只能做个废物。贾母很清楚这一点,贾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能耐有限,虽然对这个仅剩的嫡子还有几分疼爱,可要是真的有什么事情的话,自己的小儿子还真的不会顾及这个孙子。自己在世的时候还好说,等自己过世之后,又有谁来照顾贾宝玉呢?
因为知道这个孙子注定了一生坎坷,贾母就希望自己能够为贾宝玉多做一点。贾母会开口让贾宝玉去颜家拜师,不仅仅是希望贾宝玉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希望贾宝玉能够得到人家的照拂。人家的徒子徒孙都是高官,随便出来个人,就能够罩着贾宝玉了。
贾母的心思,贾敬懂,正是因为贾敬明白贾母对贾宝玉的心才会越发心寒。
生来有来历的贾宝玉在贾母的心中是一块宝,可在其他人的面前,贾宝玉就是那索命的阎王帖。跟颜师这样,若是真的收了贾宝玉为弟子,只怕颜家跟他们的徒子徒孙们都要上断头台了!
贾母让贾宝玉拜颜师为师,人家说不定还以为贾母是故意找他们家麻烦的呢!这根本就不是跟人家交好,而是在得罪人!而一得罪就是一大片。
更何况,贾政父子在京师里面好吃好喝的,还有这个心情害人——此时此刻贾敬也不去想到底是谁在害贾琮了,直接把这个罪名挂在了贾政的头上——贾赦这一房却是风雨飘摇,贾母还要给贾赦这边招仇恨!
的确,为了贾宝玉贾母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可惜他的这份心思此时此刻只会让人觉得更加讨厌。
在贾敬看来,贾母这样的行为固然是对孙子的怜爱,却将家族放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甚至还威胁到了贾赦这一房的安危和传承。
的确,贾母心疼小儿子,看到贾政这一方只剩下贾宝玉一个嫡子,想为他小儿子一家多打算打算也是正常的慈母心态。但是问题在于贾赦这一边情况也非常不好。贾赦带着儿子贾琏去了边关。谁都知道现在边关不妙,草原上战事频繁经常骚扰大齐边境,大齐呢,对边关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兵源不足、补给不足。常年来,军饷军粮军械从来就不够,战马什么的更是将官们的专属,大齐甚至连专门的骑兵阵都是有数的。盔甲之类的东西更是士兵们自己准备的,无法满足需要,以致于连后勤部队都必须上沙场。可以说,边关的残酷已经到了某个界限,就等着爆发出来给大齐的权贵们一个狠狠的耳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赦和贾琏,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是还没加冠的少年郎,之前从来没有上过沙场的人去边关,那就等于是去送命!
偏偏这个时候贾母还来这一招,他就不怕别人拿贾赦贾琏撒气,直接让贾赦贾琏把命丢在外头?
对,贾赦贾琏死在外面了,贾琮再有个意外,贾政可以正式登堂入室接受这祖宗基业了,还不用脏了自己的手!
以前贾敬就觉得贾母偏心的厉害,只是很多事情,他并没有在场,只是事后得知罢了。但是此时此刻,贾敬严重怀疑,贾赦是不是贾母亲生的。有这么坑儿子的娘么?
秦可卿也是聪明人,贾敬想到的她也想到了。他看看上面坐着的贾母贾敬,再看看下面站着的贾玖贾倩贾清。他一知道贾玖贾倩贾清三个人年纪小辈分低又是当事人,有些话不好开口,而他的婆婆尤氏又是继室,就是说了贾母也不当一回事情。这种事情,只怕最后也只能由他来说了。
只听秦可卿道:“老太太,只怕这不大好吧。宝叔虽然聪明,可到现在也没有学完四书中的任何一本。虽然二姑姑和大妹妹二妹妹也没有读完四书中的任何一本,但女孩子跟男孩子是不一样的。女孩子以贞静为要,女红中馈管家才是重中之重,晚一点读书、只学女四书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男子不一样。大家子弟,就是不走科举,也要修身齐家。就是宫里的皇子们,也是四个周岁的时候进学,每日寅时开始学习,一直到酉时才下课,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此。京师重臣之家的公子们,更是日日只睡三个时辰。宝叔,宝叔今年七岁了,日日睡到日高起,甚至到现在还没有学完一本论语,这……”
听秦可卿这么一说,贾母倒是想起了他之前的决定来。都已经决定了要把贾宝玉养废了的,怎么听说有好先生,又忍不住了呢?
贾母叹息一声,道:“罢了,老婆子也就那么一说。可惜了,我还想着让琏儿也跟着去读书呢。若是珠儿在……”(未完待续)
67阴影
贾敬的心思跟薛宝钗其实差不了多少,不同的是薛宝钗想通过贾玖跟贾清的路子搭上那些官员为薛家、为自己谋求名利,而贾敬则是想通过贾清得到颜师的指点提高自己的学问。
虽然都是利用,可是因为最终的目的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薛宝钗想要名和利,结果他不过是在贾玖的耳朵边儿上提了那么一提,就引起了贾玖的十二万分的提防;贾敬当众表示,他希望看到颜师对贾清的指点,居然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这就是典型的读书人心态,读书人偷书不算偷。而且这种心态,在很多人——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人——的眼里,还是相当有市场的。
在那个时代,用任何方法追求学问的人,都不会招来别人的鄙视,大家只会赞扬他的好学之心。而且贾敬也没有直接说让贾清把颜师的书信给他,而是叫贾清将之摘抄出来给他,这件事情最后传到颜师的耳朵里面,也只会让对方一笑了之,或者说虽然惋惜于贾敬的年龄,但是看在他好学的份儿上说不定还会故作不知却在信件中增加对贾敬的指点。
以颜师的为人与修养,暗中指点贾敬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
这就是儒家思想,有教无类,活到老学到老。
至于贾敬说的开了宁国府的库房来帮贾清应付应酬什么的。要知道贾敬是宁国府辈分最高的人,他不但是宁国府这一支的族长,还是贾珍的父亲。是贾氏一族正儿八经的嫡系男性长辈。他要开库房。谁拦得了?又有什么资格拦他?此其一。
其二,虽然分宗之后,贾赦与他的儿女孙女们对于贾敬这边来说都是外人,可是贾敬却是贾玖跟贾倩贾清三人的启蒙恩师,这是按照古礼,在孔子画像前送了枣子、肉干等六色礼物并正儿八经地敬了茶的。不要说颜师还没有正式收下贾清为弟子,就是日后颜师真的收下了贾清。颜师也只是贾清的授业恩师,而不是蒙师。
蒙师的地位总是不同的。
其三。贾赦离家的时候,可是慎重其事地把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交给了贾敬,贾敬帮忙并不算插手别人的家事。再者,贾珍也是有私心的。他也知道。自己已经七十岁的人了,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他的儿子贾珍却在壮年。贾珍那个性子是改不了了,自己趁着身子好还能够压着他,等他身子不好了,说不定就奈何不了这个儿子了。与其让偌大的家业都败在这个儿子全部败坏了,还不如趁现在自己还算硬朗把事情安排好了。
花些身外之物就当结个善缘,将来家里真的败落下来了,今日的善缘也能够照拂到将来的孙子、重孙子。
贾敬看得明白:他的儿子贾珍是掰不过来了。孙子还算有救,但是要多花一点心力,问题是自己已经老迈。能够做到哪一步还要看老天成全不成全;隔房的贾母是靠不上的,后街上的族人就更加靠不上,他们也只会盯着宁国府的财产而已。如今也只有自己这三个弟子将来能够照拂到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孙子重孙子,为了自己的女儿和孙子,贾敬也不得不这么做。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自己的女儿孙子和未来的重孙子,贾敬可是煞费苦心。要知道。宁国府里面不止包括了属于贾敬一家子的祖产私产,还包括了贾氏一族的族产。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招来整个宗族的不满。
这些事情,尤氏也好秦可卿也好,婆媳两个都很清楚。
其实尤氏和秦可卿这对婆媳的情况都差不多。他们两个为人都相当不错,做事也来得,可是他们的出身都不好。
尤氏的亲生父亲是个小官也就罢了。谁让尤氏是填房呢?如果他的娘家很强大,那么贾家又怎么可能在贾蓉的儿子出生之前让他一个亲生骨肉都没有?为母则强,若是他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那贾蓉哪里能够平平安安地活到今天?尤其是讨了秦可卿做老婆之后?尤氏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问题就在于尤氏的两个便宜妹妹,他们的那种做派根本就是往尤氏的身上泼脏水,让人怀疑尤氏是否也是个嫌贫爱富的荡妇。
在这个时代,寡妇再嫁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就跟尤氏的继母一样,之前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了,还能够带着两个拖油瓶嫁给尤氏的父亲做继室,成为官夫人。虽然比不得贾家来得富贵,却还是为他和他的两个女儿换来了一个官家出身。
对于寡妇再嫁一事世人不苛责,因为王氏女之故,大齐损失了上百万的人口,同时,每年大齐边关都需要大量的兵员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齐鼓励生育鼓励寡妇再嫁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可在另外一个方面,男人娶妻,经常说的便是娶妻娶贤,要求的是贤惠,指的是妇女有德行,态度和气,善良温顺而通情达理,心灵手巧。一般用来形容妇女的意思是指成家后的妇人持家有道,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懂得相夫教子,能够孝敬父母。这第一条就是德行。
如果一个未嫁的女子,天天跟别的男人鬼混,衣着暴露、出卖色相换取金钱,这能说有德行么?
原著里面